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论文: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证券公司内部体系合规性问题探讨论文【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公司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
内部控制的合规性是指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与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且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设计完整、合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在内控体系合规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剖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合规性的相关建议,对我国证券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合规性一、内控体系合规性内涵解析内部控制合规性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一致性,即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有效性,即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
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实质上内控体系就是不存在的。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
若不具有合理性,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从谈起。
同理,若没有了有效性,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也就丧失了基本的意义。
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一致性是前提,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才能考虑其执行的效果。
而有效性对公司来说则是根本性的,也是公司的追求目标。
如果只满足了一致性的前提,而在实际中根本不予执行或执行起来达不到预计效果,则内部控制对此公司来说就相当于不存在。
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与弊端的发生,产生效率和效益。
这不仅仅需要内部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因此,内部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决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控制要适度,过严会使管理活动失去生机,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过宽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建议一、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一)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二)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
健全的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
(三)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
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和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财产保管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
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证券公司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所以也很难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运作。
(二)资金和业务控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都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设计投资经营的战略。
我国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现存问题和法律对策所谓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以下监称内控机制),是指通过证券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安排,建立对证券公司所涉及风险的有效预防、管理、控制和处置的机制。
[1]以投资者(客户)资产安全为中心的内控机制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公司只有在内控机制上做实、做精、做细,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成就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证券公司以投资者(客户)资产安全为中心的内控制度的建设。
为此,自1999年来,中国证监会先后发布了《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月20日)、《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提醒制度实施办法》(2001年1月10日)、《关于对证券公司参和风险投资进行规范的通知》(2001年4月12日)、《关于证券公司担保问题的通知》(2001年4月24日)、《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2001年10月9日)、《证券公司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8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年12月15日、《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营业部内部控制若干措施的意见》(2003年12月15日)、《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2004年10月9日)、《关于证券公司2004年度会计审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1月19日)以及《关于督促做好证券公司2004年度会计审计工作的通知》(2005年1月19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监管和推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内控机制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尤其是综合类证券公司都在加强内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各种研究成果和案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控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证券公司都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中国证监会的上述规章制度,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机制。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究作者:杜旻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06期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为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财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制定的各种管控程序和策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五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其主要目的旨在有效防范和规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分析证券公司由于存在金融的脆弱性和资本市场的虚拟性、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资本密集性、依赖于高科技平台进行经营管理等特点,从而导致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呈现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是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将风险管理置于核心位置,是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最直接目标;二是证券公司所处的虚拟行业环境及过分依赖高科技信息化平台导致其做出不合规的操作和管理失误的可能性更大,经营业务与合规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另一个特点。
三、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进一步暴露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在识别、防范和应对风险、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如下:(一)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意识较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高速的发展和资本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逐渐凸显出证券公司一系列的管理意识模糊发展理念错误的问题,从而导致其风险管理意识比较单薄:一是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制度虽然较为健全,但在实践中却缺乏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机制,从而导致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难以对风险进行重点关注;二是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较少,经营相对分散化,业务和服务普遍存在同质化缺乏创新的问题,但是市场需求变动却不大,从而导致证券公司面临的经营竞争压力较大,进而放大了其面临各种风险的可能性。
浅析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法2500字2013年8月16日,出现了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说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创新,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内部出现问题,主要是证券公司对自营部门的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健毕业/2/view-12099956.htm证券自营业务是指经营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使用公司自有的资金或者是依法筹集的资金,并以自己的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来买卖依法公开发行或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有价证券,以获取盈利,但是这必须以中国证监会批准为前提。
一、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现状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于经纪业务,但是其发展的幅度在这几项的业务中也是不可小觑的,并且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业务之一。
从2009年到2013年这短短的5年中自营业务就从11%的比重提升到19%左右,由此可见自营业务的扩张速度。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收入(亿元)231.73 206.76 249.19 290.17 305.52占比(%)11.3 10.82 18.37 22.41 19.19(此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协会,整理而得)自营业务在证券公司业务中的重要性和潜在性。
由于我国自营业务出现较晚、发展较短。
所以有关自营中内控问题还不规范、不健全。
这就会使得自营中风险存在很大的危机,导致证券公司损失的概率极高,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的关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来尽量的避免非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二、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产生原因造成此次“乌龙事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系统原因。
订单生成系统有着设计缺陷,这导致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预期外的订单,再加上当市价委托时订单执行系统对高频率交易的可用资金额控制失效,将生成的巨量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造成股价剧烈波动。
二是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
作为自营部门首先在下单执行之前投资与交易部门的人员就应该做检查,看是否下单错误;其次自营部门的内部对于自营交易就应该设有开盘限额和止损限额,而这些都未有效的实施;再者自营部门本身就应该具有头寸控制机制。
证券公司论文: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确保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控制系统。
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中,证券公司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对策
1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1控制环境
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所有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证券公司的内部环境不仅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反应,还影响企业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的设计和执行。
证券公司的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内部环境要素有重要的影响。
1.2风险评估
任何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对其生存和竞争能力产生影响。
很多风险并不为经济组织所控制,但管理层应当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风险评估是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是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证券公司由于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对证券公司而言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帮助证券公司保证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控制活动存在于证券公司的各部分、各个层面和各个部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即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和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程序。
针对公司的不同目标,控制活动可以分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规三类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对公司的不同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信息与沟通
信息和沟通是指相关信息以某种形式在某个时段被识别、获得和沟通,以促使员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定的格式和时间间隔进行确认、捕捉和传递,以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执行各自的职责。
信息与沟通时证券公司的一个基础性要素,其他各个要素在企业内部有效执行都离不开良好的信息与沟通。
1.5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实质上是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监控,是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质量的一个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
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都是用来保证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持续得到执行。
2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已经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由
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由于内部治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管理层权责划分不清晰,股权结构混乱,因此公司的治理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治理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自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出现以来,我国证券公司基本都是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本一股独大。
2.2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执行力
虽然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许多证券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内部控制制度过于形式化和大众化,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作用,没有从企业的战略层次上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立。
这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内部缺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充分实施的机制,真正得到执行的制度很有限。
而且由于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众多,公司内部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造成了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监控不力,分支机构违法、违规风险比较大。
2.3违规经营现象普遍,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随着证券业的发展,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证券公司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证券公司为了迅速获得经营业务,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可能出现利用自身的规模和信息优势来操纵证券市场,或者违规挪用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为公司谋利。
而且,一些证券公司内部自营、资产管理、研究咨询等部门的职能未能得到完全的隔离,公司内部员工可能利用内部信息违规获利。
3加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3.1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基调,并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因此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尤其是管理层的理念决定着内部控制在企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证券公司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把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这一工作提高到企业战略层次上面来,而不能停留在具体的规章制度层面上。
3.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行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度框架,是内部控制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要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
为使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要健全机构的设置,为内部审计作一个有利的制度安排。
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证券公司应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减少经营者或企业经营具体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干扰,在治理结构中设置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孟焰,孙丽虹.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看如何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J].审计研究,2004,(3).
[2]吴显玲.加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