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联合国的改革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86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尊严。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当代全球挑战,并提供更有效、更公正、更综合的全球治理。
为此,联合国在其成立以来不断进行着改革与调整。
首先,联合国不断拓展其参与领域和行动范围。
在其成立初期,联合国主要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要任务。
然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联合国逐渐开始参与全球发展和人权保护等领域。
例如,经过改革,联合国于2000年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教育、改善卫生条件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联合国也加强了对人权问题的关注和保护。
其次,联合国不断加强机构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和代表性。
联合国拥有一系列的专门机构和机制,以及大量的专业人员。
然而,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问题时,联合国也面临着机构和决策过程不够高效、机构的代表性不够充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联合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如提高决策效率、优化机构设置、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可参与性等。
这些改革使联合国更加能够快速响应全球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全球治理。
第三,联合国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联合国的成立本身就是为了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解决争端。
然而,近年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单边主义的倾向,这对联合国的合作和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联合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强了多边主义的推进,倡导国家间平等和互利的合作。
例如,联合国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打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各类问题。
总体而言,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当代全球挑战,并提供更有效、更公正、更综合的全球治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联合国通过不断改革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效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联合国改革和我国的战略选择“我乐观地认为,世界正朝着有利于联合国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和政府明白到,在一个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多边主义是唯一的途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国:身份具有特殊性,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50+1)之一,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且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既要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又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一、联合国概况(一)名称的由来(二)成立的过程(三)机构和职能(四)宗旨和原则(五)联合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二、联合国改革(一)改革的迫切性(原因)1、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要求联合国做出相应的调整;2、联合国自身发展和扩大,需要对《联合国宪章》进行修改和调整;3、目前,联合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加剧了改革的迫切性;(从伊拉克战争看联合国面临的挑战)4、风云变幻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运转高效的联合国。
(二)改革的焦点1、安南的报告2、安理会改革(1)常任理事国问题(2)否决权问题(3)工作程序问题(三)改革方案及各国态度1、“名人小组”方案2、各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态度(1)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基本态度1、美国2、英国、法国3、俄罗斯4、中国(2)主要候选国家的态度和方案1、日本2、德国3、意大利“四国联盟”:A方案;“咖啡俱乐部”(“团结谋共识运动”):B方案。
三、我国的战略选择(一)联合国与中国的关系1、支持者与合作者2、从不活跃者到活跃者3、受益者与贡献者(二)我国的基本立场1、联合国改革应遵循的原则2、安理会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三)我国的应对性选择1、中国将以联合国为依托,以多边主义方式实现国家利益;2、明确坚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立场,支持联合国民主化改革;3、在发展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更大作为;4、维护联合国权威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经济全球化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国外学者:观点:经济学角度: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臵;体制角度:把全球化看做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制度角度: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制度或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张;罗马俱乐部的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全球问题意识和全球共识的达成。
联合国改革的趋势
当前联合国改革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多边主义:联合国的核心价值是多边主义,其成立初衷就是为了国际问题的合作和解决。
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因此联合国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通过促进多边主义来加强全球合作和治理。
2. 增加权力平衡:联合国的权力结构目前偏向于少数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因此,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实现权力平衡。
3. 提高效率和透明度:联合国机构庞大而繁琐,决策过程常常被认为缺乏效率和透明度。
改革的趋势之一是提高联合国内部的机构效率和决策透明度,以提升其治理能力和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
4. 增强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的重要议程之一,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
改革的趋势之一是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议程,并通过推动国际合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5. 加强联合国与地区组织的合作:联合国与地区组织的合作是推动和平与安全、发展等全球议题的重要途径。
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联合国与地区组织的合作机制,以提高联合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作用。
总体来说,联合国改革的趋势是朝着更加多边、平衡、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联合国改革方案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由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设立。
联合国不仅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和合作的最重要机构,也是国际体系中重要的法定机构。
联合国由193个国家组成,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
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的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联合国改革方案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自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以来,世界面貌变化以及成员国对于联合国的期望和需求也随之改变。
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威胁和挑战加剧,深度调整和更新联合国的体制结构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协调机制,提高决策和协商能力是保障联合国在21世纪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联合国改革的内容(一)安理会的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是目前联合国中最具有权威地位的机构之一。
但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之间在权利和利益上的分化和悬殊问题与时俱进。
建立一个安理会改革的机制是实现联合国改革的关键。
首先,要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
当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量为五个,分别为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和法国。
针对各种议案的投票表决中,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这个固有特征使得安理会的行动力度有限,并且难以反映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因此,应当考虑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同时确保各大洲具有代表性。
