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一、 复习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61+62+63= 103+103+103=2、引出课题。
103+103+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03×3)(3)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103×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复习回顾:一、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列式计算。
(1)5的12是多少?(2)38米的34是多少米?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六(1)班有36名同学,其中有13长大后想当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34。
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阅读理解与分析:方法一:六(1)班有学生36名,想当老师的学生占全班36名同学的13,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想当老师的学生=36名同学人数×13,由此可求想当老师的学生人数。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34,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相当老师人数×34,由此可以求出这个班想成为科学家的同学人数。
列式计算:36×13=12(名)求出想当老师的同学人数12×34=9(名)求出想成为科学家的同学人数答:这个班有9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方法二:六(1)班有学生36名,想当老师的学生占全班36名同学的13,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想当老师的学生人数=36名同学人数×13,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34,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相当老师的学生人数×34,经过等量代换可得: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36名同学人数×13×34,13×34=14,可知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占全班同学人数的14。
列式计算:13×34=14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占全班同学人数的几分之几36×14=9(名)求出想成为科学家的同学人数答:这个班有9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专项练习(1)李强义务植树18棵,陈明义务植树的棵树是李强的56,王勇义务植树的棵树是陈明的23。
王勇义务植树多少棵?(2)六一班有45名学生,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25,在男生中有13是三好学生,六一班的男生中有多少名三好学生?(3)妈妈买上衣花了320元,买裤子花的钱数是上衣的34,买皮鞋花的钱数是裤子的5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教案第【2】篇〗“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为教学例4、例5的小数乘分数等分数乘法做准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
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计算×2 ×4 4× 21×2.列式计算。
(1).15个是多少?(2).20的是多少?【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与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的一个铺垫。
】二.问题提出1.出示情境图。
(从题中得到信息)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情景问题:(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2.解决第一问:列式并说一说列式依据(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揭示课题:分数乘分数(板书)3.关于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问题提出: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即(2)/(3)+(2)/(3)+(2)/(3)。
2.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例如:3×(2)/(3)表示3的(2)/(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 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 例如:(2)/(3)×3=(2×3)/(3) = 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如(3)/(4)×8=(3×8)/(4)=6(这里先把8和4约分,8÷4 = 2,然后3×2 = 6)。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 例如:(2)/(3)×(3)/(4)=(2×3)/(3×4)=(1)/(2),同样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三、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 乘法交换律。
- 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a×b = b×a。
- 例如:(2)/(3)×(3)/(4)=(3)/(4)×(2)/(3)。
2. 乘法结合律。
- (a×b)×c=a×(b×c)。
- 例如:((1)/(2)×(2)/(3))×(3)/(4)=(1)/(2)×((2)/(3)×(3)/(4))。
3. 乘法分配律。
- a×(b + c)=a×b+a×c。
- 例如:(1)/(2)×((2)/(3)+(3)/(4))=(1)/(2)×(2)/(3)+(1)/(2)×(3)/(4)。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分析及计划一、单元分析1.1 知识点梳理在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分数乘法展开教学。
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3.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的联系4.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掌握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的联系,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到计算中。
二、学习计划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与意义•第二课: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第三课: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的联系•第四课: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2 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上述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结合教材,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
2.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3 学习评估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反馈。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总结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
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分数乘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数乘法(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以及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规则,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法计算规则的推导。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分数乘法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讲解分数乘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布置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讲解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乘法2. 板书内容:分数乘法的概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本Pxx上的练习题。
2. 提高题:完成练习册Pxx上的提高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分配食物、分配任务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发现分数乘法的问题。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故事情景: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平分一块蛋糕,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个学生应得到多少蛋糕?如果班级有4个学生,那么他们总共会得到多少份蛋糕?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以整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