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槽试验作业指导书含试验结果记录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4.75 KB
- 文档页数:6
赫尔槽试验作业指导书含试验结果记录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1、目的对赫尔槽试验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通过赫尔槽试验来对电镀槽液进行分析和管理。
2、适用范围公司镀铜、镀镍、镀铬、镀锌槽液,用赫尔槽试验还可帮助确定镀液中某些成分的最佳含量、选择适宜的电镀工艺条件、确定镀液中添加剂和杂质的含量,以及帮助分析故障原因、预测电镀故障和测定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及整平能力等。
3、试验准备仪器设备:赫尔槽(250ml、267ml),材料一般为有机玻璃或硬聚氯乙烯板。
电源,12V直流电源。
阳极板(63*70mm、厚度3-5mm),材料参照表1。
阴极试片(100*65mm,厚度),材料参照表1。
试片表面必须平整,前处理与现场条件一致。
镀锌赫尔槽试片可用320#或400#水磨砂纸沙平,砂磨时用力要均匀,砂纹要平直,经水砂纸打磨的试片,必须用水冲洗,除去固体颗粒,并用酸活化,以防止不正常现象的出现。
需进行分析的镀液:若干。
一般根据要进行的试验次数取相应体积的镀液,每次试验需250ml。
取样应有代表性,样品应充分混合,若混合有困难时,可用移液管在溶液的不同部位取样,每次所取溶液体积应相同。
试验条件温度、搅拌等情况,应与现场条件一致。
表1赫尔槽试验条件4试验规范倒入样液将250ml样液小心倒入267ml赫尔槽中。
若生产时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因有机玻璃赫尔槽难以加热,可先将镀液在镀前放入其他容器中加热至高于生产操作时的温度(一般高于生产操作温度2-5℃),然后将镀液倒入试验的赫尔槽中,待温度冷至高于操作温度℃左右开始试验。
如需要,插上气泵使样液搅拌均匀。
阳极安装取与样液相应的阳极板清洗干净,紧贴赫尔槽的梯形直角边,并用阳极(“+”极,红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注意夹子表面洁净、无油污或锈蚀,且夹子不能接触到液面。
阴极试片安装将清洗干净的试片紧贴阳极对面的斜边,并用阴极(“-”极,黑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霍尔槽(哈式槽)试验及结果解读广东科斯琳电镀实验设备关键词:霍尔槽,电镀一.霍尔槽是一种试验效果好,操作简单、所需溶液体积小的小型电镀试验槽。
它可以较好的确定获得外观合格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及其它工艺条件。
生产现场常用来快速解决镀液所发生的问题。
二.小型霍尔槽结构下面是工厂电镀制程控制常用的霍尔槽基本结构(市面上可以购买到带加热、通入压缩空搅拌孔等设计精良的成品)霍尔槽结构示意图三.霍尔槽的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1.试验装置:2.试验方法a.溶液的选择为了获得正确的试验结果,选择的溶液必须具有代表性。
重复试验时,每次试验所取溶液的体积应相同。
当使用不溶阳极时,溶液经1~2次电镀后应更换新液。
如采用可溶性阳极则最多试验4~5次后更换新液。
在测微量杂质或添加剂的影响时,每槽试验次数应酌情减少。
b.阴阳极材料的选择阴阳极材料通常是平面型薄板,阳极厚度不超过5MM,阴极厚度为0.2~1MM,阳极材料应与生产中使用的阳极相同。
c.电流大小霍尔槽电流大小通常在0.5~2A范围内。
d.试验时间及温度一般在5~10分钟,试验温度应与生产相同。
四.霍尔试片判定(以镀锡为例)1.背面背面看片原则:先看背面的异常现象,再判定可能造成的原因.a.先从HULLCELL片背面中间剖开,再看高电流密度区(添加剂)与低电流密度区(开缸剂)有没有失去平衡:(例如往高电流密度区缩小是添加剂不足,往低电流密度区缩小是开缸剂不够).b.看三层云分布:正常HULLCELL片背后会出现三层云(即亮层/浓雾层/淡雾层)如下示意图.HULLCELL片背面区域c.如果为全浓雾或无亮,判定是添加剂或补充剂不够,酸不足,建浴剂不足.d.如果都是淡淡的薄雾浓雾少,且将要收缩,可能是添加剂或酸过量.e.有出现三层云,向中间凹进去的话,主要原因有主盐不够或沉积速率不够.沉积速率不够可能原因为(添加剂过量或不足b;酸不足)。
