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性化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2.85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人性化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车辆及人口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人性化因素的加入势在必行。
如何让城市道路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兼顾生活功能,真正从设计角度做到“以人为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粗略阐述了对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五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设计1城市道路以人为本概述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市扩建力度,城市道路也在不断发展,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我国越来越完善的交通系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和以往的城市道路相比,现在的城市交通系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大中型城市中,不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往往会引起大量“城市病”,例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都将局限城市的快速发展,而这些“城市病”的出现又与城市道路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有着紧密关联。
很多道路设计师在设计城市道路时,较少的考虑到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容易忽视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因素。
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结合道路周边现状环境,全面考虑各种设计要素,在满足于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基本的通行需求后,将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2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2.1道路线形的设计在设计美观的城市道路,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同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要从司机驾驶性角度展开,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
线形是否协调对城市道路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有直接影响。
城市道路线形必须按照以下两点进行展开设计:首先,平面线形多采用直线和曲线。
在城市道路交通平面线形设计中,大部分采用直线。
直线线形能让人对方位更加明确,干净简单,直线线形是道路设计中首要选择。
但是直线一般不宜过长或过多,会使得道路过于单调,尤其是对于车辆驾驶人而言,直线道路距离过长会造成视觉疲劳,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室内装饰设计既要满足美学的要求,也要兼顾人性化的需求。
人性化体现就是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注重人的体验,尊重人的需求,关注人的感觉和情感,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舒适室内环境。
首先,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功能性。
一个好的室内空间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休憩需要的,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灵活地配置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功能。
例如,在办公室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为每个员工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以确保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其次,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环境的舒适性。
舒适的环境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例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注意采用舒适的自然光源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
此外,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合适家具、软装和配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安全性。
安全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不仅是实现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也是设计师对使用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注意选择防火、防盗、防水等安全性能强的材料;要合理设置门窗、疏散通道、安全设施等,确保空间安全。
最后,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应该注重环境的美感与个性化。
环境的美感和个性化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方面,它能够令人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
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该注重空间的色彩、纹理和形式的搭配,打造出美感和个性化的特色,以及体现使用者的审美品位。
总之,人性化的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项全面考虑使用者需求、注重空间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美感、个性化的复杂工程。
它不仅需要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和创作力,更需要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尊重,因此,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公交车站台的应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车站台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对城市交通、人民生活的影响重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公交站台的人性化设计,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提高城市形象。
本文将就人性化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公交车站台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人性化设计对公交车站台的意义1.提高用户体验。
公交车站台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门户,站台的舒适度、实用性、便利性等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体验。
人性化设计可以使乘客的出行更加舒适、方便,让人们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例如,在站台设置座椅、遮阳棚、等候电视等设施,以缓解乘客等待的不便,同时在站牌上设置公交车实时到站时间、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让乘客得到更加方便的出行体验。
2. 提高公共交通的形象。
公共交通在城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形象的好坏关系到人们对城市交通的看法和评价。
人性化设计可以使公共交通的形象更加优化,提高公共交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城市可以在公交站台的设计中加入新颖、独特的元素,如艺术品展示、绿化设计等,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增强民众对于城市形象的认同感。
3. 促进经济发展。
人性化的公交站台可以吸引更多的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改善城市通行环境。
同时,美观、舒适的公交站台也可以成为城市商业、广告宣传的重要载体,促进经济的发展。
1. 站房设计。
站房是城市公交运营的“门面”,站房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体验。
人性化的站房应该设置座椅、休息区、卫生间、残疾人通道等设施,让乘客在等候公交时感受到舒适的体验。
例如,在站房中加入新颖的设计元素,如艺术品、音乐、图书等,增强人们的交互体验,提高站房的舒适性。
2. 站牌设计。
站牌是乘客获取公交信息的重要窗口,其设计应该更加直观、实用。
人性化的站牌应该具备可读性强、提供完整信息、符合安全规范的特点。
例如,在站牌上可以设置公交车实时到站时间、路线图、站点公告等,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公交车站台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不断增加。
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城市各个角落的重要角色。
而公交车站台作为乘客等待车辆的场所,其设计的人性化程度将直接影响乘客出行体验。
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交车站台的应用愈发重要。
一、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交车站台的意义1. 提升用户体验。
