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年仅37岁殉国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5
︽左权将军之歌︾:质朴无华赞英雄□孟红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八路军的杰出领导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协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运筹帷幄,奋勇抗敌,取得了多次战斗战役的胜利,是八路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
1938年12月,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到达当时的辽县(今左权县,下同)。
1940年协助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2年5月,于辽县麻田镇十字岭指挥反“扫荡”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左权是我党我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为此,以祭奠、歌颂左权英名的歌曲不断涌现,其中最有代表性并传唱不衰的,当属这首《左权将军之歌》了。
这首歌主要由阎濂甫、皇甫束玉等创作而成。
皇甫束玉生在辽县,战斗在太行山上,为太行山写出了无数诗歌,后因写《左权将军之歌》而闻名。
左权在十字岭上指挥反“扫荡”英勇牺牲之初,他就与另外两位爱国之士含泪写下了《左权将军之歌》的歌词——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老乡们,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参加中国革命整整十七年,他为国家他为人民费尽心血。
老乡们,他为国家他为人民费尽心血。
日本鬼子五月“扫荡”咱路东,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
老乡们,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咱们辽县老百姓要给他报仇恨。
老乡们,咱们辽县老百姓要给他报仇恨。
每每唱起这首歌曲时,它就带着人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烟四起的不寻常的抗日年代——山西省辽县,作为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的华北一个重要的抗日堡垒,使日本侵略军感到极大威胁,因而日军对包括辽县在内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以至整个华北地区实施了规模一次比一次扩大、手段一次比一次毒辣的5次“扫荡”。
日本华北方面军对所属日伪军下达特别命令:“这期作战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的人民。
左权是抗战时期阵亡的八路军的最高将领,牺牲时的职务是八路军副参谋长,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
为了纪念他,他牺牲所在地山西省辽县改名叫左权县。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左权当年曾被打成“托派”,甚至连马夫都能参加的党内会议他都没有资格参加,而受到的“留党察看”处分直到他牺牲40年后才被取消。
左权,原名左纪权,幼名自林,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
1924年,左权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堂,后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陈赓的引见下,他结识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并于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25年2月起,左权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先后参加了东征讨伐陈、刘震寰,先后在莫伏龙芝军事学院学,、第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副局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6年5月,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
杨虎城为表示对中共的尊重及自己与中共合作的诚意,发报给中革军委,要求中共派一军事专家到西安共商西安城防及护卫中共代表团之事。
毛泽东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左权去最为合适。
因左权系黄埔一期优秀学员并留苏5年,是一名正规军人,国民党那边的将领们都很佩服他。
左权的西安之行,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士们一睹红军将领的风采和实力,为我党我军争了光。
毛泽东为此十分高兴,提到左权时,总以“我的湖南小老乡”相称。
国共合作成功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在讨论部队副参谋长人选时,毛泽东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就这样,32岁的左权进入了中共军队最高领导层。
以后,左权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叶剑英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威震敌后。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朱德、彭德怀的赞扬。
1940年秋,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突破日军“囚笼政策”,取得巨大战果。
抗日名将左权牺牲之谜作者:贾军喜杨飞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2年第07期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他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42年5月在侵华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阵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长征时期毛泽东就曾称赞其为“神枪手”,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其为“模范军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一直以来,关于左权牺牲的细节说法不一,且颇具争议。
在祭奠左权牺牲七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左权牺牲的几个版本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左权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如意天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抗日名将左权》中,如是描写左权的牺牲:1942年5月25日天亮,数万名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被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及其党校、新华日报社等机关数千人。
