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抽油机井目前普遍存在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机采系统的理论计算,分析了系统效率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结合油井生产运行情况,认为地面设备、井下工具、采油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提高,从而从管理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措施1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分析1.1 地面设备对系统效率影响分析1.1.1 电机影响电动机是抽油机井的主要动力设备,也是油田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机采系统的耗电量最终也体现在电动机耗电上。
电机的影响关键在于电机负载率的影响。
电机负载率过低时,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下降,电机处于“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
多年来抽油机的驱动电机一直采用通用系列异步电机,这种电机额定功率运行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而当负载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无功损耗随之增大。
为解决异步电机所带弊端,我站从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永磁电机等节能电机,目前,节能电机已经占全站总电机数的76.5%。
1.1.2 皮带影响皮带在转动过程中会带来功率损失,皮带传动损失包括:①绕皮带轮的弯曲损失。
②进入与退出轮槽的摩擦损失。
③弹性滑动损失。
④多条皮带传动时,由于皮带长度误差及轮槽误差过大造成的各条皮带间载荷不均而导致的功率损失。
现在使用的皮带一般都是联带和单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联带与单带相比,能够减少能量损失,所以应尽量使用联组皮带。
1.1.3 减速箱影响减速箱损失包括轴承损失和齿轮损失,它们都是由摩擦引起,减速箱中一般有三对人字齿轮,齿轮在传动时,相啮合的齿面间有相对滑动,因此就会发生摩擦与损失,增加动力消耗,降低传动效率。
如果减速箱润滑不好,减速箱的损失将增加,效率将下降。
1.1.4 四连杆机构影响在抽油机四连杆机构中共有三副轴承和一根钢丝绳。
四连杆机构损失主要包括摩擦损失及驴头钢丝绳变形损失。
88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从抽油机井系统来看,其能够持续地进行能力转化与能量传递,有效能量与油井的入口能量之比是油井采油系统的效率,而系统的效率,则包括地面和井下效率,从四连杆、减速箱、皮带、电动机等构成,后者是油管柱效率、抽油泵效率、抽油杆效率、盘根箱效率构成的。
地面因素主要有抽油机在运转过程中负荷具有交变载荷的特点,要求在选择驱动电动机容量时都留有足够的裕度。
井下因素主要有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抽油杆的摩擦及弹性伸缩损失。
设计和管理因素主要有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的大小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载荷、泵阀球的运动、柱塞的有效行程及运动状态都起着决定作用[1-2]。
2 提高抽油机井提高系统效率措施系统效率是由产液量、有效扬程、电机输入功率等因素决定的要提高系统效率就必须要减少各个环节的损失。
2.1 优化抽油机井间开制度单井系统效率的高低是有杆抽油井运行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单井系统效率越高,产液的吨油耗电量越少。
以“有效冲程最大化、生产载荷最小化”为原则,重点开展油井间开、参数优化、平衡调整等工作,治理井泵效提高5.6%,系统效率提升1.2%[3]。
通过评价电费与效益关系,确定无效井临界效益产量0.033吨/小时,依据液面恢复,按照单井供液能力,确定停井时间。
关井时间通过液面恢复法确定最佳关井时间5天。
充分依托现有数字化建设条件,通过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两个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建设,实现油井管理智能化,打造智能采油示范区,图1[4-5],见表1。
图1 地层井下关井压力测试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陈鹏 曹开开 刘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油田开采选用的多为有杆抽油法,近些年来油田开采工程的开展,采油成本有了明显的上升,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来提升采油效率,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通过提高抽油机效率的措施,掌握提高抽油系统效率的途径,为提高抽油机的效率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建立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分析影响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后,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满足了油田生产的基本条件,有效地提高了抽油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
影响抽油机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降低电动机功耗,提高电动机效率,减少泵漏,提高抽油泵效率,保证抽油系统高效运行,提高最终采收率。
标签: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策略分析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以反映出机采系统的效率,如果系统的效率高,那么无效损耗低。
为节省机采井施工的成本,文章分析了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原因,并且阐述了相关提率策略。
抽油机井系统的效率可检验油井作业的水平,作为反应出油井作业的效率,考量用电损耗的程度关键性指标。
所以说,如何提升抽油机井系统的效率,实现油田作业的节能降损、节约石油生产的成本,获得最大化效益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
