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郊野公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98.20 KB
- 文档页数:2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1. 引言1.1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地被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重要元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覆盖土壤、保护地面、调节气候等作用。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需要考虑其特点和作用,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园林设计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地被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包括覆盖地面、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等。
选择地被植物的原则主要包括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耐干旱、耐寒、耐盐碱、美观实用等。
常见的园林地被植物种类有地被灌木、地被草、地被花卉等,它们在园林设计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需求和功能定位进行选择,如在庭院中可以利用地被草进行铺装,营造出青葱翠绿的效果;在公园中可以选择花卉作为地被植物,增加色彩缤纷的景观。
在地被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方面,需要定期修剪、浇水、施肥等,保持植物的生长繁茂。
地被植物的选择应根据环境和景观整体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园林的功能和观赏性。
2. 正文2.1 地被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地被植物是指种植在地面上起到覆盖和装饰作用的植物,通常生长在园林中的地面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作用。
地被植物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它们可以覆盖地面,形成绿色地毯,增加园林的美感和整体景观效果。
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颜色和叶型,可以为园林增添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
地被植物还可以起到控制土壤水土流失的作用。
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地被植物的生长也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地被植物还可以起到防止杂草生长的作用。
通过覆盖地面形成浓密的植被,地被植物可以有效遮荫,阻止杂草的生长,减少园艺工作量,保持园林的整洁和美观。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美化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止杂草生长外,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园林景观中的地被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和保护地面不受侵蚀,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对于园林景观的建设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一、地被植物的选择原则1. 生长习性地被植物应当选择耐荫、喜阴、耐干旱的品种,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适应园林景观中的各种场所。
2. 视觉效果地被植物应当选择外形美观,颜色鲜艳,叶片丰富多样的品种,这样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增加观赏性。
3. 抗逆性地被植物应当选择抗病虫害、不易受环境污染影响的品种,这样可以减少园林养护的工作量,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4. 生态效益地被植物应当选择对土壤有益,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品种,这样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二、适用地被植物的类型1. 覆盖型地被植物覆盖型地被植物的主要功能是覆盖地面,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土流失。
常见的覆盖型地被植物有多肉植物、地被月见草、悬铃花等,它们在园林景观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地面,美化环境。
2. 花卉型地被植物花卉型地被植物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常见的花卉型地被植物有万寿菊、大花报春、翠菊等,它们在园林景观中作为景观花卉广泛应用,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和生机。
1. 多样性搭配在园林景观中应当根据地形、功能和美观性的要求,选择多种地被植物进行搭配,提供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2. 季节变化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选择具有不同生长习性和开花期的地被植物进行植栽,保持园林景观的四季景色。
3. 密度控制在园林景观中应当根据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功能要求,控制植株的密度,保持景观的整体效果。
4. 地埋式植栽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采用地埋式植栽来安排地被植物,以达到覆盖地面、美化环境的效果。
结语地被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能够有效地改善园林环境,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观赏性。
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分析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自然风景的场所,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对于增添公园的美观度和生态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进行分析。
公园植物配置的种类丰富多样。
公园中一般种植了树木、灌木、花卉等各类植物。
树木可以根据公园的规模和环境特点选择种植,如大叶挺水杨适合河岸和湖泊边种植,金叶槭适合广场和大街种植。
灌木可以起到修剪造型的作用,如常青灌木可以使公园四季常绿,具有欣赏价值。
花卉则能为公园增添色彩和花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和拍照。
各类植物的配置组合使公园充满了变化和生机。
公园植物配置能够提供各种生态功能。
公园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公园中的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减少空气污染。
植物配置还能起到保持土壤、水源的作用。
树木的根系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吸收水分,起到调节水分平衡的功能。
公园中的草坪和绿化带还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净化水源。
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还能提供休闲空间和生态保护。
树木多的区域可以提供遮阴,减轻高温对人体的不适,供人们休息和娱乐。
植物还是一些小动物的栖息地,提供了生态保护。
公园植物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公园在植物配置上存在单一性,种植的植物种类过少,缺乏变化和丰富性。
有些植物配置不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导致植物生长困难,影响了公园的美观度和生态功能。
公园中植物的养护和管理也需要加强,如喷洒农药和施肥频率过高,会对植物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密不可分。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合理性能够增添公园的美观度和吸引力,提供了众多生态功能。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和养护管理的科学性,以保护环境和植物的生长。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园林中的地被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覆盖土壤、保护地面、调节气候等作用。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园林设计师和园林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地被植物的选择原则1. 生长习性在选择地被植物时,首先要考虑它的生长习性。