敌人很快发现了目标,敌机开始疯狂俯冲扫射投弹,有同志中弹牺牲。
彭德怀与左权立即召开了一个简短会议,果断决定分路突围、各自为战,左权坚决要求由自己担任掩护和断后并带领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及北方局党校突围的重任。
于是彭德怀向西北,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率部向东南,总后勤部长杨立三率部向北,各路人马立即行动。
突围开始后,一群小战士和女战士在敌机的轰炸中不知如何躲避,乱跑乱窜,左权见状,一边高呼让他们卧倒,一边奔跑过去想指挥这群娃娃兵脱离险境。
不料,就在此时,敌机扔下炸弹,左权在炸弹的爆炸中牺牲,一个男战士高呼“左参谋长!”由中央电视台、山西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是第一部以艺术形式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电视作品,也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重点影视剧。
该剧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全方位、史诗性地再现了抗战的辉煌历程,其中对左权的牺牲做了如下描写:敌人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从四面八方缩小对八路军总部的包围圈,这使得突围变得异常艰难。
左权:抗战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山西老一辈人都知道,今天的左权县以前叫辽县。
辽县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山西境内,据说为氏族部落时期首领祝融所建。
古称僚阳,东汉后改称僚阳县或辽阳,后几经改名。
1942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此壮烈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始改名为左权县。
在中国军民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1942年5月,中华民族痛失了一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和骁勇战将。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率部突围时,英勇断后,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光荣殉国。
左权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称赞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1905年3月15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在此期间,他在党的教育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1月,由周恩来亲自主持入党仪式,左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左权从开始革命生涯时起,就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直至牺牲生命。
左权幼年丧父家有老母。
为了革命需要,他常年在外奔走,完全不能顾及个人和家庭。
1930年,他奉命从苏联回国。
中央决定派他到闽赣革命根据地,在启程之前他修家书一封:“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养赡,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
”虽寥寥数语,即使今天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心生景仰。
左权是我军历史上优秀的军事理论家。
1925年10月,当他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努力学习《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军事学》等,后来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留苏期间,他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员。
抗战期间,他吸取国外经验,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提出了治军、建军的许多建议,并著有《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等重要军事论文。
他曾与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这部译著后被作为十八集团军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在华北敌后5年,他以惊人的革命毅力,著译20余万字,为八路军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
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低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
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
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
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938年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潞城北村。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
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楷模”,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制胜韬略:在战斗中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利用地形巧布口袋阵,痛击日军苫米地旅团。
1938 年春,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便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9 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
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
这一建议得到了总部其他领导人的认可。
左权利用武乡县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将有限兵力分作3 部分,利用地形布成口袋阵。
待敌人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如长蛇般蠕动的日军队伍顿时被斩成数段。
