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关于创业者如何自存的三大论述
- 格式:docx
- 大小:12.58 KB
- 文档页数:1
孙陶然浅谈创业的坚持与维持创业是长跑,学会坚持才可能成功,但是为维持而做的坚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该放弃时就放弃,该转型就转型,很多成功的公司,最终成就的和出发时设想的都不一样。
创业路上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欣欣向荣,一种是倒闭关门,一种是不死不活。
欣欣向荣固然好,这意味着你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你一手经营的企业正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但你要时时保持警惕,有时候,上升与下降就在一念之间。
倒闭关门也并非是坏事,及时收手关门大吉而已,即便是失败,你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经验,有一天还可以东山再起,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最可怕的是陷入苦战,不死不活,在泥潭中挣扎,每天都有新希望但是又没有结果。
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最痛苦的状态,每天拼命干,一年下来只是维持温饱而已,但是又被陷在这里,每天都要去做这件事。
这时候其实最需要有个清醒理智的判断:到底这个事行不行?如果不行就要果断放弃,你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不加选择地乱用,乱用的结果可能是直接把自己拖死。
分清楚坚持还是维持,创业有时会走上绝境,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选择,没有对错。
选择放弃等于自认失败;选择坚持也许终会成功,也许仍是失败。
不过,选择坚持最终成功的机会很小,而选择放弃,将来第二次再创业,可能成功机会更大。
我们必须学会判断维持和坚持,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坚持是必须的,要想成功必须坚持。
我曾经对孩子们说,人生最关键的是两件事:想清楚和坚持住。
想清楚两点:(1)根本目标—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2)最高准则—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坚持住两点:(1)上进心—立志让自己成为同学之中的出色者之一。
(2)执著劲儿—坚持自己的追求,遇到任何苦难都不放弃。
乔布斯说:“成功的创业和失败的创业间的差距就在于坚持。
”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痛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每一次经历大风大浪都退缩或是放弃,就不会成功。
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创业36条军规及个人经典语录分享第1条:创业者,人生之大事也,不可轻启。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儿,九死一生,如果没有做好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好不要启程。
第2条:只有20%的人适合创业,适合创业的人之中只有5%的人适合当总经理。
敢于创业并且敢于让比自己更适合的人当总经理的创业者成功机会更大。
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周恩来与毛泽东作用同样伟大。
第3条:创业的机会成本非常大。
大凡想创业的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把创业的热情和心思用在好好打工上,很可能会飞速升官发财,选择创业,进入的是一条前途朦胧的路,精神压力也骤然加大。
开设创业之前,要权衡权衡你的创业机会成本。
第4条:创始人必须一直承受非人待遇。
你需要给所有人交待,投资人,合伙人,下属、员工、帮企业的朋友。
你永远无人可求助,你永远得撑着最后一片天,帐上没有一分钱时也得做出腰缠万贯的样子,打落牙齿和血吞,这就是创始人的生活。
第5条:只有创新才能创始。
虽然有人推崇copy,但是没有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依靠copy成功的,要想创出业,要想创始事,必须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战斗力。
产品创新很重要,但好的产品未必是市场上成功的产品。
企业的股东构成、治理结构、渠道政策、推广方式皆可皆需创新。
第6条:想当创始人,首先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必胜的革命信念。
90%以上的创业失败是因为放弃,90%以上的放弃是因为失去了信心。
只有你自己知道去哪里才能带领团队去那里,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追求的方向能成功,你的团队不可能有斗志,你的用户不可能接受你。
第7条:时时思考,事事复盘,不要在同一类地方跌倒两次。
大多数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过,大多数的错误是重复性错误,思考可以让你比团队更加胸有成竹,和团队一起复盘,重新回忆和分析当初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一步步成功或者失败的,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第8条:要有坚强的神经和摧不跨的心理素质。
孙陶然谈创业者的自身定位。
有一次我和暴风影音的冯鑫一起受邀参加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次创业论坛,他讲了自己的创业四原则:(1)凡事只能靠自己。
(2)万事皆有解且有唯一正解。
(3)凡是你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
(4)享受创业过程。
有人问不是说创业要靠团队吗,为什么说凡事只能靠自己?我替冯鑫解释道:(1)对一个创始人来讲,不管你的实际身高如何,你必须知道天塌下来只有你顶着,所有人都可以说“不会干”,只有创始人不可以。
(2)你自己不会做的事,不要指望你的下属会做。
(3)不要对你的投资人有太多指望,也不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作经营决策,只能靠你自己,靠你自己的团队。
这就是创始人的工作状态。
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创始人就是总经理,其往往还要身兼财务总监、客户总监,甚至前台、送货员,即便是上了一定规模,也经常是缺乏合适的管理者,创始人还是需要兼客户总监甚至技术总监。
创业期公司,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空缺,创始人都要自己顶上去。
无论是刀山还是火海,创始人都要顶住,如果放弃或者顶不住,就意味着Game over!公司Over!
