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压接线端子压接工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43.00 KB
- 文档页数:6
冷压接头的压接工艺要求1.所需设备:端子压接机。
工艺要求:端子不准变形;必须符合拉力、铆接高度、宽度的要求。
2.压接前设备、工具的检查(1)对专用压接钳的检查:使用灵活。
(2)对端子压接机的检查:运转正常,模具完好。
3.压接工序要求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有特殊要求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
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1)冷压接头的选用(1)冷压接头可按CB* 394—80《冷压电缆接头》选用。
(2)冷压接头的规定应按连接导体截面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接头套筒的内径与铜线芯直径相符;接头的连接孔孔径略大于设备接线柱的直径。
(3)压接前端子检查型号规格符合图纸或线芯截面使用要求;端子表面无裂痕、翘曲、弯曲氧化斑等。
2)压接前检查(1)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
(2)压接前线芯检查要求如下所述。
线号:符合图纸要求,字迹清楚可辨;配线:符合图纸要求;剥线长度符合表5.4.2的要求;剥线表观质量:露铜部分,不许有油污和锈斑;剥线露铜表面:没有划伤、断线、松散,铜丝端头齐整。
3)压接工艺要求(1)所有导线的冷压接头必须使用专用工具或设备进行压接,以保证压接质量。
(2)专用工具的压模应按接头的规格选用,压模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CB* /Z89—80《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的规定。
(3)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的橡皮膜、残渣及油污。
① 清洁。
绝缘导线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导线端头易被氧化,有些芯线上有油漆层,故在浸锡前应进行清洁处理,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层和油漆层,提高导线端头的可焊性。
清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小刀刮去芯线的氧化层和油漆层,在刮时注意用力适度,同时应转动导线,以便全面刮掉氧化层和油漆层。
二是用砂纸清除掉芯线上的氧化层和油漆层,用砂纸清除时,砂纸应由导线的绝缘层端向端头单向运动,以避免损伤导线。
冷压端子六边形压接标准一、端子材料冷压端子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优质铜合金材料制造。
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能够满足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二、端子形状冷压端子的形状应为六边形,这种形状设计可以增加端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端子的边长、厚度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
三、压接尺寸在进行压接操作时,必须确保压接部分的尺寸符合规定。
压接部分的长度应等于电缆的直径或稍长一些,但不应超过规定值。
压接部分的宽度应等于电缆的厚度或稍宽一些,但不应超过规定值。
四、压接工具应使用专用的冷压端子压接工具进行压接操作。
工具的压力和行程应可调,以确保在不同规格和材料的情况下都能得到良好的压接效果。
五、压接操作在进行压接操作时,应先将电缆插入端子,确保电缆完全进入压接部分。
然后,使用压接工具将端子压接到电缆上。
压接操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在完成压接操作后,应检查压接部分是否有毛刺、裂纹等缺陷。
如果有缺陷,应重新进行压接操作。
六、检验标准完成压接操作后,应对冷压端子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包括: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应平整、光滑,无毛刺;端子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在一定压力下,端子与电缆的连接处不应出现松动或脱落现象。
七、使用环境冷压端子适用于在室内干燥、无尘、无腐蚀性气体和无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使用。
在室外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装保护盒等。
八、包装运输冷压端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和运输。
