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力(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344.49 KB
- 文档页数:12
专题1: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简洁、方便的表示力的方法,是物体受力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考中常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准确的运用力的示意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掌握力学的一下重要技能。
1.力的示意图:力示意图是指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1)理解要点:①力的示意图可以清晰的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②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③在同一图中,物体受几个力,力越大,线段越长。
(2)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特殊说明,一般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④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就是指通过画力的示意图来分析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方法。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再看电磁浮。
(2)受力分析应注意的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给其他物体的反作用力。
②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的施力物体和该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
③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必须相符,所以分析完物体受力时,可以通过分析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是否相符,来粗略地判断此分析是否正确。
④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受力析时,通常先分析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简单的说,就是:究竟画哪个物体的受力;画物体受哪个(哪些)力。
一、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画力的示意图或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力学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侧重对三种常见的弹力、重力、摩擦力的考查,有时需根据物体的状态判断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
重点知识:精品课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了解力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本节引导学生跨入力学世界的大门,直接为后面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以及弹力、重力、摩擦力做好知识铺垫,也是后面学习力学的基础。
本节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的实验,体验和感受里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
本节教材的特点:(1)通过课本图中的与力相关的图景,通过对各种不同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它们中间的相关性、共性以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
利用 “加油站” 关于“作用” 的定义,归纳出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一是要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二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这部分内容是通过人人都可做的小实验或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结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及学生实验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 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2)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里的作用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力的认识和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感情;(2)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3)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体验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归纳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力对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生活中经常会用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生活、生产中用力的例子。
但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力吗?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呢?所以力对我们来说又是陌生的。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专题01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知识网络重难突破知识点一普查和抽样调查1、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1)收集数据:首先要采用问卷调查、电话、电脑辅助等方法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通过上述方法收集到的数据常常是杂乱无章的,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常采用表格来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采用条形图、扇形图等来描述数据.(4)得出结论.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全国人口普查就属于全面调查.(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注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如检查一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3、总体和样本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注意:①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②用样本估计总体:基本思想就是由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研究样本的特性,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性.抽样调查方法就是利用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典例1(2021春•江宁区月考)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最合理的是()A.调查长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B.调查一批飞机零件的合格情况,采用抽样调查C.检验一批进口罐装饮料的防腐剂含量,采用全面调查D.企业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采用抽样调查【解答】解:A、调查长江的水质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调查一批飞机零件的合格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检验一批进口罐装饮料的防腐剂含量,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企业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适合普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典例2(2021•苏州一模)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良好的睡眠状况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为了解某校800名初三学生的睡眠时间,从13个班级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名学生是总体B.50是样本容量C.13个班级是抽取的一个样本D.