1.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因素分析1.1 影响地面系统效率因素分析1)电动机:通常电动机的类型、质量的好坏、抽油机平衡性、配置合理性、老化的程度等影响到电动机的效率。
特别是类型、质量以及配置,还有抽油机平衡度是重要的因素。
2)皮带:在三角式皮带传动的时候,受到弹性方面因素的影响,弹性容易变形,并且能量会损失,难防止发生相互间错动、和打滑以及震动问题,导致有些能量损失。
特别是皮带的松紧度,这是关乎到皮带的效率关键性因素。
3)减速箱:减速箱具有三组人字齿轮,当齿轮在转动的时候,齿面容易滑动,从而发生了摩擦力,部分能量损失,并且轴承也发生摩擦损失。
特别是齿轮和轴承润滑度,影响减速箱的效率。
4)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具有三组合轴承和一条钢丝绳,轴承的摩擦力损失以及钢丝绳发生了变形,都会影响到四连杆机构的效率。
所以轴承润滑度,钢丝绳变形的问题,要执行保养维护方法。
5)抽油机平衡:如果平衡率偏低,电动机在工作在一定时间段内会呈现负功的问题,结合电能转为成→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这时转化率是50%,说明电动机做了1kWh 的负功,那么需用电2kWh。
影响抽油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与技术对策作者:王新刚杨延军宁海军宋华泉郝春鹏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4年第02期摘要: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是抽油机井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验技术指标。
本文从抽油机井供排关系方面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应用节能减速装置、电泵转抽等措施提高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对油田节能降耗具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抽油机系统效率沉没度治理对策0 前言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是抽油机井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经验技术指标。
对以抽油机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油田而言,实现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理论上限为49%,理论下限41%。
通过应用节能减速装置、电泵转抽、参数优化,合理沉没度等措施提高了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
对采油厂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抽油机井能量传递分为地面和地下多个环节,以光杆悬绳器为界,可将系统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部分又可细分为电机、减速箱及皮带、四连杆四个环节,井下部分可细分为密封盒、抽油杆、抽油泵、管柱四部分,地面井下共八部分,抽油机井系统的功率损失分布于八个环节之中。
这里重点从供排关系方面分析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由于断块构造的复杂性、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往往不能准确地预测油井产能。
有些抽油井受注采关系的影响,投产后能量下降很快;有些井注水见效,产能又有所回升。
这些动态变化都造成了一些抽油井供排关系的不协调,出现高沉没度或供液不足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抽油井系统效率。
1.1 高沉没度造成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对于供液能力充足的井,如果参数过低,会造成油井沉没度高、生产压差小,动液面上升,影响产液。
2012年对孤岛油田15口沉没度超过400m的抽油井进行了测试,平均系统效率为35.4%,其中12口井采取了提液措施,平均系统效率则达到了44.6%。
因此,无论从挖潜增油还是从提高系统效率的角度讲,高沉没度井实施有效提液都很有必要。
影响抽油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摘要:抽油井系统效率是评价抽油井抽油机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采油生产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抽油机系统的效率比较低,对该系统的优化成为油田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而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是油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地面、地下、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抽油井系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抽油机系统效率改进措施1 抽油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1 井下因素(1)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抽油机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2)抽油杆的影响体现在抽油杆功率的损失,包括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损失、抽油杆与井下液体的摩擦损失和杆柱弹性伸缩损失,与生产参数的确定有直接关系。
(3)抽油泵效率是抽油机系统并下效率重要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主要为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和产出液流经泵阀时由于水力引起的功率损失。
(4)盘根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杆与盘根盒中密封填料的摩擦损失,突出表现在密封填料的材质、产出液含水率的高低和井口对中程度等方面。
1.2 地面因素抽油井地面效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机效率、皮带传动效率、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效率。