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其它必要的文件。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和挤压,以确保产品不受损坏。
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
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如下:
1. 端子选用:选用符合电气性能要求的合适端子。
2. 线缆准备:剥去电缆外皮,确认导体裸露部分质量良好。
3. 线缆预处理:确保线缆导体表面光洁,无氧化或污染物。
4. 端子预处理:清理端子表面,确保无氧化或污染物存在。
5. 压接工具: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确保压接受力均匀。
6. 压接压力:根据端子和导线规格确定合适的压接压力。
7. 压接时机:在端子和导线准备就绪后立即进行压接,以防止导体氧化。
8. 压接质量检查:进行压接后,检查压接部位是否紧密,无松动现象。
9. 光洁度检查:检查压接部位是否有残留的氧化物或污染物。
10. 电气性能检查: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压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1. 记录:对每个压接进行记录,包括端子和导线规格、压接压力、压接结果等信息。
以上是冷压端子的压接工艺要求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o型冷压端子压接标准
O型冷压端子的压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接管和导线的规格:压接管的内径应与被压接导线的外径相匹配,以保证足够的握力和良好的电气连接。
根据导线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压接管,一般有²、²、²、²、²、²等规格。
2. 压接深度:压接深度是指压接管压缩后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合适的压接深度应保证压接管内壁与导线外表面充分接触。
对于不同的导线规格和压接管长度,应选择不同的压接深度。
3. 压接后的电阻值:压接后的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
一般要求压接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长度导线的电阻值的倍。
4. 机械性能:压接后的端子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耐腐蚀性:压接端子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和不同规格的O型冷压端子可能有不同的压接标准,具体应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同时,在压接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压接质量和安全。
端子压接外观工艺标准一、引言端子压接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连接电线和电缆与设备端子的方式,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外观质量是衡量端子压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端子压接的外观工艺标准。
二、端子压接外观质量标准1.单个端子外观质量:(1)封装:端子的绝缘封装应完整,不能有任何开裂、破损等缺陷;(2)弯曲:端子在压接过程中不能产生明显的弯曲变形;(3)接合点:端子与电线或电缆的接合点应紧密连接,无松动;(4)表面镀层:端子的表面镀层应平整,无氧化、剥落等现象;(5)清洁度:端子的表面应无污垢、腐蚀物等。
2.多个端子连接外观质量:(1)接线排:多个端子连接在同一接线排上时,接线排应紧密连接,无松动;(2)接线端子排布整齐,各个端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不交叉、不重叠;(3)线束:连接在一起的线束应该整齐,线束内无任何缠绕、松脱的现象;(4)标识:连接端子的线束应有清晰可见的标识,方便维护和管理。
三、端子压接外观工艺要求1.工具选择:(1)压接工具的压接头应与需要压接的端子规格相匹配;(2)压接工具应具备可调节的压接力度控制功能。
2.压接操作:(1)压接前,应检查压接工具的刃口是否磨损或变形;(2)压接时,应选择合适的压接头,将端子与电线或电缆适当插入压接头;(3)压接时,应控制压接力度,确保压接牢固同时不会损坏端子;(4)压接后,应检查压接的质量,确保外观无缺陷。
3.清洁:(1)压接后,应使用干净的布或棉花棒擦拭端子和压接工具,确保无污垢留存在上面;(2)端子压接完成后,应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四、端子压接外观检验方法1.目视检查:通过人眼观察端子的外观质量。
2.放大镜检查:使用放大镜检查端子的细节,如表面镀层、封装等。
3.比较检查:将已压接的端子与样品端子进行比较,对比外观质量。
五、端子压接外观质量控制1.定期培训:定期对端子压接工艺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
