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 格式:docx
- 大小:84.81 KB
- 文档页数:4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极化特性电介质是电场中的一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极化特性和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极化和介电常数的研究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介电常数的概念、极化现象的原理以及电介质中的极化类型等角度展开讨论。
1. 介电常数的概念介电常数是描述电介质对电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它可理解为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
通常用ε表示,分为静态介电常数(ε0)和频率相关的介电常数(εr)两种。
静态介电常数是在频率趋于零的情况下的介电常数,而频率相关的介电常数是在介质中电场的频率不为零时的介电常数。
2. 极化现象的原理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是指当电介质处于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发生位移,使得电介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重新排列,从而形成了电偶极子。
这种电偶极子的形成导致了电介质内部的极化现象,即正负电荷的不均匀分布。
3. 电介质中的极化类型电介质中的极化可以分为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和取向极化三种类型。
3.1 电子极化电子极化是指电介质中原子中的电子由于受到电场的作用而相对于原子核发生位移,使得电介质内部产生电偶极矩。
电子极化主要发生在共价键形成的电介质中,如氧化物、硅酸盐等。
3.2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是指电介质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得电介质中形成正负电荷的分离。
离子极化主要发生在离子晶体和电解质溶液等中。
3.3 取向极化取向极化是指电介质中的分子由于电场的作用而发生取向排列,使得电介质内部形成偶极矩。
取向极化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中,如水和有机物中。
4. 介电常数与极化特性的关系电介质的极化程度与其介电常数密切相关。
介电常数越大,表示电介质的极化能力越强。
当电介质处于较强的电场中时,其极化程度较大,介电常数也就相应较大。
不同类型的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是不同的,电子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最大,而离子极化和取向极化的贡献次之。
5. 电介质的应用电介质的极化特性和介电常数在工程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介电损耗与介电常数引言: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是电介质中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分子摩擦和极化导致的能量损耗现象,而介电常数则是描述电介质在电场中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一、介电损耗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分子摩擦和极化现象导致的能量损失。
当电介质处于交变电场中时,电场会使电介质内的分子发生摩擦运动和极化现象,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能量损耗被称为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的大小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介电损耗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电介质由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其摩擦和极化现象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其介电损耗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介电损耗还与电场频率有关。
当电场频率较低时,电介质内分子的摩擦运动和极化程度较小,因此介电损耗较小;而当频率较高时,分子的摩擦运动和极化现象加剧,导致介电损耗增大。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介电损耗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增加了摩擦运动和极化现象,导致介电损耗增大。
二、介电常数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介电常数是描述电介质在电场中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当电介质处于电场中时,电场会使电介质内的分子发生极化现象,从而在电介质中引入一个电偶极矩。
介电常数就是描述电介质中电场强度与电偶极矩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介电常数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介电常数与电介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电介质由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其分子极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介电常数的大小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介电常数还与电场频率有关。
当电场频率较低时,电介质内分子极化现象较弱,导致介电常数较小;而当频率较高时,分子极化现象加剧,导致介电常数增大。
此外,温度也会影响介电常数的数值。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影响了分子的极化程度,进而影响了介电常数的数值。
三、介电损耗与介电常数的应用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是反映压电材料电介质在静电场作用下介电性质或极化性质的主要参数,通常用ε来表示。
它定义为电位移D和电场E之比,即ε=D/E。
不同用途的压电元件对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要求不同。
当压电材料的形状、尺寸一定时,介电常数通过测量压电材料的固有电容CP来确定。
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判别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大小。
通常,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6的物质为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在2.8~3.6范围内的物质为弱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小于2.8为非极性物质。
静电常数k是在计算电场力大小时一个已被测定的额定常数,又叫静电力常量,数值为k=9.0×10^9N·m2/C2 。
它表示真空中两个相距为1m、电荷量都为1C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9.0×10^9N。
静电力常量是人为规定的,不是实验测量的结果。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F/m)
定义为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之比,ε=D/Ε。
电位移D的单位是库/二次方米(C/m^2)。
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与真空介电常数ε0之比称为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εr=ε/ε0是无量纲的纯数