可作为新的增加成员国的对象,包括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等国家。
其次,应该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
为了保证各个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和公平性,调整非常任理事国的名额,增加有代表性的国家。
(二)秘书处的改革秘书处是联合国的执行机构,拥有执行联合国各项工作,协调各个机构之间工作的权限。
为了增进会员国和秘书处之间的联系,建立更强的工作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行秘书处的改革。
首先,应当采取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正确设置职务和评估方式,使受到评定的职务导向更优、奖励更清晰、评估更具体;制订有关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准则和规定,使人才增长更加公平和可预测。
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第二框联合国练习题一、选择题1.近期土耳其外长斥责联合国安理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反应迟钝”,应该早日对其进行重大改革,以应对未来还有可能发生的全球性重大灾难。
尽管向联合国发难有着自己的目的,但土耳其的表态也点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联合国需要进行重大改革。
下列对联合国改革认识正确的是()①联合国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②联合国改革就是推进安理会改革③联合国安全机制已经与时代发展完全脱节④联合国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时表示,中国将更加重视联合国的作用,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
下列对中国和联合国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②中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工作③中国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④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世界需要联合国,联合国需要改革”,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主张()①要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效率③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④其职能应从根本上加以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9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时说:“要共同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公理和公平正义。
”这一主张是基于()①联合国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间国际组织②联合国安理会坚持“大国一致”的规则③联合国为解决国际紧张局势做出了独特贡献④联合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平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联合国改革方案和理论研究论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事务日益复杂多变,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重任。
然而,面对新的时代挑战,联合国在某些方面存在机制性缺陷,难以有效应对。
因此,联合国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联合国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及理论研究。
一、联合国改革的重要性1.适应新的国际格局随着东升西落的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国际社会对联合国这一多边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全球性问题上,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疫情防控等,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而联合国作为国际合作的最佳平台,必须通过改革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联合国的执行效率近年来,联合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执行力度和效率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维和行动、人道救援等领域,存在决策迟缓、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这就需要对联合国机制进行改革,提高其执行效率,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
3.增强联合国的代表性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提高,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需求越来越强烈。
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应当通过改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联合国能够更好地反映世界各国的意愿和利益。
二、联合国改革方案1.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方案一: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中增加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名额,特别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代表性。
方案二:设立一个专门的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
2.改革联合国决策机制方案一:提高安理会决策效率,限制五常国的否决权使用,对于涉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决议,实行多边决策机制。
方案二:在联合国大会中设立一个常设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协调各项国际政策和议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加强联合国执行力度方案一:增加联合国预算,提高维和行动和人道救援的资源配备,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国际危机。
联合国改革联合国改革,自从联合国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进行。
联合国改革一词的指涉范围很广,包括从希望消灭联合国的到希望联合或有全面功能主张的支持者,都可归入“联合国改革”。
而联合国官方的说法,则由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最早在1997年所提出。
在二战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联合国,风雨兼程,已经走过了它颇为艰难曲折而又熠熠生辉的60多年。
当今的国际情势与60多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同时联合国的使命和面临的挑战,也与60多年前大不相同了。
倘欲使联合国固有体制与时俱进,能适应21世纪的时代要求;倘欲进一步加强《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的作用及效力,那么,改革就成为必经之路!一、联合国改革的原因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来自会员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增多,尤其是80年代联合国财政危机加剧,促使它进一步加强了改革的力度,第五任和第六任秘书长都在不同程度上就改组秘书处、调整维和行动等方面采取过部分措施。
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是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国际法和联合国所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课题,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组建高级别小组以对联合国改革提出建议。
从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国际法“危机”,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相对于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严重滞后性。
现行的国际法和联合国现有的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社会防止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迫切愿望。
这种建立在旧的国际关系基础上的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联合国机构庞大、效率低下、财政拮据等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第一,面对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战略和行动,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和法律措施。
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其国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逐步形成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构想,因此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战略构想的第一个真正的“试验场”,是美国单边主义挑战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真正开始。
国际中的国际组织改革联合国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并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通过分析联合国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试图探讨国际中的国际组织改革问题。
一、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与挑战国际组织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协调、合作、管理和监督等多项职责。
然而,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组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一些国际组织的决策机制和治理结构已经过时,无法适应当前全球治理的需要。
