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自转)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⑪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⑭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
该力只作用于⑯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地理七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1.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现象;3.能够解释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4.能够解释季节变化现象与五带的形成;5.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自转导入:地球自转方向思考:昼夜交替每天都在进行,但,昼夜交替是如何产生的呢?地球自转之昼夜更替:昼半球: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夜半球:没有太阳光照射的半球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亚里士多德: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思考:一年为什么会有四季?课件演示:地球公转的特征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
但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12.22前后23.5°S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最少春分 3.21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夏至 6.22前后23.5°N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最多秋分9.23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说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学生时的难点,教师演示时一定注意地轴倾斜角度及方向,并边演示边画图,注意分解难点)活动: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内容:1.五带划分的标准: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2.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3.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4.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5.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6.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7.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
1.认识地球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和时间。
2.认识地球四季产生的原因。
3.了解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同一时刻,地表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差异状况。
2.四季更替的转变。
教学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设疑: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更替呢?
演示:教材P10活动1.2.
了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和不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说一说:1.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什么转动?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所须的时间吗?
3.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活动:用箭头在下图画上地球自转的方向。
说一说:教材P10活动3.
北京与纽约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设疑:为什么一年中会有四季的变化呢?
活动:1.读教材图119认识地球绕日公转时的状况。
2.请一位同学出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
小结:地球公转时1.地轴是倾斜的。
2.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讨论:一年中广州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是什么季节?小结:略。
说一说:1.地球公转时围绕什么转?
2.地球公转时的方向?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设疑:地球表面什么地方获得太阳的热量多?
什么地方获得太阳的热量少?为什么?
演示:教材图1.20
活动:读图1.说出五带的名称。
2.五带以什么界线来划分?
3.不同温度带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
4.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5.广州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练习:地理填图册上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