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欧 -欧晓娟
- 格式:pdf
- 大小:396.16 KB
- 文档页数:24
EASL临床实践指南《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管理》解读(全文)急性肝衰竭(ALF)通常作为描述患者出现或进展为急性发作的肝功能不全的一种定义。
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理念于2017年出版了《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管理》指南[1],提出的诊疗建议内容涉及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定义、主要临床特点、疾病负担、评估和管理、特殊器官的处理、人工或生物肝脏装置、肝移植以及儿童ALF等。
这些建议对我国ALF诊疗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现将主要诊疗推荐意见及今后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介绍并解读如下。
1 ALF的定义及临床特征推荐意见:●严重急性肝损伤(ALI)的定义,通常指在临床脑病之前出现肝损伤标志物(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肝功能受损[黄疸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的临床综合征(证据Ⅱ-2级,推荐1级)。
●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Wilson病和Budd-Chiari综合征急性发作的患者即便存在原有肝病的异常血象及凝血征象,若发展为肝性脑病,仍可能被认为属于ALF(证据Ⅱ-2级,推荐1级)。
●对于ALF的诊断,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极为重要,但起初脑病表现不明显,有必要在首次出现肝性脑病征象后密切监测(证据Ⅱ-2级,推荐1级)。
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预测ALI进展为ALF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研究亚急性表现患者轻微肝性脑病的更好检测手段;回顾性研究在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背景下INR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ALF 中的临界值。
评述:我们早已发现,西方国家对于ALF的诊断并不取决于慢性肝病史的存在与否,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则认为慢性肝病基础是决定疾病特征的重要因素。
对比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2],西方国家的ALF除了包括我国的ALF、SALF,还包含了部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
对于脑病的严重程度,我国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限定,而EASL指南对其没有限定。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诊断与发病机制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以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
ACLF诱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内科综合治疗下病死率仍高达50%~90%。
在欧美人群中,慢性肝病以酒精性肝硬化(60.3%)为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3.0%)次之,严重细菌感染(32.6%)是引起ACLF发生的最主要诱因,其次为酗酒(24.5%)。
而在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在HBV感染人群中,由各种原因(HBV自发激活、病毒变异及耐药等)引起的HBV激活(59.1%)是ACLF发生的主要诱因。
鉴于病因和诱因的不同,东西方学者对于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甚至争议。
明确ACLF的发病过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降低ACLF病死率至关重要。
现对ACLF 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回顾,并对其预后评估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降低ACLF病死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一、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自1995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ACLF这一概念以来,近些年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断地被提出,但绝大多数定义为专家共识或基于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诱发急性损伤的类型(肝内或肝外因素)、慢性肝病阶段(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和是否伴随肝外器官衰竭等东西方学者的争议,是全球尚无统一ACLF诊断标准的主要原因。
缺乏合适的诊断标准和预警预测手段导致ACLF高病死率,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包括:欧洲肝病学会ACLF标准(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CLF,EASL-ACLF)、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ACLF标准(Chinese Group on the Study of Severe Hepatitis B-ACLF,COSSH-ACLF)、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共识(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CLF,APASL-ACLF)、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ACLF 诊断标准(North American Consortium for the Study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ACLF,NACSELD-ACLF)和中国肝衰竭诊疗指南等(表1)。
