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案(课时一、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够翻译全文。

2.学习通过对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

衰”。

二、作品介绍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文章的十二郎是指

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大哥韩会之子),“八仙”中著名的韩

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

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孟郊告知韩老

成六月二日已逝,但韩愈又疑问六月二十二日老成还在写信,种种的疑点让韩愈悲从中来。韩愈在文中提到自己的衰老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本文收入《古文观止》,其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明代

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三、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治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

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遽(jù)去

万乘(shèng)殒(yù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āng)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乃,才衔,怀着具,准备,备办灵,灵位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省,知道;怙,依靠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不久,后来;就食,谋生

(4)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止,留居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5)汝不果来果,成为事实,实现

(6)是年,吾佐戎徐州佐戎,辅佐军务

(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急,突然

(8)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公卿,公卿和宰相辍,停止,离开

(9)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

(10)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嗣,继承人

(1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克,能够蒙,蒙受泽,恩泽

(12)汝之纯明宜业宜家者宜,应该

(13)汝之子始十岁始,才

(14)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冀,希望

(15)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近来剧,疼痛剧烈

(16)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抑,还是,或者

(17)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

(18)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遂,立即

(19)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凭,临窆,葬时下棺入穴

(20)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21)曷其有极曷,何极,尽头

(22)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希望

(23)尚飨希望鬼神享用祭品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

(1)莫如西归名-状,向西

(2)吾少孤名-动,成为孤儿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动,继承……的家业

(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使动用法,使……夭折

(5)将成家而致汝使……到来

(6)长吾女与汝女使……长

(7)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形-动,长久居住

(8)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动,保全

(9)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名,祭奠时的用品

(10)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

(11)何为而在吾侧也宾语前置

(12)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固定句式是……还是……

(13)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介词短语后置

四、过关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汴州biàn殒其生yǔn不省所怙ɡū遽去吾jù

B.万乘chénɡ夭其嗣sì曷其有极hé窆不临其穴biǎn C.辍汝chuò取其孥nú尚飨sūn兄殁南方mò

D.奴婢bì丞相薨hōnɡ汝来省吾xǐnɡ少而强者qiánɡ 注:怙:音hù;乘:音shènɡ;飨:音xiǎ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注:A,羞-馐;B,世-逝;D,敛-殓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例: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沛公安在

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

注:D是定语后置句,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4.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注:前三项均是助词,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5.翻译句子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

靠哥嫂抚养。

(2)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

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

再接你来。

(3)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

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

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

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

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6)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

(7)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8)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

(9)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

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

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

(10)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

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

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

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五、课文研讨

1.本文把对十二郎的沉痛悼念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

织在一起,有现在的事,有往昔的事,有未来的事,有猜想

的事。从表面看,记叙内容非常庞杂,没有线索,实际上是

散而不乱。试从作者的请按和思绪发展方面梳理文章的脉络,给这篇祭文的主体部分(去掉首尾两段)划分层次,概括其

内容。

参考答案:主体部分(第2-11段)共10段。第2、3段为第一层次,主要是回顾自己和十二郎的身世和往日的聚散

情况;第4-9段为第二层次,主要是表达在自己在得到十二

郎的死讯后的痛苦心情;第10-11段为第三层次,主要是交

代十二郎后事的安排,再次祭奠亡灵。看似散乱,实则气脉

不断,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贯穿其中。

2.文章第5段,一共用了3个“邪”字,3个“乎”字,4和“也”字,5个“矣”字。除按摩他们的用法,说说它

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3个“邪”字表现了作者乍听到噩耗时的分

外意外、震惊,以至怀疑消息的可靠性的心理状态。

3个“乎”字的反问句强化了质疑的语气。作者不相信

神灵不明,上天无道

4和“也”字中前三个“也”带动了三个判断句,强调

了信息的不可信,但最后一个“也”字却把语气由不能相信

转换到不得不相信上来,自己身边的书信切实证明了十二郎

的四是肯定无疑的,她只能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5个“矣”字表达的是肯定、无奈的语气。句句紧扣前

面的追问,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无情的印证。

这一系列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感情发展变化的

节奏,也准确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却又不

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

祭十二郎文(课时2)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强化对本课文言知识的掌握。

2.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一、选择题:

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

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èng)之公相丞相

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注:“丧”应读sāng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注: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

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请归取其孥还必相迎取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D、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注:A项分别解释为“视力”和“比较”,B项都解释

为“迎取”,C项分别解释为“回家”和“女子出嫁”,D

项分别解释为“保全”和“完整”。

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注: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

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

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5、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

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

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

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注: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6、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注: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7、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汝殁以六月二日

注:A均表目的,来……。BC均表目的,来……。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注:“致”为使动用法,其余都是名词作动词。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