每名学生是个体【解答】解: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良好的睡眠状况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为了解某校800名初三学生的睡眠时间,从13个班级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A、800名学生的的睡眠状况是总体,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50是样本容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从13个班级中抽取50名学生的的睡眠状况是抽取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每名学生的的睡眠状况是个体,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二统计图、统计表1、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2、各统计图的特点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但不能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每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不能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折线图直观反映变化趋势.注意:在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3、条形统计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区别:条形统计图各个“条形”之间有间隙;聘书分布直方图各个“条形”之间没有间隙.典例1(2020春•常州期中)如图,“女生”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为()A.108︒B.110︒C.120︒D.125︒【解答】解:“女生”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为:36030%108︒⨯=︒;故选:A.典例2(2020•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51万人B.2012年末至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C.2012年末至2019年末,连续7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人以上D.为在202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要确保完成减少55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解答】解:A.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66********-=(万人),此选项错误;B.2012年末至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8995519348-=(万人),此选项正确;C.2012年末至2019年末,连续7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人以上,此选项正确;D.为在202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要确保完成减少55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此选项正确;故选:A.典例3(2021•秦淮区一模)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0年末,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B.2016年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呈递增趋势C.2017年至2020年,相比较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最多的是2017年D.2017年至2020年,相比较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17年【解答】解:A.2020年末,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2016年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呈递增趋势,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2017年相比较上一年增加:83203674639585641-=,2018年相比较上一年增加,91928183203687245-=,2019年相比较上一年增加,98651591928167234-=,2020年相比较上一年增加,101598698651529471-=,∴年至2020年,相比较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最多的是2018年,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2017D.2017年至2020年,相比较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17年,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4(2021春•苏州期中)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科学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某中学举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首轮每位学生答题39题,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组别正确个数x人数x<10A08x<15B816x<25C1624x<mD2432x<nE3240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统计表中的m=,n=;(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已知该中学共有1500名学生,如果答题正确个数不少于32个的学生进入第二轮的比赛,请你估计本次知识竞赛全校顺利进入第二轮的学生人数有多少个?【解答】解:(1)调查总数为:1515%100÷=(人),m=⨯=(人),10030%30n=----=,1001015253020故答案为:30,20;(2)补全统计图如下:(3)201500300100⨯=(人), 答:全校顺利进入第二轮的学生大约有300人.知识点三 频数与频率在统计数据时,候选对象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或者说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典例1(2020春•无锡期末)我们把一个样本的40个数据分成4组,其中第1、2、3组的频数分别为6、12、14,则第4组的频率为 .【解答】解:第4组的频数为:40612148---=, 频率为:80.240=, 故答案为:0.2. 典例2(2020春•高淳区期末)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颜色外其余匀相同的3个白色球和若干个黄色球,摇匀后,从这个袋子里随机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匀再摸出一个球,经过大量重复实验,摸到黄球的频率在0.4左右,则袋子内有黄色球 个. 【解答】解:设袋子内有黄色球x 个, 由题意得,0.43xx =+, 解得,2x =,经检验,2x =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2x =, 故答案为:2.巩固训练一、单选题(共8小题)1.(2020秋•历城区期末)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 .了解上海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D.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适合用抽样方式【解答】解: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应采用抽样调查,此选项错误;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此选项错误;C、了解上海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此选项错误;D、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适合用抽样方式,此选项正确;故选:D.2.(2020春•高新区期中)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B.考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C.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D.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解答】解:A、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故A不符合题意;B、考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B不符合题意;C、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适合普查,故C符合题意;D、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0秋•沭阳县期末)为了解我县2020年中考数学成绩分布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200名考生的成绩通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A.200B.被抽取的2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C.被抽取的200名考生D.我县2020年中考数学成绩【解答】解:总体是:我县2020年中考数学成绩,样本是:2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故选:B.4.(2020秋•武侯区期末)在“124 中国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成都某社区为了解该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随机调查测试了该社区1000人,其中有980人的法律意识测试结果为合格及以上.