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偶测温仪检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偶测温仪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医疗诊断等领域。
为了保证电偶测温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定。
而为了规范电偶测温仪的检定工作,制定了电偶测温仪检定标准。
电偶测温仪检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定对象:电偶测温仪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热电偶,用来测量温度。
检定对象即是这种电偶测温仪,包括其测温范围、测温精度等参数。
二、检定原理:电偶测温仪的检定原理主要是利用热电偶原理,根据不同金属导线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温度电动势差来确定温度。
检定过程中需要确认电偶测温仪的测温范围、灵敏度、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检定方法:电偶测温仪的检定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定和现场检定两种。
实验室检定通常通过比对标准温度计或其他标准设备来确定电偶测温仪的准确性;现场检定则是在使用环境下对电偶测温仪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传感器的响应、显示屏的准确性等。
四、检定依据:电偶测温仪的检定依据主要是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如国家标准《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技术条件》GB/T 2285等。
在检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定记录:对电偶测温仪进行检定时,需要及时记录检定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结果,形成检定报告并保存备查。
检定记录是检验产品性能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六、检定周期:电偶测温仪的检定周期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常规工业生产中的电偶测温仪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检定,而对一些高精度要求的场合,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定。
电偶测温仪的检定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定期对电偶测温仪进行检定,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其测温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二篇示例:电偶测温仪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等领域。
实验五:热电偶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热电偶的原理、结构,掌握工业用热电偶的检定方法,并能对检定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2.学会使用UJ-36型电位差计,了解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
二、实验内容:常用的热电偶检定方法是比较法,所谓比较法是将被校热电偶与比它高一级的标准热电偶直接比较进行分度的方法,此法—次可同时分度几支热电偶。
其具体方法是:把被检定的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测量端捆扎在一起,放在管式电路中高温恒温区内,为保证温度场的均匀,可先将热电偶的测量端放入有孔镍块的孔中,然后再一起放入管式电炉内。
进行分度的温度点—般选在整百度点。
在比较法中常用双极法、同名极法和微差法。
(一)双极法:将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捆扎或分别放入镍块孔中臵于管式电炉瓷管的中心部位,用低阻电位差计分别测出标准热电偶和被校热电偶在恒温下各分度点的热电势,然后进行计算,求出分度偏差,再求出修正值。
偏差公式:t t t -=∆'式中:'t ——被校热电偶在某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从 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t ——标准热电偶在同一分度点的热电势(参考端为0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经修正后(对分度表修正)从分度表中查得的相应温度。
t ∆--温度偏差值修正值=-t ∆[例:]在1000℃温度点上,被校K 型热电偶的热电势为40.595mv ,它的冷端温度为20℃,采用二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测得的电势为9.587mv ,它的冷端温度为0℃,标准热电偶在1000℃时对分度表上的修正值0.023=-修e ∆mv ,求被检K 型热电偶在1000℃时的偏差值和修正值。
(1)标准热电偶修正后的热电势及对应温度: E=E 偶+修e ∆=9.587+(-0.023)=9.564从S 型分度表中查得9.564mv 相当于998℃;从K 型分度表上查得E(20,0)=0.798mv,故被校型热电偶当参考端为0℃时的热电势为:E(1000,0)=E(1000,20)+E(20,0)=40.595+0.798=41.393mv再从K 型表中查得41.393mv 相当于't =1003℃,于是该分度点的偏差为:59981003'=-=-=∆t t t ℃而修正值为5-=∆-t ℃。
(2.2)热电偶检验规程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热电偶在投入现场使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确认工作.本规程适用于按合同采购的热电偶及借用、调拨等其它方式入厂的热电偶。
2检验的依据
2.1 采购合同的技术附件(技术要求)。
2.2 制造厂或其代理商提供的热电偶技术规格书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3 制造厂出厂前的检验报告。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 技术资料
检查如下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1)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出厂检定合格证
3.2规格型号
检查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3.3数量
(1)仪表数量是否符合订货要求
(2)附件是否提供齐全
3.4外观
(1)铭牌清晰无误
(2)保护套管应无泄漏;测量端焊接要牢固,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灰,
呈近似球状;电极直径应均匀、平直、无裂纹。
3.5校准
进行基本误差校准,校准后仪表的基本误差应达到:
①Ⅰ级≤400±3℃>400±0.4%t℃
②Ⅱ级≤400±3℃>400±0.75%t℃。
标准热电偶检定规程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热电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检定的标准规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检定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检定前准备。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
检定设备包括温度计、恒温槽、电压表等。
标准物质包括标准温度计、标准热电偶等。
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检定步骤。
(1)检查热电偶外观,确保没有损坏和变形,接线端子无松动。
(2)将热电偶置于标准温度槽中,使其与标准温度计处于相同温度环境中。
(3)记录标准温度计和热电偶的温度值,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温差。