2.看正面正面看片原则:由正面现象来验证或排除第一项的可能原因HULLCELL片正面示意图a.看高中低电流密度区光泽分布状况:与高电流密度区是否有有机分解污染及界面与低电流密度区是否有无机析出。
赫尔槽实验图图1 镀液3 ik-lgl 图2镀液4 ik-lgl篇二:赫尔槽试验霍尔槽(哈式槽)试验及结果解读广东科斯琳电镀实验设备关键词:霍尔槽,电镀一.霍尔槽是一种试验效果好,操作简单、所需溶液体积小的小型电镀试验槽。
它可以较好的确定获得外观合格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及其它工艺条件。
生产现场常用来快速解决镀液所发生的问题。
二.小型霍尔槽结构下面是工厂电镀制程控制常用的霍尔槽基本结构(市面上可以购买到带加热、通入压缩空搅拌孔等设计精良的成品) 霍尔槽结构示意图三.霍尔槽的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1.试验装置:2.试验方法a.溶液的选择为了获得正确的试验结果,选择的溶液必须具有代表性。
重复试验时,每次试验所取溶液的体积应相同。
当使用不溶阳极时,溶液经1~2次电镀后应更换新液。
如采用可溶性阳极则最多试验4~5次后更换新液。
在测微量杂质或添加剂的影响时,每槽试验次数应酌情减少。
b.阴阳极材料的选择阴阳极材料通常是平面型薄板,阳极厚度不超过5mm,阴极厚度为0.2~1mm,阳极材料应与生产中使用的阳极相同。
c.电流大小霍尔槽电流大小通常在0.5~2a范围内。
d.试验时间及温度一般在5~10分钟,试验温度应与生产相同。
四.霍尔试片判定(以镀锡为例)1.背面背面看片原则:先看背面的异常现象,再判定可能造成的原因.a.先从hullcell片背面中间剖开,再看高电流密度区(添加剂)与低电流密度区(开缸剂)有没有失去平衡:(例如往高电流密度区缩小是添加剂不足,往低电流密度区缩小是开缸剂不够).b.看三层云分布:正常hullcell片背后会出现三层云(即亮层/浓雾层/淡雾层)如下示意图. hullcell片背面区域c.如果为全浓雾或无亮,判定是添加剂或补充剂不够,酸不足,建浴剂不足.d.如果都是淡淡的薄雾浓雾少,且将要收缩,可能是添加剂或酸过量.e.有出现三层云,向中间凹进去的话,主要原因有主盐不够或沉积速率不够.沉积速率不够可能原因为(添加剂过量或不足b;酸不足)。
霍尔槽Hull Cell [霍尔槽、赫尔槽或哈氏槽]赫尔槽试验一、赫尔槽试验的特点及其应用赫尔槽试验只需要少量镀液,经过短时间试验便能得到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镀液的电镀效果。
由于该试脸对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作用敏感,因此,常用来确定镀浓各组分的浓度以及pH值,确定获得良好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同时也常用于镀液的故障分析。
因此,赫尔槽已成为电镀研究、电镀工艺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赫尔槽的形状及试验装置1.赫尔槽结构赫尔槽常用有机玻璃或硬聚氯乙烯等绝缘材料制成,底面呈梯形,阴、阳极分别置于不平行的两边,容量有1000mL,267mL两种。
人们常在267mL试验槽中加入250mL镀液,便于将添加物折算成每升含有多少克。
2.赫尔槽试验装置赫尔槽试验电路与一般的电镀电路相同,电源根据试验对电压波形要求选择。
串联在试验回路中的可变电阻及电流表用以调节试验电流及电流指示,并联的电压表用以指示试验的槽电压。
三、赫尔槽阴极上的电流分布赫尔槽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互不平行,阴极的离阳极较近的一端称近端;另一端离阳极远,称远端。
由于电流从阳极流到阴极的近端和远端的路径不同,不同路径槽液的电阻也不同,因此阴极上的电流密度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增大,250mL 的赫尔槽近端的电流密度是远端的50倍。
因而一次试验便能观察到相当宽范围的电流密度下所获得的镀层。
有人经过酸性镀铜、酸性镀镍、橄化镀锌、氰化镀镐四种镀液在不同电流强度下进行电镀试验并取它们的平均值,得到阴极上各点的电流密度与该点离近端距离关系的经验公式:1000mL赫尔槽Jk=I*(3.26一3.05 1ogl)267mL赫尔槽Jk=I*(5.10一5.24 1ogl)式中Jk—阴极上某点的电流密度值〔A/dm2〕;I--试验时的电流强度(A);l--阴极上该点距近端的距离(cm).必须注意,靠近阴极两端各点计算所得的电流密度是不正确的。
