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班级管理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班级管理评价

第一节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学习目标:

1、理解班级管理评价的意义,掌握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原则和内容,并能据此分析案例。

2、体会对班级、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3、掌握有效评价班级、学生的主要方法。

所谓班级管理评价,是专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它是指班主任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系统、全面、准确地搜集、整理、分析学生发展过程与发展状况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品德、智能、体能等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一、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一)激励—导向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最终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学会根据标准和目标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了解自己是否完成目标,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等等,这无疑对小学生的行为活动起导向作用。

(二)反馈—调节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对师生双方都有反馈—调节作用。对班主任而言,通过评价学生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综合地了解学生,更能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从而及时、明确地调整班级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并及时调节、矫正自己的行为。

(三)沟通—互信作用

小学生对他们最尊敬的班主任是否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十分期待与敏感,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繁复和琐碎,要和班里几十位同学都达到深入沟通,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对小学生的评价弥补这一不足。

这种沟通作用还发生于班主任与小学生家长之间。因为教师、家长双方的工作繁忙,见面交谈机会少,通过班主任的评价,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内的表现与今后的努力方向,积极和学校、教师配合,真正做到家校协作,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管理评价的内容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具体规定的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班主任明确评价内容及标准提供了依据,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分别为:道德品质、公共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评价。

三、班级管理评价的类型

(一)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内在动因。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针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班主任要把追求真实与尊重和鼓励自信结合考虑。

(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按照评价的基准可分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指将某个学生与其自身原有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对比,或者将其与其他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绝对评价是指将学生与预先确定的某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方法。

(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的内容可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而综合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完整性的、系统地评价。

(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依据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指以数据反映出学生发展状况的方法。定性评价则是指语言文字方式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方法。

(五)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考虑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之前,为使教育能更有效地进行而对学生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判;过程性评价是指侧重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班主任对一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做出的综合性评判。

四、班级管理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强调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同时应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发进一步发展的自信。在评价学生时,班主任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即要注重学生的纵向提高,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二)全面性原则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性评价原则即强调班主任应从这一目的出发,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心智、体能、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防止以学科考试成绩代替对学生全面评价的倾向。

全面性评价原则还意味着班主任应辩证地评价学生,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特别是不能对于优等生只看优点而不看缺点,而对差生只见缺点不见优点。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要求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在考虑发展性的同时兼顾准确性,在考虑全面性的同时兼顾差异性。

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三种差异。

1.小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的差异。

2.不同年级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3.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评价前要多途径地搜集学生信息,并通过多种方法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状况和发展过程。

(五)及时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快速阶段,对其好的社会化行为及时加以表扬和赞赏,以期巩固和定型,而对其不良的社会化行为及时加以指出和批评,以期避免和改正,这就是及时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