(4)将标准热电偶与待检定热电偶连接,使它们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5)记录待检定热电偶的温度值,并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值进行比较。
(6)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待检定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合格。
3. 检定结果处理。
根据检定结果,对待检定热电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
若不合格,需要对热电偶进行修理或更换。
若合格,应在热电偶上标注检定日期和结果,并进行档案管理。
4. 检定周期。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在特殊情况下,如热电偶受到较大冲击或使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提前进行检定。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热电偶检定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同时,检定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保养和维护也十分重要,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总结。
热电偶的检定是保证温度测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定结果的可靠性。
定期的检定工作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热电偶检定规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有所帮助。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热电偶校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观察工业用热电偶的结构,获得有关的感性认识。
2. 掌握热电偶校验(或分度)的方法。
3. 应用比较法求得被校验(或分度)热电偶的毫伏—温度的关系曲线。
4. 与同类型标准化的热电偶的热电性质比较,确定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由于热电性质的非标准可能产生的误差。
5. 熟悉电位差计的使用。
二、实验主要设备1. 标准热电偶(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2. UJ37直流电位差计;3. 热电偶校验装置(ROX-07),结构如图1所示;图1 热电偶校验装置(ROX-07)外形装置的主体为保温管式电炉。
采用电子调温与数字显示控温,在炉膛内放有均热体,将标准热电偶与被校热电偶插入均热体内(注意均热体应放在炉膛中部)。
在电控箱上设有调温旋钮、电压指示表和温控表、测温表;数显温控表作为电炉的温度控制;测温表能检测热电偶的温度指示数值。
琴键开关则用来对标准热电偶与被检热电偶温度显示的转换。
二、实验说明1. 分度和校验通过实验,并经过一定的数字处理,确定温度仪表的输出与温度间的关系,叫分度。
重新校核分度值正确与否,叫校验。
分度与校验又常统称为检定。
2. 热电偶检定的两种方法⑴定点法:是指将温度仪表直接在国际温标规定的各点(定仪固定点和次级参考点)分度的一种分度方法,定点间温度与仪表输出量的关系根据公式进行插补。
定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但这种方法设备复杂,一般只使用于高级标准温度计的分度。
⑵比较法:是将被校温度计与高一等级的标准温度计置于同一均匀的温度场内,通过比较而进行校验(或分度)的一种方法。
为此,恒温装置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温度均匀区作为工作区域,而分度的准确性取决于标准温度计的精确度、恒温装置工作区的温度均匀度及装置的温度稳定度。
3. 比较法所用的标准热电偶应是标准的铂铑—铂热电偶,但在本实验中为了节约贵金属热电偶材料和防止铂铑—铂热电偶被污染,我们用事先校准过的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其热电性质是已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51 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1996年8月23日批1997年3月1日实施准国家技术监督局一技术要求二检定条件三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四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附录1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检定方法附录2带补偿导线热电偶的检定方法附录3管式炉炉温温场测试方法附录4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0s1300℃附范围内,整百度的热电动势和温度对照表编制方法表附录5 K、N、E、型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附录6 & K、N、E、J、型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点动势表附录7 S、K、N、E、J、型热电偶分度表附录8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记录格式附录9检定证书(背面)格式工作用廉金属JJ G351-96热电偶检定规程代替 JJ G351-84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6年8月23日批准,并自1997 年3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辽宁省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合金厂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邵树成(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王振华(上海合金厂)参加起草人:张家怡(沈阳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任春岩(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雷宗杰(天津德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的镍铭- 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的银铭-银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银铭-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
一技术要求1热电极的名义成分如表1规定。
表1注:①不同分度号两镇铭极不可互换;②不同分度号两铜银极不可互换;③银铭一银硅采用银铭一银铝分度表。
2不同等极热电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其允差应符合表2表定。
注:①允差取大值;②t为测量端温度。
3热电偶的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3.1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列痕、直径应均匀;使用中的电偶的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和明显缩径等缺陷。
热电偶检定报告范文一、检定目的热电偶时常需要进行检定,以验证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热电偶检定的目的是评估热电偶的温度测量误差,并确定其测量范围和准确度。
二、检定方法本次检定采用了比对法进行,即将要检定的热电偶与一组已知准确度的标准热电偶进行比较。
