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
- 格式:docx
- 大小:141.52 KB
- 文档页数:4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第五章1土方的网格法计算。
(试述方格网法计算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计算原理: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项目区地块,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比例尺以及精度要求划分成边长为10m~100m的方格,在水平面上形成方格网,分别测出各方格网四个顶点的高程,根据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计算各个格网挖填深度及土方量,最后汇总格网挖填土方量。
其中,地形图比例尺、施工高度、地形坡度、方格网边长及场地平整总面积都与土方量计算相对误差有直接的联系。
当方格网边长越短,场地平整总面积及施工高度越大,地形坡度越缓,地形图比例尺越大时,土方计算精度越高,反之越低。
(2)根据各方格划分为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方格网法又分为四方棱柱体法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方棱柱体法计算步骤:a)根据已有的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其方位尽量与测量纵横坐标网重合。
方格的大小,根据自然地面或设计地面的复杂程度而定。
由于地形图的比例一般也取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建议地形图比例为1:500时用20m×20m方格网;比例为1:1000时可采用40m×40m方格网;面积较大而地形简单、坡度平缓时,可采用100m×100m方格网;地形特别复杂的个别地段,也可采取局部加密方格网的措施,如可采用10m×10m方格网。
b)测量各方格角点的自然地面高程H1(m),或者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插值求出方格角点的自然地面高程H1(m)。
c)按项目区田块规划设计标明各方格角点的设计地面标高H2(m)。
d)计算自然地面高程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得出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Hs=(H1-H2)(m),也就是该角点的挖(或填)方向高度(“+”为填方,“-”为挖方)。
e)确定零点及零线。
f)计算方格角点的挖、填土方量情况,按方格网计算公式表中所列的公式计算。
求出各方格的挖(填)方土方量,把挖(填)方土方量分别加起来,汇总。
②三角棱柱法:三角棱柱体法是将场地平面划成方格网后,再沿地形等高线方向连接各方格的对角线,将方格划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网格。
工程场地平整一、场地平整的程序场地平整是将需进行建筑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改造成为设计所需要的平面,以利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
在工程总承包施工中,三通一平工作常常是由施工单位来实施,因此场地平整也成为工程开工前的一项重要内容。
场地平整要考虑满足总体规划、生产施工工艺、交通运输和场地排水等要求,并尽量使土方的挖填平衡,减少运土量和重复挖运。
场地平整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一般施工工艺程序安排是: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设置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场地碾压→验收。
当确定平整工程后,施工人员首先应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及规划了解并确定现场平整场地的大致范围.平整前必须把场地平整范围内的障碍物如树木、电线、电杆、管道、房屋、坟墓等清理干净,然后根据总图要求的标高,从水准基点引进基准标高作为确定土方量计算的基点。
土方量的计算有方格网法和横截面法,可根据地形具体情况采用。
现场抄平的程序和方法由确定的计算方法进行。
通过抄平测量,可计算出该场地按设计要求平整需挖土和回填的土方量,再考虑基础开挖还有多少挖出(减去回填)的土方量,并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以节约运费.大面积平整土方宜采用机械进行,如用推土机、铲运机推运平整土方;有大量挖方应用挖土机等进行.在平整过程中要交错用压路机压实。
平整场地的一般要求如下:1.平整场地应做好地面排水。
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0.2%的坡度.2.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m2取1点,但不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其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46的要求。
3.场地平整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在编制场地平整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土方的平衡调配以及检查验收土方工程时,常需要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横断面法两种。
(1)方格网法用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
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精度较高,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1)划分方格网根据已有地形图(一般用1:500的地形图)将欲计算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方格网,尽量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网对应,方格一般采用20m ×20m 或40m ×40m ,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应先算出方格网边上的零点的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接零点即得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即零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图6-3):a h h h x ⨯+=2111 a h h h x ⨯+=2122 (6—8) 式中 x 1、x 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 1、h 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a ——方格网的边长(m )。
图6-3 零点位置计算示意图图6-4 零点位置图解法为省略计算,亦可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位置,如图6—4所示,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这种方法可避免计算(或查表)出现的错误.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6—31所列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有关计算用表见表6—31.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表6-31注:1。
