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2018年考研初试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189.12 KB
- 文档页数:4
暨南大学 803 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简介本文档汇总了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803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通过对历年的考试题目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要点,为备战考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考试内容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803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 宏观经济学理论 - 微观经济学理论 - 产业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金融学理论与实践历年考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真题•题目1:宏观经济学中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是如何解决传统一般均衡理论所存在的不足?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传统一般均衡理论通常假设经济在一个静态的均衡状态,而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则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能更好地解释经济的动态特征。
其中,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引入了时间维度,并研究了经济体在时间序列上的均衡问题,考虑了技术的进步、经济周期等因素对经济均衡的影响,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
•题目2: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各自表示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解析:需求曲线表示了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多。
供给曲线则表示了供应商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应商愿意出售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应商愿意出售的数量越少。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也即供求平衡的状态。
2018年真题•题目1: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对经济社会有何影响?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市场竞争是产业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竞争能够促使资源向效率较高的企业流动,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技术创新:竞争压力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18年暨南大学经济学考试真题(完整版)考试科目名称:803西方经济学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则该商品的()A.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2. 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这两种商品是()A. 可以替代的B. 完全替代的C. 互补的D. 互不相关的3. 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时()A. 平均产量曲线仍上升B.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C.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D. 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4. 长期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短期成本曲线上的点,但短期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是长期成本曲线上的点,这句话()。
A. 总是对的B. 有时对C. 总是错的D. 无法判断5.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短期均衡意味着()A. 不存在经济利润B. 不存在正常利润C.D. 不存在亏损6.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下限是无效率的,因为()A.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遭受损失B. 生产者受损,消费者可能得利也可能受损,但社会总福利会损失C. 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可能得利也可能受损,但社会总福利会损失D.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能受损也可能得利,但社会总福利会损失7. 一家农药生产商根据农药的浓度出售他的产品——对园艺店以低浓度处方零售,对专业园艺家则以高浓度处方出售。
则该厂商实行的是()A. 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C. 三级价格歧视D. 配方不同,销售对象不同,因此没有价格歧视8.长期均衡点上的垄断竞争厂商,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A. 上升阶段B. 下降阶段C. 水平阶段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9.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产品价格和产品边际收益均等于4元,且此时厂商得到了最大利润,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A. 2B. 1C. 4D. 不可确定10. 关于效用可能性边界,说法正确的是()A. 可能有正斜率B. 描述了契约曲线上配置的效用水平C. 取决于初始配置的分配D. A和B都正确11. 如果2020年的名义GDP大于2019年的名义GDP,那么2020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应该()A. 大于零B. 等于零C. 小于零D. 无法判断12.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A. 政府购买上升B. 政府购买下降C. 货币供给上升D. 货币供给下降13. 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加将导致()A. 物价水平上升B. 实际产出上升C. 家庭消费上升D. 政府购买上升14. 在索洛模型中,如果经济体的储蓄率高于黄金率水平,则可以通过降低储蓄率来()A. 提高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B. 提高稳定状态的投资水平C. 提高稳定状态的消费水平D. 提高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15. 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下降将()A. 降低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B. 提高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C. 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水平D. 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水平16. 根据IS-LM模型,增加货币供给的同时增加政府购买,会出现下面哪一种效果()A. 消费上升,产出上升B. 消费上升,产出下降C. 消费下降,产出上升D. 消费下降,产出下降17.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增长速度是10%,实际产出增长速度是3%,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根据货币数量论的预测()A. 该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将为13%B. 该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将为13%C. 该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将为7%D. 该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将为7%18. 对汇率制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拥有某三种制度特征,在选择其中两项的同时必须放弃另一项。
考研经验心得:本人考803经济学,前后总共花了将近四个月时间,中间也有间断的时候,马马虎虎打了115分,分数不高,但个人觉得性价比也还将就,再次就稍谈考803经济学的感受吧。
第一道大题是选择题,15个小题每个三分,题目都较基础,但考察面比较广,大概宏微观各一半。
复习方法其实就把高鸿业教材看透了,再做做配套高鸿业教材的习题解答上面的选择题。
想拿全分的同学做尹伯成的绿皮书上的选择题就行,但此书有的选择题偏难,把会做的做懂就好。
第二道大题是计算题,3个大题大概40分得样子,这个就不能局限在教材了,第一个大题比较基础和教材上的差不多,后面两个好像考了双头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计算,教材上没有,复习的时候做做尹伯成的绿皮书上的计算题,或者别的学校的考研真题,后面两个计算题的内容我一个考厦大的同学就系统地复习过。
第三道大题是论述题,两道题四十分左右,第一个考的是正常,低档和吉芬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二个考了工资和名义粘性的部分,我记得是在宏观经济学教材最后论述新宏观经济学的部分,这个部分比较难懂,我当时以为不会考,没有理解透书上的东西,结果吃了大亏。
第四道大题算是案例题吧,二十分,给了一则材料,大概就是某教育局长想在本省实行学生减负,但效果不佳,不过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题目让用博弈论知识进行分析。
我当时看到就懵了,博弈论也就考前随便看了看,结果我大概是建了个模,把学生和教育体制当成博弈双方,用了条件策略和混合策略模型来分析。
其实综合而言,803经济学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考前的复习一定要非常全面,没有死角,不要自己觉得有的地方不会考。
首先要把教材先看三——五遍,看的过程中配合使用教材习题解答,把教材上的题做透了,再做做教材习题解答上补充的一些题。
这是基础阶段。
然后就要开始做笔记,把两本教材上的内容做成体系,每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记录,再记下做习题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和解答,这个阶段花的时间最长,因为高鸿业的东西太多太杂,梳理起来很烦躁(本人大概做完这个阶段就直接去考试了,自己的笔记用处非常大,而且最后看到满满的笔记本会很有成就感,因为那都是自己的东西)最后就是练计算题,做金圣才,尹伯成都行,不用全做完,太多了,每个知识点挑几道就行,做个提纲,看看每个知识点有哪些计算的题型,而且不能只做一遍,要做到自己拿到题就有思路了为止(往年真题在考研论坛上都有回忆版,但内容不是非常全面,很多计算题没有详细数据,所以我最后也就随便做了做,不过建议时间宽裕的同学还是仔细研究一下,能弄到完整版真题的就更好了)。
西方经济学考研暨南大学803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资本供给曲线。
2用图形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3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请作图说明既定产量下如何决定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5什么叫货币创造乘数?它与哪些变量有关?
