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80.00 KB
- 文档页数:79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概念,掌握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通过对数据的表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特征的数、符号或文字。
2. 数据的表示方法:a) 文字表示:用文字描述数据特征。
b) 数值表示:用数值表示数据的数量。
c) 图表表示:用图表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图表表示方法的选取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天气、成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
2. 讲解数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别讲解文字、数值和图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表示案例,如天气预报、成绩统计等,让学生体会数据表示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表示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表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表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数据表示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感受数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图表表示法3. 柱状图和条形图柱状图的定义和特点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柱状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4. 折线图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折线图的绘制方法折线图的应用实例5. 饼图饼图的定义和特点饼图的绘制方法饼图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难点:1. 数据的整理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和数据;3.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模板;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2. 笔记本和笔;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表示方法:介绍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和图表表示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表示法的应用。
4. 柱状图和条形图:讲解柱状图和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示范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数据的表示》,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课标解读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第一课时的课标要求是会制作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学生早已熟悉的一种表示数据的方式,但之前的学习中均未涉及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节课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二、教材分析“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太密切相关了,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了学生的面前.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实用价值,并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三、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知道它们的特点,对各种统计图的优劣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四、教学目标: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根据一个具体的问题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学重点: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绘制扇形统计图.五、评价分析:1、通过模块一新知导学完成学习目标一.2、通过模块一练习,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3、通过模块二的探究新知完成学习目标二.4、通过模块二练习,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5、通过课堂检测环节检测目标一目标二的综合达成度.6、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探究、交流和总结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和矫正.7、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使教师及时的诊断学情.六、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呈现目标本章主要包括四节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两节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也了解了总体、个体和样本等概念,这些都是我们收集数据所必须了解的基础.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怎样绘制扇形统计图.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能根据一个具体的问题绘制扇形统计图.【设计意图】:通过整章知识树的呈现,既带领学生复习了已学知识,并对前后知识进行了归类和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整章的知识结构.从已知知识入手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有陌生感.理(二)模块导学探究新知模块一:理解统计图的特征1、探究特征本学期我校实施艺体走班制,很多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报了不同的项目.下面是某班体育走班项目统计表:老师根据这个表格绘制了一个扇形统计图,观察表格和扇形统计图,比较一下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能收集到什么信息?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总结点评,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的优点,并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扇形的个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2)圆表示什么?各扇形表示什么?扇形的面积反映的是什么?(3)扇形统计图中所有圆心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对上面的三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并规范学生的答案.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8659某班体育走班项目扇形统计图【设计意图】:将问题用表格和统计图的形式进行比较,充分体现出统计图的表现力,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多方位的感受扇形统计图,体会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明白对数据处理以后才能制作扇形统计图,为后面怎样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2、巩固练习(1)请将图中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2)上图是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如果该班有50人,那么喜欢跳绳的有人;如果该班喜欢打乒乓球的有13人,那么该班有人这一环节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组内互评互助.【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征的理解.模块二:制作扇形统计图1、探究方法我们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之后,现在请大家思考:扇形统计图的制作需要哪些步骤?对这一问题,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最后归纳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相互交流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绘制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让学生经历交流,总结和修正的过程,形成技能.2、巩固练习:下图是某班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统计表,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由一名学生展示作图过程,对于作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纠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图方法的掌握.(三)课堂小结回归目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目标问题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交流困惑与不足.并在知识树上整理本节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本章知识树,引导学生形成日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从思想方法、知识结构等几个方面加以点拨,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形成对本节知识方法的梳理.(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1)绿荫小学2005~2009年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总量100 120 150 170 200(2)绿荫小学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它百分比(%)25 20 15 15 25(3)绿荫小学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它数量(棵)50 40 30 30 50请根据你选择适用于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表格的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设计意图】:这样一个检测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再次体会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并再次巩固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在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制作扇形统计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七、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既体现了直观性的原则,又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梳理.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数据第一课时教案教案题目:认识数据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或幻灯片、白板、笔记本。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例如:“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数据。