肝胆胰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经口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1)二、 EUS联合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3)三、慢性肝病合并SBP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5)四、恶性胆道梗阻的微创引流 (7)五、梗阻性黄疸病因学评估及合理化诊治 (8)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诊治进展 (10)七、肝衰竭临床诊治进展 (12)八、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策略 (14)九、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肝脏疾病 (16)十、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胆系疾病 (17)十一、胆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抉择 (17)十二、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 (19)十三、 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疗进展 (21)十四、胰腺炎的超声诊断 (23)十五、干燥综合征相关肝损伤的防治 (25)十六、肝脾肿大误诊的案例分析 (27)一、经口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1.根据FV分型,F1是()A.结节型B.细小血管网C.平坦型D.绒毛型E.扩张伴扭曲参考答案:C2.胆道镜下不论是直视观察还是靶向活检,对于诊断恶性胆管狭窄都有帮助,视觉印象的敏感性更高,但特异性不及活检()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的特点不包括()A.需要双人操作B.可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C.四方位转向D.减少透视时间E.独立的冲洗通道参考答案:A4.根据FV分型,V1是()A.结节型B.细小血管网C.平坦型D.绒毛型E.扩张伴扭曲参考答案:B5.经口胆道镜的临床适应症是()A.肿瘤的病理诊断B.困难结石的直视下碎石C.胆道异物取出D.胰胆管测绘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二、EUS联合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1.关于ESGE的推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荐超声内镜(EUS)和腹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用于壶腹部肿瘤的分期B.推荐使用超声内镜(EUS)、侧视镜进行随访C.EUS可以显示病变是否侵及肌层、导管内部以及转移至局部淋巴结D.MRCP可以显示病变是否侵及肌层、导管内部以及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参考答案:D2.ERCP的正确说法是()A.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B.逆行肾盂造影C.口服法胆囊造影D.逆行性内镜胆胰管造影E.静脉法胆道造影参考答案:D3.对胰头癌分期最敏感的检查手段是()A.腹部超声B.内镜超声(EUS)C.血、尿淀粉酶D.腹水淀粉酶E.增强CT参考答案:B4.下列哪些检查一般不用于排除早期慢性胰腺炎()A.胰功能试验B.EUSC.ERCPD.MRI/MRCPE.粪脂检测和血糖检测参考答案:C5.检出胆泥或微胆石的金标准方法为()A.MRCPB.ERCP+ESTD.EUSE.CT参考答案:B三、慢性肝病合并SBP的诊断和治疗策略1.下面对于SBP的治疗策略不正确的是()A.一旦诊断确立,应立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前要进行腹水培养,同时做血培养,并要掌握当时当地流行菌趋势及耐药动向,以指导用药B.住院48小时后出现的SBP,给予含广谱抗革兰阴性菌与厌氧菌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药代动力学要优先满足腹腔感染的治疗要求C.社区获得性SBP治疗应覆盖革兰阴性肠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尽可能覆盖厌氧菌D.应积极采取腹腔给药E.SBP易复发,对于腹水蛋白低于15g/L,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给予喹诺酮类、利福昔明药物预防复发参考答案:D2.SBP抗生素治疗48-72h后,应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重复腹腔穿刺检查,腹水多形核白细胞下降超过()提示抗生素选择恰当A.5%B.10%D.20%E.25%参考答案:E3.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哪一阶段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死亡风险较低()A.SDCB.UDCC.Pre-ACLFD.ACLFE.CLF参考答案:A4.未及时治疗的SBP或院内感染SBP病死率为()A.10%-20%B.30%-40%C.50%-60%D.70%-80%E.90%以上参考答案:C5.SBP腹水中最常检出的病原菌为()A.白色假丝酵母菌B.金葡菌C.表皮葡萄球菌D.阴沟肠杆菌E.大肠埃希菌参考答案:E四、恶性胆道梗阻的微创引流1.合并肝硬化、活动性肝炎,或术前黄疸持续时间超过4周者,建议术前行胆道引流减黄,使总胆红素降至()以下再进行手术,以降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的风险A.85umol/LB.65umol/LC.50umol/L参考答案:C2.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包括()A.肿瘤内向和过度生长B.食物潴留C.肠胆反流D.支架移位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术前减黄时间为2-3周,待黄疸消退,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时再行手术治疗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在B超介导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是,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A.切勿选择邻近肝门部的左、右肝管或胆总管B.穿刺针与胆管长轴的夹角要适当,一般45°为宜C.穿刺路径应无较大的血管和肿瘤D.靶胆管距肝门有一定的距离,径路安全通过至少3-5cm厚的肝组织以便于可靠置管E.若肝内胆管均显著扩张,原则上以右肝裸区径路最为安全参考答案:B5.无痛性黄疸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首发表现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五、梗阻性黄疸病因学评估及合理化诊治1.是否完成学习()A.是B.否参考答案:A2.