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注:A、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B、古义为成人自立、成长立业。今,开始存在或有根据C、古

今都是“像这样”D、古义为“能够认为”,今义为“能够”。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

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

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

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

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注:“愈”指韩愈自称,并非“超过”。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B、E)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

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

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

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

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

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注: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E项中的“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12、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

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

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注:应该是“长为少祭”

13、作者在祭文第八段中回忆叔侄二人在往来书信中讨

论侄儿所患软脚病一事,其作用是(D)

A、探究侄儿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儿死于软脚病。

C、对侄儿是否死于软脚病仍持怀疑态度。

D、对没能重视侄儿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14、作者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这话

表达出怎样的心境?(B)

A、作者表示不再想活着了,愿与侄儿同去。

B、作者表示不想在人世间再追求什么,只求把儿女抚

养成人而已。

C、作者表示以实现侄儿遗愿为自己最终心愿。

D、作者看到侄儿的死,深感活在世上真是一点意思也

没有。

二、简答题

15、祭文开头一节叙写身世、家世的不幸有什么作用,

请分两点陈述。

参考答案:(1)表明两人只好孤苦相依,未尝一日相离,因而感情特别深厚,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2)叙写嫂嫂“抚汝指吾而言”的一席家常话,更值得品味,流露出无

比凄凉、无比悲痛之情。

16、文章细叙“二人三会三别,终因谋官求禄,行踪漂

泊无定,不得会合而成永别”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之所以这样不厌其烦地叙写,意在指责

自己,反省自己为“求斗斛之禄”而带来无法挽回的悔恨,

使人读来无限悲哀。

17、文章写少者、强者殁而长者、病者存,申写十二郎

之死全出意料,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的?

参考答案:文章先写自己未老先衰,再写长辈“皆康强

而早世”,进而写自己将死而竟不死,显得特别悲哀。

18、文章中写自己“想到双方幼子的抚养和期望,又不

得不回到求生的现实中来”时,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有什

么作用?

参考答案:文中连用两个“呜呼哀哉”,表现了思绪的

起伏跌宕,神情的无可奈何,使读者也不自觉地产生共鸣,

坠入哀痛迷惘之中。

三、迁移阅读

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①,阻人走报;及至绵惙②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

以未时③还家,而汝已辰时④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

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

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注:①虑戚吾心:怕让我担心。②绵惙(chuò):病情危急,气息微弱。③未时:下午一时到三时。④辰时:上午七

时至九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阻:阻止

B.强应曰:“诺。”强:坚持

C.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诀:诀别

D.又卒难明也卒:终究

注:强:音qiǎnɡ,勉强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盖犹忍死待予也。

大概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

(2)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

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

是人事呢?

3.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所叙的内容。

写妹病逝和自己因远游而未及诀别的无限憾恨。

4.《祭妹文》以“情真”而备受世人推祟,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陇冈阡表》一同被古文家誉为“鼎足而立”的美文。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

叙事中充分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试结合该段,谈谈本文是

怎样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的?

参考答案: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

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而作者强烈的感情主要

是通过叙事来充分抒发的。具体来说,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抒

情的:一种是寓情于事,以情动人。选段记叙袁机病中及去

世时的情况,写了她病重时阻人走报、病危时盼望兄归、病

逝后一目未瞑等几件事,文章就是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叙写,寄托了作者的无限哀思,表达了兄妹间相依相存的亲情,以

及作者对妹妹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另一种是在叙事中穿插

一些抒情性的语句,来直抒胸臆,表达感情。例如,在写袁

机病危及去世后说:“然则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

竟已乎!”这些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感人至深。

史应涛

高二数学选修2-3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2-3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课时总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难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引入课题 先看下面的问题: ①从我们班上推选出两名同学担任班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②把我们的同学排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 排列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计数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 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这节课,我们从具体例子出发来学习这两个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 .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探究:你能说说以上两个问题的特征吗? (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N += 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 两所大学各有一些 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 大学 B 大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 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 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 变式:若还有C 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m m N +???++=21 种不同的方法.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案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二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交叉相乘法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教学

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 (一)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现象(参考P9图1-7) (1)杂交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种子)(种子) (植株)(植株) F1:(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同植株卵子精子 F2:种子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9︰3︰3︰1) 2.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315+101/108+32≈3︰1 ②粒形:圆/皱=315+108/101+32≈3︰1 (2)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X 绿、皱 P 基因型(YYRR )(yyrr ) 配子:YR yr F1:YyRr 2.F1植株自交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1/4 1/4 1/4 1/4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2:

