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 格式:ppt
- 大小:727.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题目: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牛蛙2. 器材与药品,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四.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五. 实验结论:1.刺激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2.如果在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正常的窦性节律到来之前,心肌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能是人为的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刺激),心室可产生一次窦性节律以外的收缩活动,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收缩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来自窦房结的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这次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性兴奋到来时才能发生收缩。
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学习载体蛙⼼⼼跳曲线的记录⽅法,通过在⼼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前期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肌细胞每发⽣⼀次兴奋,其兴奋性会发⽣⼀些列有规律的变化,那么岁末点位的变化,Na离⼦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等过程,其兴奋性也发⽣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机械收缩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的刺激均不能引起⼼肌的兴奋⽽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的有效不应期,如果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新式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室的兴奋和收缩,出现⼀次兴奋脱失,需要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个较长的⼼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10⽣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架,双凹夹,蛙类⼿术器械⼀套,蛙板,蛙钉,蛙⼼夹,棉线,滴管,任⽒液,胶泥。
[实验步骤]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将其仰卧在蛙板上,从剑突下向上呈V形剪开⽪肤,提起剑突,将粗剪⼑伸⼊胸腔内,紧贴胸壁(避免损伤⼼脏和⾎管)沿中线打开胸腔,剪掉胸⾻。
将两前肢向外拉开⽤蛙钉固定,尽量打开胸腔。
⽤眼科镊提起⼼包膜,并⽤眼科剪⼑仔细剪开⼼包,暴露出⼼脏。
2.⽤蛙⼼夹在⼼室舒张期夹住⼼尖约1mm,将蛙⼼夹上线连与换能器感应⽚相连,换能器连⼊BL-410⽣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输⼊通道,刺激电极固定于铁⽀架上,并使⼼室恰好处于刺激电极的两根极丝之间,⽆论⼼室收缩和舒张时,均能与两极相接触,连接装置。
3.打开计算机,进⼊BL-410⽣物机能实验系统操作界⾯,由菜单条实验项⽬,循环实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实验目的(1)学会记录牛蛙在体心脏功能活动的方法。
(2)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出现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动物动物:牛蛙,雌雄不拘2.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PcLab,蛙类手术器械,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铁支架,滴管试剂:任氏液2.3实验方法与步骤①流程:破坏牛蛙脑和脊髓→固定牛蛙→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连着细线的小勾夹住心尖→细线连接换能器→放置电极→调整PC-Lab参数→PC-Lab采集正常心肌收缩波形→给予电刺激→PC-Lab采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②操作:1)取牛蛙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掉,然后从剑突向两侧锁骨肩峰端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
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壁在舒张期与收缩期均能接触。
选择实验项目,调节刺激强度,预设刺激强度为0.5V.3)观察项目:①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②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③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及时按下PcLab的“刺激”按钮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的出现。
④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3.结果(1)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可见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是一段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多峰曲线,每个周期包括一个波峰和一段较平缓间歇,其中,波峰的上升阶段对应收缩相,波峰的下降阶段及其后的平缓间歇对应舒张相。
(2)舒张早期后刺激用单刺激(5V)刺激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 讨论(1)实验中发现改变心尖的角度与高低,会影响心搏动曲线。
因为这时心脏是不正常的搏动,所以应该等一段时间之后再采集.如果没有将蟾蜍的脑和脊髓完全捣碎,那么肢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心搏动曲线的采集。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机能差异。
该实验利用自然实验方法,收集了72名被试者的一系列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动力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确实存在显著的机能差异,其中期前收缩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5.56秒,而代偿间歇的平均持续时间约为7.18秒。
此外,实验还发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存在显著的时间大小差异,其中期前收缩的瞬态峰值显著大于代偿间歇的瞬态峰值,这可能与期前收缩的准备性或集中性有关。
关键词: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机能差异,瞬态峰值1、引言期前收缩(Perteshion)和代偿间歇(Compensation Interval)长期以来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研究发现,期前收缩(Perteshion)和代偿间歇(Compensation Interval)具有很多共同的神经机能,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机能差异。
本文以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机能差异,以明确它们之间的动力关系。
2、实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将72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约占五分之三。
根据整体随机实验设计原则,实验受试者不可多次参加,也不会有重复参与。
2.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针筒(Dupont美国原装)、计时器、视觉报音装置(棕色、绿色和灰色3种)。
2.3 实验方案(1) 实验对试被试实行选择性训练,要求试者在实验开始前充分乐观,同时要求他们保持安静,以准备进行实验。
(2) 被试进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记录实验信号和实验数据,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计时器将在记录过程中自动记录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时间段。