艺=0.635--8.255cm范围内,计算值有参考价值.267mL赫尔槽中放入250mL镀液做试脸时,阴极上各点的电流密度应是267mL的1.068倍,即267mL赫尔槽阴极的相应点的电流密度乘上267/250。
哈氏槽(赫尔槽)原理及相关试验说明现代电镀网讯:一、哈氏槽试验哈氏槽也叫霍尔槽或梯形槽,是由美国的R.O.Hull于1939年发明的,用来进行电镀液性能测试的实验小槽,其基本的形状如下图所示:由于哈氏槽试片两端距阳极的距离有很大差别,加上在角部的屏蔽效应,使同一试片上从近阳极湍和远阳极端的电流密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电流密度的分布呈现由大(近阳极)到小(远阳极)的线性分布。
根据通过哈氏槽总电流大小的不同,其远近两端电流密度的大小差值达50倍。
这样,从一个试片上可以观测到很宽电流密度范围的镀层状况,从而为分析和处理镀液故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通过哈氏槽实验可以控制镀层质量,确定最佳镀液配比和合适的温度、电流密度和各种添加剂的用量和补充规律。
还可以分析镀液中杂质和各种成分变化对镀层的影响和排查镀液故障。
因此,哈氏槽实验是电镀生产和管理以及科研都不可少的重要实验工具。
二、加长型哈氏槽加长型哈氏槽是将哈氏槽的阴极区的长度加长为标准哈氏槽的2倍的改良型哈氏槽(如下图所示)。
这是为了测试高水平宽光亮区电镀添加剂的一种创新设备。
加长后的阴极试片的长度达到203mm,这样做是因为用标准试片发现不了新型光泽剂的低区和高区极限电流区域,通过加长试片的长度,可以在更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考查镀液和添加剂的水平。
多用于光亮性电镀的验证试验,特别是在光亮镀镍新型光泽剂的开发方面,这种加长型哈氏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着电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镀种在传统哈氏槽试片的电流密度区内都可以获得全光亮的镀层,用传统哈氏槽已经无法进行低电流区性能的比较。
而采用这种加长型哈氏槽由很容易看得出差距。
三、用哈氏槽做光泽剂的试验光泽剂是光亮电镀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是光亮镀种管理的关键成分,因此采用哈氏槽对光泽剂进行试验是常用的管理手段。
采用哈氏槽可以对光泽剂的光亮效果、光亮区的电流密度范围、光泽剂的消耗量和外加规律等做出明确的判断。
当采用哈氏槽进行光泽剂性能等相关试验时,首先要采用标准的镀液配方和严格的电镀工艺规范,以排除其他非添加剂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篇一:实验电镀赫尔槽试验调整电镀液实验电镀赫尔槽试验调整电镀液广东科斯琳电镀添加剂提供电镀技术支持电镀液性能变化后必然从镀层上反映出来,要想从一张试验试片上反映出宽电流密度范围内的镀层状况,最简单的试验还是赫尔槽试验。
利用赫尔槽试验,是广东科斯琳电镀添加剂对电镀光亮剂开发及日常维护镀液的主要手段。
供同行参改。
电镀光亮镀镍:影响光亮镀镍效果的因素很多,而不仅仅取决于光亮剂。
利用赫尔槽试验可以调整出良好的效果。
硼酸含量的判定硼酸被广泛用作微酸性电镀液作ph值缓冲剂。
在光亮镀镍中,硼酸还有细化结晶,提高光亮整平性及扩展低区光亮范围的作用,应充分重视,其含量以控制在使用液温下不结晶析出为限。
赫尔槽试片上的反映:1,55度左右搅拌镀3 min(2a),若试片高中da区有灰白现象(润湿剂又足够时),补加5 g/l左右硼酸则有明显好转,为硼酸不足。
2. 55度左右1a搅拌镀5min,若低区光亮性不足,而ph值又不低,光亮剂足够,可试加5g/l左右硼酸,若有时显好转,则硼酸不足。
镍盐判定:新酸亮镍液,55度左右3a静镀3min,试片高端无烧焦。
若生产槽液,赫尔槽2a静镀都有烧焦,而ph值正常,不差硼酸,则主盐不足,此时可视情况补加镍盐,当氯化镍正常时,镀液应带有黑绿色,若镀液是淡的绿色,可能氯离子不足,应补加10g/l左右氯化镍,若镀液带墨绿色,可补加20g//l左右硫酸镍。
主盐浓度不足,不仅烧焦区宽,光亮整平性也变差。