(1)抽油机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均以轻载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电机负载率低,对抽油机系统效率影响较大。
(2)传动皮带和减速箱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动过程中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
(3)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它对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摩擦传动过程的功率损失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损失。
抽油机各部件松动或润滑保养不好,造成抽油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变形,致使抽油机不平稳运行影响机采效率。
(4)某些抽油机平衡度达不到相关要求。
平衡度在80%-105%以上的井较多,而且随着抽油机载荷的变化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过去平衡的井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有的更为严重。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摘要:抽油机系统效率是衡量油井工作状况的主要指标,系统效率反映着油井的生产水平,抽油机的耗电能力,目前各油田产量紧张,单方液量成本高,有必要对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提升一、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1.地下因素1.1原油粘度原油粘度是影响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原油粘度过大,会致使油井供液不足,油泵充不满,造成系统效率的降低。
1.2气体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在抽油过程中时,总会有气体随液体一起进入泵内。
气体占用一定的泵内容积,影响液体进泵及排油;因此,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泵效,当大量气体进入泵内,还会产生气锁,使泵无法工作。
1.3密封盒功率损失光杆摩擦力主要与工作压力、密封材质及硬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而在调参前后仅有光杆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密封盒功率损失仅与光杆运行速度有关,且呈线性关系。
1.4抽油杆功率损失抽油杆运动过程中,杆管间、杆柱与液柱间产生摩擦造成功率损失。
在注水开发的油井中,采出液黏度较低,杆柱液柱间摩擦力仅有(100—200) N,可忽略不计。
1.5抽油泵功率损失泵功率损失包括机械摩擦、容积和水力损失功率。
其中在产液量保持不变条件下,水抽油泵损失功率仅与冲程S、冲数n和柱塞两端压差△p有关,且成线性关系,而压差△p与流压有关。
1.6管柱功率损失管柱功率损失包括管柱漏失和流体沿油管流动引起的功率损失两部分,在调参前后管柱功率损失与流速、流量有关,这两项参数在产液量稳定的条件下实际上可转化为冲次与冲程的函数关系。
因此调整参数前后对比,各部分功率损失可以变成为地面参数变化量的函数关系,从而为系统效率分析奠定了基础。
2.地面因素2.1电动机方面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油田配置机型与产能不匹配,部分仍在大电机、高参数下生产,机械效率低于85%.由于抽油机的的载荷变化大,上下冲程峰值电流差异较大,及平衡度不够造成电动机负载率低、功率配置过大、运行效率下降、设备老化功率损失大等问题。
李丹丹等: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第10卷第9期(2020-09)我国有92%的油井采用机械采油方式[1],但部分机采系统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油气生产能耗成本较大;因此,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对油田的节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机采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多且较为复杂,主要分地面及井下两部分[2-3]。
近几年,对胜利、西北等8家中石化范围内的油田分公司开展了4000余口井的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分析,本文仅从电参数及生产参数两个影响机采系统能耗的主要方面进行节能潜力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提高措施。
1机采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通过对机采系统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细致剖析,仅从电参数及生产参数两方面入手,发现影响油田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部分电动机功率因数较低1)不同类型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差异较大。
根据测试数据,对目前油田应用的安装变频器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安装电容器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功率因数的统计分析(图1)。
由图1可知,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功率因数差异较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器电动机、电容器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
图1各类电动机功率因数情况统计三相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低,原因是为维持电动机运转,需要消耗一部分功率来产生磁场;永磁电动机的磁场由磁铁产生,无需消耗这部分功率;电容补偿柜是利用电容的容抗来补偿电感负载的感抗,可有效改善线路功率因数。
