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探讨

摘要: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施工期间不被雨水浸泡,不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结合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排水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排水;系统;措施

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下自由水、地表水和雨水。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考挖基坑或沟槽时,土壤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的涌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基坑内。为了保证施工正常的今次那个,防止边坡坍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必须做好排水工作。施工单位在道路正式施工前,应事先做好路基两侧排水系统,保证路基施工期间雨水排除畅通,路基地基工作面或路基填筑表面不被雨水浸泡。

施工排水方法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明沟排水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时在其周围筑堤截水或在其内地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将地下水或地面水汇集到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在基坑周侧埋设一定数量的井点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地面以下,形成干槽施工的条件。

1 明沟排水

1.1 地面截水

排除地表水和雨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及基坑或沟槽周围筑堤截水。通常可以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地面截水应尽量保留、利用天然排水沟道,并进行必要的疏通。如无天然沟道,则在场地周围挖排水沟排泄,以拦截附近地面水。但要注意与已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2 坑内排水

在开挖基础不深或水量不大的沟槽或基坑时,通常采用坑内排水的方法。党基坑或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水时,在坑底随同挖方一起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排水沟可设置在坑内底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离开坡脚不小于0.3m。沟断面尺寸和纵向坡度主要取决于排水量的大小,一般断面不小于0.3m×0.3m,坡度0.1%~0.5%。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能力,集水井每隔30~40m 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0.7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低于排水沟0.5~1.0m或低于抽水泵的进水阀高度。

明沟排水法设备简单,排水方便,应用比较普遍,适用于除细砂、粉砂之外的各种土质。

2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2.1 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系统适用于在粗砂、中砂、细砂等土层中降低地下水位。

轻型井点系统是利用真空原理降低地下水的,由滤管、井点管、弯联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组成。

2.2 喷射井点

当道路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较深时,降水深度要求大于6cm或采用多级轻型井点不经济时,可采用喷射井点系统。它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砂性土或淤泥质土,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水井点是借喷射器的射流作用将地下水抽至地面。喷射点埋设时,宜用套管充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内含泥量小于5%时方可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将套管拔起。

2.3 电渗井点

在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黏土、粉土、淤泥、等土质中,使用重力或真空作用的一般轻型井点排水效果差。此时宜采用电渗井点排水。此法一般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降深也因选用的经典类型不同而变化。使用轻型井点与之配套时,降深小于8m,用喷射井点时,降深大于8m。电渗井点利用井点管作阴极,用钢管作阳极。井点管沿基坑外围布置,用套管充枪成孔埋设。阴极设在井点管内侧,埋设应垂直,严禁与相邻阴极相碰。阳极应外露地面20~40cm,入土深度比井点管深50cm,以保证水位能降到所要求的深度。

2.4 管井井点

管井适用于中砂、粗砂、砾砂等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的土、砂层或轻型井点不易解决的方法。管井井点排水量大,降水深,可以

沿基坑或沟槽的一侧或两侧作直线布置,也可以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状布设。井中心距基坑边缘的距离为:采用冲击式钻孔用泥浆护壁时为0.5~1m;采用套管法时不小于3m。管井埋设的深度与间距,根据降水面积,深度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而定,最大埋深可达10余米,间距10~50m。

2.5 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适用于涌水量大,降水较深的砂类土质,降水深度课达50m。深井井点系统总涌水量可按无压完整型环形井点系统公式计算。一般沿基坑周围,每隔15~30m设一个深井井点。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钻孔就位——安装井管——回填滤料——洗井——安装泵机——抽水试验——正常工作。

3 结束语

排水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亟待建筑工作者解决。总体来说,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措施大致可以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方法。工程施工员要视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组织排水和自由排水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路基受雨水浸泡,影响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费作为,李富,衣明林.关于路基排水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1,(S1).

[2] 高婷.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J].中国给水排

水,2006,(12).

