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
- 格式:pdf
- 大小:871.28 KB
- 文档页数:10
人群疏散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共3篇人群疏散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1人群疏散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型公共场所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保障人们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重大场合人群疏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员流动、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疏散的关键问题。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为设计、规划和优化人流疏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
仿真可以提供一种实验性的方法,使得人们可以在合理且有保障的条件下测试不同的疏散方案。
人群疏散的仿真模型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类。
宏观模型主要是在人群视角下模拟整体的移动,在规模较大且密度不高时使用较多。
微观模型则是重点考虑个体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好的模拟疏散过程中人员的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微观仿真模型,该模型以朝远平的Vroom-Yetton-Jago在心理学领域提出的路径-目标理论及原理为基础,基于其实现了智能体的行为规则。
该模型考虑了人员行为、地形、建筑物结构、障碍物、安全出口等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拟真性和适应性。
模型包含了两个步骤: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和疏散仿真实验。
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是疏散仿真的第一步。
采集建筑物数据包括建筑物结构、房间布局、通道、楼梯等,以三维建模软件为基础,构建真实的建筑环境。
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物外观、结构和材料,尽量与真实建筑物保持一致。
通过构建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提供了仿真实验的基础数据。
疏散仿真实验疏散仿真实验是模型的核心。
通过该实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不同的疏散方案,包括疏散时间、安全出口使用率、人员流量、疏散效率等指标。
疏散仿真实验步骤如下:(1)模拟人员的行为建立智能体的行为规则,实现与环境的交互和规划。
在模拟人员的行为时,考虑人员的性别、年龄和体型等个体差异。
人员的行为包括随机行走、逃生寻路、安全出口选择、群体行为等。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疏散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来研究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行为和疏散效率的科学方法。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是指在大型场馆中,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行为进行研究。
大型场馆如体育场、会展中心等,通常会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人员流动性大,人数众多,安全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担忧。
对于这些场馆来说,确保人员的安全、高效的疏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疏散方法往往基于经验和直觉,缺乏科学性和标准化。
而运用疏散模型可以对人群的疏散行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定量的指导和参考,对场馆的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人群特性、空间结构、外部条件以及疏散策略。
人群特性包括人员数量、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员的行动能力和疏散行为。
空间结构包括场馆的布局、大小、出入口、通道等要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人员流动的路径和速度。
外部条件如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会对人员的疏散产生重要影响。
疏散策略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通过引导、控制和指挥人群的行动,以达到最佳的疏散效果。
在建立大型场馆疏散模型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
微观模型注重个体行为,考虑人员的个体特性和行动决策,建立人员粒子的运动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整个过程。
微观模型相对准确,但是计算量大。
宏观模型注重整体行为,将人员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区域内人员密度的动态方程,通过求解方程来预测人员疏散的结果。
宏观模型计算量较小,但是对个体行为的刻画不够准确。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可以用于评估场馆的疏散方案,通过模拟疏散过程,评估不同方案对人员疏散时间和安全的影响,并优化疏散策略。
可以用于指导场馆的设计和改造,通过模拟疏散过程,优化场馆的布局和通道设置,提高场馆的疏散效率。
可以用于培训和演练,通过模拟疏散过程,培训场馆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和疏散指挥能力,并进行定期演练。
人员疏散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人员疏散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究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策略。
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本文期望为建筑设计、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疏散行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实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场景的选择、参与者的招募、实验流程的制定等。
在实验结果分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人员疏散行为的因素,如建筑结构、疏散指示标识、个体特征等,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减少紧急情况下的伤亡和损失。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The article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sonnel Evacuation Behavior" aim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personnelevacuation behavior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Through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field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afety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rescue. The article will first sort out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evacuation behavior,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design. Nex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experimental scenarios, recruitment