2.自检自控:操作人员在压接完成后,应自行检查外观质量,确保符合标准。
文档大全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
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但不会刺穿。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
压接要求说明
剥线过程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绝缘层破文档大全
剥线长度符合要求,禁止剥线长度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品
管外部
的导线直径相吻合,禁止文档大全
限
根导
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压接过程中,注意避免压接过于靠前导致的端子压接区损文档大全
避免剥线长度过短,或线缆未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
压接过程中避免倒钩向内或向外的过度弯曲,从而影响端文档大全
布线要求说明
,导线的余
导线应理顺平直,导线清晰分明;捆扎于内的导线不得交叉、损
剪去过长的扎带并与扎带头基本平齐,扎带头方向一致,并应尽
导线的弯曲处,应在紧靠弯曲的直线段分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当一个接线柱上同时接一次线和二次线时,应将二次线放在一次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冷压端子压接要求1.端子选择:端子的选择应根据电缆或导线的截面大小和材料来确定,以保证良好的电气导通性和机械强度。
应选择与电缆或导线相匹配的端子型号和规格。
2.端子外观检查: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之前,应对端子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端子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划痕、腐蚀和变形等缺陷,如果存在这些缺陷,应及时更换。
3.端子准备: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之前,应对电缆或导线进行切割,使其末端洁净,并用合适的工具剥去一定长度的绝缘层,同时也需要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以确保压接的质量。
4.端子压接工艺: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例如手动压接钳或电动压接机等。
在进行压接时,应将电缆或导线正确放置在端子的压接槽中,并根据规定的压接力度进行操作,以确保端子与电缆或导线之间的压接质量。
5.压接后的检查:在进行冷压端子压接后,应对压接结果进行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工作,以确保压接质量。
例如,可以进行线间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和拉力测试等。
6.端子保护:为了确保端子连接的可靠性,还需要对压接后的端子进行保护。
可以采用绝缘套管、绝缘胶带等材料进行绝缘封装,以防止外界湿气、灰尘等对端子的腐蚀和损坏。
7.记录和标识:在完成冷压端子压接后,应对压接的时间、工艺参数、测试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在端子上进行标识,以便今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总之,冷压端子压接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循要求和规范的工作,只有在合理选择端子、正确操作工艺、保护好压接结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压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以确保冷压端子压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冷压接头压接标准冷压接头是指由多孔绝缘件和金属管材厂家合作提供的非熔断接头,它是一种接线方法,无需在接头处进行预热,用冷压的方式将多孔绝缘件和金属管材紧贴在一起,使接线牢固、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导线的高可靠压接连接要求。
二、应用1.冷压接头在电力行业最常用在输电系统中连接低压电缆及公共用电系统,用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电缆。
2.冷压接头也广泛应用在从冶金工业、到汽车制造、以及电子电器等不同行业中,其外形紧凑、压力稳定、抗老化、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三、压接要求1.表面处理:多孔绝缘件表面必须为光滑、平整、无污物、无隙缝、无裂纹,金属管材表面必须无污物和毛刺,两头以及材质、厚度等必须一致。
2.正确颜色:接头钳连接器分别应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标志位置,以便区分两端的联接。