关于以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的方式是抽样调查B.1000人的法律意识测试结果是总体C.该社区只有20人的法律意识不合格D.样本是980人【解答】解:由题意可得,调查的方式是抽样调查,故选项A正确;1000人的法律意识测试结果是样本,故选项B错误;抽取的样本中只有20人的法律意识不合格,但并不是该社区只有20人的法律意识不合格,故选项C错误;样本是1000人的法律意识测试结果,故选项D错误;故选:A.5.(2020秋•苏州期中)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某地区经过三年的乡村振兴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是振兴前的2倍.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乡村振兴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绘制了如图的扇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振兴建设后,养殖收入是振兴前的2倍B.乡村振兴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C.乡村振兴建设后,其他收入是振兴前的2倍以上D.乡村振兴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乡村振兴建设后,养殖收入是振兴前的2倍,故选项A正确;乡村振兴建设后,种植收入相当于振兴前的37%274%⨯=,相对于振兴前收入增加了,故选项B错误;乡村振兴建设后,其他收入是振兴前的2倍以上,故选项C正确;乡村振兴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占总收入的30%28%58%+=,故选项D正确;故选:B.6.(2020春•雄县期末)如图,所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是()A.七年级学生最多B.九年级的男生是女生的两倍C.九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多D.八年级比九年级的学生多【解答】解:根据图中数据计算:七年级人数是81321+=;九年级人数是+=;八年级人数是141630 102030+=.所以A和D错误;根据统计图的高低,显然C错误;B中,九年级的男生20人是女生10人的两倍,正确.故选:B.7.(2020•海门市一模)如图是某市今年5月1日至7日的“日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在这组数据中,日平均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3,14B.13,13C.14,14D.14,13【解答】解:日平均气温:12,15,14,10,13,14,11,从小到大排列:10,11,12,13,14,14,15,众数为14,中位数为13,故选:D.8.(2020秋•宽城区期末)某人将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硬币连续抛50次,落地后正面朝上30次,反面朝上2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正面的频率是30B.出现正面的频率是20C.出现正面的频率是0.6D.出现正面的频率是0.4【解答】解:某人将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硬币连续抛50次,落地后正面朝上30次,反面朝上20次,∴出现正面的频率是:300.6 50=.故选:C.二、填空题(共4小题)9.(2021•姑苏区一模)在2020年年末我国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统计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国家统计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填“普查”或“抽样调查”).【解答】解:为了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所以国家统计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普查,故答案为:普查.10.(2020秋•滨湖区期末)想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适合的调查方式为.(填“普查”或“抽样调查”)【解答】解:想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适合的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故答案为:抽样调查.11.(2020春•广陵区期中)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条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打捞3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再打捞15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3条,则鱼塘中估计有条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301500150÷=(条),答:鱼塘中估计有1500条鱼.故答案为:1500.12.(2020春•南京期末)如图,小明根据全班同学喜爱四类电视节目的人数而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则喜爱动画节目的人数是人.【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喜爱动画节目的人数是:510%30%15÷⨯=(人),故答案为:15.三、解答题(共2小题)13.(2021•姑苏区一模)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某城市环保部门抽样调查了某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将获得的数据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注:A为厨余垃圾,B为可回收垃圾,C为其它垃圾,D为有害垃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这次抽样调查中可回收垃圾的吨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扇形统计图中,“D有害垃圾”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假设该城市每月产生的生活垃圾为6000吨,且全部分类处理,请估计每月产生的有害垃圾有多少吨?【解答】解:(1)本次抽样调查的垃圾有:24÷48%=50(吨),B类垃圾有:50﹣24﹣8﹣6=12(吨),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2)360°×=43.2°,即扇形统计图中,“D有害垃圾”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43.2°;(3)6000×=720(吨),即估计每月产生的有害垃圾有720吨.14.(2021•姑苏区一模)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某中学组织本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为了解学生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决定随机抽取九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质量测评,以下是根据测试的数学成绩绘制的统计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成绩分频数频率x<20.04第1段60x<60.12第2段6070x<9b第3段7080x<a0.36第4段8090x150.30第5段90100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a=,b=;(2)此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某同学测试的数学成绩为76分,这次测试中,数学分数高于76分的至少有人;(4)已知该年级有800名学生参加测试,请估计该年级数学成绩为优秀(80分及以上)的人数.【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人数为:20.0450÷=,b=÷=,a=⨯=,9500.18500.3618故答案为:18,0.18;(2)此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20.0450÷=,故答案为:50,由(1)知,18a=,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这次测试中,数学分数高于76分的至少有:181533+=(人),故答案为:33;(4)800(0.360.30)528⨯+=(人),即估计该年级数学成绩为优秀(80分及以上)的有528人.。
专题01力与运动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C.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增大D.百米赛跑冲过终点线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答案】A【解析】A.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的改变均需要力来完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B.骑车转弯时,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C.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其重力大于阻力。