of participants, and formul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In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article will delve in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ersonnel evacuation behavior, such as building structure, evacuation sign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tc., and reveal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se factors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propose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personnel evacu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casualties and losse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Through this study, we hope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related fields.二、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地下空间等复杂建筑结构的出现,使得人员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问题日益突出。
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客流疏散仿真方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客流量日益增大,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地进行客流疏散,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客流疏散的仿真方法,以期为提高客运站的应急疏散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客流疏散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客流疏散的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疏散场景的设定、疏散过程的模拟、疏散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研究如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高效、准确的仿真平台,以模拟不同突发事件场景下的客流疏散过程。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套适用于大型客运站突发事件客流疏散的仿真方法,为客运站的应急管理和安全疏散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类似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型客运站客流特性分析大型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客流特性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下客流的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对大型客运站的客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是研究突发事件客流疏散仿真方法的基础。
大型客运站通常承担着城市内外大量旅客的集散任务,日均客流量往往数以万计。
这使得站内的客流密度高,流动性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疏散难度大大增加。
大型客运站的旅客构成复杂,包括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出行目的的人群。
这些旅客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行为模式,如恐慌、从众、盲目等,这对客流的疏散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型客运站的客流量和客流分布往往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高峰时段和节假日的客流量通常较大,站内的客流分布也可能因列车或公交班次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这种动态变化增加了突发事件下客流疏散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大型客运站通常配备了多种设施设备,如安检设备、候车区、检票口、站台、通道等。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型场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大型场馆包括体育馆、剧院、会展中心等,这些场馆通常能容纳成千上万的观众。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大型场馆内的人员的疏散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研究大型场馆疏散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是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来模拟大型场馆内的人员疏散过程,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人员疏散安全和效率的参考。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场馆内的布局、人员密度、出口位置和大小等。
场馆内的布局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的路径和效率。
人员密度和出口位置和大小则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的速度和安全性。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建模和计算,可以预测不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时间和路径。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人员的行为特点。
大型场馆通常包含各种各样的人员,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
这些人员的行为特点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疏散模型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便提供特定人群的疏散方案。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
疏散的成功与否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人员疏散时间、人员密度、疏散路径的安全性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对不同的疏散方案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还需要进行模拟和实验验证。
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场地测试,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并且,在实际疏散过程中也可以收集数据,来反馈于模型,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疏散方案。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的研究对于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和评价指标,可以为大型场馆的疏散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疏散方案,提高人员疏散的效果。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的研究将有助于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人员疏散的建筑EXODUS模型及其应用性研究【摘要】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高层建筑的数星和高度均不断提高,建筑物构造也越来越复杂。
