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变绿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混凝土的绿色施工技术有哪些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应用对于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混凝土的绿色施工技术都有哪些。
一、原材料的选择1、水泥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型水泥,如低热水泥、高性能水泥等。
这些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2、骨料选择质量良好、级配合理的骨料。
优先使用本地的骨料,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采用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后作为骨料重新使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能节约资源。
3、掺合料在混凝土中适量添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还能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生产水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4、外加剂选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泥用量。
二、配合比设计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原材料的消耗。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试验研究,确定最佳的配合比方案。
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合理调整配合比中的水胶比、砂率等参数,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重建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1、搅拌设备选用节能型的搅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
合理安排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以提高搅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运输设备优化混凝土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
使用节能环保型的运输车辆,并保持车辆的良好状态,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3、泵送设备采用高效的泵送设备,并合理布置泵送管道,减少泵送阻力和压力损失。
在泵送过程中,控制好泵送速度和压力,避免混凝土的离析和堵管。
四、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1、搅拌用水在搅拌混凝土时,严格控制用水量,避免浪费。
预拌混凝⼟绿⾊建材评价技术要求解读预拌混凝⼟绿⾊建材评价技术要求解读当前,我国建筑⼯程不仅体量巨⼤,⽽且⾼层和超⾼层建(构)筑物、⼤型和超⼤型桥梁、隧道、港⼝、⼤坝等施⼯难度⼤、质量要求⾼的⼯程结构正在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预拌混凝⼟⾏业的迅猛发展。
然⽽发展总是伴随⽭盾⽽⽣,部分预拌混凝⼟搅拌站仍然没有摆脱⽣产⽅式粗犷、能源利⽤率低、物料浪费的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为了引导预拌混凝⼟向绿⾊、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向转变,2016年3⽉,国家住建部和⼯信部联合启动了绿⾊建材评价标识⼯作。
绿⾊建材评价标识由⾼⾄低分为三星级、⼆星级和⼀星级三个等级,评价⼯作主要依据《绿⾊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第⼀版)》(以下简称《导则》)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进⾏。
⾃绿⾊建材评价标识⼯作开展以来,预拌混凝⼟⾏业积极响应,⽬前已有131家混凝⼟搅拌站获得了三星级绿⾊建材标识,21家混凝⼟搅拌站获得了⼆星级或⼀星级绿⾊建材标识。
但是,评价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企业因未能充分理解评价技术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据不够充分或准确等问题⽽影响了评价⼯作进度。
为了便于企业理解评价技术要求、准备相关证明资料,本⽂将从基本要求、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等四个⽅⾯,对预拌混凝⼟产品绿⾊建材评价技术要求进⾏解读。
⼀、基本要求依据《导则》规定,预拌混凝⼟绿⾊建材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其中控制项为必须满⾜的要求。
在申评产品和企业满⾜全部控制项的前提下,依据评分项和加分项的总得分划分绿⾊建材等级。
1. 评价总分及标识等级划分评分项满分为100分,得分按式(Q评 = ΣWi×Qi)计算。
式中:Q评—评分项得分;Wi—评分项各指标权重;Qi—评分项各指标得分。
加分项总分为5分,重点考虑建材⽣产⼯艺和设备的先进性、环境影响⽔平、技术创新和性能等。
评价总得分按式(Q总= Q评+ Q加)计算,即评价总分等于评分项得分与加分项得分之和。
式中:Q总—总分;Q评—评分项得分;Q加—加分项得分。
土木工程绿色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作文你知道吗?在土木工程这个大领域里,绿色材料就像是一群即将改变世界的超级英雄,正大步迈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呢!一、性能越来越强大。
现在的土木工程绿色材料啊,就像游戏里不断升级的角色一样。
比如说绿色混凝土,以前它可能只是比普通混凝土稍微环保那么一丢丢,但未来可不得了。
它的强度会变得超级高,就像绿巨人的肌肉一样结实。
想象一下,用这种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那简直就是屹立不倒的巨人。
而且啊,它的耐久性也会大大增强,就像乌龟一样长寿。
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岁月的侵蚀,它都能轻松应对,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住个几十年就变得破破烂烂的啦。
还有绿色保温材料,以后肯定不仅仅是能保温这么简单。
它可能会像神奇的魔法护盾一样,夏天能把炎热的暑气挡在外面,让屋里凉爽宜人;冬天又能把温暖紧紧锁住,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超级保暖的羽绒服。
而且啊,这种材料还会变得更轻便,安装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轻松,工人师傅们肯定会特别高兴。
二、更加环保可持续。
绿色材料嘛,环保那肯定是它的看家本领,而且这个本领还会越来越厉害。
就拿木材来说吧,以前人们一提到用木材就担心森林被砍光。
但未来的绿色木材可不一样啦,它们大多会来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像是从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魔法森林里采出来的一样。
而且啊,木材的加工过程也会变得超级环保,几乎没有什么污染。
再说说那些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在未来,建筑垃圾、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等,都将成为绿色材料的宝藏。
这些被人们丢弃的东西会被巧妙地转化成有用的建筑材料。
比如说,把废旧塑料加工成新型的建筑板材,这种板材又轻便又耐用,还能给那些塑料垃圾找到一个超级棒的归宿,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这就像是把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让那些被遗忘的废弃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智能化融合。
你能想象吗?绿色材料和智能化技术手拉手的那一天。
比如说,有一种绿色墙体材料,它能够自动调节室内的光线。
当外面阳光太强烈的时候,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管家,自动变得不那么透明,把阳光挡一挡;当室内光线不足的时候,它又能变得透明一些,让阳光多进来一点。
