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40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早发白帝城》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图片辅助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通过朗读感悟诗意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壮丽景色。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什么特点?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解释词义。
三、理解诗意1.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解释词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感悟诗情1. 教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感到高兴?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五、拓展延伸1. 展示其他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或文章,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下的三峡之美。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家乡美景的小诗,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总结回顾1.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 布置作业: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学习。
大班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
2.能诵读并理解《早发白帝城》。
3.能通过丰富的形式反复朗读表现《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准备1.课件。
2.《早发白帝城》课文。
3.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图片、视频等。
4.纸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旅游”话题入手,询问学生是否去过古城,给学生讲一个古城旅游故事,并提问谁能想到一首诗表达对古城的看法。
2. 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1.教师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早发白帝城》的背景。
2.分段讲述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学习诗歌(30分钟)1.教师先为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诗歌。
2.以声语配合动作为学生演示韵律和体态。
3.教师讲解诗歌学习方法,例如断句、理解诗歌主题等。
4.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及情感表现。
4. 创设情境(20分钟)1.给学生讲述通过早晨的呼吸散步到达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的情境。
2.制作课件或准备图片,让学生观看自然风光,以达到在课堂内真实感受大自然的目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感受,在班内分成小组,在组内展现自己对情境的体验和创作一段小诗。
5. 总结(10分钟)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以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解释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内容。
四、教学小结本课通过亲身体验自然风光,创设情境和诗歌学习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和情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3. 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诗词语言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呈现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些与《早发白帝城》相关的图片,用来引起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你们对于《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了解有哪些?你们对于白帝城有没有了解?”二、分析诗词(15分钟)1. 审题和背景介绍:通过PPT或简要讲解,介绍《早发白帝城》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 细读诗词:分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主旨。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理解的意境和主题进行讨论,并准备展示。
三、诗词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小组展示:请学生逐组展示他们的分析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2. 整体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于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观点,同时补充和修正对于诗词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2. 总结课堂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课后延伸(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早发白帝城》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化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提升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辩能力。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景物描写。
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子。
(四)诗歌背诵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诗歌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帝城”、“江陵”、“猿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诗歌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鉴赏《早发白帝城》,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1.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早发白帝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程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早发白帝城9篇早发白帝城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
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设计思路: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
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
幼儿园大班古诗《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早发白帝城》的背景、作者及诗意。
2.培养幼儿对于古诗的爱好及理解能力。
3.培养幼儿的口才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学会欣赏、朗读古诗。
二、教学内容《早发白帝城》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的背景和诗意。
2.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老师可先讲解一些与《早发白帝城》有关的历史知识,然后引入《早发白帝城》。
2.导入教师可以让幼儿听一首《早发白帝城》的录音,让幼儿尝试模仿,感受到古代的韵味。
3.诗歌欣赏教师可以从这首《早发白帝城》中挑选出几句,分别让幼儿朗读,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意境。
4.诗歌分析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古诗中的一些词汇进行解释,如“白帝”、“云树”、“江流”,让幼儿理解他们的意义。
5.情感教育教师可让幼儿通过朗读、欣赏古诗来学习爱国情感、尊老爱幼、感恩等优秀品质。
同时,可让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喜欢的原因,发挥表达能力。
6.课后延伸让幼儿完成相关的手工或绘画作品,如绘制《早发白帝城》所描写的场景,或完成与古诗有关的拼图等。
七、教学评价1.通过治疗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否听从老师的指示,是否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评价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表现。
2.通过他们的口才表达,是否明白《早发白帝城》的主题和含义,能否口头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
3.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是否美观、有创意、有主题等方面评价幼儿的表现。
二年级下册语文《早发白帝城》原文及教案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计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下册语文《早发白帝城》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早发白帝城》原文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发:动身。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清晨。
辞:辞别。
白帝:即白帝城。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从山下江中仰望,好像耸入云间。
千里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还:归;返回。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峰。
译文清晨我辞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知道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画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
教学重点:通过知道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知道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干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想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现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2)知道诗意(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连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扼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诗歌《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
2.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展示《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白帝城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学习诗歌(15分钟)1.老师朗读《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让幼儿仔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2.老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老师反复朗读诗歌,并提醒幼儿注意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
步骤三:创作手工(30分钟)1.老师发放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2.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
3.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画面和色彩,在画纸上绘画或剪纸,再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步骤四:合作表演(20分钟)1.老师分组,让幼儿合作表演《早发白帝城》。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配合表演,比如用手势或口头表达。
步骤五:小结(5分钟)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2.老师鼓励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热爱,并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1.如果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有困难,可以通过绘画、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2.如果幼儿在制作手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提供示范和指导。
3.如果幼儿在合作表演中不知道如何开始,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启发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在音乐课上,引导幼儿用声音模拟《早发白帝城》中的鸟鸣和江水声。
2.在美术课上,教幼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绘制山水画或白帝城的图案。
早发白帝城的教案白帝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城市,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
是许多学生在历史课上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意义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