日军拼死挣扎,但终被歼灭。
旅团长苫米地亲率精锐前来救援。
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之仓皇而逃。
长乐之战歼敌2000 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迂回设伏以小胜大,打赢府城大道阻击战。
1938年2月20日,左权和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和特务团第二营由牧马村到达府城。
只有一个营和一个骑兵排的我军,和日军一○八师团一○四旅团6000 余人遭遇,当时沿线的百姓和军政机关都暴露在日军面前。
虽然形势明显敌强我弱,但左权的意见是绝不能躲,坚决要打,以保护老百姓和地方政府转移。
朱德再三考虑同意了左权的意见,并让他直接指挥战斗。
左权将手里不多的兵力设置成两道防线:将一个连安置在安泽、屯留交界的“三不管”岭,组成第一道防线;将其他两个连放在府城以东的对口店、郭都岭一带,布置成第二道防线。
朱德对安泽县县长邓肇祥说:“我带的队伍不多,全部用上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左权八路军牺牲者中军阶最高的一个导语:左权,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
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左权,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
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
1931年12月奉命参与联络指导国民党军第26路军举行宁都起义。
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后,任红15军政治委员,后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努力贯彻古田会议“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与指挥所部进行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
到达陕北后参与指挥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
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左权注重研究军事理论,撰写了一些军事论文,并翻译了若干有关苏联红军建设和作战的文章。
决议精神,教育改造部队,率部参加赣州、漳州等战役。
1933年初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后任副局长。
同年12月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
1938年2月在山西临汾地区指挥警卫部队伏击日军,掩护八路军总部生活常识分享。
左太北讲述父亲左权生平作者:周海滨来源:《领导之友》2015年第09期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共最高将领。
为纪念左权,山西辽县改名左权县。
今年6月22日,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在家中向记者讲述了父亲的人生际遇。
殉国十字岭1942年春,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对华北平原“五一”大“扫荡”,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三万多人,“蚕食”太行、太岳山区根据地。
1942年5月22日,彭德怀、左权命令主力部队机动作战,突出敌人的重兵包围圈,转到外线游击。
然而日军这次大“扫荡”,有点儿出乎预料,狡猾的日军不但要消灭八路军的主力,还想偷袭八路军总部。
主力开拔后,敌人先进的电信情报技术发现了八路军北方局总部这个密集向外发送电话、电报信号的中心,即刻以重兵“合围”,此时突围困难重重。
24日晚,八路军北方局总部机关乘黑行动,准备通过敌人火力较弱的偏城东据点,往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区进发。
一夜之间绕过日军三道封锁线,到达十字岭,暂时驻营休息。
25日天刚亮,突然有一万余人的敌人从两翼包抄十字岭,并配备飞机轰炸。
面对敌军数架飞机的轮番扫射、投弹,左权站在高坡喊道:“同志们,不要怕,快冲啊!”几个年轻的译电员为躲避飞机扫射跳到半山腰下的沟里,左权大声招呼:“小鬼快走,不要怕飞机,不要光看到天上的敌人,还要注意地面上的敌人。
”在左权的引领下,机要科的译电员全部逃过一劫。
然而,左权却永远地留在了十字岭。
左权率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十字岭顶峰十几米处时,敌炮火十分密集,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
“飞机来了让大家趴下,只要有空当儿就赶紧让他们站起来往上冲,赶紧过封锁线,所以爸爸不停地在喊。
当炮弹再来的时候,他让大家趴下,而没顾上自己,那一瞬间,炮弹片打到头上,他牺牲了。
”时间定格在1942年5月25日下午5时,左权倒在了日军最后的一道封锁线上,右手握着他最喜爱的左轮手枪。
诗、歌、联齐赋左权将军英名诗、歌、联齐赋左权将军英名1942年5月25日,为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人民群众突围转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辽县十字岭指挥反“扫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
他是我党我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于是,悼赋将军英名的诗词、歌曲或联对纷纷颂唱于天地之间,经久不衰。
这些咏唱作品情挚语切,激昂奋进,鼓舞斗志(尤其是战火硝烟中老一辈革命家一方面指挥着千军万马同强敌作殊死斗争,一方面题联赋诗鼓舞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战),闪耀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久远的现实意义的光辉。
适逢左权将军牺牲7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诗词束束悼念英灵悼念左权的诗词多是律、绝,多讲究抒情与写景有机交融,通过韵辙、声调(平仄)、对偶等技巧创造出多姿多彩、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旋律优美的意境韵味来。
其中,应用词牌写出的诗词则尤以最少的字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绝妙雅致、堪称上品。
这些诗词中,最著名的要算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那首七言绝句《悼左权同志》了。
1942年6月2日,朱德将左权的爱人刘志兰从中央研究院接到延安,挥泪悲愤写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我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6月15日,朱德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左权同志精神不死》文章,且将这首诗一并发表出来以志悼战友。
全诗以歌当哭,寄痛悼于歌颂之中,感人至深。
这首诗“锤字坚而难移,结名凝而不滞”。