公交车站台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人性化设计能够提升乘客的待车和候车舒适度,减少候车焦虑和疲劳,增加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满意度。
2. 增加地标效应。
人性化设计能够打造独特的车站形象,提高市民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度,培养市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3. 促进城市发展。
通过人性化设计的公交车站台,可以提高城市整体的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和商家到来,促进城市发展。
1. 舒适的候车区域。
在城市公交车站台的候车区域,可以设置座椅、遮阳伞、通风设施等,让乘客在等车时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2. 信息发布设施。
提供方便乘客出行的信息发布设施,例如公交车到站时间的实时查询、路线地图、周边景点介绍等,让乘客更加便捷地了解自己的出行信息。
3. 便捷的无障碍设施。
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可以设置无障碍坡道、扶手、导盲线等设施,方便他们更加方便地使用公交车站台。
4. 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
公交车站台建筑可以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计,对于保护环境、降低城市能耗起到积极的作用。
5. 安全无障碍的设计。
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安全标识等,确保乘客在公交车站台的候车、上车等环节都能够安全无忧。
6. 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打造个性化、有特色的公交车站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1. 新加坡地铁站台的人性化设计。
新加坡的地铁站台在设计上引入了大量的绿色植被,增加了乘客在地铁站台的候车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
1. 科技与创新的融合。
未来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设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公交车站台,满足乘客不断提升的出行需求。
浅谈人性化设计摘要:本文阐述了工业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含义,分析了其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着重说明人性化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
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
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
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
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产品设计,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人性化设计的概述1.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和特征产品都是为人而设计的。
从设计的本质来说。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任何观念的形成均需以人为基础的出发点。
如果设计师对物与物的关系过分重视,而忽略了物与人的关系,则设计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而与一般结构设计就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上述结构设计对产品设计的构造或功能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
并不是不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是在设计理念上要更加强调人性化。
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因此就产品设计的本质而言,以人性化为主应看作是首要的设计理念。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正是工业设计所追求的崇高理想。
即为人类造就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设计人性化要求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社会、个体的原因。
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
归结来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人性化产品设计是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内在需求。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
需求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二是人性化产品设计是未来工业设个性化的设计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对产品的质与质的需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而且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具体、个性化。
浅谈图书馆的人性化设计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在该研究室中为读者提供电脑、打印机、电视机等服务。
读者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和进行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休息及人际交流。
因此,休息室、咖啡吧、展厅等空间的设计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利用中庭、屋顶花园等作为休闲区、讨论区,为读者提供环境优雅的休息、交流场所。
高校图书馆室内家具设施的人性化设计(1)阅览桌椅。
阅览桌椅是读者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时间最长的家具,其设计直接影响读者的学习和健康。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将人体工程学引入到阅览桌椅的设计中,同时考虑桌椅的舒适度与自然采光及人工采光相结合。
例如,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在阅览桌上布置灯管,在灯光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可自行开灯,人工照明。
(2)书架。
20世纪80年代后购置的书架大多是7层钢构架,并不适合中国人体形的使用尺度。
最上层的书过高,拿不到或是拿得很吃力;最下层的书必须下蹲才能看到。
在无法替换大批量书架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原则。
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在藏书区配备了小矮凳,便于读者查找高层书架的图书资料。
近几年来新建的高校图书馆,大部分都考虑了书架的人性化的使用功能。
(3)休闲沙发。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家具设计,忽视了舒适度的考虑。
读者只能坐在又冷又硬的阅览椅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家具设施中。
在图书馆休闲区,软沙发或造型独特的休息阅览桌椅取代了传统的阅览桌椅。
例如彻夜灯火通明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给学子们提供了休息的舒适环境。
又如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其休闲阅览区设置了琵琶状的大沙发。
标识系统的人性化标识系统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给读者所需信息从而协助其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的一系列装置。
完善的标识系统不仅有利于馆员简明轻松地回答读者咨询的问题,节约馆员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树立了图书馆的形象。
随着图书馆内部功能以及服务的不断完善,其标识系统设置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在标识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浅谈人性化的城市设计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不少价值失序现象,如资本力量操纵城市设计而造成“形式追随利润”倾向;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见物不见人”,缺乏人性化和场所感;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不公平,优质景观资源的排他性占有现象;忽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设计中不节地、不节水、不尊重生态基底等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城市设计价值观和价值导向上出了问题。
本文分析了人性化的城市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城市设计;方法;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和风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个性化的城市设计可以向外界展现城市具有的独特风土人情和魅力风采,打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
最后,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产物,它代表了城市设计师对城市的艺术感受,优秀的城市设计方案除了可以高效的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需求,还可以借助对城市的各部分功能区块的整体规划,为城市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快速的向着发展目标前进。