三、检定步骤1.准备工作:检定仪器,包括标准热电偶、温度计、电压表等;2.校准标准热电偶:使用标准温度计对标准热电偶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3.校准待测热电偶:将待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的连接头进行连接,并接通相应的测温仪器和电压表;4.记录测量数据:依次设置不同的温度值,记录标准热电偶和待测热电偶的电压输出值,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5.统计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测量误差和可靠度指标,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和图表;6.检定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热电偶的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评估。
四、检定结果根据本次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温度测量误差:记录的数据显示,待测热电偶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5°C内,符合相关精确度要求;2.可靠性评估:热电偶的可靠性指标表明,对同一温度点的多次测量结果相对稳定,且标准差较小;五、数据分析1.温度测量误差分析:对于待测热电偶,在不同温度点上与标准热电偶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5°C内。
该误差范围符合产品精确度要求;2.可靠性分析:对于待测热电偶进行多次测量,在同一温度点上,测量结果的标准差较小,表明待测热电偶在重复测量过程中的可靠性较高。
六、结论与改进意见根据本次检定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待测热电偶的测量准确度在±0.5°C范围内,符合产品规格要求;2.待测热电偶的可靠性较高,在重复测量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变化量。
改进意见:1.对待测热电偶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提高测量准确度;2.继续对热电偶进行定期检定,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热电偶检定项目及方法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
为了确保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检定。
本文将介绍热电偶的检定项目及方法。
一、检定项目1. 热电势测量误差:热电偶的主要测量参数是热电势,检定时需要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电压,并与标准温度计进行比较,计算其测量误差。
2. 热电偶线性度:线性度是指热电偶输出电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特性。
检定时需要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并绘制热电势-温度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直线度来评估热电偶的线性度。
3. 热电偶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热电偶从温度变化到输出电压稳定所需的时间。
检定时需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温度变化,并记录热电偶输出电压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输出电压的稳定时间来评估热电偶的响应时间。
4. 热电偶温度漂移:温度漂移是指热电偶在长时间使用后,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
检定时需要将热电偶长时间暴露在恒定温度环境中,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压的漂移程度来评估热电偶的温度漂移。
二、检定方法1. 热电势测量误差检定:将热电偶与一个标准温度计同时插入一个恒温槽中,分别记录两者输出的电压值。
然后计算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即热电偶输出电压与标准温度计的电压差。
2. 热电偶线性度检定:选取几个不同温度点,在每个温度点上测量热电偶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热电势-温度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直线度来评估热电偶的线性度。
3. 热电偶响应时间检定:将热电偶置于一个恒定温度中,然后突然改变温度,记录热电偶输出电压的变化过程。
通过分析输出电压的稳定时间来评估热电偶的响应时间。
4. 热电偶温度漂移检定:将热电偶长时间暴露在一个恒定温度环境中,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电压的漂移程度来评估热电偶的温度漂移。
通过以上检定项目及方法,可以评估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检定结果进行校正或更换热电偶,以确保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仪表车间培训模块之28:热电偶检定和注意事项一、简介: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一化热电偶大约有二、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两个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工作端与冷端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冷端与工作端,两端温度差的函数;2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三、热电偶的应用优点1、是它的测量精度高。
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2、测量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71--+2800℃如金铁镍铬和钨-铼。
3、信号可远传。
4、热电偶在结构上所占的优势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四、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1)热电偶的种类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谓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K分度号铠装热电偶校验方法:
1、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新制热电偶,在检定示值前,应在最高检定点温度下,退火2 h 后,随炉冷却至250℃以下,使用中的热电偶不退火。
2、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检验炉最高温区中心;标准热电偶应与管式炉轴线位置一致。
3、检验炉炉口沿热电偶束周围,用绝缘耐火材料堵好。
4、检定顺序,由低温向高温逐步升温检定,炉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应超过±5℃。
5、当炉温升到检定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可以开始读取数据和测量信号。
6、读数应迅速准确,时间间隔应相近,测量读数不应小于4次,测量炉炉温度变化不大于±0.25℃。
7、测量时将所有测量数据填写在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上(见附表)
8、详细请参见《JJG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验规程》。
在线取出热电偶操作方法
1、常温下直接取出热电偶即可。
2、高温下不能直接取出热电偶,高温下每取出10cm等待5分钟直至全部取出。
3、将取出的热电偶拿到校验炉进行校验,并把校验结果填入工作用热电偶检定记录表。
网带表面温度测量方法:
测量时网带上需无产品
1、把铠装热电偶端头用扎丝固定在网带中间,开动网带以正常速度前进。
2、向前行进2.5m后停止网带,在离铠装热电偶端头2m的位置再加扎丝固定后继续开启网
带前进。
在后面可以视铠装热电偶行进情况在适当位置加扎丝固定。
3、当网带行进到氧化第一区位置时,停止网带5分钟待仪表显示数稳定后读出数据记录到
表格上,同时也读出该温区仪表显示值记录到表格。
4、按上面方法测量其它区温度并记录表格中。
5、测量完毕后抽出铠装热电偶和除去网带上残留的扎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