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17 MB
- 文档页数:15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手段,将水与肥料的供给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灌溉方式、肥料供给、水肥平衡、土壤环境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1. 水肥管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方案,确保蔬菜的需水需肥量得到满足,防止浪费和污染。
2. 灌溉方式: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淋溶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灌溉用水量。
3. 肥料供给:通过全自动化的施肥系统,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提供精确的肥料供给,避免过量施肥和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4. 水肥平衡: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养分含量,控制水肥的供给量,实现水肥的平衡,避免水肥偏离平衡导致的生长不良和产量减少。
5. 土壤环境调控:通过调控设施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和根系吸收,提高蔬菜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1. 提高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准确控制水肥供给量,保证蔬菜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 资源节约:该技术能够准确计量和供给水肥,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节约资源。
3. 环境友好:通过减少过量施肥和农药使用,避免了水体和土壤污染,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产品安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控制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自动化管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能够对水肥供给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管理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设施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曹国华(南通市海门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站,江苏南通 226100)摘要: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壮大设施蔬菜产业,优化设施结构,增强抗灾能力。
从设施环境调控、优质壮苗培育、平衡施肥培肥土壤、病虫害绿色防控、轻简栽培节本增效、商品化处理提升产品价值、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集成设施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关键词:设施蔬菜;绿色防控;优质高效;轻简栽培0 引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滨江临海,与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上海后菜园”。
海门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壮大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设施蔬菜面积8 400 hm2,设施化比重57.2%。
为顺应消费者对优质、安全蔬菜需求,2019年以来,实施江苏(海门)现代农业(蔬菜)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项目,大力推广设施架构优化、壮苗培育、绿色生产、轻简栽培、提质量强品牌等技术,集成了设施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1 发展设施栽培,增强生产能力1.1 设施建设1.1.1 田块选择。
新建设施蔬菜基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仓储、预冷等设施农业用地指标。
水、大气、土壤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要求,地形地貌相对平坦,田块相对集中连片。
交通方便,沟渠水网、水电路设施配套,达到“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出,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
1.1.2 建设标准。
设施蔬菜生产常面临台风、强对流天气,使设施棚架、棚膜、蔬菜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较大。
优化棚构,建设坚固耐用的设施大棚,增强防灾抗灾能力,6 m大棚拱管外径不少于22 mm,壁厚不少于1.2 mm;单体8 m大棚拱管外径25 mm,壁厚1.5 mm,拱管间距不大于80 cm;连体大棚建设符合GSW-8430等标准。
1.2 光温湿调控1.2.1 光照调控。
光照是确保蔬菜正常生长必须条件,选用流滴消雾薄膜、PO功能膜等透光性好的新型棚膜,经常除尘保持棚膜清洁,在满足蔬菜适温前提下,减少保温覆盖层。
现代农业蔬菜的栽培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品种、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蔬菜栽培的特点和技术要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蔬菜栽培的特点1、高产、高效和高质:现代蔬菜栽培技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蔬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2、规模化生产:大规模蔬菜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规模化生产。
3、水肥一体化:现代蔬菜栽培技术注重水肥一体化,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合理配制水肥比例,达到省水、省肥、减污、增产的目的。
4、无公害生产:无公害生产是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之一,注重使用无公害肥料、无公害农药、无公害种苗等。
1、基质培育技术:基质培育技术是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之一,使用合适的基质,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营养液栽培技术:营养液栽培是一种土壤无机盐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肥料营养供应,达到节约肥料、高产、优质的目的。
3、光照控制技术:光照控制技术是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来调节植物开花结果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4、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是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调节灌溉量和施肥量,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风险。
5、植保和预防病害技术:植保和预防病害技术是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合理使用农药、强化病害防治等手段,达到防止病虫害和减少植物损失的目的。
总之,现代蔬菜栽培技术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趋势,提高了蔬菜产量和质量,保护了环境,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和有益。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应用现代蔬菜栽培技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一、蔬菜水肥一体化必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的农业新技术,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将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蔬菜作物。
据统计,设施蔬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水利用率达95%,比传统灌溉省水30%-40%;氮的利用率可达90%,磷达到70%,钾达到95%,比常规施肥节省30%-70%;作物产量提高15%-28%。