物体的质量不变,惯性不会增大,故C错误;D.百米赛跑冲过终点线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人的身体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2.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静止在空中B.篮球传球时,接球运动员接球时手臂适当回缩,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C.跳远时助跑速度越快,跳远成绩通常越好,是因为物体的速度度越大惯性越大D.击球时,球拍先给羽毛球力的作用,羽毛球后给球拍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A.如果斜着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篮球传球时,接球运动员接球时,由于篮球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如果手臂不回缩,会使手臂受伤,所以手臂适当回缩,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C.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后起跳,由于惯性人仍然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速度越快,人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跳远成绩越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D.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力的作用和羽毛球给球拍力的作用属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是同时发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3.在“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使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建立模型法D.转换法【答案】B【解析】在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使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学习资料专题01力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它们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比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2。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要相互接触,但只要有相互作用就行,比如磁对铁的吸引。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如果相互没作用,也不会有力,比如并排放在桌面上的两球。
3。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N(牛顿),简称牛,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典例1。
(2019兴化市月考)如图所示情景,狗拉雪橇,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答案】狗;雪橇【解析】狗拉雪橇,是狗用力,雪橇是被拉,所以狗是施力物体,雪橇是受力物体。
典例2。
(2019诸城市期末)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B.两个力的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D。
一个物体不能同时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受力的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由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有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相隔一定距离的磁铁能吸引铁,说明不必接触的两个物体也能产生力,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有力的产生必须存在两个物体,但一个物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几个物体,也能产生几个力的作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比如用力将弹簧拉长可压缩,都是形状的改变。
2.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快慢及运动的方向;只要其中的一个发生改变,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运动状态不改变的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典例3。
(2019微山县期末)如图反应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图表示力可以;力图表示力可以.【答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解析】运动过来的球用头顶回去,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用力压气球,气球变扁此,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八年级物理力第一课知识点物理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了解关于力的知识对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力第一课知识点。
一、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接触面时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手臂举起水杯就涉及到了接触力。
接触力可以分为摩擦力、支持力、弹性力、压力等。
1.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存在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达到一定的大小时,就会出现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粗糙度以及施加摩擦力的力量大小有关。
2. 支持力支持力是指支撑物体所受到的力。
例如,当书放在桌子上时,书与桌子之间存在支持力互相作用,支撑书的重量。
3. 弹性力弹性力是指物体变形时所受到的力。
例如,弹簧在压缩或拉伸时,就会产生弹性力。
4. 压力压力是指物体受到来自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的压力。
例如,气球充气时,在气球内部产生的压力使气球膨胀。
三、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地球引力、磁力、电力等就属于非接触力。
1. 引力引力是指物体间的吸引力。
例如,地球的引力使物体落地。
2. 磁力磁力是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磁铁的吸引力就是磁力的一种表现。
3. 电力电力是指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两个带电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电力。
四、重力重力是指地球引力对物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球的距离有关。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力第一课的知识点。
了解关于力和相互作用的知识对探索物理学领域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您的老师或同学。
专题01 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解析版)专题01 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解析版)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示意图的绘制和受力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用来形象地表示力的作用方式的图形。
在示意图中,通常用箭头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方式,并在物理问题的解析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并将其标记在示意图上;2. 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用箭头将力的作用方式表示在示意图上;3. 确定示意图的比例,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力的大小;4. 结合题目要求,可以在示意图上添加一些标记,如力的名称或所受物体的特征。
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和限制,对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或失衡情况,并进一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找出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并将其列举出来;2. 其次,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方式,将受到的力用示意图表示出来;3. 然后,根据力的组合情况,判断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或失衡情况;4. 最后,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如计算力的合力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等。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力的示意图的信息,并结合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