(3) 所有的被试者都要按照设定的应答信号完成自己的实验任务。
3、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线性回归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实验数据来建立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之间动力关系的回归方程,以表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机能差异。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代偿期前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脏收缩和代偿间歇是心脏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采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在麻醉状态下,通过电刺激诱发期前收缩,对照组则不进行刺激。
我们通过心电图记录实验组小鼠期前收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对照组小鼠的正常心律。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小鼠心脏的结构变化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电刺激后出现了明显的期前收缩现象。
期前收缩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实验组小鼠的心脏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心肌细胞的排列出现了紊乱,并且心室壁的厚度有所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期前收缩对心脏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代偿间歇对实验组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代偿间歇是指心脏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段正常心律,这是心脏为了维持正常功能而做出的一种补偿机制。
我们发现,代偿间歇的持续时间与心脏功能指标呈正相关。
代偿间歇越长,心脏功能恢复得越好。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代偿间歇后,实验组小鼠的心脏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代偿间歇可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减轻期前收缩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于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期前收缩对心脏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代偿间歇可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实验只采用了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可能不完全适用于人类。
其次,实验中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并未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实验中的心脏功能指标也只是对心脏整体功能的简单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更详细的机制。
总结而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对心脏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熟悉: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方法掌握: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二、实验原理及要求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当心肌经历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会出现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的变化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甚至可延续到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收缩。
随后为相对不应期,在此期给予心肌以强刺激可使其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舒张期内。
因此,如果在心室肌舒张期内,引起一次扩布性兴奋和收缩,这次提前发生的兴奋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
而随后到达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节律性收缩,这个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在显示器上可观察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三、实验仪器设备蟾蜍、BL-420F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铁支架、双凹活动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蛙心夹、玻璃小烧瓶或培养皿、吸滴管、任氏液、胶泥四、实验步骤1.用探针损毁蟾蜍的脑、脊髓、仰卧位固定于蛙板,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
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将系于蛙心夹的线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张力换能器高度,使连线保持垂直,松紧适当。
张力换能器输入端连接BL-420F系统1 通道。
将刺激电极固定,刺激电极与心室接触良好。
2.打开计算机,启动BL-420F生理信号处理系统。
进入“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菜单,调节参数。
3.实验观察(1)记录正常的心跳曲线。
观察辨认心房波和心室波,确定曲线收缩期和舒张期。
(2)先描记几个正常心跳曲线作为对照,然后选择适当强度的阈上刺激,用同等强度单个电刺激分别在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刺激心室(注意每刺激一次后,要待心室恢复正常几个心搏后在进行第二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有何变化?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3)以同等刺激强度,在心缩期给予心室一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是否发生变化。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1、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以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学习蛙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蟾蜍1只;蛙类手术器械;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刺激电极和心电图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
2.2方法2.2.1 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心电图引导电极导联线接2通道。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自定义实验项目”菜单中的“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直流、滤波频率10Hz、灵敏度3g;第2通:道时间常数 0.2~1s、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mV;采样频率 400Hz,扫描速度 1s/div。
单刺激模式,阈上刺激强度(2~5V),刺激波宽5ms。
2.2.2蟾蜍毁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2.3将心电图电极(6号注射针头)插入蟾蜍右前肢、左下肢和右下肢皮下引导Ⅱ导联心电图。
张力换能器连线上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记录心搏曲线。
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