一、历史背景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刘备为了避免被东吴和曹魏夹击,决定率领部队北上,至白帝城定都,这也被称为“早发白帝城”。
刘备在白帝城统领大军,形成了对蜀汉政权的重建。
白帝城因此成为了蜀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其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二、意义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历史背景,学生可以了解刘备的战略决策,以及他如何利用地理位置来确保政权的稳定。
其次,学生可以了解到白帝城在蜀汉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文化、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最后,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挖掘并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献阅读,了解刘备的决策、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信息。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为什么刘备选择在白帝城定都?白帝城对蜀汉政权有什么重要影响?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以一种形式(如PPT、海报等)呈现他们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和研究结果。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思考除了,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考相关的历史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探讨刘备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白帝城,迁至成都?他们可以研究白帝城在蜀汉后期的衰落原因和影响。
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白帝城的建筑特点、历史文化遗产等。
通过这些研究,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提升历史研究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起来,是历史课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学生可以了解历史背景,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发白帝城》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早发白帝城》教案请关注北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古诗(shī) 白帝(dì)城两岸(àn)(2)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
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
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
(4)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出示古诗内容。
(2) 指名读前两行。
(3) 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生:船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试着用高兴的心情)(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8)指名读后两行诗(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11)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诗人又听可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等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2. 准备相关的注释资料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早发白帝城》,提问:“早发”和“白帝城”在诗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读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壮美。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体会。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人的敬佩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早发白帝城》杜甫早晚——早晚白帝城——白帝城江陵——江陵一日还——一日还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早发白帝城》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早发白帝城》全文、诗人李白简介、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PPT,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李白的诗作,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解释关键词语,如“白帝城”、“朝辞白帝”、“千里江陵”等。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体会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5. 领悟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的向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6.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巩固记忆。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
8. 作业布置(1)抄写古诗《早发白帝城》,注意字迹工整。
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辞、陵、猿、帝、啼五个生字,能够根据词义选择“还、重、朝”三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根据已有积累书写“舟”、学写“朝”交流“帝(啼)岸。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古诗、当堂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能够根据诗句想象三峡的景象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自学生字词,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感受诗人的心境一引入(单元整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板书:远行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学过了《远行靠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交通工具去远行呢?(复习旧知)(2名,注意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有一位的大诗人,他也去远行,他是谁呢?(出示画像)谁来介绍介绍他(孩子们简单说说自己了解的李白)(出示李白的资料)(背诵两首关于李白的诗)(复习旧知)李白这次远行,他是靠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检查预习)你从哪里知道?出诗句。
勾画“轻舟”一词,于是我们明白了“舟”就是小船,所以除了轻舟我们还可以说(小舟),舟可以做部首,我们一看到舟就知道(与船有关)那你能说出哪些带有舟的字呢?怎么才能把舟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写舟)二指导自学(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跟着诗人乘着小舟,去远行,(齐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时间早地点白帝城发出发)(课文里还有一个字跟他很像,说说怎么区别呢?写帝、啼)(写两字)(课件)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难的字多读两遍2、回忆认字四法3、把诗文读通顺读流利。
读诗文的时候,你有哪些字词觉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呢?抽生读全诗大家评价是否读准确了读准三个多音字“朝、还、重”(区别读音,说说你怎么知道课文中读这个音?(引导孩子通过了解字义来选择正确的读音)读准“陵、猿”等词语。
《早发白帝城》教学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早发白帝城》教学教案《早发白帝城》教学教案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
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评:站在课标高度分析教材,言简意赅,表现出教者居高临下,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7个生字,渗透性识字9个,辨认多音字朝、重、还,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评:着眼于人的发展,目标定位正确,重难点揭示清楚,且行文上下过渡自然。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一是情境再现策略。
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幼儿园大班教案《早发白帝城》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川渝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2.能够理解歌曲《早发白帝城》所表达的情感;3.能够学唱《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点1.歌曲《早发白帝城》及相关文化知识的教授;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及演唱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早发白帝城》的歌曲歌词和音乐;2.了解“白帝城”和“三峡文化”等相关文化知识;3.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早发白帝城》的音频,同时给学生呈现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丰富、真实的情境。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白帝城”和“三峡文化”,并初步感受到这些文化的独特性。
2. 歌曲欣赏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早发白帝城》的音乐及歌词,重点让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词曲学习在学生熟悉了歌曲后,教师可选择针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拍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帮助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
4. 合唱演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学唱歌曲,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演唱。
为了提高班级演唱的效果,教师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对歌曲进行编曲和编排。
5. 针对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例如大班学生可能需要帮助学唱比较难的段落等。
6. 总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给予自己和同伴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1.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研究需要更加深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精准的学习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3.意识到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和自己的成长提供帮助。
总结在本次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思维拓展的针对性学习、合唱演唱等过程,旨在帮助4-5岁的大班幼儿更好地了解了白帝城和三峡文化,增强了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针对性学习、总结评价等设计也为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帮助。
《早发白帝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认同中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班级动态,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参与学生活动,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以活动为载体,去触摸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认同体育课、认同教师。
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和看法,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信其道”,从而更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在舒缓凄婉的音乐中讲述这个故事,课始就让学生很快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感受到了悲伤的基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
1、激趣导入新课
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
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 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古诗(shī) 白帝(dì)城两岸(àn)
(2)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
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
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
(4)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出示古诗内容。
(2) 指名读前两行。
(3) 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
到?