混凝土材料的绿色化发展趋势是什么在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混凝土材料的传统生产和使用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混凝土材料正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混凝土材料的绿色化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呢?一、原材料的绿色选择1、水泥生产的节能减排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但其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实现绿色化发展,水泥行业正在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通过优化煅烧过程和余热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研发和推广低碳水泥品种,如贝利特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2、骨料的可持续供应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据了较大的体积比例。
过去,骨料的开采往往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如破坏山体、造成水土流失等。
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再生骨料和工业废渣作为骨料的替代品。
再生骨料是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砖石等进行破碎、筛分和处理得到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降低对天然骨料的需求。
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等,也可以作为骨料的一部分,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掺和料的广泛应用掺和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掺入的具有一定活性或填充作用的材料,如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
这些掺和料可以部分替代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掺和料的使用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1、降低能源消耗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搅拌、运输等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通过采用高效的搅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混凝土生产提供动力,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混凝土知识大全一、混凝土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基本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它具有硬化快、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机场等领域。
二、混凝土的分类1.按强度等级分类:可分为C15、C30、C40、C60等,其中C表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字表示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单位:MPa)。
2.按性能分类: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
3.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建筑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海洋混凝土等。
三、混凝土的组成材料1.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起到粘结作用。
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2.砂:是混凝土的细骨料,起到填充和骨架作用。
分为河沙、山沙、海沙等。
3.石子:是混凝土的粗骨料,起到骨架作用。
分为碎石、卵石等。
4.水:是混凝土的溶剂,使水泥颗粒发生水化反应。
5.外加剂: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加入适量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
四、混凝土的制备1.配料:根据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按比例称量水泥、砂、石子、水等基本材料。
2.搅拌:将称量好的材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充分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为止。
3.运输: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可采用搅拌车、输送泵等设备。
4.浇筑: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采用振动棒进行振动,排除气泡,确保混凝土密实。
5.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使其逐渐达到设计强度。
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1.模板工程:根据混凝土结构形状和尺寸,制作合适的模板,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
2.钢筋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布置钢筋,确保钢筋焊接质量和锚固长度。
3.预应力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预应力张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4.混凝土浇筑: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
5.养护和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
六、混凝土的验收标准1.强度验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可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检测。
绿色混凝土新技术论文(2)绿色混凝土新技术论文篇二清水混凝土的绿色施工技术【摘要】清水混凝土建筑起源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我国试用。
目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正迅速发展,已经为很多企业创造了施工的成功案例。
清水混凝土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工程、工程建筑以及市政桥梁中,然而,目前的技术还比较薄弱,质量等级也只达到初始水平,因此迫切要求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从而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建筑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清水混凝土工程是系列绿色建筑中的一种,它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建筑风格中所特有的厚重与清雅也是其他建筑材料所不具备。
1.清水混凝土的简介清水混凝土系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不做其他外装饰的混凝土工程。
根据混凝土表面的装饰效果和施工的质量验收标准分为三种: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
普通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混凝土硬化干燥后表面的颜色均匀,且平整度以及光洁度均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混凝土工程。
饰面清水混凝土工程是指以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金额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等组合形成自然状态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
装饰清水混凝土是指利用混凝土的拓印特性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装饰图案或预留预埋装饰物的清水混凝土工程。
2.清水混凝土施工广受青睐的原因(1)清水混凝土不做任何修饰,颜色较均匀光滑,美观度较好,质量也较高,是承包商创建精品工程的制胜法宝。
(2)清水混凝土施工消除了由于抹灰工程容易空鼓、脱落和裂缝的问题。
(3)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取得的环境效益较为明显。
清水混凝土技术取消了抹灰又取消了湿作业,提高了现场文明的施工程度,减少了建筑垃圾。
(4)清水混凝土取消了抹灰层和面层,民用工程中一般稍加修饰就可以直接刮腻子、涂刷面漆。