一、城市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城市设计活动中不同城市主体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呈现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伦理原则为城市设计主体的行为提供原则性指导。
城市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既源于对规范伦理学一般道德标准的具体应用,又是对城市设计价值理念基本共识的提炼,它们对维护城市设计活动的合理秩序有重要意义。
1.公共性原则。
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关注城市公共价值领域的物质形体设计,公共性是其内蕴的价值属性,即城市设计具有公共属性并从属于公共利益实现的需要。
尤其是城市设计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身内部的价值反思及转变,由单纯关注空间形态设计逐渐转向重视公共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公共治理手段的运用,这一趋势使城市设计的公共性价值凸显出来。
理解和认识城市设计的公共性原则,首先,应强调城市设计价值目标上的公共性,即以服务和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福祉作为城市设计的首要原则。
对此,作为一种空间资源配置控制方法的城市设计,既要考虑多元的利益诉求,更要重视普通市民对生活环境的利益诉求,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公共福祉为底线,要将人民群众的空间需要作为一切空间规划、建设、生产和分配的出发点和归宿,兼顾资本的效率与社会的公平。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
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公交车站台的应用
人性化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公交车站台的应用是为了提升公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人性化设计的目标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以人为中心,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公交车站台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多样化的人群需求。
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使用公交车站台,所以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各个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老人和残障人士,应提供无障碍的设施,如坡道、扶手和轮椅通道,以方便他们的出行。
对于儿童和家长,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和婴儿换尿布台,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公交车站台的设计应注重舒适度。
人们在等车的时候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设计师需要提供一些设施来增加乘客的舒适感。
可以在公交车站台设置座椅、遮阳棚和风雨避雪的设施,以提供乘客乘坐之外的休息场所。
提供充足的座椅和遮阳设施,以减少乘客在夏天阳光暴晒和在雨天淋雨的困扰,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公交车站台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乘客在车站台的安全问题,如防滑路面、防盗设施等。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乘客在等待公交车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可以通过设置隔离栏、安全警告标识和摄像头等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安全的等车环境,防止发生事故和犯罪行为。
公交车站台的设计应考虑到信息的传递。
人们在等车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准确的公交车到达时间和路线信息。
设计师可以在公交车站台设置电子显示屏、广播设备和公告板等,及时向乘客提供有关公交车的信息。
还可以在站台上设置导向系统,指导乘客到达正确的上下车点,减少迷路和混乱的情况。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9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建筑科学1时代呼唤人性化的城市广场休闲、社交等精神生活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的新追求,引起公共交往场所需求的大增。
而传统城市的整体性和宜人尺度已被现代城市的超预期扩张和大规模淹没。
如今大多数居民不再去露天市场购买食物,不再去公共水井打水,不再去中心广场听别人发布消息,很多活动可以在家中进行,因此许多人渴望公共活动,即便只是午餐时的短暂时光。
广场能够合理组合时间和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广场景观被人为破坏,车辆随便进入,卫生状况差等诸多与城市形象极不协调,与日益深入的“人居环境”观念格格不入的问题。
广场的人性化已日显迫切。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即反应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
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丽生活而居留于城市。
美的生活是物质需求的满足,更是精神文化的实现。
越是宜于人类居住和利于生活持续的城市,越是具有更大价值的城市。
城市广场应创造出积极完美的形象,顺应时代的呼唤。
2人性化广场的设计原则2.1整体性原则 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之一,其设计的定性与定量都应从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出发。
广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色彩、尺度等方面,有效组织、协调周围环境,以便形成空间的有效联系。
同时,广场在功能分区、空间的划分等层面上也要整体协调,形成分而不散,划而不乱的有机整体。
2.2多样化原则 广场设计的多样性包括空间多样性、设施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参与活动的人数、年龄、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等,就要求不同的空间形式。
有容纳几百或几十人的空间;有适合年轻人也有适合老年人的空间;有熟人需要的私密空间,也有陌生人需要的开放性空间。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摘要】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休闲空间。
设计原则包括关注用户体验、提升公共空间亲和力、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考虑特殊人群需求。
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增进市民的幸福感和社区凝聚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和多样化需求。
通过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园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用户体验、公共空间、亲和力、文化元素、特殊人群需求、必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人性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于休闲、健身、社交等需求,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亲和力。
注重体验和需求,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为公园增添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人性化设计还能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使公园更加包容和友好。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的设计,创造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公共空间。
本文旨在探讨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探讨其必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地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人性化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其设计原则、关注用户体验、提升公共空间亲和力、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以及考虑特殊人群需求。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公园景观,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强调其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未来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为建设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作出贡献。
1.3 意义重要性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要性不言而喻。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32・[收稿日期]2008-04-02[作者简介]1.陈晓恒(1981-),女,邯郸学院美术系教师;2.宋宁(1977-),女,邯郸学院美术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08)05—0032—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给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一个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而是越来越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情感价值、美学价值、个性化价值等,一句话,人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从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对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设计并非表现个人内在的纯艺术,也不光以技术为导向,追求机能性为目的。
