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 格式:pptx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规划所一、总则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
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造、道路交通、基础没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同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1)地域完整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
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定,其“四至”界线应明确、稳定,经过划定的编制单元,原则上不应更动。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村庄建设及村容整治的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特制定《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3 编制主体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编制。
1.4 编制框架村庄规划包括村庄的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
村庄规划宜以行政村(中心村)为单元进行。
对具有一定规模或近期建设量较大的自然村,也可单独编制村庄整治和建设规划。
1.5 规划期限及审批村庄建设规划的期限为15年。
对规划期限已过或已明显不适应建设的村庄建设规划应进行调整和续编。
村庄整治规划的期限为3至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 村庄建设规划2.1 村庄建设规划基本任务及规划原则2.1.1 基本任务依据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和建设用地界限,统筹安排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2.1.2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村庄实际问题,分类指导。
(2)节约用地,合理布局。
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
(3)立足现状,配套设施。
合理地安排村庄各类用地,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4)延续特色,生态优先。
充分利用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延续文脉。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2)人口现状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3)建筑物现状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1)道路交通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围合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长、坡度,标明各地块规划规划标高。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比例1:2000)标明公共服务设施的平面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福 建 建 筑新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制定李 川(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摘 要: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法定性规划,是规划管理上最具刚性的抓手,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福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的制定,在分析研究各地做法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 问题 编制导则中图分类号:[TU981.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12)01 0001 03The thought of formulating regulatory planning under new situ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Fujian regulatory planning guidelinesLi Chuan(Fujian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350001)Abstract: Regulatory plan is the statutory planning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which is the most steady way i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made of Fujian regulatory planning guide lines and the analysis of practices around China,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a new thought of regulatory planning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Keywords:Regulatory plan Problem Guidelines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法定性规划,是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规划管理上最具刚性的抓手,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程序、内容、深度、要求)基础资料搜集的基本内容已经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技术文件及相关规划成果;规划范围已经编制完成的各类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技术文件;地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管理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措施等规划编制和管理文件,地方规划与建筑管理相关标准,如居住区配套、配建停车、公共安全防护、城市形象与风貌管理等系列规范与准则;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1:1000~1:2000),相关遥感信息地图和影像图;规划范围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土地利用现状资料(1:1000~1:2000),规划范围及周遍用地情况,土地产权与地籍资料,包括城市中划拨用地、已批在建用地等资料,现有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历史保护、风景名胜等资料;道路交通(道路定线、交通设施、交通流量调查、公共交通、步行交通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市政工程管线(市政源点、现状管网、路由等)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公共安全及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资料;建筑现状(各类建筑类型与分布、建筑面积、密度、质量、层数、性质、体量以及建筑建筑特色等)资料;土地经济(土地级差、地价等级、开发方式、房地产指数)等现状资料;其它相关(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地质灾害等)现状资料。
规划调研资料汇总形成基础资料汇编。
调研与分析的基本要求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基础上,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规划建议。
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威胁与机遇。
对现有重要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等用地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能的规划调整动因、机会和方式。
基本分析内容应包括:区位分析、人口分布与密度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建筑现状分析、交通条件与影响分析、城市设计系统分析、现状场地要素分析、土地经济分析等,根据规划地区的建设特点可适当增减分析内容,并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在必要的条件下针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附件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制定和实施,保证城市、镇总体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镇的控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控规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规编制以及本行政区域内控规实施管理工作。
其他镇人民政府负责本镇控规编制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经依法批准的控规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城市、镇总体规划批准后,控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编制控规。
在国有建设用地上进行用地开发的,必须符合经批准的控规;未编制控规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划拨、出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作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健全控规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控规数字化信息管理和维护平台。
第六条 编制控规应当以城市、镇总体规划为依据,遵守国家和本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人文因素、公众意愿等因素,满足城镇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并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七条 控规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三大设施”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以及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红线)等“五线”及控制要求。
浅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认识及相关思考作者:张中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控制性详细规产生问题的根源,关于控规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思考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许可的依据。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有效的过渡与衔接,起到了深化前者和控制后者的作用,但是我们目前的控规实施过程中面临控制有余、弹性不足、频繁调整等相关问题。
下面我就控规谈下自己的看法。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控规在规划体系中主要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1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控规的核心价值在于“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既能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
1.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
控规在规划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体现为其突出的“管理性”特征。
由于控规的层次、深度适宜,同时又是采用规划管理语言表达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它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控规仅仅是规划管理的一个参考,未能起到应有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大部分内容在管理审批实践中均有所调整。
《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和技术支持,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推动城市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城市规划条例》,结合福建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范及技术评估工作。
第三条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项进行制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评估应当分别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和城市规划实施等不同环节进行。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主导产业、主导功能、建设用地、绿地、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内容。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及层次进行科学细致的研究,阐述发展计划、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二)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进行有计划、有序的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三)对城市的绿地系统、生态保护、水资源、大气环境、噪声控制、节能减排等进行科学规划,保障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优美和可持续发展;(四)对城市规划编制所涉及的其他内容,进行详细勾画和规定。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以下阶段:(一)前期研究阶段:首先需要对城市概况、基础设施、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环境和面临问题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确定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城市空间范围、城市结构、土地利用总量等;(二)起草方案阶段: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制定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确立各部分内容和空间结构;(三)方案审定阶段:经过城市规划部门的审定,将方案公告,接受公众意见,修订方案,并经上级部门审查后确定。
第三章城市规划标准第七条城市规划标准是指指导和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基准数值和具体技术规范。
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8目录第 1 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框架 (1)1.4 编制原则 (1)1.5 规划依据 (2)1.6 规划期限 (2)第2 章村庄规划 (2)2.1 编制内容 (2)2.1.1 村域规划编制内容 (2)2.1.2 村主要居民点规划编制内容 (3)2.2 规划指引 (3)2.2.1 村域规划和村主要居民点规划的主要任务 (3)2.2.2 村庄分类及相应的规划对策 (3)2.2.3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5)2.2.4 村庄规模分级 (5)2.2.5 村庄用地布局 (6)2.2.6 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 (7)2.2.7 绿化景观规划 (10)2.2.8 竖向规划 (10)2.2.9 防灾减灾 (11)2.2.10 村主要居民点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强度及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11)2.2.11 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12)第3 章村庄整治专项规划 (13)3.1 整治内容 (13)3.2 整治原则 (13)3.3 整治规划技术指引 (13)3.3.1 旧村改造 (13)3.3.2 环境卫生 (14)3.3.3 给水和排水设施 (14)3.3.4 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 (15)3.3.5 公共环境和村貌整治 (15)3.3.6 安全与防灾 (16)3.3.7 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 (16)3.4 整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 (17)第 4 章规划成果 (17)4.1 规划成果的组成 (17)4.2 规划成果要求 (17)4.2.1 规划必绘图纸 (17)附录:村庄规划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及法规、规范性文件 (22)第1 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村庄建设及村庄整治的指导,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并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制定本规划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