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m),用绝对值代入;V——挖方或填方体积(m3).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土石方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时期必需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准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常常碰到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趋关切的问题。
比较常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式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稳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一、断面法本地形复杂起伏转变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那么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依照渠LL,按必然的长度L设横断面A一、A二、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1)在(1)式中,Ai-1,Ai别离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可是这种方式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形下更为明显;假设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距离,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因此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二、方格网法计算关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和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转变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
这种方式是将场地划分成假设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一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取得总的土方量。
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此刻咱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式,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杨赤中推估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确实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成立随即特点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第一绘方格网, 然后依照必然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
绘制方格时要依照场地范围绘制。
由离散高程点计算待估点高程为(2)其中,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
关于工程量计算一、梯形体积计算公式?第一种:梯形的体积=(上底+下底)×高÷2×总长度第二种:把四棱台延长成椎上截面面积为s,下截面r,台高为h,那么体积=1/3(r-s)*h. 若是正梯形物体则为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二、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更多点这里)【例】某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边长a=20.0m)布置如图所示。
土壤为二类土,场地地面泄水坡度ix=0.3%,iy=0.2%。
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余土加宽边坡),计算各方格挖、填土方工程量。
【解】(1)计算场地设计标高H0:ΣH1=(9.45+10.71+8.65+9.52)m=38.33m2ΣH2=2×(9.75+10.14+9.11+10.27+8.80+9.86+8.91+9.14)m=151.96m4ΣH4=4×(9.43+9.68+9.16+9.41)m=150.72mH0=(ΣH1+2ΣH2+4ΣH4)/4N=(38.33+151.96+150.72)/4×9m=9.47m三、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什么?里脚手架又称内墙脚手架,是沿室内墙面搭设的脚手架,它可用于内外墙砌筑和室内装修施工。
里脚手架用料少,但拆除频繁。
其结构形式有折叠式,门柱式,支架式等多种。
计算里脚手架工程量:1.里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墙面投影面积计算。
考虑到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特点,定额子目中分别套算。
2.当建筑物层高在3.6m以内按各层建筑面积计算,楼层高度超过3.6m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按满堂脚手架计算规则应计算满堂脚手架者,其里脚手架按该部分建筑面积的50%计算。
4.没有建筑面积部分的脚手架搭设,按相应项目规定分别计算。
四、如何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梯工程量并套用定额及清单?(更多点这里)【例】如图所示,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梯工程量并套用定额及清单(已知为四层楼梯)。
建筑工程中土方量如何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比较经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1、断面法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根据渠LL,按一定的长度L 设横断面A1、A2、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1)在(1)式中,Ai-1,Ai分别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 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2、方格网法计算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
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