3.压接压力:冷压接头的压接压力必须按照规定的压力进行,压接压力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接线失效。
四、施工流程1.清理:用专用清洁剂清洗接头内的表面污物,并用干布擦拭干净。
2.检查:检查冷压接头结构和表面上是否有破损、杂物及电线夹头接头是否有滑牙现象。
3.压接:将多孔绝缘件安装到接头焊接台上,然后用接线子进行压接。
4.检查压接效果:检查压接位置是否安装及压接质量是否合格,然后按规定的压力进行压接。
五、安全措施1.使用冷压接头压接时,首先应对电缆、绝缘件及金属管材等进行清洁擦拭,并确保它们的表面无污渍、毛刺等脏垢物。
2.在进行压接时,要当心使用压接枪,避免电缆、绝缘件等受到损伤,保证其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接头损坏。
3.使用冷压接头压接时,要对其密封件、保护件等组件进行检测,确保其完好无损;使用冷压接头压接时要按规定标准进行,不得超出压力范围。
六、总结冷压接头压接是一种电缆及公共用电系统接线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施工容易,无需熔断,使用简单快捷,是当今低压电缆施工中的一种主流技术。
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仔细检查接头各部位,确保压接质量良好,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以便确保压接效果。
文件制修订记录
一、适用范围
公司内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冷压接线端子的过程。
二、定义:
冷压接是借助较大的挤压力和金属间的位移,使连接器触脚或接线端子与导线间实现机械和电气连接。
三、导线加工工艺要求
1.绝缘导线加工要求
A.剪线:绝缘导线的剪裁长度应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的要求,允许有5%~10%的正误差,不允许出现负误差,即不允许比图纸规定长度短。
B.剥线:剥线长度应根据芯线截面积和接线端子的形状来确定。
在生产中,剥线长度应符合工艺文件(导线加工表)的要求。
具体剥线长度参考下表1-1。
图1图2
表1-1
线耳规格适用导线剥线长度压力调节(输入气压
0.6mpa)
备注RNB1.25 -x 1015#20;1007号线需要
剥10mm折双使用
5mm 800KG压力压床
RNB2 - x 1015#14;1015#20号线
需要剥11mm折双使用
5~5.5mm,800KG压力压床
RNB3.5 -x 2.5~4mm 27~7.5mm 800KG压力压床
RNB5.5 -x 4 ~6mm2 7.5mm 5T压床最小压力
RNB8 - x 6~10mm2 8.5mm 5T压床最小压力
RNB14 – x
仿进口SC25-8 10~16mm2 11mm 5T压床偏左9档
如图2为
15档
RNB22 – x
仿进口SC35-10 16~25mm2 12.5~13mm 5T压床正中间偏12档剥线长度
尽量避免断股。
如图3、图4、图5所示,为不合格剥线样品。
图6为合格样品。
图3线芯被剥伤
图4绝缘层不齐
图5绝缘层有残余
图6绝缘层比较平整
1.1.1 导线的绝缘层不允许损伤,否则会降低其绝缘性能。
线芯应无锈蚀、氧化发黑等现象。
绝缘层损坏或芯线有锈蚀的导线不能使用。
1.1.2 C 、对于输入电源线加工,需要浸锡才能使用的导线,多股芯线剥头后应拧紧后再浸锡。
1.1.3 芯线浸锡层与绝缘层之间应留出1-2mm 间隙,以便于检查芯线的伤痕和断股,并防止绝缘层因过热而收缩或损坏。
多股导线脱去绝缘层后,芯线易松散开,因此必须进行拧头处理,以防止浸锡后线端直径太粗。
拧
× × × √
经过剥头和拧头的导线应及时浸锡,以防止氧化。
浸锡时间为1~3s 。
应随时清除残渣,以确保浸锡层均匀光亮。
2.压接工艺要求
(1)、 VH 及XH 接线端子压接要求。
要求使用2T 端子机冷压,调整好模具后进行冷压,压接后,抗拉力检验为了方便起见,建议使用尖嘴钳子用力拉拔端子,进行检测,如果人力能够拔掉,为不合格,需要再次调整模具松紧度。
压接端子或预绝缘公母端子时,不允许压到绝缘皮。
如图7所示:
图7剥线长度合格
①表示导体压接部分
A 、 XH 剥线长度为:3mm
B 、 VH 剥线长度为:3mm
C 、导体压接部分不能有绝缘皮或绝缘皮残留。
图8 剥线太长
图9 导体压接部分有绝缘皮残留
① 表示导体压接部分 √ 剥线长
度
× ① ①
×
图10
A 、 导体部分压接长度合乎要求,剥线长5~6mm
并100%被包压进去。
B 、 绝缘层得到固定。
C 、 导体压接部分不能有绝缘皮残留物。
图11导体压接部分有绝缘残留物
① 表示导体压接部分
图12
(2)冷压接线端子压接工艺要求。
A 、导线剥头长度要求。
图13
①导线绝缘皮和线耳末端距离应小于或等于1mm ②线芯露出线耳长度应小于或等于1mm √ × ①
B
绝缘层没得到固定
× ① ②
√
图14露线太长
错误工艺: ①导线绝缘皮和线耳末端距离大于1mm ;②线芯露出线耳长度大于1mm B 、压接位置要求
冷压刀模应压在线耳中间。
如图15所示。
图15压接位置正确
①刀头压接位置 ②线耳导线孔长度
刀头压痕两旁要留有一定距离,不能偏位。
错误工艺:线耳压破裂或压偏位。
图14 线耳压破裂
图15 压接偏位
C 、压接力度要求,参照表1-1压力调节栏。
×
①
② ②
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