真空介电常数:ε0= 8.854187817×10^-12 F/m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permittivity),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介质中的电场减小与原外加电场(真空中)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permittivity或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
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
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
理想导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无穷大。
EMC,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电平下不因电磁干扰而降低性能指标,同时它们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大于规定的极限电平,不影响其它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达到设备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之间互不干扰、共同可靠地工作的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电介质介电常数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固体、液体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2.学习减小系统误差的实验方法 3.学习用线性回归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讲解(15分钟) 介电常数是电介质的一个材料特征参数。
用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电极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量为:DSC ε=D 为极板间距,S 为极板面积,ε即为介电常数。
材料不同ε也不同。
在真空中的介电常数为0ε,m F /1085.8120-⨯=ε。
考察一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通常是看相对介电常数,即与真空介电常数相比的比值r ε。
如能测出平行板电容器在真空里的电容量C 1及充满介质时的电容量C 2,则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即为12r C C ε=然而C 1、C 2的值很小,此时电极的边界效应、测量用的引线等引起的分布电容已不可忽略,这些因素将会引起很大的误差,该误差属系统误差。
本实验用电桥法和频率法分别测出固体和液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并消除实验中的系统误差。
1. 用电桥法测量固体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将平行板电容器与数字式交流电桥相连接,测出空气中的电容C 1和放入固体电介质后的电容C 2。
1101C C C C 分边++=222C C C C 分边串++=其中C 0是电极间以空气为介质、样品的面积为S 而计算出的电容量:DSC 00ε=C 边为样品面积以外电极间的电容量和边界电容之和,C 分为测量引线及测量系统等引起的分布电容之和,放入样品时,样品没有充满电极之间,样品面积比极板面积小,厚度也比极板的间距小,因此由样品面积内介质层和空气层组成串联电容而成C 串,根据电容串联公式有:(D-t)εt S εεtS εεt D S εt Sε εD-t S εC r r r r+=+-•=00000串当两次测量中电极间距D 为一定值,系统状态保持不变,则有21C C 边边=、21C C 分分=。
得:012C C C C +-=串 最终得固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t)(D C S εtC εr --⋅=串0串该结果中不再包含分布电容和边缘电容,也就是说运用该实验方法消除了由分布电容和边缘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
前言知识:电介质和导体的区别:电介质是以感应而并非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电场的作用和影响,在电介质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束缚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以正、负电荷重心分离或取向的电极化方式做出响应。
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
区别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划分,绝缘体和导体的划分与电介质和导体划分的标准不是一个范畴,绝缘体和导体区分主要是由导电性来区分的,如电阻率的大小区分,区分这两个没有意义;电介质极化: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有四种:1、电子位移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组成介质的原子(或离子)中的电子云发生畸变,从而产生感应电距;2、离子位移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组成介质的正负离子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感应电距;3、取向极化。
介质的分子(或原胞)具有固有电距,在外电场作用下,电距沿外场定向排列,从而在介质中产生宏观电距;4、空间电荷(或面间)极化。
在非均匀介质中,空间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在边界区域聚集,从而产生感应电距。
真空介电常数真空介电常量(绝对介电常数),又称为真空电容率,或称电常数,是一个常见的电磁学物理常数,符号为ε0。
在国际单位制里,真空介电常量的数值为:ε0=8. 854187817×10-12F/ m(近似值)其中ε0=1/(4πk)静电力常量(库仑常数)表示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1C 的点电荷,它们相距1m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为8.987551×10^9 N 。
静电力常量是一个无误差常数,既不是库仑通过扭秤测出来的,也不是后人通过库仑扭秤测出来的,而是通过麦克斯韦的相关理论算出来的,k=8.987551×10^9 N·m^2 /C^2相对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permittivity),表征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质或极化性质的物理参数。
其值等于以预测材料为介质与以真空为介质制成的同尺寸电容器电容量之比,该值也是材料贮电能力的表征。
介电常数单位和测试标准介电常数是一个描述电介质在电场中储存电能能力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取决于电介质的性质、形状和大小,以及测试时所用的频率、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因此,介电常数的单位和测试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一、单位介电常数的单位通常使用“法拉/米”(F/m)或“真空介电常数”(ε0)来表示。
其中,真空介电常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其值为8.854187817×10^{-12} F/m。
在许多情况下,介电常数的大小与频率有关,因此有时也会使用“频率相关介电常数”(frequency-dependent permittivity)来表示。
二、测试标准介电常数的测试标准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样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将其形状和大小调整为适合测试的规格。
2.设定测试条件:确定测试时的频率、温度和湿度等条件。