受力分析的过程需要思维严密、逻辑清晰,同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计算和推导,以得到准确的结论。
总结:通过以上对力的示意图及受力分析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力的示意图和受力分析在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题01力与物体的平衡1.图中是生活中磨刀的情景。
若磨刀石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后B.磨刀石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向后C.磨刀石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地面和磨刀石之间有两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详解】A.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刀相对磨刀石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刀对磨刀石摩擦力向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磨刀石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向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磨刀石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刀的摩擦力和地面摩擦力以及刀的压力(否则不会有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地面和磨刀石之间有两对相互作用力分别是磨刀石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磨刀石的支持力,地面对磨刀石摩擦力与磨刀石对地面的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A.A的受力个数可能是3个B.A的受力个数可能是5个C.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3个D.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5个【答案】D【详解】对AB系统受力分析可知,斜面对B摩擦力可能为零AB.对A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A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水平力F,以及B对A的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故AB错误;CD.对B受力分析:B至少受重力、A对B的压力、A对B的静摩擦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还可能受到斜面对B的摩擦力,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有一磁性玩具,玩具由哑铃状物件P和左端有玻璃挡板的凹形底座Q构G和Q G。
用手使P的左端与玻璃挡板靠近时,感受到P对手有靠向玻璃挡板的力,P 成,其重量分别为P与挡板接触后放开手,P处于“磁悬浮”状态(即P和Q的其余部分均不接触),P与Q间的磁力大小为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对P的磁力大小等于P GB.P对Q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C.Q对电子秤的压力大小等于Q G+FD.电子秤对Q的支持力大小等于P G+Q G【答案】D【详解】AB.由题意可知,因手使P的左端与玻璃挡板靠近时,感受到P对手有靠向玻璃挡板的力,即Q 对P有水平向左的磁力;P与挡板接触后放开手,P处于“磁悬浮”状态,则说明Q对P有竖直向上的磁力,G,选项AB错误;则Q对P的磁力方向斜向左上方向,其磁力F大小大于PCD.对PQ的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电子秤对Q的支持力大小等于P G+Q G,即Q对电子秤的压力大小G+Q G,选项C错误,D正确。
专题01 有理数的分类及数轴知识点一有理数分类有理数(概念理解)按照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正数、负数、和零的关系分类有理数分类注意事项:1.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不是有理数,比如:圆周率。
2.无限循环的小数是有理数,比如:0.6666666…3.如200%,6/3能约分成整数的数不能算做分数知识点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重点)画数轴步骤:画直线-取原点-规定正方向-单位长度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 ✓实心点表示包括本数,空心点表示不包括本数。
考查题型考查题型一 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典例1.如果向东走2m 记为2m +,则向西走3m 可记为( )A .3m +B .2m +C .3m -D .2m -【答案】C【解析】详解:若向东走2m 记作+2m ,则向西走3m 记作-3m ,故选:C .变式1-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A .增加14%B .增加6%C .减少6%D .减少26%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正”和“负”相对,所以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减少6%.故选C .变式1-2四个足球与足球规定质量偏差如下:﹣3,+5,+10,﹣20(超过为正,不足为负).质量相对最合规定的是( )A .+10B .﹣20C .﹣3D .+5【答案】C【分析】质量偏差越少越好,最符合规定的是﹣3.【详解】最符合规定的是﹣3.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负数的意义.变式1-3.花店、书店、学校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花店位于书店西边100米处,学校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2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3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 )A .在书店B .在花店C .在学校D .不在上述地方 【答案】C【分析】由题意知,可看作书店为原点,花店位于书店西边100米处,即-100米,学校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即+50米,解答出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2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30米,即向东走了50米,而学校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故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学校.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类比点的坐标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正负坐标的理解.考查题型二有理数的分类典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括号里.﹣12,+5,﹣6.3,0,﹣1213,245,6.9,﹣7,210,0.031,﹣43,﹣10%正数集合:{…}整数集合:{…}非负数集合:{…}负分数集合:{…}.【解析】正数集合:{+5,245,6.9,210,0.031 …};整数集合:{+5,0,﹣7,210,﹣43 …};非负数集合:{+5,0,245,6.9,210,0.031 …};负分数集合:{﹣12,﹣6.3,﹣1213,﹣10% …}.【答案】故答案为{+5,245,6.9,210,0.031…};{+5,0,﹣7,210,﹣43…};{+5,0,245,6.9,210,0.031 …};{﹣12,﹣6.3,﹣1213,﹣10%…}.变式2-1.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所有的整数组成整数集合,所有的分数组成分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2.5,3.14,-2,+72,-0.6,0.618,0,-0.101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答案】3.14,+72,0.618;-2.5,-2,-0.6,-0.101,-2.5,3.14,-0.6,0.618,-0.101,3.14,+72,0.618,0.【详解】正数集合:{3.14,+72,0.618,…};负数集合:{-2.5,-2,-0.6,-0.101,…};分数集合:{-2.5,3.14,-0.6,0.618,-0.101,…};非负数集合:{3.14,+72,0.618,0,…}.变式2-2.(1)如图,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请你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2016,﹣15%,﹣0.618,712,﹣9,﹣23,0,3.14,﹣72(2)上图中,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3)列式并计算:在(1)的数据中,求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答案】(1)见解析;(2)负分数集合;(3)1944【详解】解:(1)根据题意如图:(2)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负分数集合;-,(3)最大数是2016,最小数是72+-=.∴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和2016(72)1944考查题型三数轴的三要素及画法典例3.下列数轴画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A、没有单位长度,故错误;B、没有正方向,故错误;C、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都符合数轴的条件,故正确;D、数轴的左边单位长度的表示有错误.