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一)填空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题(一)一、填空题。
1、植物的叶是由()和()组成的,叶片上有()。
2、观察各种各样的叶,不同形状的都有,有像()、()、()等。
3、观察大树的方法有()()()()()等,他们分别用到的人体器官是()()()()()。
4、用放大镜观察树的(),用绳子观察树的()。
5、写出两种一年生植物(),写出两种多年生植物()。
6、写出两种以上木本植物()写出两种以上草本植物()。
7、写出两种以上水生植物(),写出两种以上陆生植物()。
8、植物一般都有()()()()()()。
9、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最大的区别是()10、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
二、选择题:1、我观察到红色树叶是()的叶子。
A枫叶B银杏C柳树2、下在是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A量筒B放大镜C绳子和尺子3、下面哪些不能做为辨别两片树叶是否是同一片树叶依据。
()A叶片的大小B叶片的形状C叶片的颜色5、我想把树皮的图案弄到纸上,我一般用()方法。
A拓印B图6、要想得到更多的资料,我们可以()A 看照片B到校园里观察真正的树7、狗尾草和水葫芦的不同点是()(多选题)A果实不同B叶子不同C都有根8、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会很明显()(多选题)A发芽B开花C结果D树叶枯黄三、小法官:请你把对的画上,错的画上“X”。
1、放大镜是长用的观察工具。
()2、植物的叶是由叶片、叶柄和叶脉构成的。
()3、叶的颜色在生长过程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4、要想详细的了解一棵大树,通过大树的照片便能得到有关的资料。
()5、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任意的从各种树上摘取树叶。
()6、大树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我们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大树。
()7、大树有生命,小草太小了,所以没有生命。
()8、水生植物是不能生长在陆地上的。
()9、水生植物生活在水里,所以它们不需要阳光、温度等。
()10、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所有植物的变化都是很明显的()。
四、连线题。
眼睛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耳朵物体的气味鼻子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第一单元《植物》复习题(二)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过什么?树瘤、叶片、果实、小动物、鸟巢、小鸟、小草、藤蔓、苔葬、掉落的果实、树叶、蜂巢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填空题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我们可以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这样才能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
4.观察大树时,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
5.我们还可以借助 (放大镜 )、 (皮尺 )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6.我们在校园里观察树木,应以 (小组 )为单位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 (不同 ) 的树木。
7.我们的观察顺序是由 (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
8.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 (树冠 )、(树干 )、(树根 )组成。
树的形态是 (多种多样 )的。
9.树生长在一定的 (环境 )里,有一定的 (生存需要 )。
10.(文字记录 )、(图画记录 )、 (标本 )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
11.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 (树木 ),还有低矮的 (小草 )。
12.狗尾草是 (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 (狗尾巴 )。
13.大树和小草一样,都是有(生命 )的物体。
14.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木质茎 ),像狗尾巴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
15.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16.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17.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18.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
19.水生植物都有(根)、(叶)、(茎)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20.水生植物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这三类。
21.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
2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3.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死亡)的完整过程。
24.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__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___________提供帮助。
2.盐能___________在水中,也能从水中___________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___________。
3.当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____℃时开始结冰,水结冰后由液体状态变成了___________状态。
4.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热量。
5.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___________;持续加热时,水会沸腾。
6.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促使水发生三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水结冰后有了固定形状,并且会沉在水底。
( )2.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会上升。
( )3.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 )4.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 )5.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6.云、雾、露、霜都是由水变成的。
( )7.食盐、砂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水能溶解一切固体。
( )8.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所以凡是液体都不溶解于水。
( )9.把盐水放在太阳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 )10.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得更快。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与水的蒸发快慢无关的是( ) 。
A.温度的高低B.是否有风C.水的多少2.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的。
(眼看)、(耳听)、(手摸)、(鼻闻)、(舌尝)、(工具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4、植物的共同特点: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7、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0、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1、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写出你见过的叶子的颜色有(淡绿色、深绿色、红色、黄色等)。
(至少3种)1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6、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7、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8、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19、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二、我来连一连: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它们的分工吗?眼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耳物体的气味鼻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舌食物的味道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三、单项选择题1、观察就是(C)。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其他(感官)也在帮忙。
2、我们发现的东西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3、认真观察一片草地,可以把发现的东西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没有生命的东西。
4、仔细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5、我发现小河(小鱼、虾米),我发现菜市场里(鲤鱼、草鱼、鲫鱼、芹菜、萝卜、白菜、西红柿等),我发现草地上有(蜗牛、蝗虫、田鼠、蚂蚁、小石头、杨树、土块等)。
