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职业任务模块一室内空气采样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31
空气采样方法空气采样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重要参考。
而空气采样方法的选择对于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气采样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最常见的空气采样方法之一是袋式采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气体样品,通常使用特制的采样袋进行采集。
通过使用吸管或泵将空气抽入袋内,然后将袋封闭,以保持气体样品的完整性。
袋式采样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样品。
其次,还有固相吸附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通常使用固相吸附剂进行采集。
固相吸附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硅胶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采样。
固相吸附法对于颗粒物的采集效果较好,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
另外,液相吸附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物样品,通常使用吸附液进行采集。
吸附液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吸附液进行采样。
液相吸附法对于气态和颗粒物的采集效果都较好,适用范围较广。
此外,还有膜法空气采样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样品,通常使用特制的膜进行采集。
膜法空气采样方法对于微小颗粒物的采集效果较好,适用范围较广,但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综上所述,空气采样方法有多种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集。
在进行空气采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操作,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空气采样方法能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做出贡献。
室内空气检测的样品采集及处理技术摘要:在室内空气检测时,分析结果的质量与获得的样品代表性密切相关。
分析之前,采样和样品处理方法决定分析结果的质量,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室内空气检测;样品采集;处理技术引言: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量新型建筑和装修材料进入家庭, 加之现代建筑物的密闭性, 使得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实际分析之前,采样和样品处理方法决定着分析结果的质量,不合适或非专业的采样会使可靠正确的测定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选择和制定周密的样品处理程序和完成准确无误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采集样品涉及从整体中分离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收集,因此无论是采集方法还是样品的处理都必须合乎规范。
1.采样布点和监测项目的选择1.1采样点选择的原则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梯地面高度0.8―1.5m。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布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民用建筑检验时应当覆盖受检住宅不同功能的自然间(如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储藏室等)。
在采样的同时,应该在民用建筑工程的上风向采集周围环境空气的空白值(氡除外)。
1.2采样点的数量室内采样点的数量应按房间的面积设置,原则上小于50m 的房问应设1个点;50―100m 设2个点;100m 一500m 设不少于3个点;500m ~1000m 设不少于5个点;1000m 一3000m 设不少于6个点;3000m 以上设不少于9个点。
而新实行的GB 50325―2010中对3000 m 以上的设点改为每1000 m 不少于3点,理论上更能体现检测点的检测值。
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室内空气检测的样品采集及处理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居住与工作空间的品质要求正在逐渐提升,室内装潢行业也迅速发展。
在目前装潢工程使用的材料中,许多新型的材料会释放出各种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证人们能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必须采集室内空气样品进行检测与处理,以改善房间内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室内空气检测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室内;空气检测;样品采集;样本处理1引言在内空气检测的样品采集及处理过程中,样品采集的方法与处理的方式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
所以,在进行采集前必须制定完善的样品处理方案,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空气检测样品采集与处理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2检测样品采集方式与准备2.1直接采集直接采集方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直接采集方式适用于空气中含有污染成分比例偏高的情况,在空气中直接采集少量的气体样品,即可用于空气检测,使用这种采集方式采集的样品测得的结果反映的是污染成分在空气中的瞬间浓度或短时间平均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样品检测效率。
2.2浓缩采集如果室内空气中污染成分的浓度相对较低,采取直接采集方式无法满足检测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浓缩采集的方式。
浓缩采集方式就是用液体或固体吸附剂将空气中含有的污染成分吸附在一起,用于检测的方式。
这种采集方式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其检测出的结果反映的是空气中一段时间内的污染成分平均含量,与直接采集相比,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空气质量状态。
2.3检测样品采集的准备为了提高采集样品的准确与真实,必须做好样品采集准备阶段的所有相关工作,具体的工作如下:首先,采集必须在工程施工完成1周后进行,避免施工对采集样品的影响。
第二,保证室内环境的整洁,清除房间内存放的杂物。
第三,采集前要将房间所有门窗关闭,确保室内的密闭性,并在密闭1小时后开始采集工作。
3室内空气检测的样品的处理对空气检测样品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溶剂吸收方式与热解析方式,两种方式的具体特点与原理如下:3.1溶剂吸收处理方式在对室内空气检测样品的处理中,溶剂吸收方式就是使用吸收液对样品中的污染成分进行收集,利用化学作用或溶液的作用将它们收集到吸收液内。