路基路面论文ttt

路面排水设计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车流量及载荷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和施工工艺建成的路面在使用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地区,道路积水以及路面水损坏现象表现得非常的突出。这已成为国内以致国外道路建设的一大难点。因此,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设计和施工工艺上均需要作出改进。而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正是适应了上述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对于多雨地区尤为适用。本文对此作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快速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基础建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截至2005 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4.1万公里。尽管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沥青路面的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相当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现象,特别是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引起的早期(使用3年左右)破坏,致使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与寿命常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水平,已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运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以往路面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车辙、低温开裂和疲劳开裂,而采用了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和对沥青混合料品质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水损坏的破坏形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困扰公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得新课题。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高速公路在春融季节、梅雨季节及雨季,路面会出现麻面、松散、掉粒乃至坑槽,这种引人注目的早期破坏,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8T11:01:09.3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作者:曲振满[导读] 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烟台市牟平区城市养护管理工程公司山东省烟台市 264100 摘要:对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设计科学性保障,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对给排水的设计科学合理性能加以呈现。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保障给排水的设计科学化。通过从多方面对给排水的设计研究分析,对实际的给排水作用发挥就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城市更加要求道路给排水系统具有较高的给水和排水性能。因此,应当采取发展性的眼光对待工程设计,保证道路给排水工程的高性能,提升工程质量。1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以及发展现状分析1.1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市政给排水设计是结合市政规划进行实施,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设计科学性也会有着相应影响。在具体的给排水设计中,要注重市政工程范围及地表和排水系统的积水量,然后对给排水的设计的方案加以明确化[1]。在给排水设计中应重视区域的总体规划,设计的方案能够和给排水专项相结合。在给排水设计中的任务比较多,比如对工业以及生活污废水的处理、排水管道以及处理设备的建设等,都是在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1.2 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总原则应是必须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强化给排水系统的抗洪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降低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污染性,设计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提升工程的环保性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必要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应当着重考虑工程的社会效益,应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设设计具有前瞻性的道路给排水工程,方便日后进行改造和规划。 1.3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对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要求有着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必须将用地面积和管道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否则会给排水的设计就会带来后续的安全隐患。城市给排水设计要与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相结合,这方面在设计中还需加强重视。具体的设计中,给排水的整体规划还需和实际的需求紧密结合,否则会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设计发展有很大阻力。2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规划问题 当前,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严重的规划问题,主要表现为给排水工程用地规划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之间的矛盾。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采取了竖向规划的方式,这将严重影响给排水工程的用地,降低给排水工程的高程,所以,一些城市所建设的道路给排水工程是达不到防洪要求的,一旦暴雨侵袭,就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2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存在滞后性现代城市的发展有了很多的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一些基础建设工程发了改变,这些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对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造成影响。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当依据其它工程建设、城市功能的变化、社会需求的改变、技术的提升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的,但是当前仍旧有一部分城市采取了传统的设计方法,没有对工程设计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考量,使得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出现了滞后性,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道路给排水工程,甚至是一些新区的给排水工程,都无法达到污染处理要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依然存在严重的污染性。 2.3埋管深度设计不合理这里的埋管深度不合理主要是指污水管埋管深度的不合理。由于受到了原污水提升泵站位置的影响,一部分城市所进行的污水管埋管深度设计是不合理的,加之道路坡度的影响,降低了污水管的输水和储存性能。一些采用暗渠形式安装污水管的设计,埋管深度较深,但是管材质量并不能承受该深度设计的压力,降低了管材的使用寿命,使得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由于原污水泵站的存储位置不合理,不仅导致污水管埋深太大,也促成了污水管网规划中垂直高度的不合理,设计时应该使得污水泵站规划不影响周边居民区的位置,尽量减少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通过管道材料、基础设计、施工方法的合理使用减少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合理的排水管道高程设计应根据排水规划进行。不合理的垂直高程污水管网规划,以及原污水泵站位置的错误主要由于缺乏先进技术而造成的。3市政道路给排水的优化设计措施 3.1路基排水的优化设计路基作为市政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路基排水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在路基排水设计工作中,需要对排水设施的使用条件进行掌握,并针对排水设计的构造及具体布置要求将其设置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同时在排水设计前,还需要对市政道路所属区域内水文和地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对当地雨水资料进行收集。排水系统设计时还要与充分的考虑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另外还需要详细对排水系统布置图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标注。路基排水设计时,对于过湿路基来讲,需要采取换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粒料、好土进行换填,也可以采取抛石挤淤的方法。由于过湿路基含量水并不是非常高,因此在设计时,可以设计在施工开始之前开挖纵向和横向排水沟,利用其来对路基水进行收集,并利用水泵来排水,从而起到疏干路基的目的。 3.2道路给水系统的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路基排水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工程病害日益增多,直接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因此,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对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标签:高速公路排水设计路基 1 高速公路排水设计概述 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对于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高速公路在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 高速公路边沟排水设计 边沟设计在高速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计人员都给予高度重视,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如边沟的尺寸不考虑具体情况,死搬硬套有关规范、规定;又如施工单位大都未能按有关设计要求将原地表土、河塘清淤土等弃土运送至取土坑内用于复垦还田,而是弃放于路线两侧河塘中,造成部分河塘无法将路基水排入。另外由于沿线农田为分户承包,当地乡镇为了减少地方矛盾的产生,常常要求增加、改移和调整小型构造物设置位置。还有一点就是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利用高速公路施工中超宽填土土方等。 2.1边沟尺寸选定边沟的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设计参数:边沟底流水坡度、边沟截面尺寸、形状、边沟的表面粗糙程度。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一、某国家高新区工业园I 期市政工程施工图。 二、建设部颁发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三、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四、集团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工法和施工经验。 五、集团公司可供调用到该工程的各类资源。 1.2.1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某国家高新区工业园I 期市政道路工程**大道,主要包括**大道的涵洞、路基、路面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侧石、人行道、收水井)以及原有道路结构层的拆除等工程。 1.3.1编制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本工程是永两公路与桂柳高速连接的主干道,亦是工业园市政的主干道,目前受道路行车干扰大,必须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

