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报告文学时代精神具体内涵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文学创作中的时代精神表达时代是一条长河,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氛围和价值观念。
文学作品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抒发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表达。
文学创作中的时代精神表达是一种情感共鸣,通过对时代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将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进行深度揭示。
首先,时代精神是多维度的。
一个时代的精神既包含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也与人们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念有关。
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人物命运的塑造,表达了时代精神在多个层面上的存在。
比如,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落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许多作家选择了以“乡土”为主题进行创作,借助对乡土社会的刻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其次,时代精神表达需要深度思考。
文学作品不能只是表面上的描绘和抒发,而应该在表象之下,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例如,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问题严重,黑人作家如玛雅·安杰卢、理查德·赖特等通过小说的方式,深入探讨了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命运和自我认同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对种族问题的深度讨论,促进了种族平等的进程。
另外,时代精神表达要有思想情感的创新。
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时代的照妖镜,更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抒发。
作家可以通过对时代现象的剖析和对人性的思考,打破传统的框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比如,法国存在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性作家加缪,《局外人》通过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运用,以及主人公梅尔桑的冷漠无情,对当时的现实社会进行了一种犀利的讽刺和揭示。
最后,时代精神的表达需要与读者达成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与读者进行心灵连接的媒介。
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深度揭示和对人性的剖析,文学作品引发了读者内心情感的共鸣和思考。
读者在与作品的对话中,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精神表达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人物描写,呈现了当代儿童所面临的成长困境和社会压力,引发了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思考。
弘扬时代精神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时代精神是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整体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的总和,它既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观念,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弘扬时代精神,就是要在当前社会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和发扬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积极价值观念和进步文化传统。
下面是一篇介绍弘扬时代精神的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代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禀赋。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从点滴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祖国的一草一木,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一份力。
只有大家从我做起,才能让国家更加富强。
我们应该弘扬勤劳奋斗的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只有靠勤劳奋斗,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勤劳奋斗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勇敢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
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珍惜光阴,珍惜时间,珍惜每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应该弘扬诚信守信的精神。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在学习上,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和作业,不抄袭不作弊;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讲信用、守承诺,德才兼备,多做善事。
我们应该弘扬创新进取的精神。
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敢于创新。
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取。
弘扬时代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不断弘扬当代社会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接纳社会的价值观念。
让我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分析与理解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层面上,更在于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对作品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分析与理解。
一、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文化背景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文化传统与经验:文学作品往往会借鉴并表达所属文化背景中的传统和经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红楼梦》,以贾府为背景,通过对封建社会、官场风气、男女角色等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沉沦。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是基于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经验,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动读者。
2.社会背景与时事热点:文学作品往往会关注和反映当时社会的背景和热点事件。
例如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繁荣与堕落为背景,通过对社会阶级、财富和爱情的描写,揭示了所谓的“美国梦”在现实中的破灭,以及战后年代的迷茫和困惑。
作品中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时事热点的关注,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感。
二、时代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下人们的思潮、价值观念和情感倾向等,它深刻地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形成和表达。
1.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思潮和观念,在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这种转变的影子。
例如中国近代作家鲁迅的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为代表,通过对封建道德观念、社会弱势群体的抨击,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近代转型时期的精神困境和思想觉醒。
作品中消极与反叛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封建社会的无奈与愤懑。
2.社会变革的映照:不同的时代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也能够看到这种映照。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19世纪的俄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犯罪心理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秩序的崩溃和新的社会秩序建立的冲突。
弘扬时代精神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是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展现时代精神,就是表达当代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时代,弘扬时代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奋斗向上。