数学高二-选修2教案 函数的极值

第二课时 3.1.2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极大值、极小值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判别极大值、极小值的方法来求函数的极值. 3.掌握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重点 极大、极小值的概念和判别方法,以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难点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可以结合图象进行说明.并且要说明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 从图象观察得出,判别极大、极小值的方法.判断极值点的关键是这点两侧的导数异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0'=C ;1)'(-=n n nx x ;x x cos )'(sin =;;x x sin )'(cos -=; x x 1)'(ln = e x x a a log 1 )'(log = ;x x e e =)'(; a a a x x ln )'(= 2.法则1 )()()]()([' ' ' x v x u x v x u ±=± 法则2 [()()]'()()()'()u x v x u x v x u x v x '=+, [()]'()Cu x Cu x '= 法则3 ' 2 '' (0)u u v uv v v v -??=≠ ??? 3.复合函数的导数: x u x u y y '''?= (理科) 4. 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

高二英语选修7 Unit5教案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 I.单元教学目标

I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travelling abroad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国外旅行或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学会怎样去解决问题和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学会表达和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有关travelling abroad的词汇描述在国外居住生活的情况,在国外旅游时能根据所给的信息选择恰当的旅游线路,能推测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哪种情况不会发生,会正确使用非限制性定于从句。 1.1W ARMING UP 提供了四个有关旅行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讨论在国外居住或旅行会遇到什么问题,并且该如何来解决这 些问题。 1.2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提供了两个问题,它要求采用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谈论在国外学习的利与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READING是一篇介绍中国女孩谢蕾在伦敦学习的情况。使学生对比在国内学习与在国外学习的不同。Try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difficulties she has in London. 1.4 COMPREHENDING 练习1通过四个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细节的理解。 练习2以图表的形式来分析在国外学习的利与弊。 练习3设置了五个讨论题,通过这些话题的谈论,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激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 练习4是概括能力训练题,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训练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词汇的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动词变化形式的意识。Revising useful structures 是关于非限制性定于从句,旨在训练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通过语法练习加以巩固。 1.8 USING LANGUAGE中的第一部分Listening要求学生先根据秘鲁的地图谈论有关秘鲁这个国家的一些情况, 然后完成三个相应的任务型练习。首先是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能完成听力练习1的任务,即:选择那些是Lia喜欢做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高二化学选修3教学案(2) 课题:原子结构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了解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学习重难点]:了解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板书]: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7—8并思考: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基态、激发态、电子跃迁)认识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小结]: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状态 2、基态原子:处于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3、激发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能 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说明:电子从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的激发态 乃至基态时,将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 重要形式之一 4、原子光谱:⑴、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或不同的 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 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⑵、应用: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归纳小结]:发射光谱图:原子由的光谱。 吸收光谱图:原子由的光谱。 [典型例题]: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科学史话]: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高二化学选修3课课练(2) 课题:原子结构② 1、判断某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 2、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英语 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熟悉课相关的重要词汇,本文的话题是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 的介绍残疾人积极进取的生活,紧扣了本单元“身残志坚”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残疾”这一话题的看法,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通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 意让学生了解F amily Village网站的基本情况。借助标题和图片讨论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I、让学生掌握以下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ambition,absence,beneficial,adapt,annoy,access,in other words, all in all,cut out, in many ways,resign, congratulation II、让学生学会运用以下重点句型: 1.She was proud to have recently presented her country in an athletics competition. 2.F o r d i s a b l e d c u s t o m e r s i t w o u l d b e m o r e c o n v e n i e n t t o p l a c e t h e t o i l e t s n e a r t h e e n t r a n c e t o t h e cinema. 过程与方法目标:1、带领学生讨论问题2、阅读全文,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加以分析讲解,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3、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4、引导学生去体会马蒂菲尔丁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关心、理解、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Reading部分,由残疾人Marty Fielding 在网页上叙述自己的故事,他患了至今无法认识的 肌肉疾病,身心倍受摧残,但痛苦的磨练也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好地认识人生,决心要过好人生的每一天:“Live one day at a time”他展示了他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希望破灭后的迷惘、焦虑、恐惧、对同情和理解的渴望,以及自我接受、被人接受后重新燃起的希望和喜悦。 教学重点: 1、重点的单词、词组及句型用法 2、训练学生总结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1、重点单词短语的用法 2、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3、深入理解和进一步运用语法动词不定式 教学之前确定教学重难点,上网搜索Family Villaged的资料,了解其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参考资料。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出有关课文的录音与图片,让学生熟读读课文,培养英语语感。看到相关的图片之后,提高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学习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课堂讨论法 1、讲解重点的单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2、演示经典句型例子,播放相关图片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高二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设计理念: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具体视课时、进度而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画有细胞轮廓的白纸板,红、蓝两色的橡皮泥)(视教学进度定) 教学过程:

【教案集】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学重点 Get students inspired by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