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第三章 动画的历史与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6
《动画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动画的分类和基本制作流程。
3. 培养学生对动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的定义与分类2. 动画的历史与发展3. 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4. 动画艺术的特点与审美5. 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画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动画的分类和制作流程。
2. 难点:动画艺术的特点与审美,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动画的分类和制作流程。
2. 欣赏法:欣赏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动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动画概论》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动画概论的教学课件。
3. 动画作品:准备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用于课堂欣赏与分析。
4.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动画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部经典动画短片,引发学生对动画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动画概论》。
2. 讲解:分别讲解动画的定义与分类、历史与发展、制作基本流程等内容,配合课件展示相关动画作品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画制作的小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巩固所学知识。
4. 欣赏与分析:播放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制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作业:1. 观看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分析其艺术特点。
2. 选择一个动画题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故事梗概和角色设定。
动画常识论述知识点总结一、动画的历史和发展动画起源于古代的绘画和雕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埃及和中国。
古代人们通过制作简单的图画或雕塑,然后通过连续播放的方法来展示出物体的运动。
这种原始的动画形式为后来的动画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近代动画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最早的动画是由法国发明家爱德华·穆尼耶于1892年发明的“胶片摄影机”。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动画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广受欢迎。
1917年,美国Walt Disney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开始制作动画短片,在之后的几十年里,Disney 制作了很多经典的动画电影,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
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收到了巨大的成功,为动画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动画的类型动画可以分为传统动画、计算机动画和混合动画。
传统动画是通过手工绘制每一帧的图像来制作的,例如迪士尼的动画作品就是传统动画。
计算机动画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制作的动画,包括3D动画、2D动画等。
混合动画是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的结合。
在类型上动画可以分为动作片、喜剧片、科幻片、奇幻片等等。
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术。
三、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分镜头、布景、动画绘制、配音、音效、后期等环节。
首先是分镜头,也就是根据剧本将整个故事分解成每一个镜头,为制作提供了方向。
接着是布景,布景是指在动画中出现的场景和背景,包括室内外环境、角色和配件。
然后是动画绘制,动画绘制是指绘制动画的每一帧。
配音是把动画角色赋予声音,音效是为动画添加声音效果,包括自然音、背景音乐等等。
最后是后期制作,包括剪辑、特效等。
四、动画的技术和工具动画的制作需要使用到许多不同的工具和技术,如传统动画需要用到纸张、铅笔、颜料等,而计算机动画需要使用到计算机等设备。
同时,动画技术涉及到绘画、摄影、编辑等不同的领域,需要掌握多种技能。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工具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动画概论知识点笔记动画是一门艺术创作和技术实现的综合体,其中涉及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动画的起源到现代的制作技术,我们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动画的历史、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对一些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1. 动画的历史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期的欧洲和美国。
最早的动画是通过手绘每一帧画面,然后通过机械装置使画面快速转动而实现的。
这种制作方式被称为“帧动画”,它包含了大量的手工制作和后期加工。
为了便于制作和节省成本,后来又出现了“赛璐璐动画”和“剪纸动画”等多种制作方式。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动画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电脑制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影和电视动画的制作得以大幅提升,动画也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的艺术和商业产业。
2. 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的制作流程一般分为预制作、制作、后期制作和发行四个阶段。
其中预制作分为分镜板设计和角色设计两个步骤,主要是确定剧情、画面和角色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制作阶段则包括了原画、动画翻拍和色彩线条等制作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原画制作,也被称为“骨架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了特效、剪辑和音乐制作等环节,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动画进行调整和加工。
所有的环节完成后,动画就可以进行发行和宣传了。
3. 动画的相关技术在动画制作中,常用的技术包括了骨骼动画、3D制作、特效设计、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骨骼动画是最常用的一种,它是通过设置“骨架”来实现图像的变形和动作的转换。
而3D制作则需要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来进行三维画面的制作和渲染。
特效设计则是一种让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手段,如水波纹、烟雾效果等。
这些效果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软件和技术让动画制作更加真实。
总之,对于动画制作者来说,掌握这些技术是制作高质量动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总结动画是一项多方面结合的艺术和技术产业,涉及许多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了解动画的历史、制作流程和相关技术,对于我们实现具有创意和质量的动画有很大的帮助。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动画的定义和历史1. 动画的定义动画是一种通过图像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播放,产生连续动作的视觉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手绘的、数字化的,也可以是通过雕塑、物体移动等形式制作而成。
2. 动画的历史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石刻,以及埃及、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古老文明中出现的绘画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经历了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作,再到数字制作的演变。
从早期的黑白无声动画到今天的3D立体动画,动画技术不断更新,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二、动画的类型和风格1. 动画的类型根据动画的制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动画分为手绘动画、数字动画、模型动画、实验动画等几种类型。