当代社会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每一天都在涌现出新技术、新科学、新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保持探索的精神,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要珍视时间、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将来的发展铺路。
时代精神的要求是传承优良传统、发扬时代新风。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自豪的根源。
我们要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学习先贤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我们要拥抱时代新风,善于创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承担责任,用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崇尚科学、关爱他人。
科学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引擎,只有秉持科学的态度,才能把握真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与此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本,助人为乐。
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更多的人发扬关爱之心,才能形成人人关心他人、人人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从参与科技创新、关心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等多方面,我们都可以弘扬时代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不仅是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新时代的要求。
只有每个人都有弘扬时代精神的意识和行动,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号召下,发扬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选修下册第二单元谈一谈你对时代精神这一主题的理
解的作文
弘扬时代精神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支柱,它支撑着人们在面对敌人的威逼恐吓下能够从容不迫地与之对抗。
夏明翰在他那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抱着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真理以身殉职,为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江姐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所展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再次证明了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弘扬时代精神就是坚守爱国精神。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爱国精神永不泯灭。
从古至今,从不缺少的就是爱国精神的写照。
从岳飞的戎马一生中,可以看出他那浓厚的爱国情怀;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看到了他“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从钱学森的五年归国路,到两弹的完成,足以看出他对祖国的特殊情感;闵恩泽院士燃烧了自己,把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献给了祖国。
新时代的爱国精神,不需要多么地轰轰烈烈,也不需要那么多血与泪的牺牲,而是更多平凡的付出,是尽职尽责的努力与奋斗!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漫漫求学路上,养成与时俱进、坚定信念和爱国的时代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将时代精神转
化为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信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在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中国一定会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让中国傲立于东方之林!。
当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当代文学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当代文学如何反映时代精神,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当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研究入手,探究当代文学如何正确反映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概念时代精神是指在特定时代环境下,人们所普遍共有的文化和精神意识形态。
时代精神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是一个时代所固有的因素。
时代背景是时代精神的源泉,又是时代文化在思想、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20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自由与个性解放,这种思想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影响并延续至今。
二、当代文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当代文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学,还是出版界的推崇小说家,或是句读分明的现代诗歌和游戏化文学,它们都对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进行了新的呈现。
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折射。
当代文学反映了当代社会心理的不稳定性、多元化、分化和个人化倾向;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开放、包容和多元文化交汇的趋势。
当代文学既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具有探寻未来的使命感。
在长期的文化历程中,文学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也是一种社会意义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高度。
当代文学不仅在创新表达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在文化信仰与精神追求等方面对社会做出了很多深刻的观察和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三、当代文学如何正确反映时代精神当代文学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必须充分把握时代特点与精神面貌,反映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方向,捕捉社会变化的时代脉搏;二是要体现人们的真实体验和个性化需求,反映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凸显人性追求的本质和情感的生命力。
时代精神作文素材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指某一时代所具有的精神特征和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时代的集体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反映。
时代精神是不断更新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反映着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
时代精神体现了一种时代的文化品格和社会风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首先,时代精神要求我们勇于担当。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担当,不论是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还是对国家。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做出成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其次,时代精神要求我们敢于创新。
在这个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们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再次,时代精神要求我们追求卓越。
在这个时代,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要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最后,时代精神要求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这个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品格和社会风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艺创作与时代精神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着,而文艺创作作为一种记录时代精神的方式,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也必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