所有最难的决策都需要创始人来作,每个决策都可能关系公司的存亡,越是最难的事情越没有人可以商量,甚至最亲密的助手也暂时不能依附。
你的困惑、你的软弱不能在下属面前显现,甚至不能在股东面前显现。
这就是创业者的生活。
孙陶然创业经验分享创业其实跟爬山很像,对于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都是第一次,如果一座山是我们第一次去爬,其实是很难的事,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山有多高,也不知道爬的路上会遇到一些什么东西。
我们说没有人能教我们怎么样生活,但是确实有人可以给我们讲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创业也一样,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创业,但确实有人可以把创业路上的一些经验和整理出来的规则来跟大家分享,这也是当时写这个书的一个缘由。
今天大会给我的主题叫创业经验分享,我就跟大家分享四条心得。
第一条,凡事只能靠自己,在创业的路上,我们所有的创业者必须坚信,凡事只能靠自己。
我们经常讲创业需要一个团队,但是团队的头领更重要。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头领,是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团队的。
第二条第二,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专注眼前的事,先活下来,先把钱赚到。
经常有人喜欢讲一句话,说我们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
我认为这是大企业和成功者应该做的事。
对于所有的创业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事是聚焦再聚焦、专注再专注,把你眼前的事做好。
第三,要靠创新去创业,前面阎焱和长园的老总也都讲到了,必须去创新,模仿、Copy,其实是大企业的权利,它可以很晚的进入这个市场,它可以去Copy你的想法。
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讲,我们如果按照既有的游戏规则来玩,这个市场没有任何的缝隙和机会留给你。
所以创业者只有去创新才能找到你的市场机会。
十几年走下来,不论是创办的初衷是出于创新,还是在经营过程中,其实一直在创新。
我经营的另外一家企业商务通,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当时外部人认为广告做得好,但是在我们内部人来看,商务通在渠道上、推广方式上等每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创新,才会有后面的成功。
孙陶然:有能力当老大没能力选个老大跟到底他曾参与创办若干媒体若干公司,目前经营拉卡拉,也偶尔做天使投资。
作为资深的创业家,孙陶然曾总结出创业的“36条军规”,对创业之路的主要环节有独特的归纳和注解。
用人之策略投入足够和胜任的兵力才可能胜利,没有人在做就没有可能成功,先解决有没有人在做的问题再逐步优化到合格的人在做。
不要采取赌博式的用人方法,要在赛马中识马、逐步委以重任。
如果拿不准应该用谁就先选两三个可能胜任的人分别给予舞台,根据结果和过程表现来判断其能力。
管理之要点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不能从头到尾管理一件事情,你就必须采取授权式管理。
授权式管理三大要点:1、找对人。
2、沟通清楚目标打法。
3、控进度并亲自关注核心环节。
管理者授权要非常慎重,尤其是被授权时再向下授权要慎之再慎。
原则上对于所辖的每个核心工作管理者都必须亲历亲为,至少要亲自跟进每个细节,才能确保达成目标。
全员销售之道一个创业者随时随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不丢人,这是创业者的本份。
那些不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却整日热衷于八卦九卦的创业者才丢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积极把自己的产品推荐给周边的人你的产品怎么可能推广到千家万户?公司里每个员工都应该是热爱公司和了解产品的,而促进这两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全员销售,尤其是B2C企业,每个员工每月都应该有一个小小的销售任务,有利无弊。
工作的事儿工作的事儿就两条:1、有能力当老大的当个好老大。
2、没能力当老大的选个老大死跟到底。
施拉普纳曾说如果不知道把球往哪儿踢就往球门里踢,同理,如果不知道一个工作该怎么做就象做自己家里的事儿一样做,没错的。
办私事和办公事的三大区别,1、以解决问题而非能否交差为最终目标;2、精打细算追求最佳性价比;3、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你开始把公事当私事办时你的境界就提升了水平就升级了。
