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串点成面· 握全局]
思考题:---2分钟
同一物体再从相对静止到相对滑动的过程中,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大小关系怎样?
法1:生活经验法(日常生活中推重物的体验)。 法2:视频演示。
板书设计:
静 摩 擦 力 滑 动 摩 擦 力 产生条件:弹力、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0<F≤Fmax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产生条件:弹力、粗糙、相对滑动 大小:F=μFN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其方向,知 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 ( 2)知道滑动摩擦力及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 ( 3 )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会用公式 F=µFN计算其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 生的实验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精 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 修养。
教学重点
(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 ( 2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 向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相对运动方向及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被动特征和大小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