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即胆汁酸盐,简称胆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梗阻性黄疸病因包括()A.术后损伤B.炎症C.肿瘤D.结石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胆汁淤积瘙痒的一线用药是()A.纳曲酮B.利福平C.消胆胺D.西替利嗪E.舍曲林参考答案:C以下属于良性肿瘤的是()A.胆总管癌B.胆管的腺瘤C.神经内分泌肿瘤D.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E.十二指肠壶腹部髓系肉瘤参考答案:B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诊治进展1.梗阻性黄疸病因分类包括()A.肿瘤B.结石C.炎症D.寄生虫病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mgA.20-25mgB.100-200mgC.200-250mgD.300-500mg参考答案:C3.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分型中,ALT≥3ULN,且R≥5属于()A.肝细胞型B.胆汁淤积型C.混合型D.肝脏生化检查异常参考答案:A4.在病毒型肝炎中,我国以HCV为主,西方国家以HBV为主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肝脏的功能包括()A.免疫功能B.造血功能C.排泄功能D.生物转化功能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七、肝衰竭临床诊治进展1.下列属于非嗜肝病毒的是()A.EBVB.HBVC.HAVD.HEVE.HDV参考答案:A2.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西方诊断标准侧重于肾、心、呼吸等多脏器功能损B.东方诊断标准侧重于肾、心、呼吸等多脏器功能损C.A型是指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ACLFD.B型是指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通常在4周内发生肝外器官衰竭E.C型是指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CLF(肝再生能力与慢性肝衰竭区分)参考答案:B3.肝衰竭指南历年更新,欧洲发表EASL的时间为()A.2016年B.2017年C.2011年D.2022年E.2021年参考答案:B4.肝衰竭的治疗机制(除肝移植外)均基于()A.抗病毒治疗B.营养干预C.保肝治疗D.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E.基础支持参考答案:D5.肝衰竭指南历年更新,中国发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的时间为()A.2008、2013、2017年B.2004、2013、2018年C.2006、2012. 2018年D.2002、2015、2018年E.2004、2012、2018年参考答案:C八、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策略1.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停药标准,以下错误的是()A.停药与原发病进展之间矛盾是研究难点:结核、重度感染等B.血清ALT或AST>12 ULNC.ALT或AST>5 ULN,持续2周D.ALT或AST>3 ULN,且TBIL>2 ULN或INR>1.5E.ALT或AST>3 ULN,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参考答案:B2.宿主因素遗传学因素药物代谢通路受抑或功能异常,以下不是药物代谢过程的是()A.第一阶段:0 相代谢B.第二阶段:Ⅰ相代谢C.第三阶段:Ⅱ相代谢D.第四阶段:Ⅲ相代谢E.第五阶段:Ⅳ相代谢参考答案:E3.关于对人工肝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工肝治疗是基于肝细胞强大再生能力,替代肝脏部分功能B.肝衰竭前、早、中期,PTA 0.2-0.4 患者为宜C.体外机械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补充物质,改善外环境,D.并发症有:出血、过敏反应、凝血、继发感染、失衡综合征等E.治疗前充分评估并预防发生,治疗中和治疗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参考答案:C4.DILI病理诊断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A.DILI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B.病理特点特异C.避免DILI诊断过度/不足(主观性)D.诊断DILI时尽最大能力明确最可能的致病药物E.临床病理密切结合;密切随访及时纠正,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参考答案:B5.宿主因素中,肝脏最药物毒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肝脏对药物毒性具有耐受性B.肝脏对药物毒性具有适应性C.肝脏对药物毒性具有易感性D.肝脏对药物毒性具有特异性E.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指标升高现象,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参考答案:D九、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肝脏疾病1.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发与继发性肝癌的主要鉴别点A.绕有声晕的低回声团块B.具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团块C.肝内团块回声伴门静脉内癌栓,肝组织硬化改变D.绕有声晕的中等回声结节E.高回声结节多位于右半肝参考答案:C2.哪一项是非均匀性脂肪肝与肝占位性病变的主要鉴别点A.类圆形的低回声区B.无占位效应的片状略低回声内有正常分布的血管C.片状强回声区,后方有声衰减D.内呈网格状略低回声区E.具有占位效应的强回声结节参考答案:B3.肝血管瘤的回声强,弱与大小的关系多是A.瘤体越小,回声越低B.瘤体越小,回声越强C.瘤体的大小与回声强弱无关D.4cm以上的血管瘤多呈强回声E.2cm以下的血管瘤多呈混合回声参考答案:B十、肝胆疾病的超声诊断—胆系疾病1.以下哪一项是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类型A.随体位改变的块状结石B.胆囊憩室小结石C.充满型结石D.泥沙样结石E.胆囊壁内结石参考答案:A2.以下哪一项是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点之一A.增厚的胆囊壁B.胆囊增大,壁轻度厚C.胆囊内结石回声D.胆囊腔变小E.超声莫非氏征阳性参考答案:B十一、胆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抉择1.