孙陶然——创业的36条军规第1条:创业者,人生之大事也,不可轻启。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儿,九死一生,如果没有做好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好不要启程。
第2条:只有20%的人适合创业,适合创业的人之中只有5%的人适合当总经理。
敢于创业并且敢于让比自己更适合的人当总经理的创业者成功机会更大。
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周恩来与毛泽东作用同样伟大。
第3条:创业的机会成本非常大。
大凡想创业的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把创业的热情和心思用在好好打工上,很可能会飞速升官发财,选择创业,进入的是一条前途朦胧的路,精神压力也骤然加大。
开设创业之前,要权衡权衡你的创业机会成本。
第4条:创始人必须一直承受“非人待遇”。
你需要给所有人交待,投资人,合伙人,下属、员工、帮企业的朋友。
你永远无人可求助,你永远得撑着最后一片天,帐上没有一分钱时也得做出腰缠万贯的样子,打落牙齿和血吞,这就是创始人的生活。
第5条:只有创新才能创始。
虽然有人推崇copy,但是没有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依靠copy成功的,要想创出业,要想创始事,必须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打造出企业的战斗力。
产品创新很重要,但好的产品未必是市场上成功的产品。
企业的股东构成、治理结构、渠道政策、推广方式皆可皆需创新。
第6条:想当创始人,首先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必胜的革命信念。
90%以上的创业失败是因为放弃,90%以上的放弃是因为失去了信心。
只有你自己知道去哪里才能带领团队去那里,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追求的方向能成功,你的团队不可能有斗志,你的用户不可能接受你。
第7条:时时思考,事事复盘,不要在同一类地方跌倒两次。
大多数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过,大多数的错误是重复性错误,思考可以让你比团队更加胸有成竹,和团队一起复盘,重新回忆和分析当初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一步步成功或者失败的,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第8条:要有坚强的神经和摧不跨的心理素质。
要做野地里贱养放养的小红鼠,不能做温室里圈养的小白鼠。
孙陶然创业领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直觉孙陶然创业领悟:直觉是上天对创业者的恩赐,要尊重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直觉,坚决不要做与自己直觉相悖的事。
别人的建议要慎听,永远不要用别人的脑子代替自己作判断,永远不要用集体意见代替自己的决策。
相信直觉,是基于自身外力及内功的修为,当自己达到某种境界时,在别人来不及思考甚至是不假思考的时候,就条件反射般地作出了选择,这就是直觉—或者叫意识。
在足球场上,很多超级巨星、技术大师,尽管风格不同,但是都有同样的说法:足球场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球员来不及思考,甚至不要思考,就应该凭直觉—也许可以认为是千锤百炼之后形成的应激模式或程序—作出最好的动作,想法越多球往往越臭。
不是不想,而是功夫到了,一念之间,已经百转千回了。
企业家的直觉大体与此类似。
原则上不要做与自己直觉相反的事情。
我的经验是,那些与自己的直觉不符的决定绝大多数是错误的。
决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直觉,一种是根据理性推导。
我比较习惯直觉决策法,尤其是在作定性决策时,根据自己的直觉先作一个大胆的假设,然后再去小心求证,是非常有效的决策方法。
我自己的经验是,过去20年的商海生涯,凡是我背离自己的直觉所作的决策,基本上都别别扭扭甚至失败了,特别是用人上;凡是我遵从自己的直觉作的决策,基本上都是最佳选择。
多年以来,不管多大的决策,我基本上都是在一瞬间形成一个直觉决策,然后花几天甚至几十天去论证和反复掂量。
神奇的是,迄今为止这种直觉反应从来没有出过错。
虽然我们不能极端到完全按照自己的直觉去做,但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直觉。
一个对特定情况或熟悉的事件有经验的管理者,当遇到某种类型的问题或情况时,通常会迅速地作出决策,可能看上去他所获得的信息有限,其实不然,他是在运用他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制定决策。
需要作出与自己的直觉不符的决策时要特别慎重,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尽量不要违背自己的直觉去相信别人的建议,哪怕是别人告诉你他已经深思熟虑了,甚至拿出很多的资料和佐证。
