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38.88 KB
- 文档页数:20
现代地图知识点总结地图是人类制作的一种用于记录地理空间信息的图形工具。
它是描述地球表面、地下、海底等地理实体、现象的一种图形工具。
地图具有指示方向、距离和地形等信息的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流转地球及开发资源的基本工具。
现代地图由于地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对现代地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地图的基本概念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一种用于描述地球表面、地下、海底等地理实体、现象的特殊图件。
它是一种在平面上代表地球表面的造型,并且在图面上按照规定的比例准确地给出地球上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道路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的文字,图形和符号。
2.地图的种类地图根据制图目的、比例尺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按照制图目的,可以分为地形图、地貌图、交通图、气候图、经济图、政治图等。
按照比例尺,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地图、人文地图等多种类型。
3.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理方向、地形地貌、交通和交通要素、气候环境、经济、政治要素等。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也是读者研究地图的重点。
4.地图的基本原则地图制作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制图工作者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5.地图的使用方法地图是描述地理信息的图形工具,它的使用方法包括:观察、比较、测量、分析、推断和绘制。
二、地图的制作技术1.测量技术地图的制作离不开测量技术,测量技术包括地面测量、空中摄影测量和卫星遥感测量。
地面测量是指对地面进行直接测量,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
空中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摄影技术,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
卫星遥感测量是利用卫星对地面进行遥感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
2.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展开到平面上的方法,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平面图件,在制图过程中必须进行投影。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2.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3.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4.坐标系分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4.我国的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地图投影1.地图投影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的地球曲面运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展示到平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与地图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书482.地图投影变形:(类型)书51(1)长度(距离)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形状)变形3.地图投影的分类(一)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1)几何投影:源于透视几何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地球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可以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等几何面上从而有(1)方位投影(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2)非几何投影: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不借助辅助投影面,根据制图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条件,求出投影公式,来确定平面与球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1)伪方位投影(2)伪圆柱投影(3)伪圆锥投影(4)多圆锥投影(二)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的地物轮廓投影后,仍保持形状不变,角度想等)(2)等积投影(面积相同)(3)任意投影(长度,面积,角度变形同时存在)4.地图投影的选择(64)(一)投影选择的依据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二)世界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1.多圆锥投影2.圆柱投影三、地图的比例尺与分幅计算1.主比例尺: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2.复式比例尺:每一条纬线(或经线)单独设计一个直线比例尺,将各直线比例尺组合起来就成为复式比例尺。
现代地图知识点归纳总结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管理世界、利用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以一种符号形式反映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的一种抽象和化简。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和资源。
一、地图的概念和作用地图是以一种简化、符号化的形式,用视觉符号和文字标注手段表现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的工具。
地图的作用主要有:1.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地理分区、地理位置以及各种地理现象。
2. 帮助人们管理世界:地图是人们进行地理管理、规划、决策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对地球表面的各种资源进行精度测量和定位,有效管理和规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帮助人们利用世界:地图是人们在旅游、出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到目的地,规划路线,提高出行效率。
二、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不同内容和功能,可以将地图分为多种不同类型,主要包括:1. 按内容划分:地形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气象地图、交通地图等。
2. 按用途划分:导航地图、旅游地图、地理教学地图、规划地图、军事地图等。
3. 按比例划分:大比例地图、中比例地图、小比例地图等。
4. 按投影方式划分:圆柱投影地图、圆锥投影地图、平面投影地图等。
5. 按制图对象划分:陆地地图、海洋地图、城市地图、乡村地图等。
三、地图的要素地图主要包括地图体、地图内容和地图键,具体包括:1. 地图体:地图体是指地图的物质载体,包括纸质地图、数字地图、卫星遥感地图、沙盘地图等。
2. 地图内容:地图内容是指地图上所表现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植被、行政区划、交通通讯等。
3. 地图键:地图键是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标注和色彩,它是将地图内容以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手段。
四、地图的制图原理制图原理是指制图者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原则,主要包括视觉效果原理、综合性原理、简明性原理、真实性原理等。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理坐标系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描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用地理坐标系来确定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系是由纬度和经度组成的。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地球赤道的距离,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赤道)到90°(北极和南极)。
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到地球子午线的距离,同样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到180°(东经和西经)。