氯离子:氯离子在亮镍液中通常用于阳极活化剂,防止镍阳极钝化,实际上,由于氯化镍的扩散系数远比硫酸镍大,因此,足量的氯离子有助于提高镀液分散能力和扩展低区光亮范围,其作用有时还非常明显,因而新配液的氯化镍含量不宜低45g/l.从表面张力判定:要从赫尔槽试验判断润湿剂是否足量,只能在静镀时仔细观察电镀时试片表面气泡滞留情况及镀约10min,镀层较厚时看镀层有无麻点,若试片在搅拌时,高区有发花现象,加入润湿后则不发花了,说明润湿剂太少,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润湿剂,搅拌镀时镀液表面应有较多气泡,若气泡太少甚至无气泡,则十二烷基硫酸钠太少。
哈氏槽(赫尔槽)原理及相关试验说明现代电镀网讯:一、哈氏槽试验哈氏槽也叫霍尔槽或梯形槽,是由美国的R.O.Hull于1939年发明的,用来进行电镀液性能测试的实验小槽,其基本的形状如下图所示:由于哈氏槽试片两端距阳极的距离有很大差别,加上在角部的屏蔽效应,使同一试片上从近阳极湍和远阳极端的电流密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电流密度的分布呈现由大(近阳极)到小(远阳极)的线性分布。
根据通过哈氏槽总电流大小的不同,其远近两端电流密度的大小差值达50倍。
这样,从一个试片上可以观测到很宽电流密度范围的镀层状况,从而为分析和处理镀液故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通过哈氏槽实验可以控制镀层质量,确定最佳镀液配比和合适的温度、电流密度和各种添加剂的用量和补充规律。
还可以分析镀液中杂质和各种成分变化对镀层的影响和排查镀液故障。
因此,哈氏槽实验是电镀生产和管理以及科研都不可少的重要实验工具。
二、加长型哈氏槽加长型哈氏槽是将哈氏槽的阴极区的长度加长为标准哈氏槽的2倍的改良型哈氏槽(如下图所示)。
这是为了测试高水平宽光亮区电镀添加剂的一种创新设备。
加长后的阴极试片的长度达到203mm,这样做是因为用标准试片发现不了新型光泽剂的低区和高区极限电流区域,通过加长试片的长度,可以在更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考查镀液和添加剂的水平。
多用于光亮性电镀的验证试验,特别是在光亮镀镍新型光泽剂的开发方面,这种加长型哈氏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着电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镀种在传统哈氏槽试片的电流密度区内都可以获得全光亮的镀层,用传统哈氏槽已经无法进行低电流区性能的比较。
而采用这种加长型哈氏槽由很容易看得出差距。
三、用哈氏槽做光泽剂的试验光泽剂是光亮电镀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是光亮镀种管理的关键成分,因此采用哈氏槽对光泽剂进行试验是常用的管理手段。
采用哈氏槽可以对光泽剂的光亮效果、光亮区的电流密度范围、光泽剂的消耗量和外加规律等做出明确的判断。
当采用哈氏槽进行光泽剂性能等相关试验时,首先要采用标准的镀液配方和严格的电镀工艺规范,以排除其他非添加剂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赫尔槽实验报告赫尔槽实验报告引言:赫尔槽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流体力学实验方法,它通过观察液体在槽中的流动情况,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赫尔槽实验,探究流体的运动特性以及流动的稳定性。
实验目的:1. 了解赫尔槽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2. 观察流体在赫尔槽中的流动形态,并分析流动的特点;3. 探究流体流动的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赫尔槽实验装置主要由赫尔槽、水泵、流量计、压力计等组成。
赫尔槽是一种长方形槽,内部光滑,底部设有可调节的倾斜角度。
水泵通过管道将水送入赫尔槽,流量计和压力计用于测量水的流量和压力。