3.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3.1工程概况某公司承建的恒大名都剧场总建筑面积16000�O,地下室一层约4000�O,地上共三层12000�O,其中一、二层为商城,三层为影剧院。
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能达到的温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太阳暴晒可以让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这可能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了解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能达到的温度对于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 太阳暴晒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太阳暴晒是混凝土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表面暴露在太阳下时,它会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导致温度升高。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其表面温度。
一般来说,夏季的高温天气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尤其是在没有遮挡物遮蔽的情况下。
而且,混凝土表面的颜色和材质也会影响其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进而影响其表面温度的变化。
2. 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能达到的温度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和实验数据,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能达到的温度范围一般在摄氏50度以上。
在真实的夏季高温环境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往往会超过摄氏60度甚至更高。
这样的高温环境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中,需要考虑如何有效降低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的温度,以减轻其对建筑结构和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
3. 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因素除了太阳暴晒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温度。
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混凝土的密度和厚度、是否有遮挡物遮蔽等。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成分也会影响其热学性能,进而影响其在太阳暴晒下的温度变化。
4. 针对混凝土高温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可能出现的高温问题,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采取。
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成分来改善其热学性能,如增加混凝土的密度和热导率,减少其吸热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物或涂装特殊的防晒材料来降低其表面温度。
也可以通过调整建筑设计、增加植被覆盖或设置遮阳设施等方式来减少太阳直射对混凝土的影响。
5. 结语混凝土在太阳暴晒下能达到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乎到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论文:浅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摘要:探讨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在现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以及提出增强其耐久性的设计要点,以解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改善其结构的耐久性。
关键词:高性能绿色耐久性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混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
因此,大力推广使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实现混凝土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简称GHPC)是近年来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而设计、制备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
最早提出GHPC概念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2],并指出:GHPC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更是混凝土的未来。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出来具有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1)能更多的节约水泥熟料,更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大量的降低能耗。
(2)能更多的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节约水泥,减少二次污染,并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3)能更大的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尽量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用量,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目的。
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而以往工程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或片面追求高强度而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混凝土是耐久材料,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混凝土由于各种原因提前失效,发达国家已建成并使用的诸多基础建设和重大工程过早破坏严重,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其主要因素就是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而导致的。
这就需要考虑研究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幻灯片1绿化混凝土幻灯片21.定义: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进行绿色植被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2.用途:绿化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停车场等部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调节人们的生活情绪,同时能够吸收噪音和粉尘,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积极作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自然协调、具有环保意义的混凝土材料。
幻灯片33.日本的研究:随着人类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混凝土结构物的美化、绿化、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成为混凝土学科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最早开始研究绿化混凝土并申请了专利。
幻灯片4当时主要针对大型土木工程,例如为了修筑道路、大坝、人工岛等,需要开挖山体、破坏自然景观,同时产生大面积的人造混凝土平面和水边护坡等部位,需要进行绿化处理。
在此背景下,日本混凝土协会成立了混凝土结构物绿化设计研究委员会。
从混凝土结构物的绿化施工方法、评价指标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绿化混凝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城市建筑物的局部绿化、近水、护岸工程到道路、机场建设等大型土木工程,均考虑了绿化措施。