在地理坐标系中,纬度和经度是用度(°)、分(′)、秒(″)来表示的。
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要将地球表面展开到平面地图上,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处理。
地图投影是指将三维的球面地图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不同的地图投影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对于地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所用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有文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两种形式。
文字比例尺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示,比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
线条比例尺则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比例尺,通常标在地图上的角落或边缘处。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地图的制作要求和使用场景,比例尺也是衡量地图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四、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地质构造、行政范围、交通等内容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标注。
地图符号有点、线、面、文字等形式,根据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地图符号也有不同的分类和应用。
掌握地图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图信息、快速定位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图分类地图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制图目的可以分为物质地图、人文地图和专题地图等不同类型。
物质地图主要描述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自然景观,如地形图、水文地图等;人文地图则主要描述人类活动的分布、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人文景观,如政治地图、交通地图等;专题地图则是在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中深入描述的地图,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
2、地图的内容的构成要素与基础:1)数学要素与数学基础。
数学要素是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作用的要素;2)地学要素与地学基础。
地学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要求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又叫内容要素;3)辅助要素。
地图的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号、图例、附图、图表、出版单位、时间、编图说明、图外整饰要素与补充说明等;4)技术要素与技术基础。
3、地图的基本功能:1)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地图认知功能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地图阅读、地图量测等分析,获取制图区事物与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坡度、密度、曲率、比率、面积、体积等许多具体的数量指标信息;地图感受功能是指任何人阅读地图都会对地图产生一个感受过程,不管是深刻的、浮浅的、专业的还是一般的。
3、现代地图的作用:1)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2)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3)产业及城乡规划的基础4)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5)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6)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7)决策管理的有力帮手8)国家疆域版图的重要表现形式4、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三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综合概括、模型模拟等手段缩小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与图像。
5、现代地图的具体分类:一、按地图内容分类:1)普通地图。
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基本自然和人文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2)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地表自然或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性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图。
是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万的地图。
2)中比例尺地图。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制作、使用和解释的学科,涉及到地图的原理、投影、符号、比例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地图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是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化表达,通常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系、道路等信息。
2. 地图投影:
-地球是一个三维椭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呈现地球表面,为了准确呈现地球表面,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包括墨卡托投影、等距投影、圆锥投影等。
3. 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比例尺通常表示为分数或文字形式,如1:10,000或1厘米代表10公里。
4. 地图符号:
-地图符号是用来表示地图上各种地理对象或现象的图形化标识,如山脉、河流、城市等,不同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5. 地图坐标系统:
-地图使用坐标系统来确定地点的位置,常见的地图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和UTM坐标系统,用于精确定位地图上的点。
6. 地图制图原理:
-制图原理包括地图要素的选择、排列、分类以及地图的设计和布局,通过合理的制图原则可以制作出清晰易读的地图。
7. 地图误差:
-地图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包括投影误差、测量误差、数据误差等,需要通过精确的校正和验证来减小误差。
8. 地图解译:
-地图解译是指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和符号推断地理现象或特征,需要借助地图学知识和背景资料进行准确解读。
以上是地图学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并提高地图的制作和解读能力。
地图学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2.测制地图的方法1)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2)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编图,数字制图3.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4.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地图。
