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之动火作业安全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49.99 MB
- 文档页数:3
动火作业安全培训标准化资料一、动火作业范围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二、动火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等。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时应穿工作服、绝缘鞋、佩戴电焊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高处动火作业时系安全带(其他要求参照高处作业相关要求)。
2、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乙炔瓶、木料、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0米。
与易爆品的距离不少于20米。
3、燃气瓶均应设有安全回火防止器,橡皮管连接处须用专用扎头固定。
4、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二证一器一监护制度。
(操作证、动火审批证、灭火器、监护人)。
5、焊割点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指定专人防火监护。
6、施工区域内,在未标明吸烟处的地方一律禁止吸烟,发现在禁止吸烟区域内吸烟者,将对个人及作业方按公司制度进行处罚。
7、动火作业前,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操作人应当清楚周边易燃物,并落实遮挡等防护措施,严防火花、焊渣、切割熔块飞溅、坠落引发火灾;动火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要加强巡查,尤其要做好立体监护工作。
8、使用的气瓶需采取固定措施,保证压力表、皮管的完好,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换;使用完气瓶要及时存放入库。
9、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清除残余火种、焊渣、切割溶块等废弃物,做好落手清工作,确保安全,防止污染环境。
10、氧气瓶、乙炔瓶使用中摆放距离应大于5米;消防器材距离动火点不得超过3米。
11、焊、割作业结束或离开作业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并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离开。
12、动火作业前需有动火许可证,动火人需持特种作业操作证,并随身携带操作证复印件,动火时监护人需在旁。
动火作业要求及安全措施培训(一)目的控制动火作业行为,使之风险降至最低,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和其它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的生产安全。
(二)定义动火作业: 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三) 作业人员安全职责1、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应当告知作业单位现场存在的风险,提供现场作业的安全条件;审查作业单位动火作业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现场作业安全,发现违章有权停止作业;2、作业单位负责开展风险分析,制定并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或方案,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或交底,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终止作业。
3、作业申请人是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负责提出作业申请,落实作业安全措施,组织实施动火作业,并对作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负责。
4、作业批准人或其授权人负责审批动火作业许可,与作业单位沟通工作区域风险和基本安全要求,核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授权后批准人扔承担动火作业安全的最终责任。
5、作业监护人应当经过安全培训,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及其他救护器具,全面了解动火区域和部位状况,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对违章行为及时纠正或制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6、作业人员在动火作业前应核实动火作业部位、动火时间,确认各项安全措施已落实;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许可及操作过程相关要求;发现不能保证动火安全时,应当天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四)动火作业的分级公司内的动火作业分为A级、B级、C级三类; A级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指本规程第二款第2条规定的区域。
B级动火作业公司区域内除易燃易爆场所外,有关部门或承包方进行的临时性的维修、改造、施工等动火作业。
C级动火作业指在公司焊接线区域内进行的固定的长期性动火作业。
遇节假日、双休日或特殊情况时,除C级动火作业外,公司内进行的其它动火作业一律按A级动火作业升级管理。
动火作业安全培训
1.焊割工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检查动火地点、工具是否状况符合动火要求,进行危险辨识,制定动火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2.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减压阀、气带,电动工器具电缆、开关、漏电保护器等安全可靠。
3.在可燃气体(氨气、一氧化碳气、油气)的禁火区域,必须经过充分清洗、置换、通风后,经检测含量在合格范围内,反复确认无危险隐患后,方可动火;该动火作业派专人监护,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每隔2小时重新测量。
4.容器内外动火,必须保持容器孔盖敞开并通风,排净内部可燃气体。
5.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采取正确的接火措施。
6.动火现场配备至少两具合格灭火器。
7.动火结束,操作人员必须对现场周围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
8.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明确周围环境是否放置可燃易燃品,按规定确认、清理现场,以防火种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受教育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