比如生长高度、生长速度、根系情况等。
如果园林要求地被植物快速覆盖土壤,并且不需要经常修剪,则可以选择一些长势旺盛、繁殖力强的地被植物;如果园林对地被植物的高度有着较高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一些生长较矮的地被植物。
2. 耐阴性很多园林的地被植物都需要考虑到其耐阴性。
因为园林中的地面往往会有许多树木,这就会导致地被植物长期处于阴暗的环境中。
选择具有较强耐阴性的地被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4. 视觉效果园林中的地被植物也要考虑到其视觉效果。
不同地被植物的叶色、花色、植株形态等都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其与周围植物的协调性,以及是否能够产生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5. 生长地点还要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地点。
不同地被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有些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有些适合生长在干燥的环境中。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到其生长地点是否符合其生长要求。
二、地被植物的应用1. 地被植物的覆盖作用园林中的地被植物可以起到覆盖土壤的作用。
通过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地覆盖土壤,并且保持土壤的湿润和肥沃。
这不仅可以美化园林环境,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地被植物,可以为园林增添一份生机和美感。
比如一些观赏植物,其花色、叶色都能够为园林营造出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地被植物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它可以覆盖土壤,防止土壤受到风化、冲刷的影响;可以减少土壤温度的波动,保护土壤的肥力;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水土流失等。
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公园成为了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
而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和生态功能直接关系着公园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应。
对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升公园的生态景观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园植物配置的意义1.创造美丽生态环境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生态节点,其植物配置直接关系着城市绿地的美观与环境质量。
在公园中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美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地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2.改善生态环境公园植物配置的合理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大的乔木和灌木可以有效地减缓风速和遮挡阳光,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和水的保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促进生物多样性公园中的植物配置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合理配置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可以吸引各种生物栖息其间,形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这不仅能够提高公园的生态价值,也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生态文化。
1.多样性在公园植物配置中,要尽可能地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多样性的植物可以构建丰富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增强生态稳定性。
2.适应性公园植物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要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可以降低植物的管理成本,减少植物因环境原因引起的死亡率,保证公园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3.生态功能在公园植物配置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更要注重其生态功能。
选择一些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固土保水的植物种类,使得公园的生态功能更加完善。
4.生长空间在公园植物配置时,要合理规划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干扰。
合理规划生长空间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使得公园的植物配置更加和谐。
三、公园植物的生态功能分析1.净化空气公园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的空气污染。
分析城市森林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与管护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和森林建设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增加城市景观价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与管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城市森林的成效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和管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被植物的选择地被植物是指在城市森林中覆盖地面的植物,它们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抑制土壤侵蚀,改善地表热环境,稳定土壤结构。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环境: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生长条件对地被植物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的地区阳光充足、气候干燥,适合选择耐旱、耐热的地被植物;有的地区湿润多雨,适合选择耐阴、喜湿的地被植物。
2. 地被植物的功能:地被植物除了美化城市环境外,还可以起到抑尘、保水、调节气温等功能。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来进行选择,比如在高污染地区选择抑尘效果好的植物,或者在炎热夏季选择耐旱、耐热的植物。
3. 生长速度和竞争力:地被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力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竞争力适中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导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地被植物进行种植,比如地被乔木、地被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等。
