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6
个性化学案第3章植物的调节作用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1)具体表现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抑制生长≠不生长,只是生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变慢。
(2)影响因素①生长素浓度:不同浓度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一般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B点:最适浓度B点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其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B点到B’之间: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其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点之后:生长素对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生长素浓度过高甚至能杀死植物②器官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根的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mol/L;芽的最最适浓度大约是10-8mol/L;茎最适浓度大约是10-4mol/L。
③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如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基此原理,农业生产上常以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④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一般来说,与衰老细胞相比,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例】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3.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实例(1)顶端优势①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根也有顶端优势现象,即植物的主根优先生长,侧根受到抑制。
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不同,根>芽>茎。
图1 图2从上图可知:(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植物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或抑制效果不同)。
(3)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同时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4)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5)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
误区警示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2.两重性的典型体现——顶端优势(1)顶芽由于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导致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由于接受了顶芽运来的部分生长素而导致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2)解除方法:去掉顶芽。
要点提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所需浓度的“高”与“低”是以该器官“最适浓度”为标准的。
大于该标准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少,而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二、生长素的实践应用1.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作物、花卉和果树栽培中,摘心打顶是根据顶端优势原理,解除其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原因是减少叶枝徒长,使果枝得到足够的养分,避免落花落果。
同时可解除顶芽对花芽的抑制作用,达到多开花、多结果的目的。
2.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将生长素类似物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适中,处理的部位是植物形态学的下端。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解读长期以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困扰着广大师生:第3章第1节(人教版新课标)提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就是说没有生长素植物不生长。
那抑制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抑制生长到底是长还是不长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了解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的方法。
在《新编植物生理学——绿色植物的生活》一书中就指出:“IAA 的活性也可以在由植物中取出的一小片组织中看到,如果将植物例如豌豆茎的生长部分切下,并放置于含有蔗糖和无机盐的培养皿中,生长将非常缓慢;然而,如果加入少量的IAA,就会大大促进生长,这种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与加入的生长素浓度呈正比例。
通常能得到一种最适的浓度,超过这一浓度生长又会变慢,并最终完全被抑制。
”在许多本植物生理学类的书中,都有类似的描述,所以教材图示中表示的是外源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
而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与内源激素有关。
抑制生长时,植物到底能不能生长的问题,是相对对照实验而言的。
例如把生长状况相同、等长的某种植物同种器官分成若干组,置于相同的培养液中,对照组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各实验组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然后避光的相同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生物材料长度的平均值。
如果某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的长,说明该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如果某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的短,说明该生长素浓度是抑制生长。
所以,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并不是植物不长,而是该浓度下生长得比没有添加外源生长素的还要慢。
事实上,植物体内本身也产生生长素,因此,在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的情况下,植物也能生长。
植物体内真正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死亡的情况极少发生,但抑制某些部位的生长是经常发生的,如顶端优势现象。
现代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3节中就提到: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知识整理】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特点:1、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二)举例——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停止。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发育受到抑制。
3、解除:摘除顶芽。
(三)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1、概念:具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2、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一)分析下图理解两重性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1)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2)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慢于背光一侧)。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二)两重性举例:1、顶端优势(1)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A、B、C)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俩例子高级生物组成中的细胞和组织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育不仅仅是特定的生物发育的过程,更代表着生物多样性。
这些细胞和组织可以经历整个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从而体现出生物的生长素的双重性。
既然如此,以下是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涉及植物的分枝。
植物的分枝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发生变化,它可以体现植物生长素双重性。
通过植物分枝,植物根据环境和新鲜空气的需求,不断向外枝、形成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它们的光照、风力和氧气供应。
同时,植物也会根据自身的发育需求,向内分枝、形成新的分叉,增加植物细胞的密度,从而向外传播萌芽的小枝。
这两种情况都是有利于植物生长的,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人类发育的。
从胚胎到成年,人们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其中身体的变化是最明显的,这种变化体现了生长素双重性。
首先,在胚胎期间,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增长是有规律的,体现出生长素发挥作用,从而保证生物发育的正常。
其次,到了成年期,人体细胞开始老化,生长素也会发挥明显作用,对人体机能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体现生长素双重性的两个例子,它们都表明,动植物发育的过程中,生长素双重性是一种必要的特征,保障着生物的发育和多样性。
而生长素在发生变化时,也是营造和运行着有机体中各种细胞和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理解有机体的发育和多样性,需要正确地认识生长素双重性的作用。
生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领域,认识生物学也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科学,理解和认识生物中的一些复杂机理,特别是能够准确把握生物发育的规律,这是极具挑战性的。
从上述体现生长素双重性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生长素双重性是构成有机体生长发育的不可替代的部分,也是这类有机体多样性能够形成和继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正确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发育规律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挖掘有机体的秘密,为使人类的进步有所帮助。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问题探讨”中的曲线,以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为例,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结合教材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并归纳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击]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分析。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点(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具体体现: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①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②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3)解除措施:去掉顶芽。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3)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问题探究1.观察图甲、乙,分析以下“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因素”的问题:(1)分析图甲可知:①对同一器官,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超过该范围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能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曲线体现了根、茎、芽的敏感程度大小为根>芽>茎。
③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分析图乙可知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另外,幼嫩细胞比老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
2.观察上面图甲,我们可将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转化为下图,据图分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当生长素浓度低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2)曲线中的O 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大同实验中学刘建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领悟预实验意义的良好载体。
情感目标: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
认识生长素类似物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认同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方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作用特点: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
1.最适浓度:根<芽<茎 1.顶端优势
敏感度:根>芽>茎 2.防止落花落果
2.两重性:
3.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
高浓度抑制 4.促进扦条生根
低浓度促进三、探究实验:
[教学反思]
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描述两重性、顶端优势。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敏感程度: > >
2.曲线上A、B、C三点代表,AA′段,对根
的作用表现为。
A′、B′、C′点以上的
部分表示。
3.顶端优势和根的向重力性: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那些?
例1:如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
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
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
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
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X<n B.X= I C.n<X<i D.X>i
变式1: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有一株长出侧芽,请指出是哪种处
理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
长素
二、生长素在实践中的应用
1.促进果实发育
受精卵胚珠种子
生长素
子房果实
例2.欲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变式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起抑制作用。
三、探究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实验材料选择:同品种(如迎春花、月季);
一年生枝条;生长良好、发育状况相同;带有一定数量的芽;去掉部分枝叶。
3.插条处理方法:法或法,两者区别是。
4.预实验:意义
是。
5.确定并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6.变量:
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反应变量
是:;
无关变量可能
有:。
7.本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
是。
8.实验记录与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练案
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过高浓度杀死
B.过高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杀死
C.较高浓度促进,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抑制
D.较高浓度促进,低浓度和过高浓度杀死
2.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子番茄,其原因是()
A.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促使番茄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3.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胚芽鞘的向光性
B.茎的负向重力性
C.无子番茄的培育
D.顶端优势
4.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中,下列关于注意事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证实适宜浓度范围,摸索实验条件
B.找准插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的每个插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实验不存在对照实验
5.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 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6.下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H段说明____ ____。
(2)曲线HC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
(4)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