梗阻性黄疸出现胆道感染症状如腹痛、体温升高、血WBC>()时,在胆汁引流通畅的基础上,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A.6.0×10^6/LB.7.0×10^7/LC.8.0×10^8/LD.10.0×10^9/LE.9.0×10^10/L参考答案:D2.除手术治疗及胆汁引流外,()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十分重要的一环A.介入B.化疗C.放疗D.及时、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E.物理参考答案:D3.除()急性胆囊炎患者外,应在任何有创性诊疗操作开始时抽取胆汁送细菌培养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E.Ⅴ参考答案:A4.SIS-NA/IDSA2010年指南推荐对于感染灶得到有效处理的复杂腹腔感染病人,其抗菌治疗时长为()A.1-3dB.4-7dC.7-14dD.3dE.14d参考答案:B胆道感染的细菌多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肠道,目前,在我国引起胆道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中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约占()A.1/2B.2/3C.3/4D.2/5E.1/3参考答案:B十二、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1.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肝组织病理特征是()A.界面性肝炎、汇管区浆细胞浸润B.肝细胞脂肪变性、水肿C.肝细胞大量坏死嗜酸细胞浸润D.纤维化、假小叶形成E.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参考答案:E2.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药物是()A.干扰素B.利巴韦林C.优思弗D.双环醇E.糖皮质激素参考答案:C3.用于治疗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药物是()A.免疫抑制+熊去氧胆酸B.干扰素+免疫抑制C.利巴韦林+干扰素D.核苷酸类似物+熊去氧胆酸E.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参考答案:A4.可用于治疗PBC的药物不包括()A.免疫抑制B.奥贝胆酸C.菲诺贝特D.熊去氧胆酸E.核苷酸类似物参考答案:E5.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的典型改变是()A.IgG升高B.IgM升高C.IgA升高D.IgE升高E.IgG4升高参考答案:B十三、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疗进展1.以下不是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常合并的疾病是()A.胰腺炎B.硬化性泪腺炎C.硬化性腮腺炎D.炎性肠病E.腹膜后纤维化参考答案:D2.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是()A.界面性肝炎、汇管区浆细胞浸润B.肝细胞脂肪变性、水肿、坏死C.中、大胆管炎症、纤维化及狭窄闭塞D.受累组织和器官大量淋巴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突出E.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参考答案:D3.IgG4相关性疾病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大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停药后易复发B.IgG4阳性淋巴细胞大量増生浸润C.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肿胀增生,似肿瘤样D.最常见的可累部位包括涎腺、胰腺、胆道后腹膜及甲状腺E.血清IgG4水平升高,且与受累器官数目呈正相关参考答案:A4.IgG4与很多自身免疫病密切相关,不包括()A.机化性肺炎B.遗传性过敏性皮炎C.天疱疮D.系统性红斑狼疮E.膜性肾病参考答案:D5.IgG4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包括()A.淋巴浆细胞浸润B.?IgG4-阳性浆细胞比例高C.?席纹状纤维化D.?阻塞性静脉炎E.?中性粒细胞浸润参考答案:E十四、胰腺炎的超声诊断1.慢性胰腺炎超声图像表现()A.胰腺回声强于肝脏B.胰腺的形态一般缩小C.偶尔可以见到明亮散在的钙化回声D.胰腺管串珠样扩张E.以上各项均是参考答案:E2.胰腺超声检查一般需要禁食()小时A.4B.8C.10D.12E.24参考答案:B3.胰岛中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A.A细胞B.B细胞C.C细胞D.D细胞E.PP细胞参考答案:A4.急性胰腺炎的超声特点是()A.胰体弥漫肿大B.腺泡扩张C.腺管扩张D.十二指肠乳头闭锁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慢性胰腺炎普通超声探查到最多的特征性改变是()A.胰管扩张B.胰腺萎缩C.胰腺钙化D.囊性积液E.局灶性肿大参考答案:A1.干燥综合征相关肝损伤的防治2.以下关于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AIH的临床特点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IH临床症状典型,大多起病明显B.体检可见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偶见周围性水肿C.约1/3患者诊断时已存在肝硬化表现D.约25%表现为急性发作,可进展至急性肝衰竭;部分患者病情可呈波动性或间歇性发作E.肝组织学仍表现为慢性炎症的持续活动,可进展至肝纤维化参考答案:A3.干燥综合征治疗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甲氨蝶呤的肝毒性作用是()A.肝细胞或胆汁淤积型B.非酒精性脂肪肝C.肝酶升高D.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黄疸、急性肝功能衰竭(罕见)、乙型肝炎再激活E.肝酶升高(暂时)参考答案:B4.根据2016年ACR/EULAR指定的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当患者得分≥(),则将之确诊为干燥综合征A.1B.2C.3D.4E.5参考答案:D5.干燥综合征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中,不正确的是()A.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6个月以上B.眼中反复沙砾感C.每日需要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D.每日感到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E.吞咽干性食物需频繁饮水帮助参考答案:A6.免疫抑制药物中不包括()A.环磷酰胺B.硫唑嘌呤C.