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5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教材探析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是一本重点介绍曲式分析(QDA)和线性
混合模型(LMM)的教材。
这本教材涵盖了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
入门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际应用。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由资深
统计、实证研究和机器学习专家组成的团队编写,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以及如何应用它们。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介绍了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的背景和历史,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贡献统计学的发展。
它也介绍了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材还介绍了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统计分析中。
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际案例,研究者可以借助这些例子来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这些案例主要包括学术研究中常见的应用程序,比如内容分析,量表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比较变量分析,假设检验和拟合技术。
此外,教材还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技巧。
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的例子和最佳实践都能为研究者提供很好的
思路,探索更多有趣、有价值的发现。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是一本专业的教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进行实际研究。
它可以作为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训练,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 1 -。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
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肖邦《降E圆舞曲》OP18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一章绪论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每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们仍然在其中发现一些规律应注意的一点,曲式的学习必须与具体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相结合。
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主题在一首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主题也即是主导乐思。
主题的长度并无严格的规定,他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
主题可以是单一材料的,也可以是对比的(多出现于大型的乐曲中)。
一首乐曲中的主题数量可多可少。
有多个主题时,可分为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
在具有一定长度的主题中,主题的开头部分成为“主题头”,它往往体现为主题最核心的动机材料。
在乐曲发展过程中,主题头的乐思动机具有特别醒目的特点,从而成为辨认主题素材的最重要标志。
结构单元,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能够成为整体结构的最小曲式是乐段。
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结构单元是乐段(可以表达乐意的最小结构单位)。
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为段,为最底层的次级结构单位。
有大于乐段的曲式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之为部,部本身还可以分出下属层次的结构单位来。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相反为开放性结构。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结构在微观与宏观上来解释,它的结论将是不同的。
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一首乐曲中,曲式的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引起的不同作用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
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称之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其余的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这些都是从属部分。
曲式分析第一章:绪论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
(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教材探析
曲式分析(curvefitting)是一项技术,用于将实际数据分析出其曲线特性,从而找到合适的模型,描述这些数据。
由于它有助于快速推断未知现象的原因,因此,曲线拟合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在许多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如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是一本优秀的教材,由杨学安教授主编,详细介绍了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书全面分析了曲式分析的数学基础、方法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首先,书中引入了曲线拟合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曲线拟合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和标准线性模型,以及模型的改进和优化。
其次,书中介绍了曲线拟合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模型函数的识别、泛函分析、数值计算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等。
此外,本书还对曲线拟合的其它数学方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如机器学习、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智能控制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建模和分析实际数据,还可以用于艺术创作、投资管理、科教研究等。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曲线拟合的实际应用,比如在金融市场分析中应用曲线拟合,以及在工程设计中使用曲线拟合等。
总之,《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为学习曲式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它深入浅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曲式分析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曲式拟合的有趣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
未来,本书将继续受到学子们的青睐,
成为学习曲式分析技术的重要参考。
《戏剧之家》2019年第15期 总第315期139教育纵横《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教材探析王 芳(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0)作者简介:王 芳(1981-),硕士,副教授,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作曲技法理论。
【摘 要】曲式学相关的教材层出不穷,但真正好的教材却为数不多。
高为杰、陈丹布先生于1991年6月出版的教材《曲式分析基础教程》①,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学习者、研究者的青睐,目前各高校普遍将本教程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目,可以说这本教材的出版为音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本文以本教材为案例,进行教材的分析、总结,阐述一个学习者的一点拙见,不对之处,望有识之士指正。