各类地被植物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环境和功能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地被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森林的绿地、花坛、道路绿化等场所,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的作用。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种植密度:地被植物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着其覆盖效果和生长效果。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物之间的空间竞争,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植密度过小则会影响地被植物的覆盖效果和抑尘效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环境和实际需求来确定种植密度。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摘要】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地被植物种类时,需要考虑其适应性、美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地被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地被植物适用于不同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选择。
合理的养护管理技巧能够延长地被植物的寿命,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
地被植物不仅能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同时也对园林的环境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和管理地被植物,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的美观度和品质,进一步提升园林的整体价值。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选择、应用、分析、种类、原则、生长环境、应用场景、比较、养护管理技巧、美化功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园林美化、重要作用、管理、提升品质。
1. 引言1.1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是园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地被植物是指在园林中用来覆盖地面,起到覆土、保湿、美化和防止杂草生长的作用的植物。
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对园林的整体效果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需要考虑其种类选择原则,包括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根系特点等因素。
地被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也是选择的重点之一,不同的地被植物对光照、土壤、湿度等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被植物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比如草坪适合于草坪、多肉植物适合于石缝等。
对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技巧也需要重点关注,包括适时修剪、施肥、浇水等。
地被植物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有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能够营造出绿意盎然的景观。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只有合理选择和管理地被植物,才能更好地提升园林的品质和美化效果。
2. 正文2.1 地被植物的种类选择原则在园林中选择地被植物的种类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园林景观的美观和实用性。
种类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在阳光充足的区域可以选择耐旱、耐热的植物,而在阴凉湿润的地方则应选择喜阴、耐潮的植物。
论述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繁殖能力:地被植物繁殖能力应该强,能够快速生长和繁殖,以便快速地覆盖土壤或填补空隙。
2. 耐旱性和耐寒性:地被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以便适应各种气候环境下的生长。
3. 耐病性和耐虫性:地被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虫性,以防止不必要的病虫害发生。
4. 功能需求:地被植物的应用应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植物,如遮荫、美化、防护等。
在园林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如下:
1. 应该根据地形、环境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以便达到美化、维持生态平衡和增加景观空间的效果。
2. 应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植物类型,如草本、藤本、地被灌木等,以及相应的植物颜色、花型和高度等。
3. 应该选择适合土壤环境的地被植物,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4. 应该按照季节特点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以便在不同的季节里保持景观美感。
5. 应该根据设计要求统一管理地被植物的生长及形态,以保持整体效果。
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地被花卉大多生长低矮、扩展性强、控制高度在30厘米至50厘米或稍高,具有地面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它们比草坪应用更为灵活,在不良土壤、树荫浓密以及黄土暴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生长。
同时地被花卉种类繁多,可以广泛地选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而且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可粗放管理。
并能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气温、减少地面辐射等生态作用。
地被植物在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物搭配中,季相丰富的植物层次变化能形成吸引人的组合体。
其生态效益比乔木、灌木两层及乔木单层结构要好。
按一定比例栽植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优美整洁的植物群落。
特别是很多地被植物有着鲜艳的花果,色彩丰富的叶片,可营造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多质感的景观,丰富了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可明显提高绿化效果。
选择标准地被植物为多年生低矮植物,适应性强,包括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具有观叶或观花及绿化和美化等功能,其选择标准为如下:①植株低矮常分为30厘米、50厘米、70厘米左右,一般不超过100厘米。
②绿叶期较长株丛能覆盖地面,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③生长势强繁殖容易,拓展性强。
④适应性强抗干旱、抗病虫害、抗瘠薄,便于粗放管理。
观赏特性①观花地被以一、二年生花卉,宿根及球根花卉为主。
常选择花期长、开花繁茂、扩展力强、繁殖快、栽培简单、管理粗放的种类。
如二月蓝、黑心菊、金鸡菊、紫花地丁、花菱草、石蒜、郁金香、硫华菊等地被植物。
②观叶地被有特殊的叶色与叶姿,可供人欣赏,常选用叶色丰富、观叶期较长的植物。
如蜂斗菜、八角金盘、菲白竹、赤胫散、蕨类植物、玉带草、金边阔叶山麦冬、紫叶酢浆草、大吴风草、荚果蕨等植物。
③常绿地被四季常青的地被植物,这类植物无明届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交替换叶。
北方寒冷地区常采用绿针叶类地被植物及少量抗寒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植物,如铺地柏、麦冬类、富贵草、常春藤等。
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分析园林中的地被植物是指生长于地面上的低矮植物,主要用于覆盖土壤表面,丰富园林景观,修饰人工构筑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地被植物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园林景观的美化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对园林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进行分析。
一、选择植物的原则1. 生长特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能够适应园林环境的日照、湿度、排水等要求,生长繁茂,易于管理和维护。