其次,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存在协作不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一些国家对国际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产生怀疑,使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受到质疑。
二、联合国改革的背景与动因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联合国也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求。
首先,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要求联合国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增强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联合国在危机管理和冲突预防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其应对能力。
此外,联合国改革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穷与不平等等。
三、联合国改革的方向与举措联合国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以及提升组织的透明度和负责任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联合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例如,通过调整安全理事会的组成和运作方式,提高其决策的效率和代表性。
此外,联合国还加强了与地区组织和非国家参与者的合作,以提高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四、联合国改革的挑战与反思尽管联合国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成员国的利益分歧和地区矛盾依然存在,制约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其次,改革的实施需要各成员国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部分国家对改革持保留态度。
此外,改革之后的联合国是否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五、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也将面临更多的变革与挑战。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联合国会员国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发展是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中期。
这是亚洲崛起的时期。
从1946年至1950年,就有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7个挣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亚洲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1955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又打破多年因东西方冷战而导致的“接纳会员国僵局”,一次接纳了16个新会员国。
(注:参见梁西:《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4-65页。
)这标志着联合国会员国迅速增加的开端。
60年代是非洲大陆觉醒的年代。
1960年,随着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瓦解,17个新独立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此,亚洲国家、中小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日益显得突出。
原来,亚洲的创始会员国只有9个,而现在的会员国则已增加到40多个,是原来的5倍。
非洲在联合国创建时只有4个会员国,而现在已达51个,是联合国全部会员国总数的近1/3。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联合国会员国又有一次大规模的增加。
随着原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解体,这一地区的国家总数已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29个。
1991年第41届联合国大会,于9月17日一次接纳了7个新会员国:朝鲜南北两方、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其后,又于1992年3月2日接纳了8个新会员国:圣马立诺、摩尔多瓦、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
1993年先后接纳了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摩纳哥、厄立特立亚和安多拉;1994年12月15日接纳了贝劳(Palau);(注:Seethe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PublicInformation,TheUnitedNationsat50 ,p.77.)1999年12月接纳汤加。
至此,联合国已有会员国188个。
其中纳入会员国137个,是创始会员国的2.6倍还多。
就力量对比关系而言,联合国成立的头20年,基本上是在美国的操纵和控制下动作的。
论联合国的改革与发展—以安理会为例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1203姓名:屈梦菊学号:21201207022013.11.26一、引言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最具影响力和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意义不容小觑。
世界赖以维护和平的基石是以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本身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准则和组织框架,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调解争端,维护和平的基础性战略架构。
虽然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它并没有作到每次都完全公正地解决所有国际争端,但是它毕竟为各国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立场提供了舞台,弥合了众多分歧,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应有贡献。
但是,当今联合国的这一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严重挑战。
并且,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及问题,联合国亟待改革。
二、摘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尤其是国际和平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的情况下,联合国地位及作用日益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不断弱化联合国存在的需要,联合国的改革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文将立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以联合国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联合国改革发展安理会表决制度三、联合国1、发展简介联合国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载之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
它是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非常广泛的一般政治性组织,是当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和最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自身问题(1)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其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其现有的某些体制已经过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联合国是一个建立在主权国家之上,受主权国家制约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革国际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由世界上各国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
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人权和可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将探讨国际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改革进行讨论。
一、国际联合国的作用1.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维护国际法的执行、调解冲突、推动裁决与调解等方式,国际联合国为全球冲突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例如,安理会作为国际联合国的一个主要机构,负责处理全球安全问题,并能够采取强制性措施来维护和平。
2. 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国际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合作、协助发展中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国际联合国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通过制定发展目标,鼓励各国加强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解决全球性问题国际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穷、疾病等。
通过组织全球会议、协调各国行动、制定国际准则等手段,国际联合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致力于推动全球环境保护,提出并推动了多项国际环境条约的签署和执行。
二、国际联合国的改革1. 安理会改革国际联合国的安理会在它的决策和权力结构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平等的问题。
一些国家认为,现有的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导致他们对决策过程的过度控制。
因此,一些改革提案已经被提出,旨在扩大安理会的成员,提高其他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2. 加强维和能力国际联合国在处理冲突和维护和平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其维和能力。