【关键词】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教材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39-02曲式学这门课程,目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名称、课程教材、课程内容等等。
课程名称诸如《曲式与作品分析》《曲式学》《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音乐作品分析教程》等多种叫法,不同的教材可以有不同命名,但作为课程名称,一定要有规范性和统一性。
从教材方面来讲,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余本之多。
当然,教材毕竟只是代表编者自己见解的一本教材,字里行间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水平有限,看了几本书,教了几年学,有了一些想法就去编。
二、就目前的职称评定制度而言,也促使很多高校教师为评职称而迫不得已去编书。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某些教材措辞等不到位、不严谨,学术价值不高。
但很多学习者在选择教科书的时候,如此繁杂的书目,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选择不当,用了不太专业的教材,影响对知识点的理解,甚至可能会误导学习者。
目前各院校使用的教材中,吴祖强编著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和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占有较大比例,这两本教材代表了《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理论观点有所分歧的不同流派,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名称和分类上。
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分析刘庄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钢琴变奏曲》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音乐内涵和独特的曲式结构,让人们深受震撼。
下面我们就来对刘庄的《钢琴变奏曲》进行曲式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音乐作品。
一、曲式结构《钢琴变奏曲》是由主题和多个变奏组成的,整个曲子共分为主题和七个变奏。
整体结构呈现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变奏6-变奏7的形式。
每个变奏都以主题为基础,通过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响、和声等手法进行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
主题部分首先呈现了整个作品的主旋律和基本音型,为后续的变奏部分奠定了基础。
而每个变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旋律和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刘庄作曲的深厚功底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曲子以主题的再次呈现作为结尾,使全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结构。
二、主题部分《钢琴变奏曲》的主题部分是整个作品的基础,也是后续变奏的发展和延伸的来源。
主题部分的旋律简洁明了,气氛轻快愉悦。
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感染力。
和声清晰简洁,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和音乐的动态性。
在节奏和音型方面,主题部分也有着独特的韵律和魅力,为后续的变奏部分奠定了基础。
三、变奏部分每一个变奏部分都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旋律、节奏、和声、音响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风格。
第一个变奏部分以扩展和丰富主题的旋律为主,增加了音响的变化和对位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音乐更加活跃和生动。
第二个变奏部分在音响和节奏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使得整个音乐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第三个变奏部分以和声、节奏和动态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维度,呈现出更加宏伟和壮丽的视听效果。
第四个变奏部分则通过对旋律、节奏和音响的处理,使得整个音乐更加深沉和内省。
第五个变奏部分以音响的变化和对位的运用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音乐风格。
第六个变奏部分则以和声、节奏和动态的变化展示了音乐的高潮和胜利的氛围。
绪论一、音乐是什么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二、节奏分析三、旋律分析四、和声分析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一、三个基本名词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第三章句法结构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二、句法结构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一、音乐主题二、音乐形象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二、音乐的陈述类型第六章一段体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思考与练习第七章二段体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思考与练习第八章三段体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三段体的再现段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思考与练习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思考与练习附:二部曲式第十章变奏曲式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变奏曲的类型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思考与练习第十一章回旋曲式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第十二章奏鸣曲式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思考与练习附:回旋奏鸣曲式主要参考文献二、教案绪论一、音乐是什么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第十一章回旋曲式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1、回旋曲式的定义同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演变),从而构成循环式对比和再现的曲式结构,称为回旋曲式。
图式表示为:┌――――┐A +B +A +C +A……A└――――┘其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叫“叠部”;各插入部分依次称为插部1、插部2、插部3等等。
2、关于回旋曲式的几个相关问题(1)回旋曲式的由来:回旋曲式源于带叠歌的分节歌歌曲。
由于叠歌所形成的“叠部”在曲式中具有主导和统一全曲的作用,因而,叠歌部分逐步演变成回旋曲式的“主部”,并且在乐曲一开始即出现。
(2)与回旋曲式相近的几种曲式样式如下:①三段体:ABA②双三段体:ABABA③回旋曲式:ABACA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以法国作曲家库普兰[Couqerin,1668~1733]、拉莫[Rameau,1683~1764]等人所写的回旋曲,后人称为“古回旋曲”或“古钢琴回旋曲”。
其特点如下:(1)各部分比较短小,叠部重复次数较多,故插部也较多,因而乐曲篇幅一般较长。
(2)叠部通常为二句式方正乐段,收拢性终止。
音乐性格具有明显的舞蹈歌曲性。
(3)插部和叠部对比不大,常常用叠部的材料加以展开,故又称这类古回旋曲为“带展开性插部的回旋曲”。
插部可以与叠部调性相同,也可以是近关系调。
插部与叠部篇幅相当,或大于叠部。
(4)叠部再现时一般没有连接段落。
(5)古回旋曲常常是一些标题小品,用于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风景,个人情绪感受等等。
格调较为典雅、精细,是舞蹈性与歌曲性相结合的一种体裁。
例:拉莫的古回旋曲《铃鼓舞曲》(祥见《曲式学基础教程》谢功成p167)曲式图式:A8+B8+A8+C12+A8+D14+A4分析:(1)三个插部B、C、D全部使用叠部材料,但安排是有层次的。
(2)第一插部:和声无变化,结构无变化,主题呈逐步展开。
(3)第二插部:和声出现色彩变化(半音下行),结构有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