在其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许多国家目前仍在使用的处方式规范设计标准越来越不适用。
世界各国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的设计标准。
人员疏散作为性能化设计的重要方面早在二十年前人们就开始了研究,其中建立疏散模型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员疏散的有关知识及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因素,随即介绍了运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建筑EXODU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内容。
该模型采用五个较为成熟的子模型进行模拟,不仅模拟人员与人员、建筑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对人员是如何被热、烟气和有毒气体等火灾危险物质吞噬进行了模拟。
此外,本文还把建筑EXODUS 模型对某剧场的疏散演习逬行了计算,从而讨论其应用性。
最后,分析了国外疏散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以及我国的疏散模型研究。
【关键词】疏散模型、人员、疏散、逃生、子模型、运行模式、疏散演习1引言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消防安全性能,各国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建筑设计规范,并且其已成为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标准以及消防工作者的监督依据。
显然,这些规范对当前建筑空间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结构日益复杂,高层建筑的数量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处于猛增时期。
规范已经越来越不”规范",也就是说此类建筑就算消防安全系统的设计完全符合规范中的规定也不能保证其应有的安全水平,因为建筑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给予考虑。
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香港以及很多其它发达国家/城市正在慢慢淘汰以规范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而是更倾向于采用性能化的设计。
我国目前的消防工作还没有朝这方面发展,但是毫无疑问,性能化设计也是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以性能化标准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更具理性的设计,人员疏散系统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以解决人在建筑中的安全程度这个中心问题。
公共场所紧急疏散模拟与规划研究随着人们对于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提高,有关公共场所紧急疏散的模拟和规划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场所分类对于公共场所紧急疏散模拟和规划,我们首先需要对场所进行分类,以便于制定相应的方案。
1.商场及超市商场和超市可以算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造成拥堵和踩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在实际疏散中,除了保持人员秩序外,提前设置应急出口和标志也是必要的措施。
2.酒店及公共场馆酒店、剧院和博物馆等场所,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和良好的利润空间,往往会吸引大量人群的到来。
在这些场所中,人员密集度很高,且很可能涉及到多个区域和不同楼层,疏散方案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虑和实验验证。
3.地铁及交通枢纽地铁、机场和车站等交通枢纽是城市中极其重要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建立完善的疏散方案和紧急应对机制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头戏。
在红外监控和应急广播等技术的辅助下,不断完善和优化疏散路线也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二、模拟与规划研究1.模拟技术当人员密度较高、人群数量较大、或者紧急情况下,疏散行为的复杂性很难估计。
因此,模拟技术成为了测试和评估公共场所疏散方案的主要手段。
在模拟方案中,建筑环境和人员行为是两大重要因素。
前者牵涉到建筑结构、分布和疏散路径等因素,后者包括人员数量、行走速度、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等。
2.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的细节,包括出口标识、疏散途径、紧急照明和导航等内容。
同时,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也为规划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模拟数据和建筑环境的实时反馈,对规划方案进行迭代和优化也变得更为便捷。
三、结论公共场所紧急疏散模拟与规划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环境、人员行为和技术手段等因素,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以为公众的安全保障。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型场馆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型场馆一般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等活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突发事件等,场馆内的人员安全疏散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场馆疏散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场馆疏散模型分析、消防安全分析、人员行为模拟等等。
场馆疏散模型分析是对场馆疏散过程进行分析和建模。
不同场馆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建筑形状、场馆容量以及人员构成等。
因此,对于不同场馆,需要采用不同的疏散模型。
常见的疏散模型有排队理论、蒙特卡洛方法、离散事件仿真等。
在场馆应急疏散中,离散事件仿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疏散模型,它能够很好地描述场馆内人员的行为,并较为真实地反映场馆内疏散情况。
消防安全分析是对场馆内消防设施、设备和对应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高场馆内消防安全水平。
主要包括疏散路线设计、防火门、消防设施、疏散标志等方面。
在场馆疏散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消防安全的因素。
人员行为模拟是对场馆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行为的模拟。
人员在场馆内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如场馆容量、建筑物结构和疏散路线等。
因此,在场馆疏散模型中,需要考虑到人员的行为模拟的因素,以更好地模拟场馆内疏散情况。
总之,场馆疏散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场馆内紧急情况发生时,利用场馆疏散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减小人员伤亡。
未来,场馆疏散模型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特别是在人员行为模拟方面,进行更加精确、准确的建模,以提高场馆疏散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研究摘要:大型公共场所的人员密集程度往往较高,这给发生在紧急状况下的人员疏散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引发事故的风险也就越大,而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将更为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困扰民心,造成社会的动荡。