时代的变革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文艺作品的内在重要元素,它不仅与社会人群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品味密切相关,同时还蕴含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况。
因此,文艺创作者必须时刻关注时代的脉搏,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最真实的心声,用自己的创作来回应人民的期望。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学的兴起,文艺创作也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作家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能够更快速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然而,这种便捷和自由并不意味着文艺创作可以放任自流。
相反,作家们承担着更重的责任和义务,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积极向上、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这个意义上,文艺创作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需要作家们深入了解和思考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和文化认同,与时俱进、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挖掘出时代的独特精神内涵,用自己的创作去反映时代和回应人民。
当然,文艺创作不仅仅是反映时代精神的工具,更是推动时代精神的力量源泉。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人民精神风貌、塑造时代英雄形象等方面,文艺创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需要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具有时代特质和传承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此促进旧有文化的再生和新文化的繁荣。
在前行的道路上,文艺创作者需要持续关注生活、了解时代,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去呈现人类精神生活的多彩形态,让文艺创作真正成为引领时代和推动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反映着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观念。
在本文中,将从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它把作者对民族、社会、历史的思考与感悟融入其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文学作品展现了民族的文化特征。
不同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例如在中国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传统价值观念、儒家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种文化特征使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其次,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的文化变迁。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而文学作品则是这种变迁的记录。
通过阅读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最后,文学作品传递了历史的文化积淀。
历史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素材,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的体现。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深刻含义,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
二、文学作品的时代精神文学作品不仅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首先,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的记录。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面貌,而文学作品则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表达方式。
例如,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而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则追求形式的革新和思想的多元化。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体验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感受历史的暗流涌动。
其次,文学作品影响着时代的精神观念。
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
例如,奥尔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环游地球80天》引发了人们对探险精神和科技进步的无限想象,激发了人们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艺术再现,使读者深思和反思,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思潮流动。
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摘要:报告文学生命的辉煌鲜明地体现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上。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凭借着反映现实迅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善于捕捉社会关心的焦点等特色成为了受大众喜欢的文学样式。
本文试从“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这一概念入手,对怎样体现时代精神,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新时期报告文学时代精神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报告文学;时代精神报告文学是一种现实性要求强烈的文学形式,其生命的辉煌鲜明地体现在时代性上。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凭借着反映现实迅速。
善于捕捉社会关心的焦点等特色成为了受大众喜欢的文学样式。
进入新时期。
社会和受众对报告文学时代精神的要求更加迫切。
一、“报告文学时代精神”概念溯源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最早由“左联”提出的。
1930年8月4日,左联召开会议,通过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文,该文确认工农兵通信,报告文学等文体是最能适应时代,革命和大众需求的进步文学样式,报告文学要激发人民投入抗日救亡的伟大战争中,光复河山,具有这样的时代精神的报告文学才有感召力和号召力。
并明确指出:我们号召“左联”全体盟员到工厂到农村,到战线,到社会的地下层中去。
当时所讲的时代精神主要强调的是其社会作用。
1963年,在一次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日报联合召开的关于报告文学问题的座谈会上,也谈到了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问题。
与会者发言说:“对于时代精神,一般地说。
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任何时代的进步作品,都是如此。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则是更充分、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从而教育和团结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二、时代精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时代精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30年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宣传革命与抗日。
在“左联”的推动下,反映战争和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如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范长江的《芦沟桥畔》、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姚雪垠的《战地书简》、萧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等都是时代精神强烈的作品。
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和歌颂新中国是当时的时代主题,如刘白羽的《朝鲜在战斗中前进》、张香山的《战斗着日子》、曾克的《挺进大别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50年代中期以后,一批展示城市新面貌、新风尚。
描写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作品相继问世,如赵荣声《在建设的日子里》、阿风的<望鞍钢)、徐开垒的《芝巷的人们》、谷斯范的《沸腾的村庄》等。
80年代初期的时代主题是批判与反思,此时报告文学也进入了“伤痕”与“反思”的时期。
或是抚忆人性扭曲的伤痕、控诉浩劫、批判极“左”,如写遇罗克、张志新一类人物催人泪下的悲剧命运;或是挖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如一、执着追求、振奋精神的脊梁颂歌,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90年代以来,报告文学紧贴现实、站在潮流的前沿,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