2)按区域范围划分:1.星球图,地球图2.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3.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4.局部区域图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1))按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2))按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外文地图,各少数民族文字地图,盲文地图3))按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4))按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图,地图集5.地图的功能当前地图的功能可以反映在:作为地图信息的载体,参与地图信息的传递,模拟客观实际和对时空的认知等方面。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1.地图投影的分类、选择与判别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分类:1))几何投影:1.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种投影2.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再将圆柱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再将圆锥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2))非几何投影:1.伪方位投影:在正轴情况下,伪方位投影的纬线仍投影为同心圆,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2.伪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平行直线,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3.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除中央经线仍为直线外,其余经线则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4.多圆锥投影:纬线为同轴圆弧,其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则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2)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相等,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内的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形状不变,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很大,由于保持角度不变,因此适用于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等2.等积投影: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利于面积对比,适用于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3.任意投影:多用于对面积精度和角度精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一般参考图和中小学教学用图2.高斯-克吕格投影假想有一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体上某一经线相切,其椭圆柱的中心轴与赤道平面重合,将地球椭球体面有条件的投影到椭圆柱面上,条件包括: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第三章地图概括1.地图概括的性质、分类地图概括贯穿于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外业测图,内业编图的制图对象和制图资料的选择,地图内容的取舍,专题要素的分类,分级,表示方法的选择,地图符号设计的全过程;地图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 万,小于1:10 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 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征⑴严密的数学法则⑵科学的地图概括⑶特定的符号系统2、看图能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技术要素。
3、试述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与储存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应用领域: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4、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5、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6、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7、国外原始地图古苏美尔人地图和古巴比伦地图;国内的原始地图《山海经》中的记载、田猎图。
东西方古代地图学的萌芽与形成国外地图作品及成果的出现:埃拉托色尼,托勒密。
我国春秋、西汉时期的地图大家注意:现代地图学的大部分理论、概念来源于西方。
我国西晋的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的制图理论: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8.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1.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1) 1。
如何全面理解地图的功能?获取信息的功能: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人们可以通过地图分析、地图量测,获取制图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坡度、面积、体积、深度、密度、曲率、分率等具体的数量指标名词解释:(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的结果,也是空间认识的工具)?2. 如何理解反映地面的像片(图像)、素描图和地图的区别?地图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可测量性、几何相似性。
3。
如何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1)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顺带解释一下地图的定义)(2)地图有三个基本矛盾,而解决这三个矛盾的法则就是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地球曲面与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用数学法则即地图投影解决;地球表层原貌与地图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用符号化法则即符号系统解决;地理要素(现象)的复杂性与地图概括性之间的矛盾,用综合法则即制图综合解决。
(3)其详细解释如下:A 数学法则: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B 地图概括: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C 符号系统: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一.名词解释1、地图(经典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现代地图学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3、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4、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
6、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 dsˊ与它固有长度ds 之比值。
公式表示为:u= dsˊ/ds7、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ˊ与它固有的面积dF 之比值。
公式表示为:P= dFˊ/dF8、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公式表示为:v u=u-19、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公式表示为:v p=p-110、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ˊ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11、海岸:海水不停地升降,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
12、深度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13、等深线:是从深度基准面起算的等深点的连线。
14、视敏度:是眼睛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很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它意味着人们能够看到图像精致细节的准确性。
15、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变化)。
16、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指人脑接受客观刺激后对这些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反应。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见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富豪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2、看图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地形图的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大地控制、缩小程度、地图投影)、地学要素(内容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图标、文字说明)★3、试述地图的功能及应用领域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4、按照地图表示内容可划分为几类?按比例尺进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按照地图表示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又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内容可进一步氛围自然地图、人文社会经济地图等★按照比例尺可划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万)★5、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发放的综合性科学。