在艺术表现特色上,如众山托奇峰,浪高显潮头,最能代表在太行革命诗歌的整体风格,为诗歌之冠。
在意境上,寥深高远,雄浑阔达,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胸怀环宇、大度超人的气概。
诗的前两句是写左权将军牺牲的壮烈。
“愿拼热血”四字衬托出左权为抗日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后两句通过太行传浩气和清漳吐血花,歌颂战友的英灵长生,精神不朽。
借哀悼左权之英勇为国捐躯,抒发凛然浩气之情,将“太行”、“清漳”这样与日月同辉之意书入史诗的神韵,确实无同一题材的诗作可以比照。
身为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同样在泪雨中思绪万千,悲恸不已,将怀念战友的浓烈情感凝于笔墨中,洋洋洒洒写出《满江红?悼左权同志》,并于7月7日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纪念抗战爆发5周年的专版上——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
左权将军历史介绍左权将军历史介绍左权将军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年仅37岁。
下面店铺整理了左权将军历史介绍,欢迎参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
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
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
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维公元2015年8月27日,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左权将军抗战殉国73周年之际,由《西安晚报》和陕西时尚六年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时尚六年西凤酒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家赴晋中采风团一行,来到左权县左权将军烈士陵园将军雕像前,智德通集团董事长王延安谨代表采风团诸君,具鲜花果品醴酒珍馐,俯而酹之,恭祭将军及所有抗战英烈。
文曰:岁在乙未,月惟初秋,临穴拜祭,涕泪横流。
大哉将军,祖籍醴陵。
幼年丧父,备尝苦辛。
母养成人,聪慧乡里。
八岁私塾,十岁作诗,十四属文,十九从军。
初学黄埔,再学苏俄,晓畅军事,苏区效力。
名人故事:党史人物左权名人故事:党史人物左权左权,原名左纪权,幼名自林,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深受母亲坚强和勤劳的品质影响,形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
他自幼聪慧过人,8岁读私塾,10岁便能写诗作对,14岁转入“北联高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他身背“毋忘‘五七’国耻”标语,在村里谴责其卖国罪行。
升入醴陵中学后,他在宋时轮介绍下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社,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决心外出追求进步。
1924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
周恩来曾说:“左权同志的革命信念,便由此起。
”11月间,他所在的讲武学堂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陈赓的引见下,他结识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与组织和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进步刊物,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中有突出表现,被称为“黄埔新星”。
1925年夏他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冬又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
在那里,他与刘伯承相识并共同探讨革命问题和军事理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翌年秋,他们都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在留苏四年多期间,左权博闻强识,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员。
1930年6月回国后,左权先在上海与刘伯承一起翻译苏军条令,随后被派往闽西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
此后,他担任过新十二军军长和新十五军的军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
他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因不满一些过“左”的主张,被有些人诬称有“托派”倾向,使他一度因所谓政治问题被调到瑞金红军学校当军事教官,但他仍兢兢业业为党工作。
1934年10月,左权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到达陕北后,他代理红一军团长,率领这支中央红军的主力,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
抗日战争的故事2020精选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抗日战争的故事1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安德门一带曾有惨烈战斗。
最近,南京文史爱好者饶进与抗战史学者、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在雨花台华为南京研究所附近的毛家巷巡查文物时,新发现一座抗战碉堡。
雨花台抗战碉堡宁静园区内,藏着满身伤痕的碉堡日前,记者跟随丁进去寻访这座碉堡。
碉堡位于雨花台区花神大道与郁金香路交叉口的一处高地上,经华为东门进入园区,步行十五分钟可见一处高地,周围杂树丛生,荆棘横斜,几乎无路可行。
碉堡就位于这片杂树中。
只见碉堡为圆柱状,直径3米,环碉堡一周有5个射击孔,射击孔防雨檐均被炮火摧毁。
特别是碉堡顶部被炸成一个斜坡,多处钢筋裸露,可见战斗激烈。
碉堡周围有多处疑似日军炮火轰炸而形成的洼地。
碉堡有所沉降,其西侧可见出入口。
中日双方曾在此激战,战况惨烈根据中日双方军事档案记载,1937年12月10日,侵华日军在占领牛首山以后,对雨花台西南侧的安德门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日军主攻部队包括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一旅团的第四十七联队、第十三联队,旅团长坂井德太郎;以及步兵第三十六旅团的第二十三联队,旅团长牛岛满。
牛岛满是1945年冲绳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最终战败自杀。
在安德门一带,中国军队浴血奋战,12月10日一天中连续组织5次反冲击,重创侵略者。
日军步兵第四十七联队战史,称之为“一场你死我活混乱的白刃战”。
在安德门保卫战中,日军伤亡重大。
参战的日军步兵第四十七联队第三大队第十一中队,最后仅剩下24名残兵,中队长首藤武和三名小队长都被中国军队击毙。