设计行为除了以艺术的感性、表现力与科学的理性、技术为基础,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及文化、经济等层面间的关联性外,同时也是对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具体表现。
一、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从设计的本质来说,在设计过程中,任何观念的形成均需以人为基本的出发点。
如果设计师对物与物的关系过分重视,而忽略了物与人的关系,则设计可能就会迷失方向,与一般结构设计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并不是不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是在设计理念上要更加强调人性化。
因此,设计以人性化为主应被看作是首要的设计理念。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即为人类造就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既然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
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最终达到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设计,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系统。
设计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保留的原始纯真本性,不是理性, 而是情感。
只有情感,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要深入到人生经验的提炼中去,并且把这种人生经验转而作为人的基本价值观念的体现,这样在设计上才能体现出设计的人本关怀,赋予设计以情感。
二、无障碍设计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概念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
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十余年来,这一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创造的产品更趋于合理、亲切、人性化。
浅谈人性化设计陈晓恒 , 宋宁(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摘要:在设计中人的地位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有更好地体现认识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使设计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人本关怀,这样的设计才能称之为更好的、更有意义的设计。
人们对产品质的需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而且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化、个性化。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本身,既然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那么,设计师应设计出更有个性的产品。
一句话,人性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情感;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33・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
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例如,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容器,其中却有着巧妙的“共用”设计:一组匹配使用的洗发香波与护发素,两个相同的容器,只是在其中的一个添加了一排线形凸起的触觉感知记号,就能使人一触即知是香波还是护发素。
这个小小的设计,不仅消除了盲人使用的障碍,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也是一种令人感激的亲切设计———洗发的时候不用睁眼就能辨别。
类似的设计还有立体声耳机,用凸起和凹陷的珠点区分左右,既是外观造型上精巧的装饰,又是实现“共用”设计的“触知觉信息”。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
需求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着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
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
产品设计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现代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且要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当然生产商的经济效益也是可想而知的。
英国Priestman Goode设计咨询公司设计出一种电扇,与人们以往的想象完全不同,因为它的扇片是由布做成的,设计灵感来自帆和风筝。
和以往的风扇一样的是,它能送来阵阵微风,不同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手被夹伤,它是完全安全的。
扇片可以在洗衣机里清洗,在不用的时候扇片垂下,一点也不占地方。
风扇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变成了带给我们乐趣的玩伴。
意大利设计师扎维・沃根(Zev Vanghn)于80年代设计的Bra椅子,采用了传统椅子的结构,但椅背却运用了设计柔软而富有曲线美的女性形体造型,人坐上去柔软舒适而浮想联翩,极富趣味性。
1994年意大利设计师设计推出的Lucellino壁灯,模仿了小鸟的造型,灯盏两旁安上了两只逼真化的翅膀,在高科技产品中带进了温馨的自然情调,一种人性化的氛围扑面而来。
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往往会成为设计人性化的“点睛”之笔,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
如同写文章一样,一个绝妙的题目能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给主题以无言的深化。
一种好的设计有时亦需要好的名字来点化,诱使人去想象和体味,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
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1969年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便携式打字机,外壳为鲜艳的红色塑料,小巧玲珑而有着特有的雕塑感,其人性化的设计风格已令消费者青睬有加。
而其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情人节的礼物”更是令人情意顿生,怜爱不已。
1992年意大利年轻的设计师马西姆・罗萨・和尼设计了一个带扶手的沙发椅,虽然柔软舒适,造型却非常普遍。
然而设计师对这一设计的命名却让其名声大噪,身价倍增。
他把这一作品叫作“妈妈”,意味着这一沙发能提供给人以保护感、温暖感和舒适感,就像躺在妈妈怀里一样。
设计师在展示其设计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梦想,其给人的心灵震憾和情感体验是不言而喻的。
设计师应将设计触角伸向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富有隐喻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在设计中赋予更多的意义,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亲切。
例如人们常见的手机,一代一代的手机层出不穷,为什么手机的市场那么大呢?原因是手机的样式和功能不断的在更新,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于手机的通话功能了,美妙的声音、丰富的图象操作界面、以及录音、摄像功能都是人们新的精神文化追求。
设计就是为人类而设计,为人解决某些问题,就是调和人、工具、公共设施及环境所构成之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调和论。
在今后的发展中,人类生活和社会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设计师们也将更加需要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成为颇引人注目的亮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因此,人性化设计将是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个基础。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产品,而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不是以前仅仅满足于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
在产品设计中实施“情感化设计”,就是把产品设计的起点定位于当今的中国人身上,从他们的生活形态出发,研究尽可能符合消费者情感需求条件,设计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情感、风格上都合理、丰富与多元化的产品。
[参考文献][1]傅永寿.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向哲学的回归[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3).[2]孙远波,黄小珂.信息化时代德人本主义设计理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1,(5).[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4]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