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二、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 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路基土方填筑、路床及基层碾压、沥青砼面层施工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 四、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程,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五、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施工要素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六、合理布局的原则 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环保、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二灰碎石、水泥稳定层拌和站及沥青拌和站布局。

隧道开题报告

隧道开题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指导教师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期 中寨子隧道支护结构与施工组织设计张向东土木与交通学院地下建筑工程07-2班 0709170203 冯璐 教务处印制 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篇二:隧道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副标题指导教师院(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期 南隈子隧道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ⅲ级围岩 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班 2014 教务处印制 - 1 - 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 2 - - 3 -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 4 - 3、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 (1)解决问题 1)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2)隧道断面的形式及尺寸的设计。 3)隧道支护结构,一次、二次支护结构的设计。 4)通风、照明设计方案。 5)隧道防排水结构的设计。 (2)应用理论 1)结构分析方法。 2)工程对比方法。 3)数值计算方法。 4)光面爆破。 5)新奥法等。 (3)技术路线 - 5 -篇三:开题报告隧道监测 附录a 学生用表 附表a.1: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篇四:隧道工程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是有着特殊的依赖,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点:铁路运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运量大,另一方面,以其安全,廉价的特

市政道路的内容及施工工艺论文

城市道路的内容及施工工艺 摘要: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城市道路的社会化,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发展,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然而,发展城市道路,我们必须对它的内容、施工工艺等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更好。 关键词:城市道路组成分类;施工工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so as to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urban road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s, make traffic more convenient, fas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we must have its conten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epth understanding is the only way to our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better. Keywords: urban road compos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须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同时,城市道路也是组成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是布置城市公用事业地上、地下管线设施,街道绿化,组织沿街建筑和划分街坊的基础,为城市公用设施提供容纳空间,是城市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分类 城市道路是由车行道、人行道、平侧石及附属设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车行道 车行道即道路的行车部分,主要供各种车辆行驶,分快车道(机动车道)、慢车道(非机动车道)。车道的宽度根据通行车辆的多少及车速而定,一般每条机动车道宽度在3.5~3.75m之间,每条非机动车道宽度在2~2.5m左右,一条道路的车行道可由一条或数条机动车道和数条非机动车道组成。 (二)人行道 人行道是供行人步行交通所用,人行道的宽度取决于行人交通的数量。人行道每条步行带宽度在0.75~1m左右,由数条步行带组成,一般宽度在4~5m,但在车站、剧场、商业网点等行人集散地段的人行道,应考虑行人的滞留,自行车停放等因素、应适当加宽。为保证行人交通的安全,人行道与车行道应有所分隔,一般高出车行道15~17cm左右。 (三)平侧石 平侧石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界位置,是路面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道路面层结构边缘部分的作用。侧石与平石共同构成路面排水边沟,侧石与平石的线形确定了车行道的线形,平石的平面宽度属于车行道范围。 (四)附属设施 1 .排水设施 包括为路面排水的雨水进水井口、检查井、雨水沟管、连接管、污水管的各种检查井等。 2.交通隔离措施 包括用于交通分离的分车岛、分隔带、隔离墩、护栏和用于导流交通和车辆回旋的交通岛和回车岛等。 3.绿化 行道树、林荫带、绿篱、花坛、街心花园的绿化,为保护绿化设置的隔离设施。 4.地面上杆线和地下管网 雨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煤气等地下管网和电话、电力、热力、照明、公共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地面排水