油田用变频器多为三相不可控元件,直流侧一般不外接电抗器,功率因数基本在0.65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变频器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较高,但因产生谐波,一般不作为功率因数治理手段。
2)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占比较少。
从上述分析中得出,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占比是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部分抽油机井应用普通电动机且投用年限较长,故功率因数较低,使得系统能耗增加。
3)节能技术产品运行状态欠佳。
在测试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永磁同步电动机可能存在退磁、电压过多偏离电动机反电势点(超过±2%)的问题,变频器存在运行状态欠佳的问题,电容器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李丹丹1刘向东2张晓菡1宋泓霖1董伟佳1(1.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2.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摘要:为了进一步深挖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开展了大范围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工作。
影响抽油机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摘要:针对抽油机井在使用过程中的泵效问题,结合抽油机井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对抽油机井泵效的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提高泵效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抽油机井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研究表明:抽油机井在使用的过程中,冲程损失、气体、漏失以及泵筒是影响其泵效的主要因素,尽管各因素出现的原因不同,但是影响效果都相对较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从合理选择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气体能量两方面出发,分别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提高泵效,为油气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冲程损失;提高措施在原油开采的过程中,抽油机井的泵效将直接关系到原油的开采效率。
但是对于抽油机井而言,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使其泵效难以得到提高,这给油气田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果无法解决抽油机井的泵效问题,不但会降低原油开采效率,同时还会间接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提高泵效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1 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分析1.1 冲程损失在抽油机井使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也会对泵效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其抽油杆组件与油管之间会出现摩擦问题,如果摩擦较大,会使得抽油杆的活动空间减小,从而对泵效产生影响。
其次,在原油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抽油杆与原油开采管道都需要在井下进行充分的拉伸,此时如果两者的长度都相对较长,则在拉伸收缩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能量损耗,从而对泵效产生严重影响。
1.2 气体影响在抽油机井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抽油作业时,其设备上存在两个参数,分别是游动阀值和固定阀值。
抽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活塞中将会产生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其下方组件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称之为游动阀值,当活塞内不存在气体时,此时活塞与其下方组件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称之为固定阀值。
在进行实际的原油开采时,活塞内很容易进入气体,如果活塞内进入的气体相对较多,会使得游动阀值大大增加,其与固定的阀值之间的距离也大大增加,进而使得活塞内的气体持续升高,从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抽油机井泵是油田采出油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效率直接影响着油田采油的运行效率和产量。
在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和能源约束背景下,需要深刻分析抽油机井泵效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对策,以提高其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1.井筒能力:井深、井径、水位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井泵的吸入能力和排出能力,也会影响泵的维护和管理难度。
2.井壁砂粉:井口附近的砂粉会对泵轮和泵筒的损伤和磨损造成影响;在井中段的砂粉会随泵转而进入泵装置内部,堆积在泵轴、泵套、泵压缩腔等处,从而导致效率的下降。
3.油层性质:油的粘度、密度及其他性质会影响泵的吸入能力和流量,太稠或太稀的油会导致泵的打空或滞流现象,以及泵内磨损加剧;在含有一定水分的油中,易发生油水混合物在泵内积聚和沉淀造成卡住泵轴、阻塞泵装置等问题。
4.温度:在井筒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泵轮和泵筒的热胀冷缩程度会影响装置的摩擦和泄漏,从而产生泵爆、漏油和稳压效果不佳等现象。
5.泵结构:泵结构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泵的效率、寿命和维修难度。