6、在校园或附近的社区发现的问题很多,我们可以绘制个(平面图)。
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的。
8、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9、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10、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说的。
1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1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
13、当我们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生存问题)。
14、写出三个你发现有小动物的地点(草地)、(池塘里)、(天空)。
15、报纸、(圆珠笔)、(作业本)、(书)、胶水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16、乱排放污水和废气是(污染环境)的表现。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1、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2、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3、环境污染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4、我们可以用弹弓打鸟。
(×)5、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节约使用纸张。
(√)6、草地里有很多东西,只观察,不要捕捉昆虫、动物。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的星球。
2、盐能够________在水中,也能从水中________出来。
3、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计时。
4、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__________,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__________,例如气球、轮胎、篮球、游泳圈等。
5、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食盐的速度越________。
6、渗水性最强的土壤是___________。
7、因为食盐溶于水,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________分离食盐和沙。
8、水遇热变成水蒸气体积会__________。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________。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位置的方向________。
10、钟摆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测降雨量时,应该把雨量器放在()。
A.屋檐下B.没有遮挡的空地上C.大树下D.窗户边2、下面事例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力的是()。
A.冰刀在冰面上滑行B.鞋底上刻花纹C.冬天雪后往雪上撒沙子3、沸腾的水会冒白气,这白气是()。
A.水B.水蒸气C.空气4、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适合生长在()中。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5、冰块放在实验室桌子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A.室内温度高B.冰块比较小C.桌子太大6、下列动物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A.蚂蚁B.蜗牛C.蚯蚓D.老鼠7、什么是制造飞机、轮船的原材料?()A.磷矿石B.金刚石C.铁矿石8、田野间的河水、湖水,()。
A.只在阳光晒得到的时候才蒸发B.每时每刻都在蒸发C.只是在白天蒸发9、以下哪种土壤的渗水性更强()。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10、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动物提供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钟摆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___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圆形轨迹转,就叫做______________。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时,三次测量的数据都不一样,我们应该________。
4、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__,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_________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_________。
5、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________,那么水就会结冰。
6、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__________。
7、“过山车”轨道的总长应在__________米以上。
轨道的长度可以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测量。
8、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的星球。
9、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有很大区别,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
10、空气和水、石头等一样可以占据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相同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A.冰B.冰激凌C.一样快2、蚂蚁用()交流信息。
A.头上的触角B.舞蹈C.腹部3、用湿抹布擦黑板,水迹很快不见了,是因为()。
A.水蒸发了B.水被黑板吸收了C.水流到地上了4、下面关于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天气信息B.云的形状大致相同C.大团、堆积的云很可能下雨5、关于土壤,你认为()说法是正确的。
A.土壤就是土B.土壤就是我们脚踩的大地C.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6、隔着冰块就能正确阅读到冰块另一侧纸上的文字,这说明()。
A.冰是透明的B.冰是白色的C.冰是水7、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到空气可以被压缩性质的是()。
A.风扇B.轮胎C.空气压缩枪8、如图所示为一天的气温折线图,最高气温出现在()。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植物的叶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
2、植物茎的分类:从软硬区分为_______茎和_______茎。
3、秋季时,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_______。
5、空气流动产生________。
根据炊烟、旗子、纸条在风中飘扬的方向来测_______。
6、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我们可以把这种材料做成_______ 、___ ____等物品;因为塑料具有绝缘性,我们常用这种材料做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物品。
7、像石头、木头这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的物体叫做_______;像空气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的叫气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_______,跟水一样的物体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用的观察方法有用眼睛_______、用手_______、用鼻子_______、用耳朵_____ __等方法来观察一棵树,并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_______等。
9、蜗牛的背上有一个_______,身体软软的,头上有_______对触角,用_ ______爬行。
10、通过观察,我认为水的味道是______________,水的气味是________ ______,水的颜色是_______。
11、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用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下列各种物品中,用天然材料做成的是______________,用人造材料做成的_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木椅子②塑料餐具③铝锅④棉衣⑤竹制一次性筷子⑥玻璃杯⑦导线二、选择题。
(1)金鱼是用_______呼吸的。
A、鳃B、气孔C、肺(2)观察大树的粗细可以用_______工具。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填空题1、我们吃的食物应该多种多样,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3、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色;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4、馒头含淀粉营养物质多,牛肉、瘦肉、牛奶、豆类含蛋白质营养物质多,巧克力含脂肪营养物质多,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维生素、钙、铁、碘等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身体功能必需的物质。
铁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6、食物在口腔被磨碎,在胃里变成像粥一样的食糜状态,在小肠里食物营养被全面消化和吸收,吸收不了的残渣进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出体外。