第一节道路地面水的排除 第12.1.1条设计范围及原则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二、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三、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四、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五、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12.1.2,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 二、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排水规划时,应按表12.1.2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三、郊区道路为公路性质时,其排水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进行设计。 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执行。 计算道路雨水口流量时,偏沟水深不宜大于缘石高度的2/3。 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

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雨水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第12.1.5条立体交叉范围地面水排除的原则如下: 一、对立体交叉桥下的地面水,宜采用自流排除。当不能自流排除,有条件修建蓄水池时,可采用调蓄排水。无调蓄条件时,应设泵站排水。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公路隧道工作的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正常运营和 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过程中对防排水施工的一些具体作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仿牌数;施工技术;要点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work on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unnel in normal operation and security plays a role play a decisive ro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some specific practices. 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imitation licensing numb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d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各大城市日趋 增多,但防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地下工程的难题之一。由于防水问题 解决不好,带来许多麻烦:一些渗漏水严重的地下工程(地铁隧道、 车站)不得不多次治水、修补,给企业、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何搞好隧道防排水设计及裂缝防水技术,是保证行车 安全和隧道能否长期使用的重要条件。 1进洞前防排水处理 根据开挖时围岩的实际涌水情况,详细作好记录,并作相应的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其工程质量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城市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技术人员一定要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要工序施工的过程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施工过程中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环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问题较多的项目。关键点还应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包括:作业流程图;关键点明细表;质量因素分析表;分工工程施工方案;自检、监理检验及质量监督部门检测的检查记录以及控制图表;工序质量信息。 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反映动态控制过程与施工项目实际质量情况,把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施工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1.地基处理和路基防护

在施工前,需要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包括表土清除、老路拼宽、开挖台阶等,处理地基时,如果路基范围内有水,要挖掘纵横相通的引水沟和排水沟,使积水被有效排除以利于填筑路基。在路基防护施工时,应当先测量放样再基础开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挖掘和机械挖掘的办法。在浆砌排水沟时,要注意所用片石长短相间,并保证砌缝宽度小于4cm。挡土墙应采用挤浆法砌筑,根据墙高分层配料竖缝开错,并注意平缝和竖缝的宽度,平缝应小于3cm,竖缝应小于4cm。 2.砂砾基层铺筑 在铺筑砂砾基层前,应当先对所有的原材料进宪检验,并在正式铺筑前先底试验,验证材料配合比与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需要,获取压实机械组合、碾压遍数、松铺厚度等相关技术参数,以保证基层铺筑质量。基层铺筑所采用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应当在拌和场采用拌和机集中拌制,再运送至施工现场人工摊捕,其中尤其需要注意拌和、摊铺、碾压三个环节。在基层铺筑放样时,直线段应20米左右设一桩,路肩边缘加设指示桩以利于水平测量,并用标示出基层边缘设计高度以便宜于松铺厚度的调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的试验应当在正式施工前一个月提前进行,包括拌和、摊铺、碾压、养生、浸水等等。为了避免基层拌和料运输和摊铺时水分散失,含水量应超过最佳含水量1.5%左右,运输时自卸车要连续不停留的运达施工现场。碾压要注意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并采用先静压后振压的方法,及时找平控制标高,并注意密实度和顶面标高的要求。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施工排水措施论文: 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探讨 摘要: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施工期间不被雨水浸泡,不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结合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排水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排水;系统;措施 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下自由水、地表水和雨水。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考挖基坑或沟槽时,土壤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的涌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基坑内。为了保证施工正常的今次那个,防止边坡坍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必须做好排水工作。施工单位在道路正式施工前,应事先做好路基两侧排水系统,保证路基施工期间雨水排除畅通,路基地基工作面或路基填筑表面不被雨水浸泡。 施工排水方法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明沟排水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时在其周围筑堤截水或在其内地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将地下水或地面水汇集到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在基坑周侧埋设一定数量的井点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地面以下,形成干槽施工的条件。 1 明沟排水 1.1 地面截水