你们知道什么是数据吗?在哪些场景下我们会使用到数据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Step 2: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 (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呈现数据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数据在科学、商业、社会等领域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子来阐述数据的作用。
Step 3:介绍常见数据类型 (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介绍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对于定量数据,如温度、体重等,教师解释其具体特点。
对于定性数据,如颜色、品牌等,教师也进行解释。
同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以便加深他们对不同数据类型的理解。
Step 4: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乱序排列的数据,并提问学生如何整理这些数据。
然后,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表格或图表等工具来整理数据,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并完成一些相关练习。
Step 5:小结和评价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回顾重点。
然后,教师布置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整理身边的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并在下一节课时进行分享。
Step 6:延伸拓展 (可选,根据班级情况与时间安排决定)如有余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或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讨论并解决涉及数据的问题。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各种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表达式。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图表表示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数据的数学表示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习数据表示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表示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数据表示方法选择与应用的经验。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数据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数据的图表表示法和数学表示法的实例。
2. 实际案例: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3.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数据的图表表示法。
2. 第二课时:讲解数据的数学表示法。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数据表示方法选择与应用的经验。
§数据的表示(一)课时数:1课时主编:欧春珠审核: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学习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学习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导入1、顶点在的角叫圆心角.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圆心角的和为.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与360°的比.3.每年当生日快乐的祝福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味,那么你是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n份?平均分成六份怎么分?为什么会这样分呢?二、课堂导学:探究活动(一):活动内容: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探究活动(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三、当堂反馈P1661.做一做2.议一议3.想一想四、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是2、我的困惑是(1)统计图的特点:①圆代表总体;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③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2)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五、今日作业:习题1——3 组长评价:你认为该成员这一节课的表现:(A)很棒 ( B)一般 (C) 没发挥出来 (D)还需努力.家长签名:。
《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由统计图提取信息;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学重难点统计图表的设计;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学过程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知识,也曾见到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统计图,利用它们传递各种有用的信息.一、问题一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 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再观察书上的问题1,并回答问题.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二、问题二在2002年12月3日,中国当选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选举由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投票过程参见书本.尝试回答书本问题,小组讨论后,查看答案.三、第30届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从所获奖牌总数情况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教师:要回答问题,首先要收集一些数据,以说明问题.观察表15.2.1,回答问题1根据表15.2.1,画出折线、条形和扇形统计图;观察表15.2.2,回答问题1根据表15.2.2,画出折线、条形和扇形统计图回答课本P141思考(1)、(2)师生共同学习书本上的“概括”,并完成143页的练习.三、小结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第2节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第一课时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要点冲破一、直方图大体概念(1)在数据统计中,一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频率×100%就是百分比。
(2)在数据统计中,有时将数据按必然方式分成若干组,则咱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数据的差叫做组距。
二、直方图的主要特征通太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反映落在同一事件中较多数据在不同区域中的散布特点。
它能:(1)清楚显示各组频数散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不同典例剖析:例(2007年武汉)某区七年级有3000名学生参加“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
为了了解本次知识竞赛的成绩散布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得分(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
)请你按照不完整的频率散布表,解析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散布直方图;(2)若将得分转化为品级,规定得分低于分评为“D”,~分评为“C”,~分评为“B”,~分全区七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约有多少学生参赛成绩被评为“D”?若是随机抽查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品级,则这名学生的成绩被评为“A”、“B”、“C”、“D”哪个品级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
思路探索:(1)直方图缺第一组和第三组,通过计算可知,第一组的频率为,第三组的频数为20,咱们可按照第一、三两组的频数10、20画出两组的直方图。
(2)这名学生的成绩被评为“A”、“B”、“C”、“D”哪个品级的可能性大?可转化为“被评为“A”、“B”、“C”、“D”哪个品级的频率较大”频率大的可能性就大。
解析:(1)图略(2)由表知:评“D”的频率是10120020,由此估量全区七年级参加竞赛的学生约120×3000=150(人)被评为“D”∵P(A)=,P(B)=,P(C)=,P(D)=,∴P(A)>P(B)>P(C)>P(D),∴随机抽查一名参赛学生的成绩品级“B”的可能性大。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6.3 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难点:计算并准确的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________.2.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___与360 °的比.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探究案二、导学释疑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P165,完成下列问题: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得票数69 63 27 96 36 9(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活动探究二:绘制扇形统计图(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4)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练习:完成课本P166做一做活动探究三: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问题一:下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乙其他24%教育19%衣着23%食品34%甲其他21%教育23%衣着25%食品31%问题二:思考课本P166想一想为什么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丁丙甲乙41.7%33.3%丙甲乙甲乙训练案三、 巩固提升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3.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图2 图1 4.某班有学生50人,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5.若将圆均匀分成六块扇形,如图(甲)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块扇形, 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均匀分成八块,你能将每块画出吗?若能画请在图(乙) 中画出此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四、 走进中考1.某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要商场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 人.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8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