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现在我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法,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2.1杨赤中推估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就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2.2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首先绘方格网, 然后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
绘制方格时要根据场地范围绘制。
由离散高程点计算待估点高程为(2)其中,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
计算平整场地挖方填方土方量场地平整挖方填方土方量计算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地段的土方量计算,地形起伏较大可用其他横断面法计算,基坑土方也可以参照计算。
方格网法计算精度较高。
计算方法为:1.划分方格网:根据已有地形图划分为若干个方格网,其边线尽量与测量的纵横坐标对应,方格采用20m×20m或40mx40m o将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标注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左下角为点顺序号。
顺时针编号。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网边的零点的位置,并标注在方格网上,连接零点的为挖填方零线,即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位置计算:×1=hl∕(hl+h2)*axl+x2=a式中x1,x2是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一般计算顺时针零点距离,×2=20-×lhl,h2均为角点的施工高度(m),均取绝对值;a方格网的边长(m)o3 .计算土方工程量:根据方格网底面积图形,计算各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按各个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得取。
4 .边坡土方量计算划分为2种近似几何体等效,一种为三棱锥另一种为不规则三棱柱体。
计算三棱锥体积Vl=1∕3*A1*Ll底面积Al=I∕2*h*h*mm为放坡系数,基坑开挖放坡系数是,沟槽边坡坡度以挖沟槽或基坑的深度H与边坡底宽B之比表示k=h∕B z土方边坡坡度Q:m)=H∕B,式中1:m=H∕B被称为坡度系数。
m=B/h,人工沟槽及基坑如果土层深度较深,土质较差,为了防止坍塌和保证安全,需要将沟槽或基坑边壁修成一定的倾斜坡度,称为放坡。
不规则三棱柱体积计算v2=1/2*(A1÷A2)*L2,Al,A2为底面积不同的三棱柱底面积5 .计算土方工程总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及边坡土方量汇总,计算出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工程量。
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场地设计标高确定后,求出平整的场地方格网各角点的施工高度Hi②确定“零线”的位置。
确定“零线”的位置有助于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
③然后按每个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算出填、挖土方量,并计算场地边坡的土方量,这样即得到整个场地的填、挖土方总量。
1。
确定方格网零线及零点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交线,在该线上,施工高度为零。
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方格边线上零点的位置(图1-4),再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得零线。
图1-4 零点计算如不需计算零线的确切位置,则绘出零线的大致走向即可。
例1-4绘出例1-1计算结果的零线位置。
解:先将各点的施工高度标在图上,然后查找相邻角点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
本题共有a2-3、a6-7、a13-14、a18-19、a21-22、a5-10、a6-11、a2-7、a17-22、a18-23、a9-14这些边线。
用插入法求各方格边线零点位置a:x=2-3a:x=2-7a:x=6-7其余零点位置见例1-4图.连接各零点得到零线.2。
土方工程量计算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方格中土方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四方棱柱体法”和“三角棱柱体法”。
a四方棱柱体法四方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1.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图1-5a)时:(1-12)式中V——挖方或填方体积,m3;H,H 2,H3,H4—方格四个角点的填挖高度,均取绝对值,m。
1a——方格边长,m。
2.方格四个角点,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图1-5b和c)时:(1-13)(1-14)式中∑H填(挖)——方格角点中填(挖)方施工高度总和,各角点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H——方格四角点施工高度总和,各角点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a)角点全填或全挖;b)角点二填二挖;c)角点一填(挖)三挖(填)图1-5 四方棱柱体的体积计算例1-5 根据例1-1及例1-2计算结果,运用四角棱柱体法计算挖填土方量。
土方工程量计算详解(方格网法)一、土方量计算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一)读识方格网图图1-2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需要考虑的因素(1)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3)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4)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2.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按挖填平衡)计算的场地设计标高:式中,H1、H2、H3、H4分别为一个方格、两个方格、三个方格、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如图1-3b所示。
(三)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的计算施工高度为场地各方格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hn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为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为角点的设计标高(m),若无泄水坡时,即为场地的设计标高(m);H为角点原地面标高(m)。