排除地表水和雨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施工现场及基坑或沟槽周围筑堤截水。通常可以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地面截水应尽量保留、利用天然排水沟道,并进行必要的疏通。如无天然沟道,则在场地周围挖排水沟排泄,以拦截附近地面水。但要注意与已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2 坑内排水 在开挖基础不深或水量不大的沟槽或基坑时,通常采用坑内排水的方法。党基坑或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水时,在坑底随同挖方一起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排水沟可设置在坑内底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离开坡脚不小于0.3m。沟断面尺寸和纵向坡度主要取决于排水量的大小,一般断面不小于0.3m×0.3m,坡度0.1%~0.5%。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能力,集水井每隔30~40m 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0.7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低于排水沟0.5~1.0m或低于抽水泵的进水阀高度。 明沟排水法设备简单,排水方便,应用比较普遍,适用于除细砂、粉砂之外的各种土质。 2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2.1 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系统适用于在粗砂、中砂、细砂等土层中降低地下水位。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简述论文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简述 摘要:公路隧道应进行专门的防排水设计,洞内、洞口及洞外应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防排水方案亦应方便施工和便于维护维修,保证防排水系统长期有效。本文从阐述隧道防排水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隧道产生水害的原因及影响,系统地介绍了隧道洞身衬砌防排水、洞口排水及其施工注意事项,对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隧道防排水渗漏施工工艺防水材料三缝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should specialize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hole, the mouth of the cave and within the hole should be formed complete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cheme should also be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easy to maintenance, ensure the long-term effective drainage system.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we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water hazards tunnel produce effect, th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the tunnel lining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hole body, the hole drainag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leakage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浅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品质、效率、成本和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施工进行组织设计。在工程进程中,决定着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往往是由组织者的施工管理水平所决 定的。有效的管理可减少工程工期、节省成本并提高工程质量。本文介绍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内容,并说明了当前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问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 second question is for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efficiency, cost and service life demand more and more. and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the project to realizing the goal of the important factor is often by the organizer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decis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ave costs and improve the

路基路面防排水设计

交通运输学院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交工1201班姓名周地学号201200423 成绩指导老师贾剑青 2015年7 月7 日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所在系:交通工程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指导教师(签名):贾剑青 专业班级:交工1201班学生姓名:周地学号:201200423 一、课程设计题目 路基路面防排水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路基路面防排水设计,使学生了解水对路基路面工程的影响以及路基路面工程防排水设施的类型、构造及其布置等。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 1、主要内容:(1)、水的来源;(2)、水对路基路面工程的影响;(3)、路基路面工程防排水设施的类型、构造及其布置。 2、要求:(1)、图表规范。防排水设施构造图均需用AutoCAD绘制;涉及的表格均需用Word进行绘制;图片清晰;(2)、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规范;(3)、排版格式严格按照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要求进行。 3、工作量要求:该课程设计字数要求8千字以上。 四、工作进度安排 1、7.6-7.9:撰写课程设计; 2、7.10:集中检查课程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 3、7.10-7.11:修改、完善课程设计; 4、7.12:完成课程设计并提交最终打印文件及电子文件。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忠达.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陆鼎中.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论文

浅谈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 【摘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质量。所以,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施工要求与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结,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1.市政工程路基施工的技术 1.1路基土方施工 (一)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 ②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 ③分段施工。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混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20cm~30cm的稳定层。 (二)松铺厚度的控制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保证压实度为原则。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8cm。

