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2
考研热门专业解析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专业解析1. 学科简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以形式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为理论指导,以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同时从事应用语言学具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本专业是国内唯一能够覆盖形式语言学四大基础理论领域(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 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结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高校教学或口、笔译的硕士研究生。
他们必须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系统专门知识,较深入地了解国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及翻译的理论、源流与最新发展趋势。
(3)熟练地掌握第二外国语。
(4)身心健康。
3. 研究方向0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2 翻译学03 双语词典学04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注: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4. 考试科目①101 政治②222 俄语或223 日语或224 德语或225 法语③653 基础英语④963 英语语言学(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5. 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等。
(二)课程设置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必修课程有: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第二外国语(上)、第二外国语(下)专业课:普通语言学导论、文体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学、外语教育科研方法(三)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严谨的学风,以及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献身精神。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价值。
3.掌握本专业外的一门外国语,能阅读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运用该语种写作论文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
4.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5.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它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现代语言学(包括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心理语言学、对比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及测试学(应用语言学、测试学、第二语言写作、)3.翻译理论与实践4. 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新闻英语、特殊用途英语)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前两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教学实习、论文准备,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半。
第三年用于调研、论文写作及答辩等。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参加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学科集体培养和学生自学钻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导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应努力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外国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培养方案外国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培养方案外语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而外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外语语言学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下是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培养指南。
一、培养目标外国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的高级专业人才:1. 掌握扎实的外语语言学理论基础,能够深入分析和解读语言的结构、发展和变化。
2. 熟悉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独立的语言学研究。
3.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4. 具备扎实的翻译技巧和口译技能,能够胜任不同领域的专业翻译和口译任务。
5. 具备高级外语教学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案,并具备教学评估的能力。
二、学制和课程设置外国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的学制为两年制,分为学术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
1. 学术课程学习:学术课程学习是培养硕士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置涵盖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指导两部分,学生需要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实习和实践项目。
在实习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专业翻译项目、口译任务以及外语教学实践;在实践项目中,学生将开展独立的语言学研究,探索语言现象和问题。
三、论文要求在培养方案的最后一年,学生需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
论文要求学生独立选择研究课题并展开研究,完成论文写作并进行学术答辩。
论文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素养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应用能力。
四、就业方向外国语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毕业生具备丰富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适用于多个职业领域。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 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教师或研究员。
2. 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口译员、笔译员或翻译专家。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简介(2010年6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了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英语专业研究生项目按照国家教育部对文科应用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其整体培养方案和具体的课程设置。
本专业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按照外交学院的校训,对研究生实施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为外交部和其他部委或涉外部门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复合式、外向型高级人才,他们应该既能够胜任具体的业务性工作,又能够进行调研和科研工作,完成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产生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
为此,对本专业研究生的要求如下:1.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方针路线,决心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强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
2.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高于一般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3.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
4.掌握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
5.熟练地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
6.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学科代码:050215)2.英语语言文学〖美国研究〗(学科代码:050201)三、学习年限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国研究)专业学习年限均为三年,其中前两年为学习专业课程时间,第三年为论文撰写时间。
四、学分要求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语言文学(美国研究)专业均要求修满49学分,其中必修课36学分,选修课12学分,实习1学分(在校期间担任助教满72学时,或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满一个月,写出实习书面报告,有实习单位鉴定认可的,计1学分)。
每个学生在本方向选修课内修满12学分后,可以在另一方向中选修1-2门课程。
五、课程设置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除了根据教育部要求安排的公共课程外,两个专业方向还设置以下专业课程:1.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必修课高级英译汉(I)高级汉译英(I)高级英译汉(II)高级汉译英(II)高级英语口译(外交)高级英语口译(文化)高级英语口译(经贸)高级英中视译●选修课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普通语言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西方文论同声传译实践翻译研究方法论互文性与翻译研究2.英语语言文学〖美国研究方向〗●必修课高级英译汉(I)高级汉译英(I)高级英译汉(II)高级汉译英(II)高级英语口译(外交)高级英语口译(文化)高级英语口译(经贸)高级英中视译●选修课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外交与法律美国族群问题研究美国法律与司法体系美国历史专题研究同声传译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六、教学与培养方式1.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教师之天职,师德之体现。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1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人才。
在业务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应具有坚实、宽广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外国语言学要求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外语言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能够准确地将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并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在形式语言学、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篇语言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2.应用语言学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外语教学方法、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测试、外语学习策略与动机等方面进行较有意义的研究,促进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3.外国文化要求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包括历史、地理、文学、音乐、哲学、宗教等)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文化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能够独立从事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提供帮助。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环节的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第一,在CSSCI或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第二,论文匿名评审合格。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6学分,学位基础课6学分,学位专业课6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 共21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第二外国语3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包括普通语言学、理论句法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共6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包括英语文体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共6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前沿讲座2学分,学生应在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三年累计不少于8次,并提交导师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讲稿、会议宣读论文、就某一专题撰写的论文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10105021101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导论开课学期:1学时/学分:34/2授课教师:廖美珍、王勇、何举纯课程描述: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重点讲述语言的性质、语义学,句法学和语用学。