依据工况和油层性质选用合适的泵型,加强泵的质检和管理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故障时间。
二、改进对策1.加强井筒管理,清理井口附近的砂粉,保持井内管壁光滑同时防止啮合。
2.评估油层性质和选用合适的泵型,调试泵的参数,预防油水混合物内部积累和油层注水导致水剩余等问题。
3.维护泵的结构,对泵的包括泵轮和泵筒在内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检修,保证泵装置早期发现维修难度小的故障,加强泵的清洗管理和油层沉淀物的处理4.调整泵的运行温度,化解装置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降低泵的运行温度和压力,使液压油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之中。
5.加强泵的检测和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管理系统,提高运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预防泵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综上所述,对于抽油机井泵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改进对策的实施是提升油田采油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关键之一。
抽油机系统耗能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摘要:抽油机系统电机属高耗能设备,油井生产参数不合理,系统优化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导致油井系统效率低,导致耗能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系统优化调整是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降低耗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抽油机系统优化系统效率对策探讨0 引言抽油机系统效率是评价机采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采油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可从地面、地下、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抽油机系统的因素,并提出优化调整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对策。
1 抽油机影响耗能节点分析1.1抽油机系统耗能因素分析1.1.1地面因素分析(1)井口:抽油机基础下陷井口不对中,造成偏磨,增加抽油机的负荷,还容易造成断光杆,井口盘根盒过紧,也会增加抽油机负荷,从而增加油井电量。
(2)回压:油稠含水低、流动速度慢,回压增高。
增加了驴头的悬点负荷。
(3)减速箱:抽油机减速箱机油不合格,润滑不好,导致传动效率低,能耗增大,存在异响,说明内部有损坏,齿轮啮合不好,造成能耗增大。
减速箱轴承润滑不好,扭矩增大,造成电机耗电量高。
(4)四连杆: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润滑要达到要求,连杆长度要-致,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
(5)皮带及四点一线:皮带松紧、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皮带的传动效率低,增加电机的负荷,皮带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传动效率。
(6)自控箱:无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低。
(7)电机:①电机耗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即驴头负荷及各系统的传动效率;②功率因数的大小即电机与负载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③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也是形响电机功率利用率的主要因索。
④电机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
⑤电机的转数损失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的因索。
⑥抽油机不平衡电机上下行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电量增加。
⑦电机三角型运转的电流是星型运转的1.7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耗电量也会增加0.72倍,所以星型运转比三角形运转省电。
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提高系统效率方法提高系统效率是一项长期、基础、综合的工作,对节约能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好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系统效率的主要工作是加强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机杆泵的选择、地面抽汲参数的调整、检泵作业、调平衡及各种节能设施的应用;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效率的高低。
为此,要从加强基础的管理工作做起,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及系统效率。
标签:机采井;系统效率;系统效率影响抽油机的系统效率因素很多,地层压力、含水、气油比、粘度、油水界面、砂、蜡、气、等的变化都会影响抽汲参数,地面设备相应参数也随之改变(悬点载荷、电流、平衡率、电机输入功率等)。
在保证生产情况下全面优化各参数,从而提高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
一、系统效率系统效率包括日产液量、动液面、油压、套压和耗电量(电流、电压、有功功率)等多项参数。
在抽油机井正常工作条件下,采用电参数分析仪,测试抽油机井的有功功率等数据,进而计算出抽油机的系统效率。
目前,统计A矿共有抽油机井781口,普测井系统效率测试井数为694口,除去液面在井口的井,平均系统效率为23.9%,系统效率在15%以下的井为223口,占测试井数的35.8%,要提高A矿系统效率的整体水平,重点要提高这部分“低效井”的系统效率,使其参数合理。