★6、现代地图的作用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产业及城乡规划的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决策管理的有力帮手国家疆域版图的重要表现形式7、在地图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熟知几种典型地图、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年前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中国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值(地形欺负、倾斜缓急、山川分布走向)西方地理学之父:古希腊埃拉托色尼第一次计算了地球曲率和周长托勒密是西方古代地图学的奠基人★(论述题)8、现代地图学与地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是基础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现代地图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现代地图:现代地图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它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多位、静态活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识与交流传输着事象的时空分布、数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2.现代地图学: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识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3.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独立地物等。
进一步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4.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性的地图。
(其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广泛。
按专题内容可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环境地图等不同专题类型的地图。
)5.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用电子地图制图系统,以数字地图数据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信息传输或转换等功能,并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图形符号的地图。
即符号化或可视化了的数字地图,是现代地图应用的重要形式。
6.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记录和贮存的地图。
包括矢量的栅格的数字地图。
它是相对于手工和电子模拟的地图而言的。
是完全数字化的地图。
简答题1.对比风景画,航片或卫片说明地图的基本特征。
(1)严密的数学法则。
这一法则使地图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可以在图上量算位置、距离、方向、体积和面积等。
(2)科学的地图概括。
舍去次要的、微小的,保留基本的、主要的,并加以概括。
地图内容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地图概括。
(3)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理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等特征千差万别、十分复杂,需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来表示。
且采用符号系统可以将主要地物与次要地物区别表示。
地图学复习要点(简略)(一)填空题重点1、地图具有的四点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是: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和比例尺。
3、地图的四点重要功能: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模拟功能和认知功能。
4、我国八种基本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
5、现代地图的产生可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6、地图投影变形主要是平面与球面之间在长度(距离)、角度(形状)和面积三种变形。
7、地形图几何投影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8、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和制图图解限制。
(此题也可能是简答,见书P123)9、地图符号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其可读性。
10、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亮度和彩度。
11、四色印刷中指的四色即青、品、黄、黑。
12、一个图形的视觉中心比它的几何中心高约5%。
13、点状符号标注的优选顺序: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尽可能不注记在左边)。
14、在制图实践中以形状变量区分最高层次的本质差异,色相分量表达次一级分类体系,结构(网纹)或方向变量作最后补充。
15、制图数据分级以5~9级为宜。
16、范围法采用的分布界线常有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之分。
17、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此内容可能考名词解释)18、在各统计区内以点状符号表示制图数据的方法称为分区统计法。
19、考虑地图信息的有效表达,分级数一般在5~7级为宜,最少不低于3级,最多不超过9级。
20、地图的编制程序包括: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21、地势表示的方法主要有: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
22、等高线表示地势详尽程度取决于比例尺和等高距的大小。
23、专题地图的类型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和其他类。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
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
第三章: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
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
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
第四章: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12.简要说明各种表示方法是如何表示地理事象的分布、质量、数量、动态等特征的?第五章:1.什么是数字地图?其特点有哪些?2.什么是地图数据?其基本组成有哪些?3.典型的空间数据格式有哪两种?表示方法是什么?4.什么是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的组织方法有哪些?5.什么是电子地图?它与数字地图有什么不同?其设计原则包括哪些?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
2、地图的内容的构成要素与基础:1)数学要素与数学基础。
数学要素是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作用的要素;2)地学要素与地学基础。
地学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要求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叫内容要素;3)辅助要素。
地图的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号、图例、附图、图表、出版单位时间、编图说明、图外整饰要素与补充说明等;4)技术要素与技术基础。
3、地图的基本功能:1)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地图认知功能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地图阅读、地图量测等分析,获取制图区事物与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坡度、密度、曲率、比率、面积、体积等许多具体的数量指标信息;地图感受功能是指任何人阅读地图都会对地图产生一个感受过程,不管是深刻的、浮浅的、专业的还是一般的。