这些条件会影响介电常数的值,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3.准备测试设备:使用高精度的介电常数测试设备进行测量,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4.进行测试:将样品放置在测试设备中,并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测量。
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5.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样品的介电常数值。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修正和校准,以消除测试条件和设备误差的影响。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准备要充分,以保证其具有代表性。
样品的形状和大小应与测试设备相匹配,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测试条件要严格控制,以消除其对介电常数值的影响。
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必须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3.测试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试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性能正常。
4.测量数据需要进行修正和校准,以消除测试条件和设备误差的影响。
修正和校准的方法和技术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条件和设备进行调整。
5.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准确的介电常数值。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绝对介电常数绝对介电常数(也称为真介电常数或绝对介电性)是一种物理量,用于表示材料的电介质特性。
它描述了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电荷密度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绝对介电常数的单位是常用单位为F/m(法拉/米)。
它可以用来计算电容,导体中的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以及电介质中的电能密度。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绝对介电常数。
导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绝对介电常数(在10^-9至10^-11 F/m之间),而绝缘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绝对介电常数(在10^-3至10^-12 F/m之间)。
绝对介电常数还可以随温度、压力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绝对介电常数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在电学、电子学和电磁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它对于计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设计电线电缆和计算电磁辐射的影响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绝对介电常数与相对介电常数之间有一些区别。
相对介电常数是绝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也称为空气介电常数)之比,它表示材料与真空相比的介电性。
由于真空介电常数是一个常数(约为8.854*10^-12 F/m),因此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之间的介电性。
绝对介电常数和相对介电常数都是用来表示材料的电介质特性的量,但是绝对介电常数描述的是材料内部的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而相对介电常数描述的是材料与真空相比的介电性。
在计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时,通常使用绝对介电常数。
例如,在计算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使用绝对介电常数来计算电介质中的电能密度。
在计算电线电缆的导电性能时,也可以使用绝对介电常数来计算导体中的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
总的来说,绝对介电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计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设计电线电缆和计算电磁辐射的影响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温度() 温度()
石英玻璃电学性能
石英玻璃具有很高的介电强度,很低的电导率折电损失,即使在高温时,其电导率与介电损失也较一般材料低,特别适合高温高机械应力条件下作高频和电压绝缘材料。
电导率在20o C时,透明石英玻璃的电导率为10-17-10-16西/米,不透明石英玻璃的电导率为10-14-3.2×10-13西/米,其值与石英玻璃的纯度有关。
介电常数在常温和0-106赫兹频率下,透明石英玻璃的介电常数为3.70;不透明石英玻璃为3.50,温度升高,介电常数略有增加,到450o C以后,介电常数显著增加。
介电损失石英玻璃的介电损失与温度的关系是随温度的升高,介电损失增加,在350o C 以上,介电损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更为显著。
石英玻璃的介电损失
击穿强度在200o C时,透明石英玻璃的击穿电压约为普通玻璃的三倍, 500o C时为普通玻璃的十倍。
石英光学玻璃
我厂生产的光学石英光学玻璃窗口片,能耐高温和高压,主要应用于:特种光源,光学仪器,光电子,军工,冶金,半导体,光通讯等领域。
它能实验温度:1200度,软化温度为:1730度,具体参数如下。
1.JGS1(远紫外光学石英光学玻璃)
它是用高纯度氢氧熔化的光学石英光学玻璃。
具有优良的透紫外性能,特别是在短波紫外区,其透
过性能远远地胜过所有其他玻璃,在185mμ处的透过率可达90%,是185—2500mμ波段范围内的优良光学材料。
2.JGS2(紫外光学石英光学玻璃)
它是用氢氧熔化的光学石英光学玻璃。
它是透过220—2500mμ波段范围内的良好材料。
3.JGS3:(红外石英光学玻璃)
它是具有较高的透红外性能,透过率高达85%以上,其应用波段范围260—3500mμ的光学材料。
石英光学玻璃物理性能
高硼硅3.3耐热冲击浮法平板玻璃
——一种真正全能、广泛应用的材料!
高硼硅3.3耐热冲击浮法平板玻璃是使用浮法工艺生产的,以氧
化钠(Na2O)、氧化硼(B2O3)、二氧化硅(SiO2)为基本成份的一
种平板玻璃。
该种玻璃成分中硼硅含量较高,分别为硼:12.5~
13.5%,硅:78~80%。
故称此类玻璃为高硼硅玻璃。
属于硼硅酸
盐玻璃中的派来克斯类玻璃。
其特点是热膨胀系数小,拥有良好
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学性能,故具有抗化学侵蚀性、抗热冲击性、机械性能好、使用温度高、硬度高等特性,因此又称为耐热玻璃、耐热冲击玻璃、耐高温玻璃,同时也是一种特种防火玻璃。
产品的性能:
1、力学性能
密度ρ: 2.23±0.02g/cm3
莫氏硬度:大于7
2、热力学性能
热膨胀系数:(0-300℃)(3.3±0.1)×10-6K -1
软化点: 820±10℃
应变点: 516±10℃
比热容:(20-100℃)0.82KJ×(㎏×K)-1
导热系数: 1.2W×(m×K)-1
耐热冲击性: 180 K(经钢化以后,该指标可达300K以上)
同片温差性能: 100 K(经钢化以后,该指标可达200K以上)
最高工作温度:短期(<10h) 500℃,长期(>10h) 450℃
3、化学性能
耐水性ISO719/DIN12111 HGB1
ISO720 HGA1
耐酸性 ISO1776/DIN12116 1
耐碱性 ISO695/DIN52322 A2
4、光学性能
折射率:Nd:1.47384
透过率曲线
5、电学性能
电阻率lgρ 250℃ 8.0Ω×㎝
介电损失tanσ(1兆周20℃) 38×10-4
介电常数ε 4.7
6、最大尺寸:850mm×2000mm
7、厚度:2——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