板书:白帝城——江陵
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船
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试着用高兴的心情)
(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
(8)指名读后两行诗
(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
(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11)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诗人又听可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
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
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受,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
(13)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14)小结: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
欣赏着祖国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4、作业
(1)、收集李白创作的其它古诗。
(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2、在弄懂重点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4、让学生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中国古典文学。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喜欢上中国古典文学。
三、教学难点
教学中的优点是: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
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让学生互相
交流、小组讨论,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
上的言行举止中。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
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文学之美。
四、教学媒体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老师写说课稿也要变得新颖一点。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教室》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第一帧幻灯片(余光中《寻李白》诗句: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句话,是讴歌我国唐代哪位大诗人的。
生:(李白)
对,这个人就是李白。
出示第二帧幻灯片(李白人物像)
对于李白,你们都了解哪些,学过他哪些诗词?
生:、、、、、、(《静夜思》)
你们提到《静夜思》,你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
生:、、、、、、
床是什么意思?
生:、、、、、、
我们听一听中国当代收藏大家马未都马老先生是怎么解释的。
出示视频:(马未都讲收藏(二)床前明月光视频片段)
二、讲解:
这里马老先生提到胡床,这个胡是什么意思呢?我翻阅了一下字典,其前面两条是这么解释的。
(出示幻灯片)
胡床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继续看。
(继续看视频)
当然,马老先生还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这个观点,你们有空也可去看看,比如李白的《长干行》。
李白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他的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会背会写了,但你真的了解这首诗吗?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出示幻灯片) 说实话,李白的诗歌名篇一般都在40-50岁这个阶段。
这期间的诗歌非常的豪放,
比如他写杨贵妃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他的《将进酒》。
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千古愁。
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豪迈。
但自从因永王之乱含
冤入狱,他的诗词风格是极大的改变。
尤其是本来因为郭子仪的保全本来没事,却在两年
后再度入狱。
而今又要流放夜郎,那可是不毛之地,荒蛮之野。
当船到达白帝城,因天下
大旱,唐肃宗李亨大赦天下时,李白一直还不肯相信自己也会得到特赦。
于是,当自己确信得到赦放,离开白帝城时,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三、学古诗
1、讲解多音字(出示幻灯片)
朝、还、重、发、间(重点讲前三个)
讲读音,组词
拓展:燕(幻灯片)
2、学习诗意
逐字讲解,理通古诗大意
朝:早上辞:告别彩云间:在江面看,白帝城在彩云之中
还:返回
啼不住:叫个不停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很多山
3、学生理解,复述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两年流放,颠簸流离,一朝获释,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所以作者非常高兴,此情
溢于言表。
)
4、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适机点拨)
5,讲解押韵
四、拓展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
诗词灌溉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名族,抒发了辉煌的历史,她也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李白只是朗朗星空中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而一花独放不是春,中国的伟大文人还有很
多很多。
唐代还有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等等等。
宋代更有陆游、欧阳修、范成大、王安石等。
当然还有柳永、吴文英这些大词豪。
除却诗词,元代戏曲的马致远,白朴,杨慎,明清时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
的《红楼梦》,合称中国四大名著,我想大家都看过电视剧。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
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希望你们能在学习之余,多读一些古人留下来的经典。
有人曾说过,老话能够被一代
一代人所接受,说明它肯定有道理。
我想说,我们所能读到的,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长河
洗涤所留下来的,必是经典。
同学们,有种东西,只要你一接触,就会爱上它,我想这就是经典。
不管怎么说,多
读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不是吗?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
感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
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
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
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