其他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也涉及。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讲解和讨论相结合,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和问题。
课程教材:自编参考书目:1.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1959.2.Robins,R.H.General Linguistics.Longman Group Limited,1964.3.Hu Zhuanglin&Jiang Wangqi.Linguistics:A Course Book.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1.4.Traugott,Elizabeth Closs.&Pratt,Mary Louise.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80.Course Code:110105021101Course Name:Introduction to General Linguistics Semester to offer:1Hours/Credits:34/2Instructors:Liao Meizhen,Wang Yong,He Juchun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the analytic study of human languages.The course will focus primarily on the four important areas of linguistics:the nature of language,syntax,semantics and pragmatics.Broader topics in linguistics includ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corpus 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fieldwork will also be explored.The course objectives include learning about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and analyzing linguistic data apply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theorizing and scientific thought.Textbooks:In processReference Books:1.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1959.2.Robins,R.H.General Linguistics.Longman Group Limited,1964.3.Hu Zhuanglin&Jiang Wangqi.Linguistics:A Course Book.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1.4.Traugott,Elizabeth Closs.&Pratt,Mary Louise.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Literatur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80.课程编号:110105021102课程名称:文体学开课学期:2学时/学分:34/2授课教师:张维友课程描述:本课程简要介绍文体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文体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语言、词汇、句法、形式等语言层次的文体功能,探究包括小说、诗歌在内的各体英语的语言特色,以提高文体的鉴赏力和使用语言的得体性。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07021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及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研究生。
本专业以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基础,具有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实现输送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和培养大学、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多目标培养机制。
他们对有关的学科目前状况及发展趋势有全面和透彻的了解。
他们应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和发表有个人见解和客观分析的论文及著作。
此外,他们应该掌握至少一门第二外语及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5、本专业的主要内容:(二)研究方向1、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蔡龙权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程星华男,硕士教授(硕士导师)2、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李永宁女,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武成男,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3、翻译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李照国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谭卫国男,硕士教授(硕士导师)金辉男,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三)学制三年(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培养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Compulsory Subjects(1)学位公共课程Foundational Subjects for All Students:(需修满10学分)第二外国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4学分)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学分)计算机基础(Basics of Computer)(2学分)(2)学位专业课Specialist Subjects & Options学位基础课:Specialist Subjects (需修满9学分)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Methodology for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and Academic Writing(3学分)英美文学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3学分)语言学Linguistics(3学分)学位专业课:Specialist Options (需修满6学分)语音学Phonetics(2学分)句法学Syntax(2学分)语义学Semantics(2学分)语用学Pragmatics(2学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2学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2学分)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ies and Practice on Translation(2学分)实用文本翻译Translation of Practical Texts(2学分)外语教学法研究Theory and Practice in ELT(2学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 (2学分)2、选修课程Optional Subjects (需修满6学分)文化与语言Language and culture(2学分)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2学分)隐喻研究Research of Metaphor(2学分)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2学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学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2学分)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2学分)课程与教材设计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2学分)英语语言测试English Language Testing(2学分)中西翻译理论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2学分)注:一专业与方向的学位专业课程均可作为另一专业与方向的选修课程,学分均为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5021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业务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新闻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2.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协作精神,顾大体,视大局,自愿服从组织分配。
锐意开拓,积极进取,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5.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前沿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
6.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
7.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
8.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1.现代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
在职研究生不得超过四年。
三年中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原则上各占一半。
四、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整体培养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等形式进行课程的系统学习,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进行学业考试或考查。
专业学位课程由导师组组织考试,非学位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考试、考查或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 掌握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胜任各级专业英语教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实际工作。
4.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学: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英美文学: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及翻译基础理论与研究。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学习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 语言学:语言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
卜友红教授。
2.第二语言习得: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课程与教材设计等。
武成副教授。
3. 翻译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英译研究、文学翻译等。
李照国教授。
(二)导师简介卜友红,《英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博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有创新,在深度、广度上达到学校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3.熟练掌握一门工作外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英、法、德、日、俄),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4.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1)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学、外语测试学、外语教学法、跨文化交流、语料库语言学等;2)理论语言学:基本理论、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等;3)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理论与流派的发展,汉英语言的对比,翻译方法、翻译的文化历史等;4)双语辞典学:双语辞典学理论,辞典编撰实践,双语辞典批评,语料库词典学等;5)德语语言研究:德语语言学,德语修辞学,德语篇章语言学,德语配介理论研究。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1)—5)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6)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外语教学、网络外语教学和计算机远程教学研究等。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复试合格者。
2.博土研究生: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口试)合格者。
四、学习期限硕士研究生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半,其中第一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背景和目标: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和深入了解外国文化的人才。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外国文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外语教学、翻译、文化交流等工作。