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D.甲氨蝶呤E.来氟米特参考答案:C十五、肝脾肿大误诊的案例分析1.肝硬化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以下哪项()A.肝功能异常B.脾肿大C.腹水D.发热皮疹E.肝病面容参考答案:D2.中度脾肿大是指()A.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B.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C.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D.下缘超出肋下3指E.下缘超出肋下5指参考答案:B3.脾大伴发热常见于()A.感染性疾病B.白血病C.溶血性贫血D.慢性肝病E.血吸虫肝病参考答案:A4.感染性肝脾肿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A.发热B.皮疹C.肝功能异常D.皮肤瘀斑E.肾功能异常参考答案:A5.血液病引起的脾肿大最常见的是()A.慢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淋巴瘤D.MDSE.地中海贫血参考答案:C。
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的新视点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同时,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药物性肝损伤(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
DILI 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疾病的隐匿性,往往导致其在药品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不能完全被发现,而是在药品大量用于临床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有统计结果显示,引起DILI 的药物有600 余种。
随着医药的研发,新药不断问世、用于临床,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笔者查阅了近几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欧洲及加拿大等发布的DILI 相关报道,加以归纳、分析,以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和重视DILI 的风险,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降低或避免DILI 对患者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危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1 修订说明书,警示肝损伤风险1. 1 丙硫氧嘧啶的肝损伤风险2010 年4 月,FDA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药物丙硫氧嘧啶的药品说明书中添加黑框警告,提示其致严重肝损伤和急性肝衰竭的信息,其中包括成人和儿童患者使用该药品导致死亡的病例。
FDA 已发现34 例与丙硫氧嘧啶相关的严重肝损伤报告,23 例成年患者报告中,有13 例死亡和5 例肝移植病例; 11例儿科患者报告中,有2 例患者死亡,7例患者需要接受肝脏移植,1例患者在被列入移植名单时死亡。
另外,结合医学文献的回顾,FDA 得出结论,对于成年患者和儿科患者来说,丙硫氧嘧啶引起临床严重肝损伤甚至致命的风险比甲巯咪唑更高。
1. 2 加拿大修订说明书,警示莫西沙星的严重肝损伤风险2010 年3 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修改处方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商品名: Avelox) 药品说明书的通知,包括口服片剂和注射液。
药物性肝损伤已有资料显示,人所接触的化学物质>6万种,人类暴露于各类药物的程度大大增加,已知能引起肝脏损伤的中、西药>1000种。
药物性肝损伤仅次于药物性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
在欧美国家,药物性肝损伤月占黄疸住院病人中的2%~5%,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在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可大20%以上;欧美国家中约30%~40%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
美国每年发生急性肝衰竭超过50%以上有药物引起,其中36%为非甾体类抗炎药,16%的干损伤为特异质所致。
近年来,我国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占住院肝病患者的1%~5%,占急性肝炎患者的10%,占暴发性肝炎患者的12.2%,其中以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和中草药为多见。
常见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以下几类:1、抗生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2、解热镇痛类:阿司匹林、保泰松等;3、抗结核类:异烟肼、利福平类;4、神经系统治疗药物:氯丙嗪、丙戊酸钠等;5、消化系统治疗药:西咪替丁等;6、麻醉药:氯仿等;7、激素类药物及其他:雌、、雄激素等;8、中药,单味中药,如雷公藤、黄独、何首乌、斑蝥、苍耳子、白果等。
中成药:壮骨关节丸、逍遥丸、消癣丸、消癣宁、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等。
目前有染发剂、复方酮康唑洗发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
目前还没有一个药物性肝损伤统一、规范、可靠的诊断标准。
1989年欧洲和美国专家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共识对药物性肝损伤达成共识(巴黎共识),将损伤定义为:血清ALT或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AST、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升高,且其中1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
药物性肝损伤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者为急性肝损伤。
而我国以第一次发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内的肝损伤为急性。
发病2次以上或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者为慢性。