故选C.变式3-1.下列图中数轴画法不正确...的有().(1)(2)(3)(4)(5)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详解】解:(1)没有正方向,数轴画法不正确;(2)单位不统一,数轴画法不正确;(3)缺少单位长度,数轴画法不正确;(4)单位不统一,数轴画法不正确;(5)符合数轴的定义,数轴画法正确.故选:C.变式3-2.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各图表示数轴正确的是:.故选C.考查题型四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典例4.(2020·德州市期末)如图,在数轴上,小手遮挡住的点表示的数可能是()A.﹣1.5 B.﹣2.5 C.﹣0.5 D.0.5【答案】C【详解】解:由数轴可知小手遮挡住的点在-1和0之间,而选项中的数只有-0.5在-1和0之间,所以小手遮挡住的点表示的数可能是-0.5.故选C.变式4-1.如图,数轴上蝴蝶所在点表示的数可能为()A.3B.2C.1D.-1【答案】D【详解】解:数轴上蝴蝶所在点表示的数可能为-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是负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是正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变式4-2.如图,25的倒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位于下列两个点之间( )A.点E和点F B.点F和点G C.点F和点G D.点G和点H 【答案】D【解析】详解:25的倒数是52,∴52在G和H之间,故选D.变式4-3.若|a|=﹣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A.原点左侧B.原点或原点左侧C.原点右侧D.原点或原点右侧【答案】B【详解】∵|a|=-a,∴a一定是非正数,∴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原点或原点左侧.故选B.考查题型五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大小典例5.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把﹣a,﹣b,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0<﹣b B.0<﹣a<﹣b C.﹣b<0<﹣a D.0<﹣b<﹣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数轴得出a<0<b,求出﹣a>﹣b,﹣b<0,﹣a>0,即可得出答案.∵从数轴可知:a<0<b,∴﹣a>﹣b,﹣b<0,﹣a>0,∴﹣b<0<﹣a,变式5-1.,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则,,,的大小顺序是( )A.B.C.D.【答案】D【分析】从数轴上a b的位置得出b<0<a,|b|>|a|,推出-a<0,-a>b,-b>0,-b>a,根据以上结论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从数轴上可以看出b<0<a,|b|>|a |,∴-a<0,-a>b,-b>0,-b>a,即b<-a<a<-b,故选D.变式5-2.(2017·厦门市期中)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A.a>﹣2 B.a<﹣3 C.a>﹣b D.a<﹣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如图所示:﹣3<a<﹣2,故此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3<a<﹣2,故此选项错误;C.如图所示:1<b<2,则﹣2<﹣b<﹣1,又﹣3<a<﹣2,故a<﹣b,故此选项错误;D.由选项C可得,此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5-3.有理数m,n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A.m<-1B.n>3C.m<-n D.m>-n【答案】D【详解】由数轴可得,-1<m<0<2<n<3,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m>-n,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考查题型六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典例6.如图1,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在该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字母m、n、p、q,如图2,先让圆周上表示m的点与数轴原点重合,再将数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则数轴上表示-2019的点与圆周上重合的点对应的字母是()A.m B.n C.p D.q【答案】B【详解】由于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所以只需先求出此圆在数轴上环绕的距离,再用这个距离除以4,如果余数分别是0,-1,-2,-3,则分别与圆周上表示字母为m ,q ,p ,n 的点重合.2019÷4=504...3,故-2016与n 点重合. 故选B.变式6-1.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为( )A .﹣2B .﹣6C .﹣3 或﹣5D .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把表示﹣4的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或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可分别得到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详解】把表示﹣4的点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为-5,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为-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要小.也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变式6-2.如图,半径为1的圆从表示1的点开始沿着数轴向左滚动一周,圆上的点A 与表示1的点重合,滚动一周后到达点B ,点B 表示的数是( )A .﹣2πB .1﹣2πC .﹣πD .1﹣π【答案】B 【详解】解:∵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左滚动一周,∴AB 之间的距离为圆的周长=2π,A 点在数轴上表示1的点的左边.∴A 点对应的数是1﹣2π.故选B .变式6-3.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a+1|表示为( )A .A 、B 两点间的距离B .A 、C 两点间的距离C .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A 、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1(1)a a +=--,所以1a +表示A 点与C 点之间的距离,故选B。
专题01 力(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一:力基本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1)力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换句话说,我们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以“接触与否”来判别力的存在。
2、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一般用字母 F 表示。
物理学中,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6、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就叫做力的图示。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力的大小;箭头所指方向力的方向。
7、力的示意图: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是关心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而不关心力的大小。
这时只需在物体上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力的示意图。
典例1.(2020·江苏省初二月考)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必然没有力的作用【答案】B。
【解析】A.根据力的概念可知,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A 错误;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小铁钉,故D错误。
典例2.(2020·陕西省陕西师大附中初二期中)用绳子系着木桶,手抓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手受到了向下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水C.水桶D.绳子【答案】D。
【解析】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拿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对绳子有向上的拉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子对手产生向下的拉力,所以手受到向下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故D正确.A、B、C错误。
典例3.(2020·河南省初二期中)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答案】D。