实验步骤:1. 将赫尔槽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调整倾斜角度;2. 打开水泵,调节流量计,使水流进入赫尔槽;3. 观察水在赫尔槽中的流动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4. 调整倾斜角度和流量,再次观察流动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水在赫尔槽中的流动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倾斜角度较小时,水流呈现出平稳的流动状态,流线较为整齐;而当倾斜角度增大时,水流呈现出湍流的现象,流线变得杂乱无章。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流量对水流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流量较小时,水流较为平缓,流线相对整齐;而当流量增大时,水流的速度增加,流线变得复杂,流动不再稳定。
此外,倾斜角度也是影响水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倾斜角度较小时,水流的重力分量较小,流动相对稳定;而当倾斜角度增大时,水流的重力分量增加,流动变得不稳定。
结论:通过赫尔槽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流量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水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2. 当流量较小时,水流较为平稳,流线整齐;3. 当倾斜角度较小时,水流较为稳定;4. 流体的流动特性与流量和倾斜角度有关,需要综合考虑。
实验的局限性:本次实验仅通过赫尔槽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装置的限制。
此外,实验中仅使用了水作为流体,对于其他流体的流动特性可能存在差异。
1、目的对赫尔槽试验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通过赫尔槽试验来对电镀槽液进行分析和管理。
2、适用范围公司镀铜、镀镍、镀铬、镀锌槽液,用赫尔槽试验还可帮助确定镀液中某些成分的最佳含量、选择适宜的电镀工艺条件、确定镀液中添加剂和杂质的含量,以及帮助分析故障原因、预测电镀故障和测定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及整平能力等。
3、试验准备3.1仪器设备:赫尔槽(250ml、267ml),材料一般为有机玻璃或硬聚氯乙烯板。
电源,12V直流电源。
阳极板(63*70mm、厚度3-5mm),材料参照表1。
阴极试片(100*65mm,厚度0.25-1mm),材料参照表1。
试片表面必须平整,前处理与现场条件一致。
镀锌赫尔槽试片可用320#或400#水磨砂纸沙平,砂磨时用力要均匀,砂纹要平直,经水砂纸打磨的试片,必须用水冲洗,除去固体颗粒,并用酸活化,以防止不正常现象的出现。
需进行分析的镀液:若干。
一般根据要进行的试验次数取相应体积的镀液,每次试验需250ml。
取样应有代表性,样品应充分混合,若混合有困难时,可用移液管在溶液的不同部位取样,每次所取溶液体积应相同。
3.2试验条件温度、搅拌等情况,应与现场条件一致。
表1赫尔槽试验条件4试验规范4.1倒入样液将250ml样液小心倒入267ml赫尔槽中。
若生产时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因有机玻璃赫尔槽难以加热,可先将镀液在镀前放入其他容器中加热至高于生产操作时的温度(一般高于生产操作温度2-5℃),然后将镀液倒入试验的赫尔槽中,待温度冷至高于操作温度0.5℃左右开始试验。
如需要,插上气泵使样液搅拌均匀。
4.2阳极安装取与样液相应的阳极板清洗干净,紧贴赫尔槽的梯形直角边,并用阳极(“+”极,红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注意夹子表面洁净、无油污或锈蚀,且夹子不能接触到液面。
4.3阴极试片安装将清洗干净的试片紧贴阳极对面的斜边,并用阴极(“-”极,黑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注意夹子表面洁净、无油污或锈蚀,且夹子不能接触到液面。
赫尔槽实验赫尔槽是一种简单而又快速的小型电镀试验槽。
最初应用是在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九年已经定型。
它有特殊的形状和固定的尺寸,槽子的容积到目前为止,已有267毫升、534毫升和1000毫升的三种。