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供更好的培训、装备和资源,以提高维和部队的效能,并加强与地区组织和当事国的合作。
3. 促进机构协调与效率国际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欢迎加入国关国政外交学人QQ群:190635306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内容提要由于中立,联合国可以和包括其他国际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种行为体合作,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能够帮助联合国获得应有的效率;由于客观,联合国可以用开放的态度倾听任何国家的声音,促进特定立场和主张的求同存异。
联合国的合理性和创造性有赖于其中立,而中立则构成了这个纷繁复杂世界中最大的善。
个真问题,要么是一个扭曲了表述的问题。
1一个分裂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联合国当然要改革,这一点早已经达成了全球共识;怎么改,似乎也已形成了共识。
自加利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后,联合国改革方案事实上已经启动。
贯穿于三任秘书长加利、安南和潘基文时代的联合国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安理会改革方面,安理会席位的增加和分配问题成为联合国改革的第一个焦点,但各国的反复拉锯使这一问题拖延不决;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改革始于加利时代,但经社理事会近年来的发展使这一问题随着千年议题和发展议程再次成为热议的中心;第三,就是联合国的行政改革问题。
安南时代提出的联合国秘书处改革议案涉及联合国预算的全面削减、组织机构并归、议会简化和大规模的裁员。
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进一步提出“一体方案”,以期改变联合国机构设置的臃肿重叠现象。
以上三个改革,重要性依次递减。
但是在联合国的改革实践当中,联合国行政体制改革反倒成为了近年来影响最深、牵连最广的议题。
究其根本,则是政治家的权力手腕作怪。
联合国近年来丑闻频发,从维和部队的集体性侵事件,再到最近第68届联大主席约翰·阿什被美国司法部门指控逃税及收受贿赂,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把柄远比抽象的安理会改革更能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美国在几次丑闻调查中,一边大肆贬低联合国的威望,使其单边政策有了更好的说辞;一边对联合国秘书处的高层又打又拉,再次确认了美国的控制能力。
联合国要为自己频繁发生的丑闻负政治责任,更要意识到其颟顸麻木对其本应代表的国际良心的损害。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摘要】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组织之一,其发展与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联合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动因、改革方向、改革进展和改革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结论部分将强调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展望未来联合国在新的国际格局下的发展与改革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深刻了解联合国的变革与进步,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这将有助于推动联合国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联合国、发展、改革、历程、动因、方向、进展、成果、重要性、展望、总结1. 引言1.1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概述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之一,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全球挑战的日益增加,联合国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之中。
这些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不仅影响着联合国自身的运作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国际合作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联合国不断扩大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化与挑战,联合国也面临着诸多改革的压力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应对全球性挑战,联合国不断进行内部机构和程序的改革,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将具体探讨联合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动因、改革方向、改革进展和改革成果,以及对联合国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联合国的发展历程联合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二战结束后,随着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诞生。
随着世界战争的结束,各国意识到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联合国成立初期,主要职责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通过军事行动和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2)联合国总部大楼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联合国大会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主要出版物:《联合国记事》(U.N. Chronicle) 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发行。
《联合国年鉴》(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地位: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其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功能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作用:1. 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宣言》上签了字。
这是第一次正式采用“联合国家”(也译为“联合国”)2.1945年6月26日,参加旧金山会议的50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就此正式成立了。
从此,罗斯福提出的“联合国家”(即“联合国”)一词就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性国际组织的名称了。
3.1945 年10月24日,当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员国(联合国宪章第23条规定为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组成)以及其它46个签字国的大多数成员国批准了《联合国宪章》后,联合国作为实体组织正式成立。
在。
4.1949年,美国的提议被采纳,并于1950年,联合国总部大楼在纽约市完工,使用了来自小约翰·洛克菲勒的850万美元捐款,并于1951年1月9日开始运作。
据安理会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和任命秘书长。
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每届常会开会时,各国往往派出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级官员率代表团出席,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到会发表讲话。
大会的1名主席和21名副主席,由常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为大会当选副主席,但也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职能是: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规定;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并采取经济、外交或军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
社科文化浅析联合国人权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以人权理事会为视角张三石(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上个世纪末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人权领域现状均感到不满,人权委员会无法承担起应有的职责,改革联合国人权机制、改善人权委员会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
因此对于世界人权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笔者将在本文对联合国人权机构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人权理事会;人权保护机制;改革发展一、 创设人权理事会的原因1.人权地位不断上升通过联合国一系列关于人权方面的改革文件和报告,我们不难看出人权问题越来越受到联合国的重视。
例如2002年,安南秘书长在题为《加强联合国:进一步改革纲领》的报告中有阐述:“提倡和保护人权是实现《宪章》关于建设一个正义与和平的世界这一前景的基本条件”。
2.国际上侵犯人权事件经常发生受国际政治秩序动荡的影响,许多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侵犯人权事件屡见不鲜。
如科特迪瓦爆发危机以来发生在该国的严重侵犯人权和国际人道主义事件。
在伊拉克萨达姆统治时期,在其国家领土内大肆杀戮民众的事件。
2004年美军“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
许多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国际社会上普遍受到诸多国家的谴责,但又缺乏一个能够制止其侵犯人权的机构去实施保护。
3.原有的人权委员会无法适应新的发展人权委员会从1946年建立到2006年废止,60年来为国际人权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起草了许多的人权保护的国际条约。
但是在后期,人权委员会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运行轨道,主要受西方发达国家控制,沦为各国意识形态、政治斗争的工具。
二、人权理事会运行机制1.普遍定期审议制度普遍定期审议制度(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是指人权理事会基于《联合国宪章》 《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各国自愿加入的人权保护条约和加入人权理事会所作出的承诺的内容对联合国成员国人权实施状况进行定期审查的一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