【解析】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水同时也会给浆一个向前的力,故船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题意;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地同时也会给人向前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题意;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火箭对喷出的燃气产生向下的推力,反之燃气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火箭升空的,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不符合题意;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说明了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典例4.(2020·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期中)下列运动场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B.跳高运动员起跳时使用撑杆撑地C.运动员抢过对方的篮球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答案】B。
【解析】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跳高运动员起跳时,给撑杆一个力,使撑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篮球被抢,篮球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速度发生了变化,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典例5.(2020·上海初三二模)在图中,均匀球体受到绳子拉力F的大小为4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拉力F。
【答案】见解析。
【解析】可设标度为2N。
小球受拉力的作用点在绳与球相连处,并且方向沿绳向上,大小为4N。
如图所示:知识点二:弹力及弹簧测力计1、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选填“一致”或“相反”)。
(2)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变。
(3)弹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是有刻度的测量工具,使用前应做到三观察(联系刻度尺的使用),即观察零刻度线、观察分度值、观察量程。
下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8N,分度值为0.4N,此时的示数为 3.2 N。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测力前,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指,需要调零;(2)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被卡住,拉一下弹簧挂钩看看是否灵活;(3)测量时,让测力计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待指针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且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与指针相平。
(5)测量时,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典例6.(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用手压气球,气球形变,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对手的弹力是气球发生形变产生的B.手对气球的弹力是气球发生形变产生的C.手对气球有弹力作用,气球对手没有弹力作用D.气球对手有弹力作用,手对气球没有弹力作用【答案】A。
【解析】A、B.用手压气球,气球形变的同时,人的手也会发生弹性形变,气球对手的弹力是气球发生形变产生的,而手对气球的弹力是手发生形变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对气球有弹力作用,气球对手同样有弹力作用,故CD不符合题意。
典例7.(2020·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期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D.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答案】D。
【解析】A.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测量力的大小时,只要保证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放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用符号G 表示。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mg 。
其中的G表示重力,单位是N。
式中的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式中的g等于9.8N/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质量为30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294N。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悬挂重物的细线叫重垂线。
4、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体、长方体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5、降低物体的重心、增大物体支撑面,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典例8.(2020·北京初三一模)如图,斜面的底边MN水平,一木块静止在斜面上,O点为木块的重心,OA、OB、OC为三根带箭头的线段,其中能正确表示木块所受重力示意图的线段为______。
(选填“OA”“OB”或“OC”)【答案】OB。
【解析】O为小球的重心,从O点开始沿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所以能正确表示小球所受重力示意图的为线段OB。
典例9.(2020·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三其他)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
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对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_______。
【答案】大于G=m×15N/kg。
【解析】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5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20N/8kg=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
知识点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__阻碍_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4、用力推桌子,没推动,是因为桌子受到了静摩擦的作用。
5、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有弹力,②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光滑。
6、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的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典例10.(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如图所示,斜劈放在同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对B无支持力B.AB之间无摩擦力C.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B。
【解析】A.物体B放在A上,物体B对物体A有压力,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有支持力,故A错误;B.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B相对A没有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A、B 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故B正确;C、D.A、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就无法谈摩擦力的方向,故C、D错误.典例11.(2020·江苏省初二期中)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汽车的轮子加防滑链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答案】B。
【解析】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A不合题意;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B符合题意;C.汽车轮胎上装有防滑链,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不合题意;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D不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