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43 MB
- 文档页数:5
19七颗钻石【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具准备】1.关于干旱的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文结合,揭示课题(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漂亮吗?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
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
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九课——《七颗钻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思考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
边读边思考: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词语a.读准字音: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唾沫涌出绊倒匆匆忙忙喜出望外b.多音字: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yān咽喉 yàn 狼吞虎咽 yè哽咽3.学生回答问题:全文主要写的是谁?围绕什么事展开的?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过度:同学们,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下面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精选3篇)
1.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第2篇
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第一单元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第二单元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第六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2.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第3篇
习作单元板块功能
(1)导语:单元导入
(2)精读课文: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3)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4)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诊断
(5)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
(6)习作: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综合性学习板块功能
(1)篇章页:明确任务
(2)课文:围绕话题,引出要求
(3)活动提示:具体指导
(4)综合性学习:总结(兼顾口语交际与习作)。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解读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解读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
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以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同学们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同学们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陶罐和铁罐》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嫦娥》
教材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国雪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实验教材的实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共有学生55人,经过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
但是还有个别同学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
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和拔高中等是就是我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
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措施1.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翠鸟》教案1【教材分析】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
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的衬衫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大家好!我汇报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教材编写思路、特点。
教材编写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来说一下第一部分:教材的思路、特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科书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文阅读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一到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
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单元概述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
每个单元都包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识字写字、词语积累、语文园地等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课文数量与特点本册教材的课文数量适中,既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又不会过于繁重。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
这些课文具有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语言表达与韵律感教材中的课文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课文中还融入了韵律感的培养,通过儿歌、童谣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
四、生字词学习与掌握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词的选择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够满足他们阅读和表达的需要。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中还设计了多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如阅读交流、角色扮演、故事会等,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专题组织与单元设计每个单元的专题组织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元设计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七、练习设计与呈现方式教材中的练习设计科学合理,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能力的训练。
练习题的呈现方式多样,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练习题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材特色与改革力度本册教材在保持传统语文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内容的引入力度。
同时,教材在版面设计、插图使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尝试,使教材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学习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解读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本单元教材解读。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这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可结合与本册课本配套的课外读本第一组,引导学生在早上及午休时间自行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定为:1.通过各种方法识字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汉字,能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第1、2课,并能背诵第3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材解析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材解析篇1一、回顾课文1、回顾课文题材及主题。
(1)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第二单元的复习整理,以及语文园地二的内容。
第二单元学习的是寓言故事。
首先,我们来复习4篇课文的题材,以及道理。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教育我们做事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陶罐和铁罐》是中国当代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两篇都是中国寓言。
(2)《鹿角和鹿腿》是外国古代寓言,选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池子与河流》是克雷洛夫寓言,警示我们不要贪图安逸,应该积极进取。
这两篇都是外国寓言。
(3)瞧!不同题材的寓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蕴含着道理。
2、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克雷洛夫、拉·封丹、莱辛。
3、中国的寓言出自哪里呢?那可是会让你引以为豪的。
寓言出自《战国策》《列子》《庄子》《三国志》等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中国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4、解决难点:《守株待兔》是人与动物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是事物与事物的故事,当然动物与动物,人与人的故事,我们也学过很多。
《鹿角和鹿腿》则是同一只动物身体的两个部分。
同学们,寓言故事可以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只要你肯动脑思考,生活处处是学问呢!二、学习词句1、结合ppt进行日积月累部分,进行师生交流。
你们提前搜这两个故事,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成语故事吧!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