孙陶然:创业的四大不死法则在《创业36条军规》里,我写道: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实都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同样九死一生最后这家成功了,而那家没有成功?那一定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和这个企业的做法、遵循的原则和别人不同。
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创业不死的四大法则,只要你遵循这四大法则,我保你不死,至少我保你可以熬到其他的企业都倒下了,你还存在,你就赢了。
创业不死的法则一:走正道。
做人要走正道,大家都知道。
做企业同样要走正道。
这其实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我们有是非观念,我们可以先问是非,再问成败。
而动物是弱肉强食的,不讲是非的。
所以我们做企业不管怎么说,走正道都是一个基础。
不走正道的企业,即便最后家财万贯,也不足羡。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走正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不走正道,路会越走越窄。
创业不死法则二:尊重规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规律,我坚信“不合逻辑必有问题,不合常识必是骗局。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不合逻辑的事情,比如说特别高的利润率、特别快的发展速度、特别高的估值、特别神奇的市场反映等等,如果见到这些事,第一个提醒我自己的是,不合逻辑必有问题,不合常识必是骗局。
凡事都是有规律的,我们创业必须遵循这些基本规律。
创业不死法则三:永远留有余力。
凡事都要留有余力,你看得再准、再有把握的项目,也不要把你的全部资金投过去。
你再有把握的一个产品,不要把你公司的未来的希望全部押上去,这就叫留有余力。
创业不死法则四:要有预见力。
任何一个创业公司的创业者你必须有预见能力,你必须能够预知未来会怎么样。
我们在座很多人都会开车,你发现老司机和新司机开车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司机开车经常是急刹急停。
原因很简单,因为新手很紧张,他开车的时候他看的是保险杠前面一米的地方,所以当突然间看到一个人,他就要踩一脚刹车;突然间看到一个坑,就要打一把方向。
而所有的老司机开车都非常的稳,甚至老司机开车都不使用刹车。
孙陶然告诫创业者的居安思危创业心态
越是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创始人越要警惕和谨慎,切忌盲动冒进,革命晚胜利半年一年并不是问题,革命失败才是可怕的。
把握再大也不要用尽全力,永远留有预备队是百战百胜的绝招。
得州扑克中,老手都知道,牌越好也就意味着越是危机重重,越要谨慎把握。
让你血本无归的都是好牌,手里没有好牌不会输大钱,因为你会弃牌,输个精光时手里都是握着好牌,因为这时候你会沉湎于自己的好牌而忘记了危险,忘记了别人可能会有更好的牌,忘记了观察别人的动作,忘记了分析别人为什么如此反常。
拿着好牌时,你的贪婪会让你不自觉地去孤注一掷,结果,大牌会遇到更大的牌。
很多人争论决定成败的是细节还是战略,其实都不是,这两个方面如果出错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都把握好了才有机会成功,最终决定成败的是能否把握好先后、快慢、主次和轻重这些节奏。
成熟与否的区别在于对度的把握,所谓成熟就是为人知远近知深浅,处事知轻重知缓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联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拧螺丝。
装轮胎的时候,要拧5个螺丝,你不能盯着一个拧,如果把一个拧紧,其他几个就拧不上而且不平衡。
企业成为百年老店考验的是领导者的预见力,船一般都翻在阴沟里,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企业的问题大多出在成功后或者顺风顺水的时候。
越是顺利,创始人越要警惕和谨慎,切忌盲动冒进。
要时刻保持清醒,睡觉时都要睁半只眼,克服自己的贪心,克服冲动,最重要的是要永远留两分力在手。
关于孙陶然创业意志的探讨。
孙陶然徒步墨脱只为磨练创业意志,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孙陶然作为创业者心中的“创业帝”,居然徒步墨脱无人区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激励孙陶然徒步墨脱呢?是意志,只有强者才拥有的强大意志力。
越是高手之间,差距越是只在毫厘。
创业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能够多坚持多久,坚持的不是体力,也不算技巧,而是意志,谁的意志力强大,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一个人若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不可能相信你。