(三)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四)压实方法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1.2路基填方施工 填筑作业采用机械施工,自卸车运料,推土机摊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前,先施工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段,得出分层施工的控制数据: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设备组合方式、工序、填层材料及含水率等。 (一)测量放线,确定坡脚线。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准确放出坡脚线,并设置比较明显的标志。 (二)基底处理。清除地表植被及所有不能用于路基填筑的杂物并运至弃土场或留作复耕材料,清除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并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85%。对填方小于0.8m的路堤,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需将表面翻松至少深30cm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5%。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先按图纸要求将基底挖成不小于2 m宽的台阶,台阶顶作成3 % 的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根据多年的市政道路施工和管理经验,分析了其质量控制的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并给出了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土方工程控制 随着国内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队市政道路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工程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不很规范,就容易造成了一些质量缺陷,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通常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很难实现交通封闭,因此供其施工作业面狭窄,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零散、量大、连续性差。加上诸如电力、电信、有线电视、供热、煤气、给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一旦某些管线的位置不清楚,施工时极有可能把其挖断,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仅会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2)市政道路工程容易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施工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方能保证正常施工,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 (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能吃苦耐劳,要求也不高,但是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路基及土方工程: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2)混凝土板块裂缝: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本身要规范,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结构方案要合理、计算准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论文

浅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摘要: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对公路的使用状况尤为重要, 排水系统及排水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公路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寿命。因而,对于设计者来说,应对公路排水设计充分的认识,充分考虑影响排水的因素,针对不同条件采用相应合理的排水设计。 关键词:高速公路;排水设计;路基 abstract: highway subgrade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of highway use situation is important, drainage system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perfect or no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highway subgrade pavement of normal life. hence, for designer, meet the road drainage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and fully consider influence factors of drainag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relevant reasonable drainage design. keywords: highways; and drainage design; roadbed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公路建设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高速公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以往建成的大多数高速公路没有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公路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及强度损坏严重,难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以至于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也缩短了公路

道路排水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总说明 1.设计原则 (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设计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2.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2.《泸州市龙马潭区学士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5.道路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 3.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1)设计年限 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 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设计规模 雨水量计算按泸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4)基本设计参数 ⑴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 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Vmin=0.75m/s。 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 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按下表: 表6-2 最小控制坡度 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论文)

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排水施工工艺 摘要目前铁路隧道设计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隧道防水质量可靠的目的;隧道结构防排水设施措施由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在复合式衬砌之间设置土工布加防水板和隧道两侧的排水沟组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本文结合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实例,浅析了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排水机理,并就隧道防排水材料,特别是EV A防水板和施工缝与变形缝施工工艺重点进行了概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 1、衬砌背后排水系统 1.1盲管及泄水管的设置和材料要求 (1)拱墙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环向设¢50mm透水软管,间距宜为5~10m,当水量较大时,可在水量较大处增设1~2道,集中出水部位应设独立盲管引排,其管径应根据围岩渗水量的大小确定;边墙墙角处纵向设¢80mm透水软管纵向附膜盲沟,纵向盲管应设在衬砌边墙脚处防水层外,纵向坡度不得小于2‰,一般与线路纵向设计坡度一致;环向盲管在边墙底部通过纵向软管式盲沟与隧道洞内侧沟相连;盲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透水性好,能承受0.5Mpa的压力,并不易锈蚀。 (2)在边墙底部纵向盲沟处设横向泄水管,泄水管的管径为¢80mm,沿线路纵向间距为8m;电力电缆槽及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

设置¢40mm的泄水管,间距为3~5m。横向泄水管采用PVC管。 1.2盲管的安装 1、基面处理 对于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可采用超前钻孔排水、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堵水、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等辅助施工方法。当涌水较集中时,喷锚前可用打孔或开缝的摩擦锚杆进行排水;当涌水面积较大时,喷锚前可在围堰表面设置树枝状软式透水管,对涌水进行引排,然后再喷射混凝土;当涌水严重时,可在围岩表面设置汇水孔,边排水边喷射。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用引水管连接汇水孔等排水装置将涌水引入排水沟内。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隧道涌水情况,导致隧道轴线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情况严重时可能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对于此种情况,处理涌水就不能一味地通过引排水来解决隧道渗漏水问题,一般可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堵水、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等辅助施工方法。注浆前进行反复注浆试验,根据注浆效果,确定注浆能力及工作参数等,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排水盲管施工工艺 环向、纵向排水盲管施工工艺主要为:钻孔定位、安装锚栓、铺设盲管、捆绑盲管、盲管纵向环向连接。 施工步骤与方法施作: (1)按规定画线,画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