二、影响因素1原油物性原油组分中,如果重质(指胶质、沥青质和蜡质)含量越高,举升液体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摩擦阻力越大,电机的耗量也就越大。
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井的系统效率也就越低。
2泵况影响泵况好的井与泵况差的井(泵况差是指泵漏失井),在耗电量上尽管有差距,但耗电量的减小不与泵漏失量成比例关系,同时由于泵况变差,油井的产液量下降动液面上升,致使产液量与举升高度之积变小,系统效率下降,有时系统效率可能降至为零。
因而泵况好的井系统效率高于泵况差的井。
3电机本身从理论上讲,将一定量的液量从井底举升到地面,所消耗的能量将会是一定的,但是,在生产中电机实际消耗的功率将会远远大于这一能量。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对影响机采效率的因素分析,为抽油机井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此来提高油井机采系统效率。
【关键词】抽油机井机采效率影响因素引言据统计,目前胜利油田抽油机井占油井总数的86%左右,抽油机是主要的采油设备,主要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高原皮带式抽油机,以及其他类型抽油机,其中游梁式抽油机80%,是主力机型。
,笔者重点结合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地面、井下、井型及管理方面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一、地面因素对机采系统效率的影响(一)变压器影响目前抽油机井使用的是50kva或100kva的变压器,一对一拖动22kw、37kw、45kw电机,而电机平均输入功率为10kw左右,造成变压器容量浪费较高、其负荷率较低(10%-30%),导致变压器功率因数低。
(二)抽油机影响很多超役使用的抽油机因使用年限较长,各处齿轮啮合程度不好,造成轴承和齿轮的磨损损失增大,四连杆效率降低;经对比测试,超期服役的抽油机与新机相比地面效率低5%左右。
同时,抽油机负载率不合理,部分抽油机的载荷利用率低,耗电量大。
还有的抽油机超负荷运行,主要原因是部分低渗透油井下泵深,负荷重。
另外,稠油油井液流流动时粘滞阻力大,油井内抽油杆运动时摩擦力大,导致悬点载荷大。
(三)电机影响电机负载率低。
抽油机电机效率主要受抽油机电机负载率的影响,抽油机井的电机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电机的负载率30%左右。
通常电机的负载率在0.75左右时效率最高,负载率在0.5—1.0范围内效率变化较少。
功率因数在负载率为1.0左右最高,负载率降低时,功率因数明显下降。
高能耗。
普通y系列电机,这类电机占总井数的大多数,级数基本是6级或8级,电机的转速分别是980r/min或745r/min,不适合部分油井对低冲次的需求。
电磁调速电机,此类电机出厂时,额定效率仅为60%-70%,使用此类型电机的油井,系统效率均较低。
修复电机自身损耗大。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措施权衡抽油机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便是抽油机井体系的效率,它在体现油井当前任务进度的同时,也可以对油井的任务效率以及耗费的电量做出检测。
对抽油机井体系的效率进行提升不仅可以使原油的本钱减少,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油井的管理质量。
标签: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根据在现场的考察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结果,解析出了可以对抽油机体系效率产生影响的产液量多少、拖动体系、抽油机的平衡以及有效的扬程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产液量不高、拖动体系耗费能源太大、抽油机的平衡调整情况以及有效的扬程这些问题,可以对生产的参数进行完善、使用更为节能的电机、或者对抽油机平衡进行调整。
然后分析一下前后比对情况,可以看到,抽油机平均的效率提升了五个百分点,每年节省电量大约十万千瓦每小时,对油田的经济开发利益有很大的帮助。
本篇文章主要是简单描述解析了抽油机井体系的情况,并且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
1.基本状况由于当今社会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开发石油的机构对石油的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这几年抽油机井体系大体效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对开发的石油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抽油机体系大体效益的提升方法便成了石油行业将来进展的关注重点。
最近几年,抽油机设备运行的时间太长,管理的准则以及需求不停升高的状况,抽油机井体系效益不高都对生产的利益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抽油机井的泵比较深,排量较大,对于胜利油田管理区域的特征,对抽油机井体系的效益进行了剖析和考察,使机采效益不高的因素大致有四个,首先大多数油井的动液面和泵的深度不一致;其次有些油井的产液量是中等偏下的水平;然后也有一些抽油机相配的电机效益不高;最后还有一些是油井的套压和回压不一致致使有效扬程不高,根据有关方式对抽油机井生产体系的设计水准和管理水准进行提升,进而使机采体系的效益得到提升。
2.抽油机井体系效益各个影响因素剖析2.1抽油机地下运行的因素2.1.1被抽石油的原材料因素抽油机井体系就是开发已被找到的油田,而其地下运行配置就是把油田里全部石油资源抽取出来,然后顺着管道把石油吸到地面抽油机体系作出相应处理。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摘要:抽油机系统效率是衡量油井工作状况的主要指标,系统效率反映着油井的生产水平,抽油机的耗电能力,目前各油田产量
紧张,单方液量成本高,有必要对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
研究,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提升
一、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
1.地下因素
1.1原油粘度
原油粘度是影响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原油粘度过大,会致使油井供液不足,油泵充不满,造成系统效率的降低。
1.2气体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在抽油过程中时,总会有气体随液体一起进入泵内。
