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监测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13.72 MB
- 文档页数:28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在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很多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媒介物侵入病人体内,引起感染。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
特别是发生感染流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医院日常需开展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内窥镜、透析水及反渗水等。
各科室采样频次根据细菌室环境卫生监测安排拟定,原则上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安排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1.1 监测方法1.1.1 物理监测法:压力蒸汽灭菌监测(预真空)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0C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入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生物监测法: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 类化学指示物。
5 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2 灭菌方式监测频次1.2.1 每锅每次必做:物理监测(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监测);化学监测(随锅放置化学测试包-内放有指示卡(通常为辅料包)或爬行卡(通常器械包)。
1.2.2 每锅每周:生物监测(随锅放置综合挑战包—内有爬行卡和生物试剂(小长试管))。
1.2.3 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及放置5 类爬行卡。
1.2.4 预真空(含口腔科小型预真空):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1. 采样时间:常规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结果判定:二、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一)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根据室内的面积决定。
(1)室内面积≤30㎡,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后立即送检。
3. 结果判定:Ⅱ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15 min·平皿);Ⅲ、Ⅳ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5 min·平皿)。
(二)洁净区域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和动态空气采样。
1. 静态(空态)空气采样(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1)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宜在其他检测完毕,对全室表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之后进行。
2)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 m的任意高度上。
空气采样布点原则见下表。
注:测点细菌密度均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物体表面划过10次后送检培养。
结果计算:
N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划过物体表面时间___
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C、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医护人员手指尖、手掌、指缝等部位分别擦拭后送检培养。
结果计算:N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擦拭手部表面时间___
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五)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分析处理。
对于超标的部门,应当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复查,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对于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同时,监测结果应当作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监测:医院空气质量的监测包括细菌和真菌监测。
常用的方法有空气采样与培养方法和PCR方法。
前者通过采集空气样品后在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目标微生物,后者则通过检测DNA特征序列来定性和定量微生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溶胶检测仪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监测,以评估空气质量。
2.水质监测:医院的自来水、用水和污水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细菌(如大肠菌群、耐热大肠杆菌)、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采样后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3.医疗废物监测:医院需要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监测。
分类主要是将医疗废物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例如感染性废物、注射器等。
监测则包括对医疗废物的重量、储存和处理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4.表面清洁监测:医院表面的清洁状况直接关系到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控制。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采用接触传递培养法、稀释涂布法或PCR 等方法对不同表面进行拭子采样,然后在培养基或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或检测。
5.噪音监测:医院中可能存在的噪音源包括机器设备和人声等。
医院需要定期监测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以确保噪音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噪音测量仪器对不同区域的噪音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6.光照监测:医院中的光照水平对于患者的舒适感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医院需要定期监测不同区域的光照水平,以确保光照符合相关标准。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光照度计对不同区域的光照水平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的方法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医疗废物、表面清洁、噪音和光照等方面。
这些监测方法的定期进行,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5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5 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 / 1磷酸盐酸冲液或0.9% 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 (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l~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5 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 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二、手卫生监测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