【语文版】三年级下语文:我愿你是我女儿 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3
《我愿你是我女儿》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嘲笑、厌恶、与众不同、抚慰、兴高采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的启迪。
3.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愿你是我女儿”这句话后的感受,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难点: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愿你是我女儿”这句话后的感受,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东西,比如:一次难忘的旅行,一些难忘的亲人、一些美丽的风景等等。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认识的这个小女孩儿,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难忘”的故事。
令她难忘的却是一句话。
是怎样的一句话让她如此难忘呢?让我们继续走进第5课课文——《我愿你是我女儿》,一起去看发生在她身上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板书:我愿你是我女儿)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我掌握。
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我们先来解决一下文章中的一些字词。
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标记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试着熟读这篇文章(出示字词幻灯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文章。
提出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韵味。
(2)教师范读。
指生读。
(3)指出文章中易读错的字:嘲笑厌恶敬慕测验兴高采烈抚慰。
(4)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敬慕。
(5)反复练习:例如开火车读,为生字组词等。
2.课文初理解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大体意思,或长或短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并相继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出示本文主要内容)一个小女孩因为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
后来因为受到老师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看法的故事。
三、情景朗读,感知文本(一)情景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
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我愿你是我女儿》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我愿你是我女儿》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的长相与众不同,而且因为左耳先天失聪,一直得不到关爱,感到自卑、失望。
然而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充满关爱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课文文质兼美,富有儿童情趣。
课文重点写的是教师的一句话对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全文情理交融,生动地描绘了“我”的情感变化,同时,表现了伦纳德老师的高尚品格和关爱学生的母亲般的伟大的心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已经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文中的“我”是一个身体有残缺的的孩子,也知道伦纳德老师给与“我”关怀。
但是学生不能很好的体会“难忘”两个字。
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朗读能力,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坚持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感悟情怀;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歧视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以研究性阅读和感悟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注重自读自悟,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句,领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前后感情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多揣摩、多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对有残疾的人要奉献爱心。
懂得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爱才是最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耳语测试中“我”是怎样做的。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单亲父母必读故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深受孩子喜爱的课文:《难忘的八个字》。
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课文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与文中的伦纳德老师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课文中天生就是裂唇、左耳先天失聪的“我”一进校门,就被同学们讥嘲、挖苦。
为此,“我”气恼、愤恨、无助,总担心被人笑话。
一次“耳语测试”中,很胖、很美的伦纳德老师轻轻地对“我”说出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是呀,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中寄托了伦纳德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以及“我”对老师的深情。
现实中,我与我教过的不少单亲孩子都有很好的关系,有不少孩子都把我当作最好的朋友,把不和父母说的心里话都说给我听。
我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更为关注。
我们班有一个叫小J的女孩。
她的妈妈远在百里之外,父母离异时她成了孤岛。
好在奶奶能给她做饭,能给她关心。
可我仍看不到她灿烂的笑脸。
她是那种多愁善感的孩子,总是用旁观者的神色默默地在一个不被注意的角落关注班里班外发生的事情——好像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观察了一段时间,我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我找到她,与她聊天,小心翼翼地走进她的世界。
她是那么敏感,就像一只刚刚重生的翅膀柔弱的小蝴蝶,生怕受到丝毫的伤害。
每次和她接触,我都很小心。
几次谈话之后,我写了个条给她:“我知道你的处境。
可我更相信你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爱你的,你应该是他们的骄傲!我觉得你是个非常出色的孩子,如果再努力些,什么也难不倒聪明能干的你!如果你愿意,我愿意你把自己当成我的女儿,有什么心理话告诉我,我会替你保守秘密的。
妈妈不在我在。
”我觉得从那往后,她小小的智慧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和我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为此,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她的成长,有时为她吃什么饭,有时与她一起吃饭,有时花些时间给她说作文,把我的故事讲给她听……渐渐的,她也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主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也真为她高兴!现在我们已约定,做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