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7.19 MB
- 文档页数:80
第九章-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前言煤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所接触到的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物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威胁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生产的安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煤矿职业病的危害特点1.潜伏期长:煤尘、石英尘等职业病危害物的潜伏期可达多年,因此对职业健康造成的危害往往是逐渐加剧的。
2.毒性强:煤尘、石英尘等职业病危害物对人体的毒性较强,不仅会影响呼吸器官,也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3.普遍性大: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职业危害物,因此煤矿职业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职业病。
二、煤矿职业病的种类1.矽肺:由于煤与煤矸石中含有石英等成分,因此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石英尘,如果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矽肺。
2.煤工尘肺: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尘,如果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煤工尘肺。
3.职业性听力损失:煤矿生产过程中噪声较大,长时间接触会引起职业性听力损失。
4.金属毒物中毒:煤矿生产过程中,很多作业场所需要使用金属物质,如铅、镉、锑等,长时间接触会引起金属毒物中毒。
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措施1.排除职业病危害源头:在职工接触死亡工具或造成工伤的危害物和环境污染的源头,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排除。
2.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对于不可能完全排除职业病危害源头的情况,要采取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使用防护装备等。
3.监测职业病危害源头:要对煤炭生产全过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4.做好职业病防护:针对煤矿职工的各种职业病,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口罩、戴防护手套等。
四、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方式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加强领导,在企业内部深化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得到掌控。
2.加强技术保障,落实技术责任:加强技术保障,持续改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煤矿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案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统称职业性病损,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
1.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认证要点:符合法定职业病名单的范围受伤害职工有职业史和接触史,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
←二、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病原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否一定使接触者(机体)产生职业性病损,还取决于若干作用条件。
只有当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联职业性病损在一起,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
←(一)致病条件←1、接触机会←2.接触方式←3、接触时间←4.接触强度←(二)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煤矿职业病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煤矿职业病的概念、类型和危害。
2. 掌握煤矿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3.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煤矿职业病概述1.1 煤矿职业病的定义1.2 煤矿职业病的分类1.3 煤矿职业病的危害第二章:煤矿常见职业病及其危害2.1 尘肺病2.2 噪声性耳聋2.3 振动性白指2.4 化学中毒2.5 放射性疾病第三章:煤矿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防尘措施3.2 降噪措施3.3 防振措施3.4 化学中毒的预防3.5 放射性疾病的防护第四章:煤矿职业病诊断与治疗4.1 煤矿职业病的诊断4.2 煤矿职业病的治疗4.3 煤矿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护第五章:煤矿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5.1 我国煤矿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5.2 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5.3 煤矿从业人员权益保护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煤矿职业病的基本概念、类型、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煤矿职业病案例,提高学员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员讨论煤矿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改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员参观煤矿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员对煤矿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煤矿职业病案例分析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员对煤矿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掌握。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员对煤矿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
第六章:煤矿职业健康管理6.1 煤矿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制6.2 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6.3 煤矿职业病监测与报告第七章:煤矿安全文化与职业病防治7.1 煤矿安全文化概述7.2 煤矿安全文化与职业病防治的关系7.3 煤矿安全文化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第八章:煤矿职业病防治培训与教育8.1 煤矿职业病防治培训目标与内容8.2 煤矿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方法8.3 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治素质提升第九章:煤矿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9.1 我国煤矿职业病防治典型案例9.2 案例分析与启示9.3 煤矿职业病防治措施的优化与改进第十章:煤矿职业病防治的未来发展10.1 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发展趋势10.2 煤矿职业病防治政策法规的完善10.3 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的保障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安全文化与职业病防治的关系以及职业病防治的案例分析和发展趋势。
第九章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一、教案设计(见下表)二、教案教学过程:(一)点名及听课指导(1)学员要保证学习时间,遵守考勤制度;(2)上课要集中精力学习,做好笔记;(3)课后要认真复习。
(二)介绍教学方法《煤矿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主要利用“考评、教学、考学”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评阶段,即在每一节课之前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抽查考核,当场记分;第二阶段是教学阶段,讲授新课;第三阶段是考学阶段,考问学员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目的是巩固新学的知识。
(三)基础测试(提问)随机抽取学员回答以下问题:⑴、什么是职业病,煤矿职业病的种类、危害有哪些?⑵、煤矿劳动防护用品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⑶、劳动过程中职业病防护与管理基本要求有哪些?⑷、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患者保障的基本要求(四)教学环节【讲解】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4年共报告职业病29972例。
其中职业性尘肺病26873例,急性职业中毒486例,慢性职业中毒795例,其他职业病合计1818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96例、4408例和2935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2.52%。
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26873例,较2013年增加3721例。
其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3846例和11471例。
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4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9.66%。
尘肺病是进行性疾病。
不可治但可以防。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让他存在下去。
【讲解】9.1.1、职业病、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⑴、什么是职业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
第一章煤矿职业病防治主讲:中国煤炭职业病研究所所长马骏一、职业病的概念1、广义的概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的条件: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的;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
二、我国职业病的划定种类在1957年规定14种;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因此,种类在不断的进行修订。
三、地下开采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环节种类1、凿岩:矽尘、噪声、振动;2、岩巷爆破:矽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3、岩巷装载:矽尘、噪声、振动;4、喷浆发碹:矽尘、水泥尘、噪声;5、岩巷掘进:矽尘、噪声、振动;6、煤巷爆破:矽尘、煤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四、粉尘的分类粉尘即细微煤岩颗粒。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一般称为浮尘;沉积在地面、器物表面、井巷四壁的粉尘则称为落尘。
按粉尘成分分,煤矿粉尘可分为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按粉尘被人体吸入的状况分,煤矿粉尘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按粉尘的来源分,分为生产性粉尘和非生产性粉尘。
五、矿井主要粉尘产生来源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岩装运、转载点、其他工作场所也产生大量粉尘。
1、采煤工作面的主要产尘工序有采煤机落煤、装煤、液压支架移架、运输转载、运输机运煤、人工攉煤、放炮及放煤等;2、掘进工作面的产尘工序主要有机械破岩(煤)、装岩、放炮、煤矸运输转载及锚喷等。
一般而言,掘进工作面各工序所产生的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成分较多,对人体危害也较大;六、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的危害性表现在引起工人患尘肺病、发生煤尘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影响作业安全和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等,当煤尘及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引起伤亡事故,影响劳动生产效率,还会引起设备安全运行,因此,粉尘的危害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