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遍过
- 格式:doc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知及应用,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在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面,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深化对统计图的理解,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如统计图的样品、数据分析的案例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条形统计图、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一、填空。
(每空1分,共22分)1.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张柱形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横轴表示食物种类。
2)从整体上看,两个班的学生喜欢吃水果的人数最多。
3)两个班中喜欢吃肉食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人数的2倍。
4)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学生一共有20人。
5)1班和2班中喜欢吃鱼虾类的学生相差5人。
2.下图是XXX家和XXX家2016年用电量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张折线统计图,纵轴上每一格表示1千瓦时。
2)XXX家用电最多的是在7月,XXX家用电最多的是在10月,两家相差60千瓦时。
3)两家用电同样多的是在4月和11月。
4)6月两家用电相差30千瓦时,10月两家用电相差90千瓦时。
5)XXX家平均每月用电390千瓦时。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6)XXX家平均每月用电320千瓦时。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下图是四家家电商场2016年电视机、电冰箱的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1)兴华家电商场的营业总额最高,是180万元。
2)四家家电商场电视机的营业总额是210万元。
3)2016年兴华家电商场电冰箱的营业额比XXX家电商场电冰箱的营业额少。
二、判断。
(每题3分,共12分)1.要反映两个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校要统计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情况,应选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来计算平均分对选手来说比较公平。
(×)4.XXX的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体重通常要比XXX一家三口的平均体重高很多。
(XXX是儿童)(√)三、选择。
(每题3分,共12分)1.某电视机厂为了清楚地表示出2011~2016年甲、乙两个分厂工业产值的增减变化情况,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②)2.XXX要统计每次数学和语文的测试成绩,看看是否进步,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求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课时安排1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2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3 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4 练习七1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打印版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名师说课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单元正是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
统计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领域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体会其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做了准备,通迂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即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确定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
能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
准确找出统计数据在纵轴上的刻度位置。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认真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式统计图有()和()两种。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3.要表示两地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要表示两个班级的学生获得优、良、及格、待及格这几种成绩的人数,应选择()统计图。
4.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5.下面是徽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微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第()季度笔记本电脑销量最大,第()季度台式电脑销量最大。
(3)第二季度台式电脑的销量比笔记本电脑多()台;第四季度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比台式电脑少()台。
6.右面是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1)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最多的是()年,最少的是()年。
(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最快的是()年到()年。
(3)()年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最小。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在逐渐变()。
(填“大”或“小”)
7.某位患者在某天的8:00、10:00、12:00 、14:00的体温分别为39℃、39 ℃,37 ℃、37℃,该患者这四次测得的平均体温是()℃;18:00他的体温为
40 ℃,这五次测得的平均体温为()℃。
二、正确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要想了解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人数,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
B.复式条形
C.复式折线
2.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该组中一个数据变大了,其平均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既能反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欢乐谷两个景点一周内的参观人数,又能对这两个景点的参观人数进行对比,应该制成()。
A.复式条形统计图
B.统计表
C.复式折线统计图
4.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右面是两人最近甲、乙二人5次训练成绩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第3次训练,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B.第4次训练,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4分
C.5次训练,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
三、手工作坊。
(共25分)
1.如图为小明绘制的春雨小学五年级3个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10分)
2.何叔叔的文具店今年前5个月的经营情况如下。
文具店1-5月营业额与支出情况统计表
文具店1-5月营业新与支出情况统计表图
(1)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
(6分)
(2)()月的营业额最高,()月支出的最少。
(3分)
(3)1-5月营业额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1-5月支出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6分)
四、解决问题。
(共47分)
1.为了更好地体验古城历史文化,学生A-H八人打算去西安或洛阳,他们对大家的意愿进行了调查。
下面是他们调查时使用的评分标准。
(1)分别计算西安和洛阳想去程度的平均分。
(6分)
(2)根据这些得分判断,对于这些学生,哪个地方更受欢迎?(3分)
2.在某市中学生体操比赛中,七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打分。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是9.7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是9.72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是9.76分。
这名运动具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8分)
3.下面是阳光小学学生爱吃学校食堂几种蔬菜的情况统计图。
阳光小学学生爱吃学校食堂几种蔬菜的情况统计图
(1)请写出4条你从图中发现的信息。
(6分)
(2)阳光小学学生爱吃芹菜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5分)
(3)请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分)
4.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
垃圾分类大致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出于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已是大势所趋。
2019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处理情况如下图:
某城市2014~2019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处理情况统计图
(1)2014年分类垃圾数量占垃圾总量的(),2019年分类垃圾数量占垃圾总量的()。
(4分)
(2)两种垃圾数量相差最多的是()年,从()年开始分类垃圾的数量超过了未分类垃圾的数量。
(4分)
(3)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5分)
参考答案
一、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2.数量增减变化
3.复式折线复式条形
4.极端数据
5.(1)复式条形(2)四二(3)100 20
6.(1)2018 2012 (2)2016 2017 (3)2018 (4)小
7.38 38.4
二、B A A C
三、1. 答: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图中各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相等,单位长度要统一。
2.(1)(2)1 3
(3)答:1-5月营业额整体呈下降趋势,支出情况呈先升高后降低,之后又逐渐升高的趋势。
四、1.(1)西安:(6+4+4+6+8+6+8+6)÷8=6(分)
洛阳:(4+8+6+10+8+8+10+10)÷8=8(分)
(2)6<8 答:洛阳更受欢迎。
2.9.72×6-9.74×5=9.62(分)
9.76×6-9.74×5=9.86(分)
答: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86分,最低分是9.62分。
3.(1)答案不唯一,如:喜欢吃白慕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喜欢吃芹菜和喜欢吃西红柿的男生人数相等:喜欢吃土豆的女生人数最少;喜欢吃菠菜的女生比男生多14人。
(2)400÷450=8 9
答:阳光小学学生爱吃芹菜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
9。
(3)答案不唯一,如:阳光小学学生爱吃白菜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300-280=20(人) 20÷300=
1 15
答:阳光小学学生爱吃白菜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1 15。
4.(1)
5
18
16
27
(2)2014 2018
(3)答案不唯一,如:感想: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渐增强建议:继续推行垃圾分类,争取所有垃圾都能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