(四)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标高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处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5所示。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x1、x2为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为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为方格网的边长(m)。
(五)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的计算1.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如图1-7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2 . 两个点填方,两个点挖方方格的相邻两个角点为填方,另外两个点为挖方,如图1-8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挖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②填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3 . 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如图1-9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一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②三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六)边坡土方量的计算了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其平面图如图1-10所示。
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
场地地形图的测量和绘制在计算场地地形图工程量之前,必须首先测量和绘制场地地形图。
通常情况下,场地地形图是由专业的测量员进行测量和绘制的。
测量员测量场地的高程和地形,并在纸上绘制出一个具有高程线和等高线的地形图。
如果需要计算场地的挖土和填土量,必须对场地地形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获得每个方格网的高程信息。
场地地形图方格化在计算场地挖土和填土量之前,必须将场地地形图方格化。
方格化的过程就是将地形图上的高程等高线划分为一定大小的方格网,通常使用较小的网格,以提高计算的精度。
方格化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网格大小必须相同,不能重叠,并且必须完全包含高程等高线。
这些规则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自动执行。
方格化之后,每个方格网都有一个高程值。
这个高程值可以用来计算每个方格网的土方工程量。
场地挖土和填土工程量计算场地的挖土和填土工程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每个方格网的体积对于每个方格网,可以使用其高程信息计算其体积。
这可以通过计算方格网的高程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方格网的面积来实现。
例如,如果一个方格网的高程范围是1米到2米,该方格网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则其土方工程量为100立方米。
2.计算整个场地的体积计算场地整体的挖土和填土体积需要将所有方格网的体积加起来。
如果一个方格网的土方工程量为100立方米,整个场地上有100个这样的方格网,则场地上的土方工程量为10,000立方米。
3.考虑场地中的坡度场地中可能存在坡度,这会影响土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
在计算场地的挖土和填土工程量时,必须考虑到坡度对体积计算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对高程进行斜交计算来实现。
结论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可以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
这对于成功完成土建工程非常重要,并且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了解土地改造项目的成本和工作量。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计算土方工程量可以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方格网法是一种将土地表面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然后通过对网格内全填全挖的体积进行计算,得出土方工程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网格大小。
网格大小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要求高时,网格的大小要适当缩小。
而计算的范围较大时,网格的大小可以适当加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可以减少计算量,并提高计算效率。
第二步,划分网格。
将土地表面按照网格大小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将土地表面划分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网格。
划分网格时需要注意网格之间的重叠与缝隙,做到严密贴合,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步,测量高程。
在每个网格内需测量地面高程,可以使用测高仪进行测量,获取每个网格内地面的高程数据。
第四步,计算体积。
根据测得的高程数据,对每个网格进行体积计算,包括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升高的土方体积,挖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降低的土方体积。
体积的计算需将每个网格的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累加求和,得到整个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填方和挖方体积时,需确定基准面的高程。
一般来说,基准面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保持统一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较小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计算大范围土方工程量时会受到网格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能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并综合考虑,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方格网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通过确定网格大小、划分网格、测量高程和计算体积等步骤,可以准确计算土方工程的填方和挖方体积,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1、方格的划分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a h h h ⨯+=2111χ a h h h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a —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 ,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2)计算零点位置:从图7-3(b )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a h h h ⨯+=2111χ 8-13线)(6.72026.016.016.01m =⨯+=χ 9-14线)(0.112021.026.026.01m =⨯+=χ 14-15线)(2.162005.021.021.01m =⨯+=χ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零点线连接起来。