目前,计算机模拟已成为了研究群集行为及人员疏散的主要方式,但数值模拟模型的验证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解决。
因此,开展针对我国人员在大型公共场所疏散行为的真实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采样地点,问卷调查,对人员特性、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人员性别、场所设计布局、对现场熟悉情况、是否经历过紧急状况等人员特征因素对其安全意识及行为反应的影响。
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帮助提高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普通群众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人群聚集事故安全疏散安全意识人员特性引言:大型公共场所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独特的使用功能使人员和物质财富都高度集中,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物)日益增多,人员聚集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风险亦不断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仅增加了群集踩踏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给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下人员的顺利疏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人员行为的研究,确保人员在大型公共建筑环境中的安全,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公共场所的人群聚集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每年国内约有20万人的宝贵生命被无情地夺去,聚集人群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
大型城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是指在公共场所这一复杂系统中,与人群聚集状态及运动状态有关的风险。
主要包括因人群过度聚集产生的拥挤踩踏事故风险以及因聚集人群的特性在灾难事故的紧急疏散过程中次生的风险。
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人的生命始终是最宝贵的,我们应当像对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一样,把重视公共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来认真对待[3]。
模拟疏散中个体及群体运动方法杨文举;周洋洋;常瑜【摘要】Simulate crew's evacuation by using cellular automat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Study the action of auto-path searching and the rule of crew's movement when the density of the crew reached a numerical valu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area division". We find out crew's action of obstacle avoiding and path search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ea division is more likely to match the reality. Compared with the individual movement, crew's movement proved that with the same computer resource supplied, the number of evacuated crew has increased, at the same configuration of crowd, the time of evacuation does not change a lo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rea division and "simulation of crew's movement" can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result and in the meantime ensure the result's validity. It is a practical measure to simulate an urgent evacuation under a real situation.%应用元胞自动机和人工智能原理模拟人员的疏散,研究了“分块划分”情况下个体的智能寻径行为以及当出口人员密度达到一定阀值时群体运动的规律,发现分块划分条件下人员的行为与现实中人的寻径及避障行为更接近;采用“出口处群体运动”与单独采用个体运动算法相比,同等计算机资源条件下,最大疏散人数得到了提高,而在同等人员属性配置下,在一定范围内,疏散时间变化不大.结果表明分块划分与出口“群体运动模拟”能够减少硬件本身对结果的影响,从且保证了结果的有效性,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紧急疏散的可行方法.【期刊名称】《计算机系统应用》【年(卷),期】2012(021)006【总页数】4页(P182-185)【关键词】元胞自动机;人群疏散;分块划分;寻径;群体运动【作者】杨文举;周洋洋;常瑜【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010051;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010051;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010051【正文语种】中文统计数据表明,由于公众聚集场所如:高层建筑、购物中心、学校、车站、剧院等人口密度极大,紧急情况下疏散难度较高,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灾害致死率较高的场所。
火灾中人员的疏散行为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群死群伤现象严重,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火灾发生后,人员的不当疏散行为所引起的,开展人员疏散行为调查,研究在火灾时人员的疏散行为特征,是公共场所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一、个体行为通过人的“心理一行为”系统的分析和对火灾中幸存人员的调查,可以总结出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主要有回返、趋光、退避等等。
1、回返由于怀着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在火场中主要靠自己所熟知或惯用的通道逃生,绝大多数是跑向来时的路线,遇阻时又返回。
常见于对环境、避难路线生疏的人群中,或在疏散路线较复杂的场所。
2、趋光向往光明是人之共性,黑暗令人恐惧产生不安全感,在火场浓烟和黑暗的环境中,人们有向能见度高的地方躲避的趋向。
因此,光亮成为引导人员安全疏散的一种指示和诱导标志。
在建筑物中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3、趋熟趋熟就是趋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道路、环境,尽快逃出危险区域。
因为熟悉的状态能激起人脑神经细胞中处于一种绝对优势的兴奋区域,熟悉的内容会成为了人在第一时间内的选择。
所以当人们在房间内受到火焰威胁从房间内跑出时,往往不会考虑更有利的逃生方向,而只选择自己较熟悉的楼梯、走廊或出口等。
4、沿墙即沿着墙根跑或爬行。
当人受到火和烟阻挡围困时,会导致视觉器官失去作用,主要靠触觉寻找逃生路线。
所以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于墙上,其高度在人视线以下。
5、退避在烟、火、热、毒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急于逃出火场,受恐惧心理的支配,倾向于向看不见烟和火的方向进行逃生。
有时即使处在安全区域,也会向着火的反方向进行逃避。
6、方便在火灾情况下,假设有两条逃生路线,一条堆满了一些东西,障碍较多;另一条宽敞,无任何障碍。
人们从房间冲出的刹那,多选择宽敞而不是有障碍的路线。
人的选择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不会考虑选择逃生可能性较大的路线,而以下意识的方便为依据。
7、向地这是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将大地作为生存根基的心理产生的一种行为。