我的经验是,没有超强意志的管理者绝对不能用。
如果一个管理者自己都不相信目标能够达成,他是不可能带领团队完成目标的,而且还会把悲观情绪带给整个团队,使得整个团队陷入绝望的境遇。
只要肉体没消亡,意志就不应该垮掉。
所有的竞争最后都是意志的竞争,意志垮了人也就败了,只要你的意志不垮,别人的意志就可能垮掉。
孙陶然曾经讲过,他曾经是一个每天要吸两包烟的人。
2009年4月的一天,他突然觉得开始不喜欢自己吸烟的形象。
于是他决定戒烟,从那时开始就一支都没有吸过。
很多朋友非常惊讶,纷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真的做到了吗?孙陶然的回答是,一个男人,如果连对一支烟的欲望都控制不住,那还能做什么?2009年孙陶然和朋友们徒步墨脱,这是中国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条线路。
每天再累你也不能歇,再慢你也不能停,必须在天黑之前走到下一个宿营地,否则你就只能露宿原始森林了。
虽然大家体能各不相同,但依靠意志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走完了全程。
记得高中时读过刘亚洲的一本小说《海水下面是泥土》,书中那种男子汉气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书中的男主角“少校”讲过他和他的同母异父兄弟的差别,“他们像白老鼠,聪明、家教好,但是他们缺少艰苦奋斗、挣扎求生的本能。
我是一只褐色老鼠,可能只能当兵,但我能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如果我的腿陷在夹子中,为了脱身我会把那只夹住的腿弄断,在所不惜,他们准不能”。
要做野地里放养的小褐鼠,不能做温室里圈养的小白鼠。
龙源期刊网 孙陶然,创业跟着大学三观走作者:张歌来源:《大学生》2018年第03期“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
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
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事。
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坐车的,全部都是自己开车。
我要掌控方向盘。
”采访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孙师兄之前,我就有了最想问的问题。
从四达集团到蓝色光标,从恒基伟业到拉卡拉,孙师兄六次创业六次成功,像他这样的“创业教父”成功有何秘密?他的历次创业又与四年大学本科生活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创业)是基于我的三观的。
而我的三观是高中萌芽,在北大最终形成的。
”孙师兄说。
“北大给我的四个财富”孙师兄认为,北大给了他四笔财富——自信、圈子、见识和学习能力。
30年前,孙师兄怀着经天纬地的豪情壮志,考入了当时最难考的,也是全国最好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现光华管理学院)。
“战争年代做将军,和平年代当总理。
当然要学经济。
”孙师兄气势满满地说,“在我看来,学理就是螺丝钉,学文就是拧螺丝钉的。
我想当拧螺丝钉那个人。
”高中时的孙师兄根本没有考虑其他学校,一心只想考北大。
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个师姐——北大历史系84级校友,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的影响。
那时孙师兄家与甘琦家住隔壁,在北大读书的甘琦常常与他通信。
看着甘琦热血飞扬的文字,孙师兄受到了很大的感染,立志考北大。
入学后,孙师兄的生活分成了三部分:学习、实践和交友。
说到学习,孙师兄说,自己的学习并不拘泥于课上所讲,而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听讲座和与老师聊天来获取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提到当年的恩师,孙师兄动情地回忆道,“我们经常会跑到一些青年教师的宿舍找他们聊天。
像刘伟老师,李琦老师等。
我们也经常去厉以宁老师家,我们要创办学生刊物,就请厉老师题词。
那时候老师和学生走得很近。
”在校期间,占用了孙师兄大量精力的,就是社会实践。
孙师兄在校期间历任系、院、校学生会及团委干部,其中孙师兄提到最多的就是团干部培训学校。
当年的团校会把每个系每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都聚集到一起进行社会实践,一起举办舞会。
创业想要成功就不能动不动去听取别人的建议——孙陶然孙陶然我非常不赞成一把手动辄就去找别人听取建议,我认为这不是谦虚而是推卸责任。