因此,推广集合灌溉技术与平衡施肥技术优势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逐渐转变农民漫灌习惯为精准灌溉,转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三节”(节水、节肥、节yao)、“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
二、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领1、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
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
2、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3、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本方案中采用的是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用现代工艺精心配制的土壤全价滴灌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具有营养均衡、100%水溶等特点,专为番茄水肥一体化设计。
三、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方案1、番茄栽培情况供试番茄品种为大番茄,土壤栽培,密度2200株/667m2,番茄生育期以4-5个月为计,一般是8-9月定植,1月中旬采收结束。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通过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新乡市农业局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7年6月,经过现场答辩,该标准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立项评估,被列入2017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定计划(豫质监标发…2017‟263号文),批准号为:20173210474。
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
2、起草单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持起草,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如下表: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在我国,设施农业凭借节水、高产、高效节能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万公顷,河南省是设施蔬菜生产大省,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
与大田相比,设施生产环境不仅具有抗灾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水和肥是影响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科学的水肥投入是设施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河南省水资源不足,也是肥料消费大省,但长期以来,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一直沿用“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不但对设施蔬菜生长发育不利,还将导致水肥资源浪费,设施大棚土壤均出现一定酸化现象、养分失衡、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盐分含量显著升高,以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保障该区域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最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但目前设施生产实际虽有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技术规程,实际生产中仍存在灌溉施肥不合理、灌溉系统操作和维护保养不当等问题。
灌溉施肥量过大常常产生深层渗漏,不仅不利于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会导致养分流失,给浅层地下水污染带来威胁的同时,导致设施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灌溉施肥量偏小,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设施蔬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研究屈玉玲,胡朝霞,李武(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局,山西永济044500)摘要:试验表明,在日光温室大棚内应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大棚湿度,达到节水、节肥、省药、省工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蔬菜;水肥一体化;效益中图分类号:S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07)10-0083-03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Water into Fertilizer in Vegetable LandQU Yu-ling ,HU Zhao -xia ,LI Wu(Agricultural Bureau of Yongji City,Sha nxi044500,China)Abstra ct:The te st shows tha t:The applica tion of the tec hnique of inte gr ating wa ter into fe rtilize r in sunlight gree nhouse c an r educe the house 's te mper ature e ffec tive ly,sa ve wa ter and fertiliz e r,a nd im pr ove the output and qua lity of ve ge ta ble.Key wor ds:ve ge table ;integra tion of wa ter into fe rtilize r;effe ct永济市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西南端,近几年,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连年增加,目前已突破670hm 2,但由于蔬菜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品种,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造成大棚湿度过大,病虫害发生严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沼液水肥一体化在蔬菜中的应用与研究作者:李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8期近年来,高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环境友好”为目标,连续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布局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配送、加工等配套服务设施设备,串联区域内种养结合、有机肥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耕地改良等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县建设,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实施,利用方正公司建成的日产2万方生物天然气项目每年产生的30万吨沼液,建成甘肃方正能源公司至高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公里沼液输送管网,开展园区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沼肥综合应用示范面积2万亩。
开展沼液水肥一体化滴灌示范推广,可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减少或替代化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实现“一控兩减三基本”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示范创建作用。
一、沼液管网建设情况利用方正公司与园区位置高度差产生的自然压力运输建设沼液输送系统,其中:主管网10公里、控制管网10公里;采用“地埋干管+地埋支管+连体蝶阀”的系统模式,地埋干管、支管采用公称压力为1.6MPa的PE管,干管直径为160mm,支管直径为110mm;建设减压站1处,建设沼液接入点37处。
目前建立沼液水肥一体化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千亩番茄种植基地示范点各一个。
二、沼液水肥一体化应用情况1、增产增效沼液生产因不同批次成分含量差异巨大,利用任意批次测定结果表征沼液主要成分含量不同,通过方正公司生产的沼液抽取8个样(详见表一),主要养分平均N含量 1.64%,P2O5含量0.61%,K2O含量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