7、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二、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横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油、巧克力、鸡皮鸭皮等动物皮。
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肉类、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
含钙较多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
含铁较多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
含碘较多的食物: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中。
三、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在米饭上滴几滴碘酒,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答:在米饭上滴几滴碘酒,米饭会变蓝。
这说明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2)、点燃和熄灭酒精灯时应注意什么?答:点燃和熄灭酒精灯时应按如下方式操作:1、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火机,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3、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4、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酒精洒出桌面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024年最新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准备单元一、填空题。
1科学研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2(假设)要有(依据)。
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我们让倒立的小丑更稳固的方法是(降低)重心。
5具有(研究条件),学生(感兴趣)并且可以(理解)的问题比较适合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6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二、选择题。
1图2小丑“倒立不倒”是因为( C )。
A小丑身上的图案 B小丑的制作材料 C小丑手上的重物2观察“倒立的小丑”后,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下面( A )问题我们目前不具备研究的条件和能力。
A在月球上倒立的小丑是否能保持稳定 B改变制作小丑的材料是否能更加稳定C在小丑的脚上增加重物是否会更稳定3描述自己的假设时,我们通常选用的关联词是( B )。
A 因为……所以……B 如果……那么……C 一边……一边……4“如果增加小丑手臂的长度,小丑就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这个假设,需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B )。
A小丑的大小 B手臂的长度 C重物的质量5究究的假设是:“如果给小丑的两只手上固定一个重物,那么小丑就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下列实验方案中应该采纳的是(A )。
6关于钢丝上“倒立的小丑”,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
A头比脚重B脚比头重C在小丑上固定一个重物更稳定7下列的做法,不能使小丑更加稳固的是( B )。
A给小丑每只手上固定一个重物B给小丑身上涂上一层胶C增加小丑的手臂长度8下列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
A倒立的小丑是谁发明的B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钢丝上C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9用扁担挑水时两边水的重量必须保持一样重,是为了( B )。
A好看B保持平衡C升高重心10“小丑为什么能站在钢丝上表演杂技?”这句话是( A )。
2018-2019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一、填空题1. 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的方法包括看、听、闻、摸和尝等感官的运用以及工具的运用。
3.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树,我们会发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和树根组成。
4.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5.大树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6.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9.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10.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2.水生植物的相同点: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13.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典型的陆生植物有:樟树、狗尾草、水杉、松树、枫树、向日葵、菊花等。
曲型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4.我认识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5.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如:金鱼藻)、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挺水植物(如:水花生)。
16.水葫芦:叶柄膨大有海绵状气囊,能浮在水面上。
金鱼藻:沉水性多年生水草,全株深绿色,茎细长,平滑。
17.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1.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经嫩叶、老叶,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科学家用精确地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对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3.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7.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8.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9.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 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11. 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12. 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13. 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4.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15.(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6. 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17.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8.土壤由(土壤颗粒)、(水)、(空气)、(枯枝烂叶)以及(小生物)等组成的。
教科版(2017)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复习题(含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11分) 得分 1.衣服洗后晾在太阳下后会变干,这是因为 。
2.水在加热时温度 , 当温度上升到 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3.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 。
水蒸发快慢与 、 、 等有关。
4.物质的变化分为 变化和 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的过程叫 这个过程是 热的。
阅卷人 二、单选题(10分) 得分 6.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把糖从糖水中分离出来。
A. 过滤 B. 沉淀 C. 蒸发 7.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 4 ℃ B. -4 ℃ C. 0 ℃ 8.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酿制白酒 B. 烧稀饭 C. 绿豆发芽 D. 砌墙 9.以下条件中,哪种方法( )可以让板蓝根冲剂最快溶解。
A. 水温10℃ B. 水温70°C C. 水温70°C 10.( )溶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A. 氧气 B. 食盐 C. 白醋 11.下列方法中( )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
①搅拌②用热水③将物体研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12.( )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A. 食盐 B. 洗衣粉 C. 高锰酸钾 13.下列对白糖加热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发生化学变化 B. 只发生物理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14.相同条件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
A. 强 B. 一样 C. 弱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外…………○…………装…………○…………订…………○…………线…………○…………15.下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一块水果糖的方法是( )。