事情是你的事情,情况你最清楚,别人并不在你的位子上,怎么可能给出具革命性的好建议呢?尤其是组织内部的很多细微感受,外人更是不可感受到,不管对方多么有经验有水平,都很难给出有效的具体建议。
一把手要敢于相信自己最懂行,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应该适当固执些。
虽然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但在我看来,别人的劝说很多时候是馊主意。
顾问顾问,顾得上的时候问问。
他们只是建议者,我相信他们的建议是出于好心,但是出发点不同,所考虑的问题也不同,不需要对结果负责的人,其建议基本上很难确保结果。
我的老师,北大深圳光华管理学院的李琪院长曾经讲过,组织分两类,一类是问题导向,一类是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的人更关注和感兴趣的是指出组织中的问题,试图解决组织中的问题,丝毫不管也许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这些问题存在会带给组织的伤害。
而目标导向的人时刻盯着的是如何达成目标,他们会容忍组织中问题的存在,善于与问题相处。
显然,顾问和学院派多数都是问题导向的人,管理者多数都是目标导向的人。
如果一个目标导向的人听取了问题导向之人的好心建议会怎么样?所以,永远不要把决策的责任交给别人,永远不要用集体决策代替自己的决策,即便是在领导要求集体决策的时候,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创业者要慎听别人的创业经验,首先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你,其次别人可能根本没有创业过,讲的道理都是道听途说加自己分析得来的。
创业者尤其要提防那些没有创业过的所谓创业导师,创业是一门实践科学,没有亲身创业过,甚至没有多次亲身创业过,没有经历过创业的成功和失败的人,是没有资格教别人怎么创业的。
因为你的所有观点都只是从外面看到和分析的而已,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误人子弟。
孙陶然讲解创业的四大要素要素一:创业要趁早人生不过百年,20岁之前基本上在学习,50岁以后精力越来越少,中间30年扣除吃饭睡觉游戏的时间,真正能干点事的时间其实是很少很少的。
不要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想做就立刻去做吧!有创业梦想就去闯荡吧!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失去的只是画地为牢和坐井观天,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去改变,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更美的,丰富的经历才是更美的。
从开始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会享受创业过程。
创业路上充满未知,不论是顺利还是波折,都是一种体验,要学习享受这些体验,等到退休的时候回味这些体验。
千万不要有等创业成功后享受生活的想法,一旦你开始创业,你永远不可能有满足的那一天,除非你退休,否则你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停不下来。
创业要趁早,因为我们在没有太多的人生成见与拘束时,会充满创造的激情与勇气。
有权威研究表明,在硅谷有47%的企业是由年龄不到30岁的创业者创立的,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其创始人的年纪反而越年轻。
事实上,美国市值超过5亿美元的初创企业中,有67%的创始人年纪都低于30岁。
创业是一个体力活儿,熬夜、加班是平常事,尤其是创业初期,雇不起人也雇不到合适的人,很多事都需要创业者亲历亲为,对体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越早行动,体力精力越好,越多的时间在手,到达胜利彼岸的机会就越大。
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创业也是一个道理。
当青春消逝,不管是精力还是激情都开始走下坡路时,创业的难度就更大了。
现代社会一切都是快节奏,你的想法可能很快就会有别人也想到,早一点开始没有坏处。
不要幻想把一切准备好再出发,因为你永远都准备不完,创业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要素二:不要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现在很多创业者把上市当做创业目标,甚至把何时上市当做创业目标,这固然有社会浮躁的一面,也是因为资本的介入把回报的贪婪传染给了创业者的缘故。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上市绝不是创业的目标,甚至很多企业根本不适合上市,能够上市的企业只是极少的一部分,99%的企业是上不了市的。
名⼈演讲稿孙陶然:不要为了谋⽣⽽创业相关推荐名⼈演讲稿孙陶然:不要为了谋⽣⽽创业 排在后边演讲⽐较痛苦,由于前⾯的⼈讲了很多出⾊的东西,特别是待在周鸿同道后边演讲就更痛苦了,还有美⼥CEO 在我前⾯。