急性药物性肝病包括急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急性脂肪肝和混合病变等。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要点解读摘要药物可导致急性、慢性和特殊表型等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不明原因肝损伤的重要病因。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其在实践中的正确诊断充满挑战,尤其是在伴随基础肝病、多药联合治疗等复杂临床场景中。
对不同药物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因素、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全面了解,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识别、诊断和管理。
尽管指南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但应该意识到,在药物性肝损伤领域高质量证据有限,因此,对指南的解读应谨慎,临床医生应在指南框架下对个体患者采取最佳的诊疗策略。
作为重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不仅是临床上不明原因肝损伤和不明原因肝病的主要病因,也是新药研发失败、上市后增加警示以及撤市的重要原因。
为更好地向临床医生和专业从业人员提供DILI识别、诊断和临床管理的专业指导,《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1]。
由于最新版指南涵盖的内容较多,本文仅对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相关临床问题方面的内容进行解读。
一、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1.急性DILI诊断时的肝脏生物化学阈值标准:纵观近年的国际指南,诊断急性DILI时肝脏生物化学需达到一定的阈值已成为普遍的共识[2,3,4,5]。
其理由是,一方面,即便是药物导致了未达到目前建议阈值标准的轻度肝酶升高,在多数情况下,是肝脏对药物暴露后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患者继续用药并不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可自行恢复正常,这种适应性反应不应归属于DILI的范畴;另一方面,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高发病率已成为全球突出的问题,由此导致的肝酶轻度升高成为普遍现象,但根据目前的数据,极少有NAFLD患者的肝酶升高可达到目前建议的阈值标准。
因此,提高诊断急性DILI时的肝脏生物化学阈值标准,可避免NAFLD对DILI诊断的混淆或影响。
最新:恶性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口],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5 位[2]。
DILI 一旦发生,通常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ALF ),危及生命。
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中,DILl是最为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而且随着抗血液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DILI 的临床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规范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DILI的临床管理,我们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3]进行了修订,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DILl概述(-)DILI的流行病学DILI在普通人群中的真实发生率很难确认。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估算,我国普通人群DILI年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除传统中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剂和抗生素等是我国引起肝损伤更常见的药物[4]。
目前尚无专门的流行病学研究阐明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DILI整体发生率。
在血液系统不同疾病的治疗中,涉及各类不同的治疗药物,根据现有报道,不同治疗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不尽相同。
(二)临床分型1.基于发病机制的临床分型:传统上,DILI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具体定义见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口]。
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无法用传统DILI分型解释的新型肝损伤类型, 因此,国际上提出了“间接型”的新分型。
这种类型肝损伤的发生是因为药物会加剧先前存在的肝脏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或改变免疫系统状态激发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例如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某些单克隆抗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再激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Q)导致的肝损伤等[5]。
2,基于肝损伤生化异常模式的临床分型和R值:R值可大致反映肝损伤时的生化异常模式。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目录(标题后序号是报名页面题的序号)1.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学习分享(2)2. 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4)3. 中药鉴定现代研究进展(6)4. 腹泻与便秘的治疗(8)5. 提升执业能力、打造规范药学服务(11)6. “药材好,药才好”药食两用药材的鉴定(15)7.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16)8.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17)9. 补益类药材的鉴定(20)10. 冠心病及治疗用药(22)11. 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药物治疗进展(23)12. 睡眠障碍与眩晕(27)13.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28)14. 