其中,手绘动画是最传统的一种形式,数字动画则是近年来技术发展的代表。
2. 动画的风格动画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绘画风格和音乐氛围等方面进行分类,如幽默搞笑风格、科幻奇幻风格、现代现实风格等。
三、动画的制作流程1. 制作前期在制作动画之前,需要进行故事构思、人物设计、分镜头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动画的质量和效果。
2. 制作中期动画的制作中期主要包括背景绘制、角色动作设计、音乐制作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绘画、技术处理和声音处理。
3. 制作后期动画的制作后期主要包括剪辑、特效制作、配音等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收尾工作,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四、动画的影响和发展趋势1. 动画的影响动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对人们的生活、文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带给人们乐趣和情感体验,还可以承载着一些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
2. 动画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动画有望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更多的应用。
同时,动画的内容和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五、动画的相关知识1. 动画的专业技术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如绘画技巧、动画制作软件、声音处理技术等。
动画概论第一讲第一章动画概述章节1、基本概念2、动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思考与训练内容和时间分布小结及作业下一单元预习内容要求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清楚动画概论这门课的授课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画的发展史,思考动画的本质,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进而思考动画的未来走向。
教学重点:了解动画最基本的起源和概念,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做好准备。
教学难点:动画最基本的起源和概念。
阐述世界动画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授课主要内容开场白: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与期望一、引言:学习动画概论的目的。
二、【案例介绍】三、话题:(穿插在授课中)围绕动画片的制作展开叙述,让学生了解动画概论这门课的基本内容。
结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画的发展史,动画的本质,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进而思考动画的未来走向,使学生认识学习动画概论的重要性。
四、理论引出:动画流派小结 :作业:阐述世界动画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课时间和方法讲授开场白 20 分钟教师讲授及欣赏: 4课时:小结 5分钟课程章节内容实训方案:教师讲解、学生赏析章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思考与训练内容和时间分布动画概论第二讲第二章动画的分类(1)按技术形式分类通过对动画的分类研究,进一步了解动画的特性与功能,了解动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对今后的动画创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从艺术形式上看,学习各种动画的技术应用与相应的美学特色,可以作为创作时选取制作材料的参考。
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技术表现形式;从叙事形式来看,可以用不同的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情感。
教学难点:动画的特性与功能按技术形式分类的动画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授课主要内容课时间和方法开场白:讲授一、引言:开场白 20二、【案例介绍】分钟三、话题:(穿插在授课中)教师讲授围绕动画按技术形式分类展开叙述,让学生了解及欣赏: 4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水墨动画、偶动画课时:综合材料动画动画的基本内容。
动画概论复习大纲第一章动画的性质与定义一、动画的本体特性1、技术特性(简答或填空)动画技术是将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之后再进行(创造性)地还原。
既画出一系列的运动过程的不同的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 顺序编码,计算时间以及逐格拍摄的工艺技术处理的过程。
2、工艺特性(阅读熟悉)第5-6页3、审美特性动画的视觉构成是以(造型艺术元素)为基础的,而(造型艺术)的首要问题是审美。
例如:抽象动画《线与色的即兴诗》,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4、多元性(熟记)第8-9页5、假定性(简单题)动画影象是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视觉符号的集合,在面对观众播放之前完全是动画艺术家的假设。
动画的假定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视觉创作过程的假定性:形象假设、动作假设、环境假设等等;影像构成的假定性:演员是创造的形象(偶或画),环境道具是制作的模型或者绘画;欣赏与读解的假定性:观众被似乎真实的影像和动人的声音所吸引而产生的想像所陶醉,明知其是假定性情景却要被感动、被吸引。
(参考影片《萤火虫之墓》)。
二、动画作品特性1、综合性(特级重点)如果说电影是综合性艺术,那么动画片更应该享有这一称谓,因为动画片的拍摄对象是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制作出来的形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动画片都具有重新赋予或重新塑造的特性。
所以说,动画作品最大限度集中了众多艺术的种种特性而构成的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样式——各种造型艺术风格构成的影像形式、文学的内涵、戏剧的叙事规律、音乐的境界、电影语言的语法等。
(参考14-15 页举例说明)2、叙事性(填空)动画作品的叙事性主要指动画作品具有描述故事和表达思想的功能,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能承载一个(主题)或(故事)。
例如《白雪公主》表现了一个(童话故事)主题;《幻想曲》表现了(音乐)主题;《种树的人》表现了一个(人物传记故事)和(具有现实感)的主题;《一只娶了母鹅的猫头鹰》表现了一个(悲剧故事)主题等等。
第三章动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动画的产生及起源一、动画的产生1.动画现象动画这一奇特的艺术,追溯源头,其实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透过有史以来人类的各种图像记录,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远古旧石器时代,从西班牙北部山区阿尔塔米拉洞穴内大量石器时代留下的壁画痕迹,就已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
在这些绘有许多动物形象的壁画中,有一头形象生动的野猪非常引人注目,在它的身体下方,前后各画有四条腿,其位置分布使画面上的野猪产生了奔跑状的动感视觉。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我们还往往会在古代岩石和壁画的浮雕与绘画中,发现奔跑的马被画成八条腿,飞翔的燕子画上六只翅膀或是跳舞的人有四条腿和四只胳膊等等,就是试图在静止的画面中,通过人或动物活动过程中的各个连续阶段来反映其运动状态的。
这种在一幅画面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反映了人类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和表现的探索,是动画的最初现象和形态。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除了用绘画形象地记录生活情景外,同时已具有了表现运动画面的思想,并尝试着将运动状态通过画面显示出来,以表示运动速度与生命的关系。
它是人们运用智慧和发明,实现表达事物运动和想像思维的结果,是人们在产生美感意识之后,为满足精神需要和创造美感的愿望,所激起创作动机的心理过程,也是人们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用绘画表现人和动物的活动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
例如,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绘陶器舞蹈纹盆,我们可以见到先人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盆上画着三组手拉手舞蹈的人形,并在手臂上画出重复线条,似乎在表示舞蹈者连续的动作。
当盆内注入清水后,盆上所绘的舞蹈人物倒映水中,在水晃动时,巧妙地使舞蹈人物婀娜多姿、婆娑起舞。
人与动物不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对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求。
前者是指对衣、食、住、行等的要求,后者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即对文化艺术和美的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