幻灯片54.我国对绿化混凝土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加快,城区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混凝土的道路所覆盖,绿色面积明显减少。
所以也开始重视混凝土结构物的绿化问题。
到目前为止,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已经常用于城市停车场,而对于郊外大型土木工程的施工,绿化问题则考虑的较少。
幻灯片6为了修复道路或水坝等破坏了的自然景观,我国吉林省水利实业公司经过几年的研究,研制出了能长草的环保型绿化混凝土护砌材料。
经专家们的鉴定,该研究开发的环保型绿化混凝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积极地开发、研究应用绿色混凝土是将混凝土向环保型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幻灯片7●绿化混凝土的种类:●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多孔连续性绿化混凝土孔洞型多层结构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幻灯片81.孔洞型绿化混凝土块体材料组成实体部分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相同,只是在块体材料的形态上设计了一定比例的孔洞,为绿色植被提供空间。
混凝土制品的绿色生产方法一、前言混凝土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然而,混凝土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给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如何实现混凝土制品的绿色生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绿色生产的概念绿色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生产方式。
对于混凝土制品来说,绿色生产的关键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三、绿色生产方法1.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特点,可以降低混凝土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可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次数,从而减少环境的影响。
2.使用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制成的新混凝土,可以减少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再生混凝土还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减少能源的使用。
3.选择合适的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选择高品质、低碳排放的水泥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也可以选择添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用量。
4.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采用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等。
5.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环境的影响。
例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噪声、粉尘等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废弃物的处理等。
四、案例分析1.德国混凝土制品公司:该公司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同时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降低混凝土用量和能源消耗。
该公司还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噪声、粉尘等污染物的控制,实现了绿色生产。
2.日本混凝土制品公司:该公司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使用再生混凝土,减少废弃物的处理量和原材料的消耗。
该公司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绿色生产。
碳化混凝土的深度测定方法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高性能、高耐久性、绿色混凝土得到大量应用;而要配制高性能、高耐久性、绿色混凝土必须使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磨细矿粉和硅灰等,其中又以粉煤灰、磨细矿粉最为常用。
矿物掺合料首先因为比水泥还细,填充了水泥浆中的孔隙,起到了集料填充效应,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其次,矿物掺合料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通过与水泥一次水化后产生的氢氧化钙发生二次、三次水化生成硅酸盐凝胶,有微膨胀效应,有效封闭了混凝土中有害的孔隙,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性、密实性,提高了混凝土抗有害离子侵入的性能,从而提高了混凝土耐久性,使混凝土具有了高强、高性能。
而且,由于消耗了大量工业废渣,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使混凝土的生产走上绿色、环保之路。
然而,一个问题随之出现了。
现行回弹规范测定碳化深度,主要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的测区采用适当工具形成直径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碳化深度,清除孔洞中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同时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边缘处,再用测深工具测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变红色与未变红色的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少于三次,取其平均值。
现行规范测定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是: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时,除生成硅酸盐、铝酸盐、铁铝酸盐等胶结材料外,还生成氢氧化钙;混凝土表面在与空气接触后,空气中二氧化碳会通过混凝土表面孔隙渗入混凝土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这就是所谓的“碳化”。
氢氧化钙是碱性的,遇酚酞会变红;而碳酸钙是中性的,与酚酞不变色。
在混凝土表面的测区凿出孔洞,滴入酚酞后,就可根据混凝土变色情况测出碳化深度。
这在使用水泥一种胶凝材料时,现行回弹规范是没有问题的,没有任何干扰因素。
但是在使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就不是水泥一种,还有粉煤灰、磨细矿粉、硅灰等其它胶凝材料,这些矿物掺合料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会在二次、三次水化时,消耗掉混凝土中绝大部分氢氧化钙。
混凝土变绿的原因
混凝土中使用的‘矿粉’,全称为:磨细水淬粒化高炉矿渣粉。
矿渣来源于钢铁厂炼铁时高炉排出的熔渣,用水喷洒急速冷却成为颗粒状矿渣,然后烘干磨细,得到磨细矿渣粉,即‘矿粉.矿粉现在广泛在混凝土中应用,除了利用工业废渣,有较好环保和社会效益外,矿粉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部分物理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所以,现在广泛应用于许多基础建设项目如桥梁、码头、高铁等等.
水泥浆硬化后变蓝、绿或蓝绿色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使用矿渣水泥或矿粉掺量较高的混凝土和砂浆。
这个问题1957年就有日本的专家人员研究过,将变色归因于矿渣含的硫化物,与水泥的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发生的复杂反应,生成微量FeS和MnS,使水化产物呈蓝绿色。
不过,混凝土表面暴露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这些硫化物会氧化,颜色随之消失,越是密实高强混凝土颜色褪去需要的时间越长。
并不是所有矿渣水泥都有变蓝绿现象,只是某些矿渣水泥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