如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等;歌颂那些埋头苦干、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人物,如鲁光的《中国姑娘》等;同时揭露那些丑恶的、腐败的、阴暗的、阻碍历史发展的东西,如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等。
三、怎样才能体现时代精神报告文学是一种现实性要求强烈的文学样式,它的时代精神需要这样体现:第一、作家要及时、准确的回答特定时期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主旋律,国家的政治生命,人民切身关注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报告文学作家而言,就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视野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紧要矛盾。
创作不能回避现实生活的内在问题,要在纷纭的生活里寻找属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时代性的内容。
第二、作家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特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家要对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面对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要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去颂扬建设的成就,讴歌勇于牺牲奉献的人们;同时也要去披露鞭挞社会阴暗面,警示启迪人们。
第三、要快速、全面、具体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在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现实的关注程度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高。
他们渴望获得有关外界的各种信息,渴望从作家深度的观察与思考中,获得对于生活的新认识、新理解,并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和自己生活方向与行为方式的抉择。
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对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要求作出积极地回应,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时代精神。
四、新时期报告文学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我们所说的新时期是指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建设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总的来说,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是指,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围绕新时期所确定的固定目标,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以及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及时回答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问题。
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昂扬奋斗的精神现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满怀着昂扬奋斗的时代精神,才能在诸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从火热的现实中发掘出这种昂扬奋斗的时代精神,才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刻画了几位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形象,鲁光的《中国姑娘》、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报告了几位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作品都饱含了昂扬奋斗的时代精神。
2、强烈的历史反思精神强烈的历史反思精神也是时代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深刻地反思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今时代。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在的处境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避免走弯路。
新时期更多的作家以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麦天枢、王先明的《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邓贤的《中国知青梦》,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上》,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张建伟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何建明的《历史,不会永久被淹没》,张胜友的《沙漠风暴》,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为人们准确地了解和评判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内容。
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要求作家运用慧眼,运用理性的思辨精神发掘出历史题材中所包含的时代意义,对现实社会做出指引。
3、勇敢的社会批判精神报告文学具有社会参与功能,它直接切入到当下的社会现实,去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审视人类命运和群体的生存状态,关注民族文化和民族忧患,以及未来趋势。
进入新时期,社会开始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转型。
原有的一套体制被急剧砸碎、抛弃,而新的一套体制的建立、健全尚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新的问题涌现,面对诸多新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作家应该勇敢的站出来,做社会批判。
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对乱砍滥伐提出严重警告,胡平、张胜友的《世界大串联》关注越来越热的出国潮,杨黎光的《没有家园的灵魂》报告了王建业特大受贿案,何建明的《落泪是金》则反映了高校收费改革后贫困大学生问题,这类问题型报告文学近距离地对社会生活进行多层面、多视点、全方位的表现,发挥了报告文学的社会参与功能,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
4、哲学联盟的思辨精神作家不只是要选取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题材,更重要的是运用哲学家的眼光,以哲学家的身份去思辨。
典型的热点题材对象固然能够吸引读者,但真正震撼和影响读者的确却是那些既接近事实本质,又超越一般人的直观理解,接近时代精神、文明趋势的独特深刻的理性内容。
敏感的报告文学作家,往往会将目光集中在众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上,力图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辨,从中梳理、探究其来龙去脉,预测可能的结果,从而为受众做出某种指引,《历史沉思录》、《中国的“小皇帝”》、《人妖之间》等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
5、文化启蒙精神在新时期,社会中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原有的社会文化心理、伦理道德规范、话语言语方式、行为处事习惯、社会体制等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而发生着变化。
要搞改革开放关键还在于人的因素,要做好“立人”的工作,充分焕发人的主体精神。
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就应该在作品中关注人、强调人、尊重人,也只有包含了文化启蒙精神的作品才真正具有时代精神。
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聚焦西部移民问题,关注西部人民的生存状况;长江写的《你,澳抗阳性吗?》关注我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存状态,剖析了系在他们脖颈上的“十字枷锁”……总之,报告文学是一种现实性要求强烈的文学形式,它生命力体现在时代性上。
长久以来,报告文学凭借着反映现实迅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善于捕捉社会关心的焦点等特色成为了受大众喜欢的文学样式,进入新时期。
社会、时代、受众都要求报告文学介入到现实中去,报告现实生活、影响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1]杨如鹏,中国报告文学论[m],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2]王荣刚,报告文学研究资料选编[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3]朱子南,秦兆基,报告文学十家谈[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4]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集[c],作家出版社,2003,(1)[5]李复威、李炳银,史志性报告文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傅溪鹏,紧扣时代脉搏,真实报告生活,报告文学,2005,(1)[7]刑军纪,晃动的准星——浅论报告文学中的新闻真实性,报告文学,2005,(4)[8]吴松江,从美国报告文学的繁荣看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