2.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外语基础知识、外国语言文字、基础语言学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语言学理论。
(2)专业课程:包括外语教学方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国际交流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外语教学、翻译和文化交流能力。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3.培养模式和要求:(1)学术导师制:每位学生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术辅导和研究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术研究。
(2)论文写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篇研究论文,体现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提供基础。
(3)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参加外语教学实习、翻译实践等实践活动,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4.学习评估和毕业要求:(1)学习评估:采用考试和论文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估,充分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2)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完成实践环节要求。
5.培养方案的特色和创新点:(1)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引入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课程,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设置学术导师制度,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引导。
以上是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此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外语基础和深入了解外国文化的研究生,使其能够在外语教学、翻译、文化交流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是浙江大学人文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该专业主要研究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应用语言学的实践能力。
在浙大外国语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语言学理论是必修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语言学理论,学生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深入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测试和语言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将学习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习惯和交际方式。
通过跨文化交流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今后从事国际交流和合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教学能力。
学生将学习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和需求。
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这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外语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
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翻译、新闻传媒、外交等领域的工作。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外语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语言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能力。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外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07021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及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研究生。
本专业以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基础,具有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实现输送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和培养大学、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多目标培养机制。
他们对有关的学科目前状况及发展趋势有全面和透彻的了解。
他们应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和发表有个人见解和客观分析的论文及著作。
此外,他们应该掌握至少一门第二外语及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5、本专业的主要内容:(二)研究方向1、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蔡龙权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程星华男,硕士教授(硕士导师)2、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李永宁女,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武成男,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3、翻译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李照国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谭卫国男,硕士教授(硕士导师)金辉男,硕士副教授(硕士导师)(三)学制三年(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培养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Compulsory Subjects(1)学位公共课程Foundational Subjects for All Students:(需修满10学分)第二外国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4学分)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学分)计算机基础(Basics of Computer)(2学分)(2)学位专业课Specialist Subjects & Options学位基础课:Specialist Subjects (需修满9学分)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Methodology for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and Academic Writing(3学分)英美文学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3学分)语言学Linguistics(3学分)学位专业课:Specialist Options (需修满6学分)语音学Phonetics(2学分)句法学Syntax(2学分)语义学Semantics(2学分)语用学Pragmatics(2学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2学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2学分)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ies and Practice on Translation(2学分)实用文本翻译Translation of Practical Texts(2学分)外语教学法研究Theory and Practice in ELT(2学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 (2学分)2、选修课程Optional Subjects (需修满6学分)文化与语言Language and culture(2学分)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2学分)隐喻研究Research of Metaphor(2学分)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2学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学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2学分)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2学分)课程与教材设计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2学分)英语语言测试English Language Testing(2学分)中西翻译理论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2学分)注:一专业与方向的学位专业课程均可作为另一专业与方向的选修课程,学分均为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代码:050211学位授予类别:文学
一、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的学习、研究、实践和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研究和语言处理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语言研究和教学手段,掌握海事英语、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语言理论与教学、商务英语、日语语言理论与教学、俄语语言理论与教学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语言处理能力、较强的第二外国语应用能力。
二、基本学习年限: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培养方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代码:05021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素质、能够从事语言研究及语言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语言学、2.英语教学研究、3.翻译研究、4.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英汉对比研究
三、学制及学分
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需3年时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学位论文工作一年半。
学分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
外语(日语或法语或德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
FL15201 英语高级阅读 (2) FL15202 英语高级写作(上)(2)
FL15203 教学法(3) FL15204 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3)FL15205 研究方法(2) FL15206 英语高级写作(下) (2)
专业课:
FL15210 语言学导读(3) FL15211 应用语言学(3)
FL15212 测试学(2) FL15213 心理语言学(3)
FL15214 翻译理论与实践 (2) FL15215 汉语文学作品英译研究与实践(2)FL15216 美国小说(2)
五、科研能力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11)一、培养目标(一)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
(二)本专业重点为高校、科研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的高级学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应具有坚实、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研究方法论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和教学的能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学制与学分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学制四年,最长(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不超过六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
博士生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外国语学院和研究生部批准,方可适当延长。
延长期间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博士生本人承担。
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4个学分。
三、培养方式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
同时提倡建立以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博士论文专题研究。
具体方式是博士生参加学位课程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完成博士论文。
博士生培养以科学研究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需根据论文课题和拓宽培养途径、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学习必要的学位课程,包括跨门类、跨学科的学位课程。
博士生通过学位课程的学习,获得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研究方法论知识;博士生通过选修课、广泛阅读文献、参加讲座和学术会议,获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博士生经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专题研讨、专题研究、写作和答辩的全过程,获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