国内常用的是在267毫升的槽子中,装入250毫升镀液,因为250毫升等于1/4升,这对计算每升镀液中所含物质的量比较方便。
由于赫尔槽试验的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便、耗用镀液的体积少,所以很受电镀工作者欢迎,已在电镀工艺的小型试验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赫尔槽结构赫尔槽示意图不同容积的赫尔槽,它的尺寸也不同。
赫尔槽的材料,一般用有机玻璃,以氯仿为粘合剂制成。
也有用硬塑料、硬橡皮和金属材料等制成。
若用金属材料做赫尔槽,则必须注意槽子里面的绝缘。
赫尔槽阴极是长方形的平面薄片,其尺寸为102 x 63毫米,厚度可在0.25-1.0毫米之间。
材料一般用铁片(包括镀锌铁片),也有用铜片或黄铜片等。
材料的表面状况最好一样,以利于对比。
赫尔槽阳极尺寸为63 x 63毫米,其材料一般与生产中使用的阳极一样。
阳极形状一般为平面薄片,对于一些易于钝化的阳,可制成瓦楞形或网状2.赫尔槽阴极上的电流分布从赫尔槽中阴极和阳极布置的位置,就可以看出阴极上各个部位与阳极的距离是不等的,显然阴极各部位上的电流密度也是不一样的。
远离阳极的一端(称远端),它与阳极的距离最远,电流密度最小,随着阴极与阳极的距离逐步靠近,它的电流密度就逐步增大,直至离阳极最近的一端(称近端),它的电流密度最大。
赫尔槽阴极上的电流分布,最初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酸性硫酸镀铜溶液中所获得镀层的金属分布。
实验前,先把阴极划分成几个等距离的部位,然后进行电镀,电镀后测定各部位的金属分布。
因为酸性硫酸镀铜的电流效率几乎是100%,所以金属分布就等于它的电流密度的分布。
从对酸性硫酸镀铜溶液进行的实验,得到了赫尔槽阴极表面上电流分布的一系列数据,后来试验者又做了电流效率接近100%的酸性镀镍和其他镀液的实验,发现测出的数据都比较接近。
哈氏槽(赫尔槽)原理及相关试验说明现代电镀网讯:一、哈氏槽试验哈氏槽也叫霍尔槽或梯形槽,是由美国的R.O.Hull于1939年发明的,用来进行电镀液性能测试的实验小槽,其基本的形状如下图所示:由于哈氏槽试片两端距阳极的距离有很大差别,加上在角部的屏蔽效应,使同一试片上从近阳极湍和远阳极端的电流密度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电流密度的分布呈现由大(近阳极)到小(远阳极)的线性分布。
根据通过哈氏槽总电流大小的不同,其远近两端电流密度的大小差值达50倍。
这样,从一个试片上可以观测到很宽电流密度范围的镀层状况,从而为分析和处理镀液故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通过哈氏槽实验可以控制镀层质量,确定最佳镀液配比和合适的温度、电流密度和各种添加剂的用量和补充规律。
还可以分析镀液中杂质和各种成分变化对镀层的影响和排查镀液故障。
因此,哈氏槽实验是电镀生产和管理以及科研都不可少的重要实验工具。
二、加长型哈氏槽加长型哈氏槽是将哈氏槽的阴极区的长度加长为标准哈氏槽的2倍的改良型哈氏槽(如下图所示)。
这是为了测试高水平宽光亮区电镀添加剂的一种创新设备。
加长后的阴极试片的长度达到203mm,这样做是因为用标准试片发现不了新型光泽剂的低区和高区极限电流区域,通过加长试片的长度,可以在更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考查镀液和添加剂的水平。
多用于光亮性电镀的验证试验,特别是在光亮镀镍新型光泽剂的开发方面,这种加长型哈氏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着电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镀种在传统哈氏槽试片的电流密度区内都可以获得全光亮的镀层,用传统哈氏槽已经无法进行低电流区性能的比较。
而采用这种加长型哈氏槽由很容易看得出差距。
三、用哈氏槽做光泽剂的试验光泽剂是光亮电镀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是光亮镀种管理的关键成分,因此采用哈氏槽对光泽剂进行试验是常用的管理手段。
采用哈氏槽可以对光泽剂的光亮效果、光亮区的电流密度范围、光泽剂的消耗量和外加规律等做出明确的判断。
当采用哈氏槽进行光泽剂性能等相关试验时,首先要采用标准的镀液配方和严格的电镀工艺规范,以排除其他非添加剂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哈氏槽又称霍尔槽,赫尔槽,HULL CELL是一种对电镀溶液既简单又实用的试验槽,系为R.O.Hull 先生在1939 年所发明的。