大型场馆疏散模型研究随着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更加关注,现代的大型场馆在设计与管理上均考虑到了疏散问题。
疏散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人流迅速而有序地从场馆内向安全区域转移的过程。
大型场馆的疏散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场馆的结构设计、室内物品的摆放和人的行为等。
对于大型场馆的疏散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其中,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仿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充分考虑场馆结构、人员数量及行为、安全设备的使用等因素,模拟出实际场景下的疏散过程,并提供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给场馆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大型场馆疏散模型。
一、离散事件模型离散事件模型是建立在仿真领域中的一种常用的模型。
它把场馆内的人员视为离散的个体,每个个体的状态在模拟中是独立的,且随机的变化。
该模型可以模拟出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人员流动、瓶颈效应、人员聚集等情况。
离散事件模型除了能够分析场馆内人员的转移和疏散,还可以对不同场景下的人员疏散效果进行比较,评估应急策略的有效性。
目前,离散事件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场馆的建模和仿真中。
二、智能算法模型智能算法模型主要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通过对场馆内的人员行为进行分析和学习,预测出人员疏散的时间和效果。
智能算法模型可以预测出在紧急情况下,不同的求助方式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效果如何,以及疏散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预测能力,让场馆管理者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应急计划。
三、蒙特卡洛模拟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模型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数学方法,用来估计疏散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疏散效果的影响。
该模型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模拟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的疏散策略下的人员逃生时间,并对人员疏散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可以帮助管理者选择最优的疏散策略,为事故的发生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4卷6期2005年12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OURNAL OF NAT URAL D I S ASTERS Vol .14,No .6Dec .,2005收稿日期:2005-09-10; 修订日期:2005-11-20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4D I B 2J049);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中国风险综合管理战略研究) 作者简介:崔喜红(1975-),女,陕西户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员疏散仿真模拟研究.文章编号:100424574(2005)0620133208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崔喜红1,李 强2,陈 晋1,陈春晓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灾害与公共安全研究所,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在引入元胞自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疏散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从众行为对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众行为与疏散场所中的人员密度、视野范围大小等都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从众行为将延缓人员疏散的时间。
关键词:疏散模型;元胞自动机;个体特性;从众行为;公共场所中图分类号:TP391.9;X4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occupan t evacua ti on m odel i n l arge publi c pl ace:to con si deri n d i v i dua l character and follow i n g behav i orCU I Xi 2hong 1,L IQ iang 2,CHE N J in 1,CHE N Chun 2xiao 1(1.Key Laborat ory of Envir 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 isaster,M inistry of Educati on of China,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I nstitute of D isasterand Public Security,College of Res 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 ogy,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I nstitute ofRes ourcesManage ment,College of Res 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 ogy,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I n this paper,a t w o 2di m ensi onal cellular aut omat model is used t o si m ulate and analyze the p r ocess of e 2vacuati on in the case of urgency .The ne w evacuati on model considers occupant ’s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foll o w 2ing behavi or .The e mphasis is put o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f oll owing move ment on the occupant behavi or and evacuati on ti m e in several c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ll o wing move ment will p r ol ong evacuati on ti m e compared with m ini m um distance move ment .And only in particular conditi ons that guides exist,the foll owing be 2havi or is beneficial t o the evacuati on p r ocess .The model devel oped in the study shows potential f or evacuati on strat 2egy design in public p laces .Key words:evacuati on model;cellular Aut omat;individual character;f oll owing behavi or;public p lace诸如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码头、商务中心、超市、商场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具有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的特点,而且由于其在建筑形式上的固有特点,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极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