A. 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并不断搅拌B. 把水果糖放在冷水中,并不断搅拌C. 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不搅拌三、判断题(5分)16.固体在水中溶解了,它以内眼看不到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第⼀单元⼀、填空题: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中国第⼀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鸡出壳)、(看⾃⼰的影⼦)、(看电视机⾥有什么)等。
4、(好奇⼼)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位英国乡村医⽣,他是第⼀位发现(接种⽜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爱迪⽣)是(美国)的伟⼤发明家,他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7、科学家⼯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8、1824年英国医⽣(罗杰特)做了⼀个(“动起来⼩⼈”)的实验,发现了⼈眼具有(视觉暂留)。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9、我们发现,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箭专家。
(√)2、科学探究是⼀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3、⽣活中处处有科学。
(√)4、⼀个⼩的疑问只要细⼼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6、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7、科学是很神秘的,离我们很遥远。
(×)8、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办法做。
(×)9、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10、▲袁隆平是“杂交⽔稻之⽗”。
(√)11、⼩孩种⽜痘可以预防天花。
(√)12、▲电影是根据⼈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
(√)13、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14、“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撑点的下⾯。
(√)15、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6、科学只是与科学家有关。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024新编)复习资料填空题100题(含答案)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热胀冷缩2.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可以用______、闻、摸、尝等方法,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答案:看3.水结冰的过程是______现象。
答案:凝固4.动物冬眠是______自己能量的一种方式。
答案:保存5.当我们把纸揉成一团后,它的______没有改变。
答案:质量6.太阳东升西落,说明地球在不停地______。
答案:自转7.树叶的形状有______、椭圆形、扇形等。
答案:掌形(或其他正确答案,如圆形、心形等,根据具体教材)8.水在自然界中有______、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答案:固态9.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组成的。
答案:物质10.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答案:氮气11.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水、空气和土壤。
答案:阳光12.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______散发到空气中。
答案:水蒸气13.动物通过______来感知外界环境。
答案:感官(或感觉器官)14.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______。
答案:磁性15.影子产生的条件是______、遮挡物和屏幕。
答案:光源16.声音可以在______、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答案:固体17.水被加热到______摄氏度时会沸腾。
答案:100(在标准大气压下)18.当我们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时,它会排开与自己体积______的水。
答案:相等19.动物通过______来繁殖后代。
答案:生殖20.植物的茎具有______和运输水分及养料的功能。
答案:支撑植物体2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来描述。
答案:音调22.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______极和______极。
答案:北(N);南(S)23.土壤是由______、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矿物质(或沙粒、黏土等)24.水在______摄氏度时会开始结冰。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一)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第一单元植物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树冠的()、树干的()、树皮的()和树叶的()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不同、茎的()不同、茎的()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中,都有()的叶,都会(),都需要()、()和()。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和()。
9、水生植物有(),(),(),()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和();有()、()、();都会();寿命();都是()。
11、树叶是()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
叶片上有()。
13、树叶是有()的,叶从()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15、能用()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植物和()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和()。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里;需要(),(),()和();都会();都会();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动物生存依赖于(),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等。
3、蜗牛利用()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构成,身体上有()、()、()。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的环境,身体(),都会(),会吃(),会(),会()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胸部有六只()。
9、蚂蚁适应在()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上,身体有()三节,长着六只(),运动(),()生活,食物(),会()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具有()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身体表面有(),用()游泳,用()呼吸,吃()和()等,会()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的,会(),需要()维持生长,会()废物,会()等。
14、动物的个体()不同,生活的()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里,会(),需要()维持生长,会()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会(),会()等。
第三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
()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有许多重要的()。
6、金属的特性:()、()、()、()、()、()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
()、()、()、
()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
12、砖是用()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使用材料,减少对()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物体可以分为()、()、()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
()。
2、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
6、水是生命的源泉。
()、()和()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
()生产、()生产和()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没有固定的()。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的最低处保持(),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可以被我们()。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的气体。
17、空气占据()。
18、空气可以被(),被压缩的空气有()。
19、空气有()。
20、风是()流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