6简述当税率提高时,IS曲线、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
二、计算题
7关于国民收入核算。
C=120+0.8Y d,T=200+0.25Y,G=480,I=50,M=280,X=20。
(1)求GDP的水平。
(2)政府支出的乘数。
(3)若充分就业水平是1800,问实施什么样的政策能达到充分就业。
(4)如果投资和进出口不变,为达到1800,政府支出是多少。
8需求函数为Q=24000-500P,供给函数为Q=6000+1000P。
(1)计算均衡价格和数量。
(2)如果旅游者对T衫偏好减弱,下面哪个需求函数可能是:Q=21000-500P,Q=27000-500P?计算此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3)假设有两个新开的T衫店,供给曲线可能是:Q=3000+1000P,Q=9000+1000P。
计算此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三、论述题
9结合图说明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时MC=P,而长期均衡MC=AC=P?
10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请结合当前的背景论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11请论述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理论成果。
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
学科、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产业
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研究方向: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某人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如果他对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3,需求价格弹性为-2,那么当价格下降5%且同时收入也下降3%时,他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以上情况皆有可能
2. 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说明()
A. 商品是完全替代的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偏好是非凸的
D. 偏好不满足传递性
3. 一个垄断企业以12美元的价格可销售8单位产品,以13美元的价格可销售7单位产品,则与第8单位产品对应的边际收益是()
A. 5美元
B. 12美元
C. 1美元
D. 6美元
4. 适合采取“薄利多销”定价策略的商品是()
A. 农产品
B. 生活必需品
C. 富有弹性的商品
D. 单位弹性商品
5. 当生产函数Q=F(L)的AP(平均产出)为正且递减时,MP(边际产出)可以是()
A. 递减且大于AP
B. 递减且小于AP
C. 递增且大于AP。
第二十章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20.1 考纲要求和考试大纲详解【说明】该部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考纲要求,但综合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来看,每年必考相关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问题。
(1)在经济学前沿动态方面,2010~2012年真题中,每年都考察了前一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贡献,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对每年经济学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要有一定的了解,适时关注经济学界的相关动态。
(2)在经济热点方面,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每年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都是考察前一年度我国经济热点问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对经济热点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切忌只注重理论学习,忽略理论的运用,应多多关注每年我国的经济热点,政府经济政策,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20.2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1.2012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介绍了2012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下文摘录了部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讲话。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
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7.9%。
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7%。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5%,烟酒及个人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2.0%,交通和通讯同比下跌0.2%。
第三章生产3.1 考纲要求1.生产技术2.一种可变投入要素(劳动)的生产3.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4.规模报酬3.2 考试大纲详解一、生产技术厂商就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或产品),这个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就是厂商运行的中心。
投入也称生产要素,可以把投入分为劳动、原材料和资本三大类。
二、一种可变投入要素(劳动)的生产1.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一种要素(如劳动)可变下的生产,可用劳动的平均产出(它度量人的平均生产率)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它度量了生产过程中最后一单位劳动的生产率)来描述。
劳动的平均产出AP L(average product of labor)是每单位投入劳动的产出,由总产出Q除以总劳动投入L得出。
劳动的边际产出MP L(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是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加量。
概括而言,可用以下关系表示:劳动平均产出=产出/投入劳动=Q/L劳动边际产出=产出变化量/劳动变化量=ΔQ/ΔL图3-1(a)中的总产量曲线显示了不同劳动投入数量下的产出;图3-1(b)中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直接由总产量曲线推导而得。
图3-1 一种可变投入情况下的生产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劳动(和其他投入品)的边际产出递减现象,一般称为边际报酬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的是当使用的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固定)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出现一点,在它以后产出下降。
当劳动的投入较小时(资本固定),投入的稍稍增加可以产生专业化的分工,使得产出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当有太多的员工时,一部分员工的工作会变得缺乏效率,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3.劳动生产率用某个产业或整个经济体系来度量劳动的平均产出,相关的结果便称之为劳动生产率。
因为平均产出计算的是每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测量的。
可以在不同的产业间进行劳动生产率的横向比较,亦可与历史数据进行纵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