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方法90例急性左心衰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住院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护理急性左心衰竭主要是由于急性弥漫型心肌损害导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排血功能丧失的一组综合征。
据调查显示: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会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经费,患者及其家属颇为满意[1]。
本院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8.1±19.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21例、高中及以下10例。
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为(57.9±19.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20例、高中及以下9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醒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③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④痴呆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体温、脉搏、呼吸等;②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输液、药物等对症治疗;③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A
一、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流程A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
(二)诊断依据
1、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痰或咯血。
2、胸片提示肺水肿,
3、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功能减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一般治疗
2、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脏供血药物
1、符合诊断标准
2、除外肺源性心脏病、哮喘急性发作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五)治疗常规
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活血药物、ACEI、镇静、中药(活血化瘀)
(六)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心功能明显改善
3.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恢复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和并症,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二急性左心衰临床路径表单A 标准住院日:≤15天。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34±3.75)较对照组的(42.47±3.56)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显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应用。
标签:急性左心衰;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生活质量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多发的急性淤血综合征,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心排血量受各种心脏病的影响突然降低[1]。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胸痛、咳嗽、呼吸障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粘膜发绀,听诊双肺有湿罗音。
随着病情的快速发展,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低血氧症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因发病较急,病情严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进行抢救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3]。
急性左心衰患者能有良好的预后,给予标准化的护理意义重大。
据报道,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能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观察组男59例,女56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7.4±3.3)岁。
对照组男60例,女54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7.5±3.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护理篇入院第一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6-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指标的变化a、生命体征、紫绀及肺内体征变化。
b、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c、密切观察电解质、酸硷平衡●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出入量●静脉取血复查血气电解质●药物治疗,对药物作用的观察:镇静:安定5~10毫克、杜冷丁50~100毫克、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
强心剂:西地兰0.2~0.4mg静脉推,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
利尿:速尿20~40毫克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5~10毫克静脉滴注。
氨茶硷: 0.25mg静脉推,除了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外,可直接兴奋心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加强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的作用。
激素:Dxm10~20mg静脉推。
降低外周阻力→回心血量下降→解除支气管痉挛。
●呼吸困难时可取体位: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嘱其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控制静脉补液速度●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入院第2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记录出入量●静脉取血复查电解质●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尿便常规等●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入院第3-4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特级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记录出入量●复查电解质●保持病室安静●注意观察有无药物改变用药反应●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尿便常规等入院第5-6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一级护理●卧床休息●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观察利尿剂等其他药物的用药反应●观察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几酸碱度紊乱情况●保持大便通畅●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病情允许者,转入普通病房入院第6-13天: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二级护理●卧床或病情允许者可轻度床旁活动,嘱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指导:㈠饮食指导: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适当限制水分→增加循环血量→心脏负担。
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左心衰竭治疗的54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治疗效果。
结果54例患者在接受路径护理之后,有50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出院,有2例患者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而退出路径,有2例患者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而退出路径护理,路径护理的有效率达到了92.6%。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对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临床路径护理;急性左心衰竭;应用研究临床路径护理是根据某种疾病的手术、诊断或临床表现而制定出的一种护理治疗模式,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则是根据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诊断和临床表现等制定出来的一套护理方式[1]。
本文对我院54例符合路径条件的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治疗,且符合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共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为(56.5±11.2)岁。
1.2临床表现患者在入院后均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面色呈青灰色,口唇出现紫绀,且患者多表现出烦躁不安。
同时,患者还有大汗淋漓、频繁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咳出的痰液呈粉红泡沫状。
大多患者表现为呼吸频率快,心率快,肺部出现湿性啰音。
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
1.3方法1.3.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帮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的血流量,减轻心脏负担。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给予吸氧,对于危重患者还需用气管插管或面罩给氧或正压通气,在吸入时要经过30%~50%酒精的湿化,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一、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ICD-10:I5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体征:肺部干湿性罗音。
3.辅助检查: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取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急救措施:根据病情使用吗啡。
3.消除肺淤血的治疗措施: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4.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洋地黄制剂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6.其他药物: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
7.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8.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50.1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
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可平卧。
2.生命体征稳定。
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
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血液超滤或血液透析。
3.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4.合并严重感染不易控制者。
5.等待外科手术。
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
目前存在的困难:
1、我院尚未开展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的定量检测;
2、床边超声心动图设备尚不能满足要求;
3、急诊室描记18导联心电图并对其作出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