有267 CC、534 CC 及1000 CC 三种型式,但以267 最为常用。
可用以式验各种镀液,在各种电流密度下所呈现的镀层情形,以找出实际操作最佳的电流密度,属于一种"经验性"的试验。
一、哈氏片的意义:在最大程度上近似的模仿实际电镀的状况,便于我们定性的了解电镀槽的状况,从而更好的控制生产品质二、铜槽哈氏片:试验需求:铜槽药水、少许光泽剂、铜哈氏槽、整流器、打气机、码表、阳极铜板、哈氏片、微量吸管试验方法:1 将铜槽药水装入哈氏槽中,液位平齐标线(267ml)2 均匀的磨好哈氏片,以没有水破为准3 将哈氏片作为阴极,铜板作为阳极,开启打气,电流强度为2A,镀5分钟判断:①哈氏片左侧为高电流区,在此区域,烧焦宽度小于5毫米为合格,若烧焦宽度大于5毫米,则可以以微量吸管添加光泽剂,再重复试验注:铜槽药水一次最多只能镀3~4次,再多则失效②若高电流区完全没有烧焦,而哈氏片右侧低电流区现云雾状态,说明光泽剂过量③哈氏片反面表示槽液穿透能力,若也可以均匀且有光泽的镀上铜,说明穿透力良好三、锡槽哈氏片:试验需求:锡槽药水、少许光泽剂、锡哈氏槽、整流器、码表、阳极锡板、哈氏片、微量吸管试验方法:1 将锡槽药水装入哈氏槽中,液位平齐标线(267ml)2 均匀的磨好哈氏片,以没有水破为准3 将哈氏片作为阴极,锡板作为阳极,电流强度为1A,镀5分钟判断:①光泽剂不足之判定同铜哈氏片注:锡槽药水一次最多只能镀3~4次,再多则失效②判定贯孔能力看哈氏片背面,若形成的弧线平滑,说明贯孔能力良好,否则不佳。
HULLCELL试验操作指引引言:一、试验准备1.准备足够数量的HULLCELL试验板,这些试验板通常由锡板或铜板制成。
2.清洗试验板,确保其表面没有任何污垢、油脂或其他杂质。
可使用去污剂和溶剂进行清洗。
3.根据试验需求,将试验板切割成合适的尺寸。
4.准备所需的试验涂料,确保涂料的成分和浓度符合试验要求。
二、试验设备准备1.准备试验槽,试验槽通常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具有必要的尺寸和容量。
2.根据试验要求,添加足够的试验溶液到试验槽中。
试验溶液通常是一种可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的含盐水溶液。
3.确保试验槽能够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搅拌条件。
三、试验操作1.将试验板固定在试验架上,确保试验板与试验槽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2.将试验架和试验板放入试验槽中,确保试验板完全浸没在试验溶液中。
3.启动试验槽的搅拌装置,以确保试验液体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均匀搅拌。
4.将试验槽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以保持试验溶液的恒定温度。
5.在试验板上涂刷所需的试验涂料。
确保涂料均匀覆盖试验板表面,并形成适当的干膜厚度。
6.将试验板的一侧与阳极连接,并将阳极连接到恒定电压或电流源上。
7.设置恒定的电压或电流,并开始试验计时。
8.让试验板在试验槽中进行预定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四、试验结果评估1.在试验结束后,将试验板从试验槽中取出,并用溶剂清洗去除试验涂料。
2.观察试验板表面的腐蚀情况,包括溶液颜色变化、涂料剥离、锈斑等。
3.使用显微镜检查试验板表面的细微腐蚀情况,并记录下来。
4.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评估涂料的抗腐蚀性能,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注意事项:1.操作HULLCELL试验时,务必小心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防护设备,避免试验液体的接触、吞咽或吸入。
2.试验溶液通常为腐蚀性溶液,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皮肤和眼睛暴露在试验液体中。
3.在操作试验槽或者试验板时,要避免造成污染,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本文提供了HULLCELL试验的详细操作指引,包括试验准备、试验设备准备、试验操作和试验结果评估。