2. 视觉效果:选择植物的叶色、花色、枝干等因素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周围植物形成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美观动人的景观效果。
3. 种植密度:根据地被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避免过于密集或者稀疏,保证每个植株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同时也能够覆盖土壤,抑制杂草生长。
4. 生长速度: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植物,既能够快速覆盖土壤,形成满意的景观效果,又不至于生长过快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
5. 适应性:考虑到地被植物的适应性,选择有良好的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减少人工管理成本和园林区的不必要损失。
二、常用地被植物的应用1. 多肉植物:多肉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容易管理和维护,多样的叶色、肌理和形态,可以在园林中形成各种花坛、花境、绿篱和绿墙,增加景观层次感。
2. 矮生花卉:矮生花卉如三色堇、勿忘我、风铃草等,颜色鲜艳,观赏价值高,生长矮小,适合种植在花坛、花境、庭院绿地等区域,能够形成漂亮的花卉组合和点缀。
3. 草坪草:草坪草是园林中常见的地被植物,具有茂密、柔软、美观的特点,可以在庭院、露台、休闲区等场所种植,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增加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
4. 绿化地被: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地被植物,可以增加园林区的绿色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增强环境稳定性,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给其他生物。
三、地被植物的管理与维护1. 除草:定期对地被植物生长的区域进行除草,保持土壤表面的整洁和美观,避免杂草的生长影响地被植物的生长。
浅议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地被植物在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通常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1、地被植物的概念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
草坪草是最为人们熟悉地地被植物,通常另列为一类。
有学者将地被植物的高度标准定为1m,并认为,有些植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植株高度超过1m,但是,它们具有耐修剪或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
2、地被植物的特点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一样,都可以覆盖地面,涵养水分,但地被植物有许多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点。
(1)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2)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3)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4)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
在后期养护管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管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3、地被植物的分类地被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二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2)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
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景天类、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
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分析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植物休闲场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公园植物配置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对于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人们的休闲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公园植物配置及其生态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意见。
一、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1. 多样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园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能够吸引更多的生物种类,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提升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季节性在公园中,往往会有一些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植物进行配置。
这种季节性的植物配置能够为公园带来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气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游玩。
3. 色彩性色彩性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公园的环境,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心理疗愈作用。
不同颜色的植物能够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提升人们的休闲体验。
1. 绿化环境公园植物配置能够有效地绿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2. 调节气候公园中的植物能够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的温度,为人们创造一个凉爽的休闲场所。
3. 保护水源适当的植物配置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地下水源,减缓城市的水文循环速度,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给城市居民。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为更多的生物种类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
5. 增加景观价值优美的植物景观能够提升公园的景观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带动周边的旅游经济发展。
三、公园植物配置与生态功能的改进意见1. 强调多样性在公园植物配置中,应当加强对植物多样性的重视,提高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增加公园生物多样性。
2. 注重季节性在植物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每个季节的景色,选择一些具有鲜明季节性特点的植物进行配置,丰富公园的景观。
3. 色彩搭配在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色彩的搭配,考虑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果实色彩,为公园创造出更丰富的色彩景观。
分析城市森林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与管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与管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城市森林建设的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与管护。
