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疼痛护理ppt
- 格式:pptx
- 大小:11.63 MB
- 文档页数:30
一、概述外科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加强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术后疼痛的原因1. 切口疼痛:手术创伤导致切口疼痛,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2. 神经末梢损伤:手术过程中对神经末梢的损伤,导致术后疼痛。
3. 肌肉紧张:术后患者因疼痛导致肌肉紧张,进一步加剧疼痛。
4. 心理因素: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因素也会加重术后疼痛。
三、术后疼痛护理措施1. 评估疼痛程度(1)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2)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
2. 疼痛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受,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
(2)解释切口疼痛的规律,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3. 镇痛药物的应用(1)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非药物止痛方法(1)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止痛法,如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
(2)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切口疼痛。
5. 物理疗法(1)使用冷、热敷等方法缓解切口疼痛。
(2)按摩局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
6. 患者自控镇痛(PCA)(1)根据患者需求,采用PCA泵进行止痛。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
7. 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2)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
8. 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应对能力。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内脏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在术后麻醉消失之后,创口疼痛感加剧,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
作为护理人员,有必要悉心护理好患者,尤其要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疼痛是机体神经系统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受心理状态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患者的疼痛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是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
在术后麻醉消失之后,患者多容易出现切口剧烈疼痛,且在手术后24 小时内反应剧烈,在2~3 天后渐渐减轻以至消失。
手术后,由于手术时患者的内脏受到一定的牵拉最后导致疼痛剧烈,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限制了肢体的动作,疼痛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甚至会影响患者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肠粘连、肺功能降低、肺炎甚至压疮等痛苦,严重的疼痛还会给器官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我所在的医院,是位于本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二甲医院,现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2012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资料略作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5O例病人中,男32例,女1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l5岁。
其中,胆囊炎胆石症18例,腹股沟斜疝12例,阑尾炎8例,甲状腺瘤7例,乳腺肿瘤5例。
结果:治愈49例,腹股沟斜疝复发1例。
随访时间1年。
2对疼痛程度的判别疼痛程度通常分为这样几级:0级—不痛;1级—有痛感、但不重;2级—轻微痛、病人不舒服;3级—疼痛且痛苦;4级—疼痛较剧;5级—剧痛。
同时观察病人行为变化及相关病理生理变化,如5级时,病人会出现呻吟、不安、喊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脉率改变,影响呼吸等。
3 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疼痛,这种疼痛多在麻醉清醒后的24 时内出现,麻醉药效消失后,组织的伤害依然持续,容易产生疼痛,手术部位以及性状,对手术后的疼痛影响很大,尤其是患者的上腹部、胸部、肛门、直肠以及背部手术,容易出现频繁的疼痛;②切口处的缝合张力容易引起一些疼痛,多是由于翻身、咳嗽等多重原因导致,大都发生在手术之后的2~3 天;③肠蠕动导致的疼痛常常出现在反应后的3~4 天,标志着肠胃功能的恢复;④心理因素造成的疼痛,文化水平以及环境因素也与患者的疼痛有关。
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措施沿滩区人民医院外科熊红对于普外科手术来说,在帮助病患解决了病症隐患的同时又给病患带来短期剧烈的疼痛主要原因是普外科手术因其进行时会产生机体创口,故而疼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反应症状,是人体自身组受损后进行细胞间修复的反应,但是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在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机体创口感染从而引发并发症。
如何在临床护理中有效的帮助病患减轻术后疼痛感,对于医护人员以及病患来说都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且随着临床护理学的发展,使得护理工作对于病患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大大增加,缓解术后的疼痛护理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1 普及疼痛等级及原因,提高患者自我评估能力在手术之前告知病患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疼痛状况,从常规生活的角度给病患普及疼痛的主要原因以及疼痛的相关知识,促使病患在术后的疼痛症状中能够有意识的抵抗与评估自身疼痛等级,对于疼痛的接受程度相较于相关知识普及之前有很明显的改善。
2 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在普外科手术后,医护人员在病房巡检时应当着重关注病患疼痛忍受情况,及时有效的对病患进行心理疏导,与病患交流时注重听取对于疼痛的感受,通过医护人员的安慰与心理疏导,使得病患心理情绪转变为与疼痛积极对抗,或者医护人员通过和病患的交流聊天,转移病患的注意力,引导病患主动通过聆听音乐、观看视频、阅读书籍以及与人聊天等方式摆脱疼痛的困扰,缓解病患的疼痛以负面的心理情绪。
3 病患疼痛评估,开展护理措施普外科手术后为防止机体创口发炎感染,一般会进行消炎药物的辅助治疗。
在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着重注意病患输液管、导流管的位置是否合适,提醒病患在翻身或者起身时注意避免牵扯到导流管。
若病患存在咳嗽、粉尘过敏打喷嚏等情况,应当提前告知病患在剧烈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当注意保护创口。
比如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用手轻按创口,避免用力过猛引起的创口开裂;对病患的躺姿、坐姿等进行规范引导,侧躺方向与手术创口相反,避免手术创口被挤压,以降低手术创口张力,从而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