1、目的
对赫尔槽试验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通过赫尔槽试验来对电镀槽液进行分析和管理。
2、适用范围
公司镀铜、镀镍、镀铬、镀锌槽液,用赫尔槽试验还可帮助确定镀液中某些成分的最佳含量、选择适宜的电镀工艺条件、确定镀液中添加剂和杂质的含量,以及帮助分析故障原因、预测电镀故障和测定
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及整平能力等。
3、试验准备
3.1仪器设备:
赫尔槽(250ml、267ml),材料一般为有机玻璃或硬聚氯乙烯板。
电源,12V
直流电源。
阳极板(63*70mm厚度3-5mn),材料参照表1。
阴极试片(100*65mm厚度0.25-1mm),材料参照表1。
试片表面
必须平整,前处理与现场条件一致。
镀锌赫尔槽试片可用320#或400# 水磨砂纸沙平,砂磨时用力要均匀,砂纹要平直,经水砂纸打磨的试片,必须用水冲洗,除去固体颗粒,并用酸活化,以防止不正常现象的出现。
需进行分析的镀液:若干。
一般根据要进行的试验次数取相应体积的镀液,每次试验需250ml。
取样应有代表性,样品应充分混合,若混合有困难时,可用移液管在溶液的不同部位取样,每次所取溶液体积应相同。
3.2试验条件
温度、搅拌等情况,应与现场条件一致。
表1赫尔槽试验条件
4试验规范
4.1倒入样液
将250ml样液小心倒入267ml赫尔槽中。
若生产时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因有机玻璃赫尔槽难以加热,可先将镀液在镀前放入其
他容器中加热至高于生产操作时的温度(一般高于生产操作温度
2-5 °C),然后将镀液倒入试验的赫尔槽中,待温度冷至高于操作温度
0.5 C左右开始试验。
如需要,插上气泵使样液搅拌均匀。
4.2阳极安装
取与样液相应的阳极板清洗干净,紧贴赫尔槽的梯形直角边,并用阳极(“+”极,红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注意夹子表面洁净、无油污或锈蚀,且夹子不能接触到液面。
4.3阴极试片安装
将清洗干净的试片紧贴阳极对面的斜边,并用阴极(“-”极,黑色)导电鳄鱼夹夹紧。
注意夹子表面洁净、无油污或锈蚀,且夹子不能接触到液面。
4.4参数设定
阴极试片安装完成后,马上开启电源,按表1设定电流、时间等试验条件,开始试验。
4.5阴极试片镀后处理
电镀结束后,将阴极试片取出,用水冲洗,如需要中和进行中和,
用纯水漂洗,甩去水珠后用电吹风吹干,贴上标签。
4.6对比试验
根据样液电镀赫尔槽试片结果,判断电镀液是否正常。
选择需要调整的项目,对样液进行调整后再次进行试验。
主要调整的内容有:
镀液添加剂的含量
镀液光亮剂的含量
检测或模拟镀液金属/有机物杂质污染
镀槽最佳电流密度
具体调整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对生产线镀槽槽液调整提供依据。
4.7样液使用次数规定
赫尔槽试验液的试验次数不能太多,一般是1-3次,通常情况,贵金属槽液、氰化物镀锌槽液和镀铜槽液的试验次数为1次,镀镍槽液的试验次数最多为3次,以避免槽液成分变化过大,影响试验结果。
5试验结果记录
需记录试验时间、样液成分、电流、时间、搅拌方式、调整项目等内容。
5.1阴极试片结果部位选取
在阴极试片中线偏上1cm部位选取一条宽10mnm勺图形,做为试验
结果进行评定,如图1所示
图1阴极试片结果部位选取(单位:mm
A—镀层烧黑而粗糙不明;B—镀层发暗部分;—镀层光亮部分
5.2试片符号说明
为了便于将试验结果以图示形式记录下来,可用图 2的符号表示 镀层的状况。
如果这些符号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以配合文字说明。
图2赫尔槽试片的符号
5.3保存
阴极试片除绘图说明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片在干燥后可以涂 清漆,以便长期保存。
6其他:
6.1各生产线镀槽进行赫尔槽试验周期参《赫尔槽试验周期表》 6.2试验结果记录需保存在公司技术质量部档案库中, 每周更新发布
一次。
赫尔槽试验作业指导书
页次 6 of 6
文件编号 SD-WI-T/Q-OXX
版次 00
1:
III
A 山占A A AAA
MM
o « « e
半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