地被植物是指生长在地面上,能够覆盖土壤表面的低矮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地被灌木等。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地被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能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城市的建设会大量铺装道路和建筑,导致大量的裸露土地,这些地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而地被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减缓水的冲刷,保护土壤的肥力。
地被植物在城市森林中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地被植物的繁茂生长使得整个城市森林更加绿意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能提升空气的质量。
地被植物还能够为城市森林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城市森林中的地被植物能够为小型昆虫、鸟类等提供栖息地和觅食的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并进行有效的管护,对于城市森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城市森林的地被植物选择时,需要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光照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合的地被植物种类也不同,比如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适合选择一些耐旱的地被植物,而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则需要选择耐阴湿的植物。
三、地被植物的应用与管护地被植物的应用与管护是城市森林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进行有效的应用与管护,才能保证地被植物的良好生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用地被植物时,需要遵循“绿化优先、生态优先”原则,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地被植物种类。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尽量选择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的植物,以便于后续的管护工作。
浅谈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被植物在城市中的广泛普及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还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压力。
因此,作为园林绿化设计中绿色景观的主要表现部分,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准备。
本文就园林绿化工程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形式进行论述,阐述如何较好地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用地被植物和应用地被植物搭配园林景观的形式。
引言地被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物种资源,目前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园林景观中,地被植物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园林的绿色景观,还能够从整体上表现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而且,地被植物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多功能作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1、生态作用在改善环境和保持水源上地被植物能够起到高效的作用。
地被植物大多数生长硕大、枝叶细密,在园林景观中增加了绿地的绿量,使得单位绿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量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灰尘,释放大量氧气,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地被植物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温度、减少地面辐射热等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2、园林景观作用由于地被植物具有独特的株型、叶型和叶色的季相变化,由于植株生长离地面较近,相对较低矮,而且大部分物种都是横向生长发展,耐修剪,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即景观创作价值。
因此,可大面积应用在绿地中,利用其富于变化的叶色与乔、灌木一起种植,形成丰富的平面和立面图案增加植物层次。
有的地被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和果实,且花期相对很长,这对于丰富园林景观和增加植物的层次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地被植物的特征分类1、1-2年生草本。
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色鲜艳,大片群植可形成大的色块,可以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主要品种有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金盏菊、三色堇、羽衣甘蓝、凤仙花等。
浅谈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地被植物一直是城市园林中的重要植物材料,其作为绿化空间的底色,以物种间共存和多样性的姿态展示在园林绿地中,在增加地面覆盖、增加绿量、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园林景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追求和城市景观复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地被植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和关注,其园林应用也得到很快的发展。
标签: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地被植物;选择与应用摘要在简述地被植物涵义、特点与功能的基拙上,详细阐述了地被植物的应用价值、景观设计与应用,并对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地被植物的涵义与特点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株丛紧密、低矮,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的草本、木本、藤本植物的总称。
关于“低矮”的界定,国外学者把高度标定为 2.5~120cm。
而种植地被植物的目的,是覆盖地面以形成景观,高度太高,会影响覆盖地面效果。
因此,大多数学者和园艺工作者则倾向于将植物的高度上限标定为1m。
由于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可以达到不同的生长高度,从而形成不同的覆盖效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被植物应该没有明确的种类划分,除了一些已经被人们所认同的植物外,如地被石竹、大花萱草、鸢尾、二月兰等,其他植物包括许多低矮的花灌木,只要在当地良好的栽培养护管理條件下,可以达到作为地被植物所应具备的条件,都可以当作地被植物来应用。
此外,对坡面、立面有覆盖和装饰作用的植物也可以被视作地被植物。
广义的地被植物还包括草坪植物,狭义的地被植物是指除草坪以外的符合上述定义的植物。
本文所涉及的地被植物均指狭义上的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可营造多种生态景观,具有覆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繁殖简单和可粗放性管理等特点。
因此,地被植物已经成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对策(一)本土地被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推进,园林工程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城市绿植冠幅不断增大,形成较多的荫生环境,林荫环境郁闭度高,导致林下缺株斑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与园林精细化管理要求不协调,地被植物以其色彩多样性与季节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中常用的植物种类,为进一步发挥地被植物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明确地被植物概念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被植物应用的价值和具体规划建设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地被植物;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地被植物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部分,地被植物是营造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现代园林发展利用植物不同观赏特性进行造景美化,地被植物应用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部分。