3、现代地图的作用:1)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2)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3)产业及城乡规划的基础4)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5)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6)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7)决策管理的有力帮手8)国家疆域版图的重要表现形式。
4、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三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综合概括、模型模拟等手段缩小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与图像。
5、现代地图的具体分类:一、按地图内容分类:1)普通地图。
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基本自然和人文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2)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地表自然或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性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图。
是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 万的地图。
2)中比例尺地图。
是指比例尺小于1:10 万,大于等于1:100 万的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
是指小于1:100 万或更小的比例尺的地图。
三、按制图区域分类:1)政区大小不同的地图:世界地图、半球地图、中国地图等。
2)专业分区不同的地图:按流域分区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按地形分区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3)星球不同的地图:地球地图、火星地图等。
四、按地图功能和作用分类:1)通用地图:指普遍通用的地图。
2)专用地图:只根据某一部门的特殊要求编制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地图。
如:教学图、航海图等。
3)特种地图:指用非常规形式显示的地图或除纸质外还可用特殊介质与材料所制作的地图。
如:数字地图、电子地图。
五、按其他标志分类:6、现代地图学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7、未来地图学展望:目前,地图学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阶段。
面向21 世纪的地图学在制图与用图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将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制图与用图的技术方面1)空间数据库技术将链接数字制图、3S 技术成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数字地球技术。
2)多媒体、网络网格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将使未来地图走向虚拟化、多能化和感觉化。
3)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表达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模式化和标准化。
4)地图功能将从信息载负与传输、模型模拟与动态监测等走向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综合评价与预测预报。
地图功能更加多极化。
产品更加多样化,作用更直接化与用户化。
5)地图学知识更加普及和大众化,主体和客体同一化,制图与用图一体化,将促使地球信息研究与利用一体化。
地图制图活动与学术交流将更加地区化、全球化与国际化。
二、地图学理论方面1)地图可视化理论将随着信息技术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进步得到发展、完善和进步,特别是地学虚拟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促使虚拟地理学/ 虚拟地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数字地球理论将随数字城市、数字省区、数字国家、数字区域等的实践与发展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数字地球的理念将最终在全世界实现。
3)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将随地学系统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提高而完善。
典型地学信息图谱将不断涌现出来。
4)地球信息科学理论将随数字制图、遥感制图、综合制图、地学信息图谱、3S 技术、数字地球与全球制图等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不断完善。
地球信息科学体系将最终被建立和完善起来。
第二章地球空间认知与现代测绘成图1、地球/ 地理空间概念1)地球空间含义:地球空间是地球体及其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
这个范围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上下大约2000km 。
2)地理空间的含义:广义的地理空间已经拓展到包括地球、月球、太阳等星球及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甚至整个宇宙空间;狭义的地理空间则是地球表层及其周围一定范围所包围的空间,这个范围要比地球空间小,上下大约有200km 。
2、地球/ 地理空间信息的定义:地球地理空间信息是有关地球/ 地理空间实体或现象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与一切有用信息的总称,是对表达地学空间特征与关系数据的解释,能反映地学空间实体或现象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3、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1)地球空间信息的空间特征:描述事物或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
2)地球空间信息的属性特征:描述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数量特征指标的非空间数据,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等级、数量、名称等。
3)地球空间信息的时间特征: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如采集、获取、分析、应用数据的时刻或时段。
4、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传输与表达一、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将地球体的现有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图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信息转换成可以处理与接受的数据形式。
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的来源:1)地图信息;2)实测信息;3)遥感信息;4)实体纹理信息;5)文本信息;6)统计信息;7)多媒体信息;8)已有系统的数据。
二、地球空间信息的传输地球空间信息的传输是地球空间信息获取、表达和应用的纽带,有效信息传递所涉及的要素包括信息制造者、地球空间信息、信息接受者。
地理信息的传输的过程是:客观事物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使用地图符号变成地图,用户通过对地图符号和图形的解译与分析,形成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概念。
三、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地球空间信息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地图来表达,从而实现从制图的客观地理环境到用户认知地理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的三要素:1)地图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承载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地图色彩是产生美感和创造艺术魅力基本要素的表达手法;2)地图注记:是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标识各对象、指示对象的属性、表明对象间的关系及转译等功能;3)“影像”和“装饰图案” :地图的“影像”是地球空间信息特征的空间图像的框架;“装饰图案”多用于地图的图边装饰,它既可增加地图的美感,又可烘托地图的主题,从而也利于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
5、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工作分为以下 3 个方面:一、几何数据的采集;1)手扶跟踪数字化。
2)扫描数字化。
二、属性数据的采集;三、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1)属性数据作为几何数据的悬挂体;2)用单向指针指向属性数据;3)双向同构连接方式;4)自成体系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