2.2.4实验观察2.2.4.1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和ECG,分清曲线的收缩相、舒张相、ECG各波。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了解心脏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2.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并理解其生理意义。
二、实验对象蛙或蟾蜍三、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任氏液,烧杯,滴管,锌铜弓,双凹夹,铁架台,蛙心夹,张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四、实验方法1.蛙心标本制备(1)取蟾蜍或蛙一只,完全破坏其脑和脊髓,再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2)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双上肢剪开,再剪开皮下组织,然后剪掉胸骨,用眼科剪打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3)将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约1mm,蛙心夹的线头连至张力换能器的悬梁壁。
此线应有一定的紧张度。
将刺激电极固定于铁支架,使心室无论收缩或舒张均与刺激电极的两级接触。
2.连接实验仪器装置张力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第1通道(亦可选择其他通道)。
刺激电极的插口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刺激输出去相连。
3.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进入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实验模板。
使用鼠标单击工具条上的“采样”命令按钮,从而启动波形的记录。
根据信号窗口中显示的波形,再适当调节实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在心室舒张期给予刺激,会出现期前收缩,其后会出现代偿间歇。
六、实验讨论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心脏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比较长,约包括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
但心脏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或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收缩也是一次心脏兴奋,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
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C D图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B、C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从表面上看,从室性期前收缩起点至下一个大体心律的心搏起点之间有一段较长的间歇,似乎是对已经缩短的联律间歇的代偿,称为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的测量方式:自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点开始至下一个大体心搏的QRS波起点为止的一段时刻。
测量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并与大体心律的周期做比较,有助于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的类型,有助于某些心律失常的辨别诊断。
1 无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插于一个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当中者,且不取代一次窦性搏动,称为无代偿间歇(图1)。
有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房性或交壤性逸搏心律周期中。
一样说来,大体心律缓慢时,易发生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
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中的无代偿间歇反映了室性期前收缩未引发大体心律的节律重整,也未与大体心律的心搏兴奋在房室结内发生干扰。
2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次等周期代偿间歇介于等周期代偿与无代偿间歇之间。
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短于一个大体心动周期,而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又擅长一个大体心动周期。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①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引发其后第一个窦性PR间期干扰性延长(图2);②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于窦性心律失常的慢相。
3 等周期代偿间歇凡室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等于一个大体心律的心动周期者,称为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室性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
等周期代偿间歇的产生机制是大体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彼此超级临近,期前收缩一旦显现,迅速引发大体心律起搏点的节律顺延。
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间歇的意义有助于确信大体心律起搏点的部位。
例如,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那么大体心律是室性的,或大体心律为室性;发生的期前收缩有等周期代偿间歇,那么说明期前收缩是室性的。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凡代偿间歇比大体心动周期长,且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又小于两个大体心动周期者,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3),缘故是代偿间歇没有能够完全代偿已经缩短了的联律间期。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摘要:1.目的:学习蟾蜍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2.方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用中等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期和心室舒张早期刺激心室,记录分析数据结果3.结果: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早期不能引起心肌兴奋,不出现期前兴奋和代偿间歇。
心肌兴奋性存在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4.结论:心室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不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当其处于心室舒张中晚期时给予阈上刺激则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二、关键词:心室期前收缩、代偿间隙、收缩期、舒张期三、引言: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周期变化。
心肌兴奋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之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使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1]四、材料和方法:1.实验对象:蟾蜍2.实验仪器: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3.实验药品和试剂:粗剪刀、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蛙钉、培养皿,蛙板、滴管、棉线、蛙心夹、铁架台、任氏液。
4.实验方法: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刺激电极的输出线与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刺激通道相连,按后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2)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
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