地被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园林工程中乔灌木等园林景观组成整体,通过科学搭配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可快速营造良好观赏效果。
园林设计中需要了解地被植物生态习性构建丰富群落景观。
以往我国城市绿化发展中更多关注单一品种。
地被植物具有管理粗放等天然优势。
如何合理选择地被植物进行施工是园林绿化建设需要重视的课题。
1 地被植物概述所谓地被植物就是大面积铺设于裸露的地面或者在阴湿环境下生存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其中包括多年生草本、低矮丛生、枝叶茂密、藤本植物等多种类型。
通常地被植物的高度在1m以内,当前存在很多已知的地被植物,比如常见的藤本植物、匍匐灌木、低矮草本植物等。
园林绿化工程中通常在地表覆盖地被植物,取代传统草坪绿化方式,将园林景观的层次性提高的同时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
地被植物往往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即时在荒芜的地区也可以生存,无需细致地管护。
在绿化项目中应用地被植物可以将地面辐射有效减少,还能够达到扬尘污染控制、空气净化、控制噪声等效果。
地被植物缺乏足够的高度,通常需要搭配其他类型的植物共同使用,将绿化效果、观赏效果提高。
中国园艺文摘 2018年第4期关于郊野公园中地被植物应用的几点思考郑维霞(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南苑绿化队,北京 100076)摘 要:随着北京市新建的郊野公园及其他大型绿地面积的逐年增加,后期的养护投入及成本必然提高。
文章从丰富植物多样性、保持景观持久性、降低养护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几种适宜郊野公园林下立地环境生长的地被植物抱茎苦荬菜、二月兰、紫花苜蓿、蒲公英、紫花地丁、紫叶酢浆草、扫帚苗、矮生向日葵等进行大面积栽植和观测,总结其养护管理技术,并探讨其在郊野公园内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被植物;郊野公园;应用;养护管理近几年来,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建设已渐成规模,2007~2011年全市新建设郊野公园52个,总面积…3…003.4…hm2。
仅丰台区,截止2009年共建设郊野公园10处,总面积达547.84…hm2,并对外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郊野公园的建成,有力地提升了绿化隔离地区绿地系统的质量水平和生态功能,增加了林木绿地的社会、经济服务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生产、生活需求,让周边百姓更具体地享受到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成果,也改变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2017年,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计划增绿0.35…万hm2,改造提升绿地0.57…万hm2。
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景观的持久性,尤其是后期养护经费的投入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如何在丰富和维持景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是园林工作者需要时刻考虑的问题。
近些年来,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在此不一一列举。
1 在郊野公园中推广地被植物的重要性郊野公园的定义和概念很多,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在适当的管理下,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人们易于到达,以乡村景观或森林地形地貌等自然存在为主体,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供开展户外活动、轻松身心、享受生态自然环境的场地,同时还兼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1]。
浅谈郊野公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作用摘要:对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北京郊野公园中常见的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和配置方式,并对地被植物在郊野公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几种常用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后期养护管理过程的综合了解,阐述了郊野公园及地被植物的概念,以及郊野公园在地被植物选择中的一些要求,并结合所用品种在郊野公园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总结归纳出郊野公园在地被植物选择与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郊野公园;地被植物;选择应用;注意事项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的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连接.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是介于城市公园和自然风景游览区中间状态的园林绿地,是位于城市外围近、中郊区绿化圈层。
与城市的绿点、绿块.绿线、绿片、绿带遥相呼应,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常用地被植物的统计,结合实际工作中郊野公园建设所用地被植物在栽植及后期管理中表现,总结出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地被植物选择与应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业内交流分享。
一、郊野公园概念其在北京地区的发展1、郊野公园概念郊野公园这一概念源于英国,是英国政府在1970年代根据《Countryside Act 1968》定位出的绿地属性,大部分由地方部门负责管理。
但我国内地关于郊野公园的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定义,较为全面的理解是:“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位于城市郊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或经一定时间的生态保护、恢复后,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经科学保育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休憩、自然科普教育的公众开放性公园效益[1]。
2、郊野公园在北京地区的发展郊野公园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公园模式,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已建成的众多郊野公园的表现来看,它在保护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浅谈郊野公园地被植物的选择与作用
发表时间:2016-07-27T09:19:12.3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卢成
[导读] 对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北京郊野公园中常见的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和配置方式。
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89