消化性溃疡(29)15. 肾功能不全患者合理用药(30)16. 糖尿病患者教育(33)17.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34)18. 中药不良反应的真真假假(45)19. 中药临床警戒与适当性(49)20. 儿童支气管哮喘(50)21. 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52)22. 中成药“顾名思义”行不行?(54)一、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学习分享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A.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中未提及的有( C.优先审评审批)3.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临床试验申请之日起(C.六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并通知临床试验申办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同意。
其中,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支持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 C.新品种、新剂型、新规格),对儿童用药品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5.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是指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B.企业或者药品研制机构)6.药品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廖 月,何毅怀,罗亚文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贵州遵义563000摘要:急性肝损伤常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毒物、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氧化应激是急性肝损伤及其他肝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肝损伤发生后,肝细胞功能受损,引起氧化应激;而持续或高强度的氧化应激将增加肝细胞死亡的风险,导致一系列肝脏疾病。
氧化应激主要与Nrf2、NF-κB等信号通路相关。
因此,了解氧化应激参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通路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氧化系统及抗氧化系统、氧化应激与损伤因素、氧化应激与肝损伤相关通路,以期为急性肝损伤的治疗靶点选择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NF-E2相关因子2;NF-κB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60370,81560110);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642)RoleofoxidativestressinacuteliverinjuryLIAOYue,HEYihuai,LUOYaw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AffiliatedHospitalofZunyiMedical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UOYawen,luoyw719@163.com(ORCID:0000-0002-8845-1265)Abstract:Acuteliverinjury(ALI)isoftencausedbyvirusinfection,alcohol,drugs,toxin,andmetabolicdisorder,andoxidativestressisacommon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ALIandotherliverdiseases.HepatocytefunctionisimpairedafterALI,whichfurthercausesoxidativestress,andpersistentorhigh-intensiveoxidativestressmayincreasetheriskofhepatocytedeathandthusresultinaseriesofliverdiseases.Oxidativestressismainlyassociatedwiththesignalingpathwaysincludingnuclearfactorery throid2-relatedfactor2andnuclearfactor-kappaB.Therefore,itisofgreatimportancetounderstandthemechanismofoxidativestress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liverinjuryandrelatedpathways.Thisarticleintroducesoxidativesystemandantioxidativesystem,oxidativestressanddamagefactors,andoxidativestressandpathwaysassociatedwithliverinjury,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selectionoftherapeutictargetsforALIandrelatedclinicalresearch.Keywords:AcuteLiverInjury;OxidativeStress;NF-E2-RelatedFactor2;NF-kappaB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2160370,81560110);ScienceandTechnologyPlanProjectofGuizhouProvince(QianKeHeJiChu-ZK〔2022〕YiBan642)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0.039收稿日期:2022-02-27;录用日期:2022-04-02通信作者:罗亚文,luoyw719@163.com 急性肝损伤是指既往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肝生化指标快速改变,常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毒物和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并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在亚洲国家主要为肝炎病毒感染,在欧洲国家主要为酒精,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