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例】某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边长a=20.0m)布置如图所示。
土壤为二类土,场地地面泄水坡度i x=0.3%,i y=0.2%。
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余土加宽边坡),计算各方格挖、填土方工程量。
某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布置【解】(1)计算场地设计标高H0:ΣH1=(9.45+10.71+8.65+9.52)m=38.33m2ΣH2=2×(9.75+10.14+9.11+10.27+8.80+9.86+8.91+9.14)m=1 51.96m4ΣH4=4×(9.43+9.68+9.16+9.41)m=150.72mH0=(ΣH1+2ΣH2+4ΣH4)/4N=(38.33+151.96+150.72)/4×9m=9. 47m(2)根据泄水坡度计算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以场地中心点(几何中心口)为H0,计算各角点设计标高为H1=H0-30×0.3%+30×0.2%=(9.47-0.09+0.06)m=9.44mH2=H1+20×0.3%=(9.44+0.06)m=9.50mH5=H0-30×0.3%+10×0.2%=(9.47-0.09+0.02)m=9.40mH6=H5+20×0.3%=(9.40+0.06)m=9.46mH9=H0-30×0.3%-10×0.2%=(9.47-0.09-0.02)m=9.36m其余各角点设计标高均可求出,详见图2-6。
(3)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各角点的施工高度(以“+”为填方,“-”为挖方):h1=(9.44-9.45)m=-0.01mh2=(9.50-9.75)m=-0.25mh3=(9.56-10.14)m=-0.58m各角点施工高度如图所示。
某场地计算土方工程量图(4)确定“零线”(即挖、填方的分界线):确定零点的位置,将相邻边线上的零点相连,即为“零线,如图所示。
工程结算和测量中大部分时候都用到的土方计算公式
土方量计算在工程建设中非常常见,土方
量计算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
土方量计算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大比例尺地形
图的方格网图(CAD图)计算,可以先加密
方格网,计算方法及公式如下:
首先根据等高线确定各个方格网角点填挖
高度,为说明方便,下图中+表示填方,-表
示挖方。
1、方格网4个角点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则填挖土石方量为: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式中d表示方格网的边长,下同。
2、相邻两个角点为填方,另外相邻两个角点为挖方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3、3个角点为挖方,1个角点为填方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4、相对两个角点为连通的填方,另外相对两个角点为独立的挖方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若用于路基、渠道、堤坝等带状土工建筑物的开挖或填筑土石方量时可采用断面法,其土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式中di表示某个带状的长度,S表示两端断面面积。
若填挖土方可近似看成台体或锥体,可直接应用相应的数学公式计算: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师、土木工程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除了计算土方量,还可以:
•1.绘制剖面图
•2.按规定坡度进行选线
•3.确定汇水面积及计算水库库容
•4.根据等高线平整场地。
如何计算场地地形图和各方格网挖、填土方工程量?
【例】某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边长a=20.0m)布置如图所示。
土壤为二类土,场地地面泄水坡度i x=0.3%,i y=0.2%。
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余土加宽边坡),计算各方格挖、填土方工程量。
某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布置
【解】(1)计算场地设计标高H0:
ΣH1=(9.45+10.71+8.65+9.52)m=38.33m
2ΣH2=2×(9.75+10.14+9.11+10.27+8.80+9.86+8.91+9.14)m=151.96m
4ΣH4=4×(9.43+9.68+9.16+9.41)m=150.72m
H0=(ΣH1+2ΣH2+4ΣH4)/4N=(38.33+151.96+150.72)/4×9m=9.47m
(2)根据泄水坡度计算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
以场地中心点(几何中心口)为H0,计算各角点设计标高为
H1=H0-30×0.3%+30×0.2%=(9.47-0.09+0.06)m=9.44m
H2=H1+20×0.3%=(9.44+0.06)m=9.50m
H5=H0-30×0.3%+10×0.2%=(9.47-0.09+0.02)m=9.40m
H6=H5+20×0.3%=(9.40+0.06)m=9.46m
H9=H0-30×0.3%-10×0.2%=(9.47-0.09-0.02)m=9.36m
其余各角点设计标高均可求出,详见图2-6。
(3)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
各角点的施工高度(以“+”为填方,“-”为挖方):
h1=(9.44-9.45)m=-0.01m
h2=(9.50-9.75)m=-0.25m
h3=(9.56-10.14)m=-0.58m
各角点施工高度如图所示。
某场地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4)确定“零线”(即挖、填方的分界线):
确定零点的位置,将相邻边线上的零点相连,即为“零线,如图所示。
如1~5线上:X1=[0.01/(0.01+0.29)]×20m=0.67m,即零点距角点1的距离为0.67m。
(5)计算各方格土方工程量(以(+)为填方,(-)为挖方):1)全填或全挖方格:
全填或全挖方格计算
2)两挖、两填方格:
两挖、两填方格计算
3)三填-挖或三挖-填方格:
三填-挖或三挖-填方格计算
三填-挖或三挖-填方格
将算出的各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挖、填方分别相加,得场地土方工程量总计:挖方:503.92m2
填方:504.26m2
挖方、填方基本平衡。
清单工程量计算见表。
表清单工程量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