摘要:对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北京郊野公园中常见的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和配置方式,并对地被植物在郊野公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几种常用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后期养护管理过程的综合了解,阐述了郊野公园及地被植物的概念,以及郊野公园在地被植物选择中的一些要求,并结合所用品种在郊野公园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总结归纳出郊野公园在地被植物选择与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郊野公园;地被植物;选择应用;注意事项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的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连接.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是介于城市公园和自然风景游览区中间状态的园林绿地,是位于城市外围近、中郊区绿化圈层。
与城市的绿点、绿块.绿线、绿片、绿带遥相呼应,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常用地被植物的统计,结合实际工作中郊野公园建设所用地被植物在栽植及后期管理中表现,总结出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地被植物选择与应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供业内交流分享。
一、郊野公园概念其在北京地区的发展
1、郊野公园概念
郊野公园这一概念源于英国,是英国政府在1970年代根据《Countryside Act 1968》定位出的绿地属性,大部分由地方部门负责管理。
但我国内地关于郊野公园的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定义,较为全面的理解是:“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位于城市郊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或经一定时间的生态保护、恢复后,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经科学保育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休憩、自然科普教育的公众开放性公园效益[1]。
2、郊野公园在北京地区的发展
郊野公园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公园模式,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已建成的众多郊野公园的表现来看,它在保护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地被植物概念及其在郊野公园中的作用
1、地被植物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均称为地被植物,除草本外,木本植物中矮小的灌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均可能作为园林地被植物[2]。
本文所述地被为可自播繁殖草本植物及个别观赏草类,不包含矮小的灌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
2、地被植物在郊野公园中的作用
地被植物种类丰富,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植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作用:
(1)美化环境,丰富空间层次:他们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植物景观中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草坪不易于管理的不足,又丰富了竖向种植层次,极大限度的利用了环境空间,增加景观效果。
(2)改良土壤:有些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对上层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3)保持水土、护坡固堤:有些地被植物根系发达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和护坡固堤能力;
(4)化空气,降温增湿:地被植物的叶面积系数较大,在减少尘埃与细菌传播,净化空气,降温增湿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5)分割空间、形成屏障:地被植物抵抗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还可以起到减少和抑制杂草生长以及分隔空间、形成屏障等作用
三、郊野公园对地被植物选择中的要求
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具有投资低、面积大、有一定绿化基础、管理粗放、见效快、自然野趣的特点,因此在地被植物选择上俞洋[3]认为地被植物应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低矮,告诉不超过100cm;(2)全部生育期在陆地栽培;
(3)覆盖能力强,生长迅速;(4)观赏价值较高。
(5)再生长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6)对人畜无害;
(7)能够管理。
即不会泛滥成灾。
四、几种常用地被植物特点及其应用表现
1、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
菊科、秋英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波斯菊用种子繁殖,一般早春播种,5~6月开花,秋凉后又继续开花直到霜降。
波斯菊的种子有自播能力,一经栽种,以后就会生出大量自播苗。
花期较长且外形美观、颜色丰富,能极好的体现郊野公园的野趣。
波斯菊性强健,喜阳光,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能积水。
波斯菊植株高大,在迎风处栽植易倒伏及折损。
可在小苗高20~30cm时去顶,以后对新生顶芽再连续数次摘除,植株即可矮化,同时也可增多了花数。
2、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十字花科一、二年草本,花期3—5月,株高20~50cm,花色先紫后红,耐荫、耐寒、极耐旱,是北京地区极具野趣而又早春开花的本土地被植物,在郊野公园应用中,可单独播种,也可与白三叶、紫花地丁波斯菊等草花混播应用,且在林下、坡地、湖边均长势良好,是
十分适合北京地区郊野公园建设应用的草本地被植物。
3、黑心菊(Rudbeckia hybrida)
菊科金光菊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株高1m,全株被硬毛。
头状花序,金黄色,花期5-9月。
适应性很强,性耐寒,耐旱,喜向阳通风,性喜疏松、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能自播。
是花境、花带、树群边缘或隙地的极好绿化材料,亦可丛植、群植在建筑物前、绿篱旁。
4、马蔺(Iris lacteal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
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叶基生,宽线形,灰绿色,花为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期5-6月,果期 6-9月。
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单一植被群落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与其他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大大降低了绿色地被建植后防治病虫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5、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
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荫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能直播,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盛花期25天左右。
抵抗能力强,生长期无需特殊管理,花期早且集中,植株低矮,生长整齐,株丛紧密,便于经常更换和移栽布置,适合用于花坛或早春模纹花坛的构图。
作为有适度自播能力的地被植物,可大面积群植,又适合作为花境或花丛。
结束语:在郊野公园的建设中地被植物的作用是不可以替代的,根据调查北京地区郊野公园,总结出在地被植物选择应用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注重近自然生长景观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使其自然生长形成景观。
(2)优先选用本土和优良品种,以便形成稳定多样性的生物系统;
(3)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适当保留天然地被。
参考文献:
[1] 林楚燕,郊野公园的地域性研究— — 以深圳郊野公园为例,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何洁霞;翁殊斐;地被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7年04期
[3] 俞洋;地被植物[J];中国园林;1989年02期
[4] 包满珠,《花卉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