不过话说回来,顺序就是这样,所谓⽣活就是这样,⽇⼦还要继续。
就像我们刚才的评选,评选有他的规则和流程,来参加⿊马的评选,刘社长也设定了⿊马的规则,依照这个规则跑下来,或许有⼀些地⽅是公平的,或许有⼀些不完善的地⽅,但有⼀点所有的⼈都是⽤这⼀个规则跑,所以他应当相对就是公平的。
但是这个结果实在不代表⼀切,这实在不是末⽇审判,实在不是说评上了就万事⼤吉了,评不上就怎样。
刚才⽼周同道也把意义全讲过。
我想讲的是评上的企业,应当就属于上午雷军说的,今天⽐较荣幸的企业。
由于评上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会有更多的报导,没有评上的企业,也不代表你没有实⼒,回往以后再好好预备,再下⼀趟考试的时候,或下⼀次机会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表现。
在历史上我曾讲过⼀句话,投资⼈不让我幸福的理由是甚么,就是左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的公司,右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的投资⼈,这⼆者之间的匹配度实在不是特别⾼的。
换句话来讲,实在不是最伟⼤的公司都是由最伟⼤的投资⼈投出来的,也不是伟⼤的投资⼈投到的都是伟⼤的公司。
我想这个逻辑与今天的⿊马评选⼀样有道理,评上的不代表未来终究第⼀个跑上终点的,没有跑到的也不会说没有机会。
今天我讲三个看法。
第⼀,不要为了谋⽣⽽创业。
今天上午⽼薛讲了假如明天死了今天你会不会创业。
雷军说后来⼝试的时候会当作第⼀道题。
我在微博上,听雷军说了这句话热⾎沸腾。
有⼈说孙陶然拍雷军的马屁,孙陶然没必要马这个马屁,实在创业这个事不是合适所有的⼈,合适创业的⼈他们⾝上都有⼀个特质,或说都有⼀些⽑病,或说都有⼀些偏执,这些⼈在⼀起的时候会有共叫和体会,所以上午我听雷军讲的⼀些东西我有我的感受和体会,或许不在现场的.⼈也有体会。
我想假如你是为创业⽽⽣的⼈,你就往创业,假如你创业⼀定是由于你酷爱创业,你酷爱你想做的这件事情,千万不要为了谋⽣往创业,那样的话你会堕进⼀个很漫长的纠结和挣扎当中。
孙浩然关于创业者如何自存的三大论述
孙陶然是国内著名的连续创业者,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孙陶然围绕“如何应对现在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加速度变化的时代,而且变化非常之快。
但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我们都要学会去应对这样一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学会在这样的时代里走得更好。
对于身处创业大潮中的每一个人而言,有三点是非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要对任何事物变化保持敬畏之心。
我们要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所有新出现的事物第一时间去研究、去关注,因为一个领军人物如果对正在发生着的对你的行业、你的公司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一些新的变化木然、漠然,那么你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将会是是非常惨淡的。
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要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制定战略,而如果失去对可能会影响行业和企业这些变化的敬畏之心,那将很难带领企业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抓住消费者需求。
当我们对周围一切新事物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因为所有创业在商业上的本质就是“做买卖”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
在任何行业,不管如何变化只要你能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投其所好,提供其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你肯定都是赢家,如果没有抓住需求、没有去解决需求,那么你在市场上将永远得不到你想得到的回报。
第三、要有应对变化的变革之心。
很多曾经非常成功的企业,因为在变化面前顽固守旧,因为不愿意去改变落后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理念,最终导致被别人颠覆和替代。
但如果你对变化充满着敬畏和好奇心,你就可以随着变化不断的去进行你新的布局、不断的进行你自己内部的调整,最后随着变化而变,成为变化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