气体占用一定的泵内容积,影响液体进泵及排油;因此,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泵效,当大量气体进入泵内,还会产生气锁,使泵无法工作。
1.3密封盒功率损失
光杆摩擦力主要与工作压力、密封材质及硬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而在调参前后仅有光杆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密封盒功率损失仅与光杆运行速度有关,且呈线性关系。
1.4抽油杆功率损失
抽油杆运动过程中,杆管间、杆柱与液柱间产生摩擦造成功率
损失。
在注水开发的油井中,采出液黏度较低,杆柱液柱间摩擦力仅有(100—200) n,可忽略不计。
1.5抽油泵功率损失
泵功率损失包括机械摩擦、容积和水力损失功率。
其中在产液量保持不变条件下,水抽油泵损失功率仅与冲程s、冲数n和柱塞两端压差△p有关,且成线性关系,而压差△p与流压有关。
1.6管柱功率损失
管柱功率损失包括管柱漏失和流体沿油管流动引起的功率损失两部分,在调参前后管柱功率损失与流速、流量有关,这两项参数在产液量稳定的条件下实际上可转化为冲次与冲程的函数关系。
因此调整参数前后对比,各部分功率损失可以变成为地面参数变化量的函数关系,从而为系统效率分析奠定了基础。
2.地面因素
2.1电动机方面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油田配置机型与产能不匹配,部分仍在大电机、高参数下生产,
机械效率低于85%.由于抽油机的的载荷变化大,上下冲程峰值电流差异较大,及平衡度不够造成电动机负载率低、功率配置过大、运行效率下降、设备老化
功率损失大等问题。
2.2地面磨损影响
由于抽油机设备陈旧,基础下沉、井口斜歪致使井口不对中现象经常发生,一方面增加了盘根的摩擦阻力损耗光杆功率,造成抽油杆磨阻增大,另一方面使油井盘根经常漏油,增加了管理难度,严重影响了地面效率。
2.3生产参数的影响
首先是泵深、泵径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随着泵深的不断增加,冲程损失增加,油井各种载荷增大,系统损耗将不断增加,通过合理增加泵深以满足沉没度要求,达到提高泵效、增加有效功率的目的。
其次是杆柱组合、冲次对系统效率有影响。
杆柱组合越合理,杆柱重量就越轻,抽油杆的功率损失就越小。
冲次越高,抽油杆与液体间的粘滞力就越大,特别在稠油井及斜井中杆管间的摩擦力及摩擦次数增加,相应的损耗就明显增加。
2.4井口回压、套压的影响
油井井口回压的存在,增加了上冲程时的悬点载荷力,当井口回压增加时,相当于增加了抽油杆的重力,上冲程悬点载荷增加,导致电机耗能增加。
井口回压过高,悬点载荷增大,亦可造成泵的漏失,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
当套压过大,降低了泵举升的有效扬程,导致机采井系统效率下降。
2.5抽油机传动部分的影响
抽油机皮带传动效率不高,抽油机皮带的松紧程度主要是靠定时巡查和人工调楚电动机来调节,存在着对皮带松紧程度判断不准
确或调整不及时,特别是当地干扰破坏使皮带不能达到规定的数量和雨季皮带打滑烧皮带的现象,造成电动机空转,冲次损失增加。
二、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措施
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我们对症下药,对抽油机井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了机采井系统效率,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一是根据抽油机运行时的负载,由光杆功率确定合理电机的额定功率,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
二是采用节能拖动装置,降低电机启动电流,提高电机负载率。
三是加强电机设备维护保养,减小机械磨损,提高电机输出功率。
2.加强抽油机设备维护管理
一是提高抽油机五率,加强抽油机日常维护保养,降低机械磨阻耗能,提高抽油机运行效率:二是对平衡率低于85%和高于100%的抽油机及时调整平衡度,降低电流峰值,降低电机耗能。
3.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3.1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地层压力下降,这时就应该进行注水或注气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合理采出地下原油,使油井的系统效率达到最大化。
3.2当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太低时,应该进行酸化压裂操作。
3.3当储层岩石为秦油性时,这时应该加入催化剂,是储层岩石
发生润湿反转,将亲油性改为亲水性的。
3.4当油层出砂严重时,应该在油管中装配砂锚来提高泵效,从而提高油井的工作效率。
同时,如果油井中气体的影响比较严重的,相应的在油套环空中装配气锚,这样就可以减少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从而提高油井的工作效率。
4.加强油井日常管理
一是对含蜡高、管线长的油井定期热洗或冲刷管线,降低井口回压,减少电机耗能。
二是及时监测抽油机井示功图和动液面,对泵漏或管漏的井进行维护作业恢复正常生产:对供液不足的井要降低工作参数或间抽;对沉没度高的井要优化工作参数和上提泵挂。
三是合理控制套管气,减少气体影响,提高泵效。
5.采油方式优化
电泵井主要应用于日产液大于100 t的高能井,部分产液降至60 t以下的电泵井,将导致潜油电泵长期在小排量下工作,使电泵运行效率低。
应对此类油井用大泵深抽代替小排量电泵,提高综合效益。
6.泵径、泵深优化,加大深抽力度
随着泵深的增加,油井载荷增大,冲程损失增加,系统的井筒损耗将不断增加,但由于部分油井油层埋藏深,液面深,通过合理增加泵深可以满足沉没度要求,达到提高泵效,增加有效功率的要求,从这一方面说,只要合理深抽,有效功率增加幅度较大,也可
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
节能深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油井深抽力度大时,冲程损失对生产的影响较明显,有些井甚至因冲程损失过大达不到提液目的;二是减少杆柱冲击载荷,提高杆柱安全性和抽油机平衡度。
三、结论
1.改善油井供排关系,是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首要因素,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油井产能与抽汲参数的关系,可以做到合理开发,挖掘油井生产潜力。
2.用节能新设备、新工艺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设备损耗,应用节能减速装置、低速电机、节能抽油机均使机采系统效率提高,适用于大幅度下调冲次,现场推广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