实验一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是研究大气污染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采样方法:袋式采样和活性碳管吸附法。
1.袋式采样方法袋式采样法是通过将气体样品进行封闭收集,利用袋内气体的等温性质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其优点是简便易行。
袋式采样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气体以及短时间采样的场合。
袋式采样方法的步骤如下:首先,选择合适材质和尺寸的采样袋,采样袋内要干燥无杂质。
然后,在采样点位打开采样袋,并调节采样流量。
采样持续时间通常为1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采样完成后,将袋口封好,并标记好样品信息。
袋式采样方法的缺点是对一些气体的稳定性要求高,且不能进行长时间采样。
2.活性碳管吸附法活性碳管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适用于各类气体污染物的采样。
活性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高效地吸附气体污染物。
在进行活性碳管吸附法采样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活性碳管。
然后,在采样位置将活性碳管固定在采样器上,并设置适当的流量。
采样持续时间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采样完成后,将活性碳管用硅胶固定,封装保存,并标记好样品信息。
活性碳管吸附法采样的优点是适用于各类气体污染物的采样,可以长时间采样,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然而,活性碳管的吸附物有一定饱和量,需要及时更换。
总结:袋式采样和活性碳管吸附法是两种常用的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袋式采样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易挥发气体和短时间采样;活性碳管吸附法适用于各类气体污染物的采样,可以长时间采样。
根据研究需要和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对于保证采样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环境空气(含室内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一.室内空气采样布点要求1、室内环境检测时,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a)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b) 房间使用面积(50~100)m2时,设2个检测点;c)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2、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3、民用建筑检测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4、室内环境中TVOC、苯、氨、甲醛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5、具体布点时,当房间里只布一个点,尽量在房间中心位置;2-3个点布在最长对角线上;4个点则以正三边形加中心点;五个点同理。
当面积较大时,以50平米分割小块布点。
6、详细记录工作现场的环境以及环境布置,不符合要求不予采样。
二、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置基本要求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周围环境具体要求:(一)监测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二)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三)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四)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五)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六)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
2、采样口位置基本要求(一)对于手工间断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范围内;(二)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 ~15米范围内;(三)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 ~5米范围内;(四)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以上,无法按满足(一)、(二)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15~25米范围内选取;(五)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表面的距离应大于1米;(六)使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在监测光束能完全通过的情况下,允许监测光束从日平均机动车流量少于10,000辆的道路上空、对监测结果影响不大的小污染源和少量未达到间隔距离要求的树木或建筑物上空穿过,穿过的合计距离,不能超过监测光束总光程长度的10%;(七)当某监测点需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口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米。
职业卫生检测空气采样的采集方法一、常用职业卫生检测采气方法物质形态存在状态采样方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和采气袋气体、气态、有泵型采样法、扩散膜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法,(分子状态) 浸渍滤料法,碳纤维滤料法冷冻浓缩法(冷阱法)液体蒸气态无泵型采样法- 无泵型采样固体、气溶胶态、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法,多孔玻板吸收管法,分段采样法(雾、烟、尘)蒸汽态+气溶胶态浸渍滤料法,冲击式吸收管法,多孔玻板吸收管法聚氨酯泡沫塑料法,串连采样法二、职业卫生检测采样前的准备1、职业卫生检测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2、职业卫生检测采样仪器的准备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 17061要求。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
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
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
3、职业卫生检测采样方式的选择个体采样定点区域采样个体采样是将样品采集头置于作业者呼吸带内,可以用采样动力或不用采样动力(被动扩散)。
通常采样仪直接佩带在作业者身上。
如采样仪器由检测人员携带,与作业者同行,又称呼吸带跟踪采样(breathing zone sampling)。
定点区域采样是将采样仪固定在车间某一区域。
3、职业卫生检测采样方式的选择-个体采样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职业卫生检测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卫生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