日军另外还有三名中队长被击毙。
中国军队为保卫安德门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撤出阵地时,第八十八师补充旅第一团已经没有完整建制的营和连,全团整编以后仅剩下4个步兵连。
1938年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潞城北村。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
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楷模”,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制胜韬略:在战斗中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利用地形巧布口袋阵,痛击日军苫米地旅团。
1938 年春,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便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9 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
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
这一建议得到了总部其他领导人的认可。
左权利用武乡县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将有限兵力分作3 部分,利用地形布成口袋阵。
待敌人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如长蛇般蠕动的日军队伍顿时被斩成数段。
日军拼死挣扎,但终被歼灭。
旅团长苫米地亲率精锐前来救援。
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之仓皇而逃。
长乐之战歼敌2000 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迂回设伏以小胜大,打赢府城大道阻击战。
1938年2月20日,左权和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和特务团第二营由牧马村到达府城。
只有一个营和一个骑兵排的我军,与日军一○八师团一○四旅团6000 余人遭遇,当时沿线的百姓和军政机关都暴露在日军面前。
虽然形势明显敌强我弱,但左权的意见是绝不能躲,坚决要打,以保护老百姓和地方政府转移。
朱德再三考虑同意了左权的意见,并让他直接指挥战斗。
左权将手里不多的兵力设置成两道防线:将一个连安置在安泽、屯留交界的“三不管”岭,组成第一道防线;将其他两个连放在府城以东的对口店、郭都岭一带,布置成第二道防线。
朱德对安泽县县长邓肇祥说:“我带的队伍不多,全部用上了。
你不是还有点自卫队吗?交给左参谋长去指挥吧,他很有办法。
”一切布置妥当后,左权命令警卫员护送朱德去第二道防线,自己带两个作战参谋和一个骑兵班亲临第一道防线指挥。
敌人先是用飞机侦察轰炸,接着用大炮远近炮击,最后是士兵抱枪冲锋。
左权命部下既不反冲锋也不放弃阵地,敌人靠近时就甩手榴弹杀敌。
战士们比赛似的看谁的手榴弹投得多、投得准。
就这样打了一昼夜。
敌人万万没想到,阻击他们3000 余人进攻的仅有八路军一个连。
夜幕降临,日军在山脚下燃起熊熊大火,以为我军会放弃阵地追击。
左权却反其道而行之,命令部队后撤。
23日上午,日军进到府城以东强渡沁河。
左权命部队猛烈射击封锁河面。
日军连续3次冲锋却未能前进一步。
日军又改用“钳击”战术,佯攻对口店、郭都岭一带,主力则分两路夹击府城。
左权则将我军之一部拆成小股,分头袭扰夹攻府城之日军。
直到太阳落山,敌人才扑进了空城。
第二天,左权集中身边仅有的3个连兵力,采取迂回战术,伏击了敌辎重部队,共歼敌200余人,击毁敌运输车80多辆,缴获数百包军衣、军毯及大批枪支弹药和食品。
左权指挥的府城大道阻击战共打了四天三夜,战线东起“三不管”岭,西至尧店村,打击了敌人,保护了安泽县的老百姓,沿途45个村庄没有一人遭日军杀害,粉碎了日军妄图
歼灭山西境内中国军队的企图。
以“紧咬牛筋不松口”战术取得关家垴歼灭战的胜利。
1940 年8 月20 日至12 月15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百团大战。
自战役打响一个半月以来,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
从1940年10月6日起,日军调动数万兵力开始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10月19 日,彭德怀和左权向八路军部队正式下达了反“扫荡”作战的命令,要求在敌人对各抗日根据地采取空前毁灭政策的形势下,各根据地党政军民要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粉碎敌人的“扫荡”。
在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袭扰之下,日军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于10月28日被迫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准备夺道武乡,退回沁县。
彭德怀决心消灭这股日军。
随即,他与左权等人研究制订具体的作战计划。
10月30日,窜至山西左会的冈崎大队,在八路军阻击下被迫再次窜到关家垴和柳树村一带。
此时敌已十分疲惫,我军歼敌时机已到。
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三八六旅、新编第十旅主力和决死队第一纵队两个团,以优势兵力将敌包围并展开猛烈攻势。
一时间敌我对峙,战斗激烈。
但由于地形复杂险要,日军武器精良,八路军每攻下一个阵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我方突击部队冲杀达5 小时之久,仍未能予敌以毁灭性打击,战斗陷入僵局。
当时,彭德怀和左权的指挥所设在离关家垴两三里处的一个窑洞中。
为了指挥战斗,彭德怀前进至距敌人阵地500 米的地方观察敌情。
左权闻讯后,迅速命令警卫部队把彭总“架”下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建议先把突击部队撤下来,重新确定战术。
此外,他还请求直接上去指挥收拾局面。
左权把指挥所设在离前线仅2 里地的一个山坳里,命令部队将日军团团围住,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环环紧扣,步步紧逼,“咬住”冈崎大队这块“牛筋”不松口。
这种打法,避免了我方在跃进攻击中的大暴露,大大减小了我方伤亡;同时由于将敌“咬”得较死,敌重火力无法发挥作用,而只有劣势武器的我军因为攻击目标清晰屡屡得手。
为了便于指挥,左权将指挥所随我方包围圈缩小,一次次向前推进,就近指挥。
经过两昼夜的“死咬死磨”,冈崎大队精疲力竭,组织的数次突围也无功而返,最终被我军全歼,仅有30 余人逃离战场。
此役共歼敌400 多人,大队长冈崎歉受也被打死。
神机妙算将黄崖洞保卫战指挥得精确无比。
雄踞山西省黎城县北境、太行山腹地险要之处的黄崖洞,设有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即黄崖洞兵工厂。
从1939 年起,它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在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有厂房12 栋,安装各种机器40 余部,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
为此,华北日军长官冈村宁次视黄崖洞兵工厂为心腹之患。
12下一页
公益服我本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