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常用环境监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6
手术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特订立本手术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目标和要求1.手术室环境监测目标:对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干净度、空气质量、噪音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2.手术室环境监测要求:手术室的环境指标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医院订立的手术室环境标准。
三、监测内容和周期1.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对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监测周期为每15分钟记录一次。
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2.干净度的监测:对手术室的干净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干净度检查,包含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等各个部位的清洁情况。
3.空气质量的监测: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含细颗粒物、气味、细菌等方面的检测。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空气质量检测。
4.噪音的监测:对手术室内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
每月进行一次噪音监测,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四、监测方法和设备1.温度和湿度监测方法:采用专业的温度湿度计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干净度监测方法:采用可见光检查和显微镜察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净度检测。
检查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3.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采用气体监测仪和空气采样装置进行监测和检测。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
4.噪音监测方法:采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记录和报告1.监测记录:监测人员应按规定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详实记录在监测记录表中,包含监测时间、监测地方、监测指标等信息。
2.监测报告:监测结果应及时整理和报告,由手术室管理负责人审核并上报相关部门。
监测报告应包含监测结果、评估看法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六、责任与惩罚1.手术室管理负责人对手术室环境监测工作负总责,负责订立和完善手术室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手术室管理与监测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和动态空气采样两种方法,采样可以选择平皿沉降法和空气样器法两种方法,我院采用平皿沉降法。
1、静态〔空态〕空气采样法(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①静态〔空态〕空气采样宜在其他项目检测完毕,对全室外表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之后进行。
②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空气采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0.12米。
③当用平皿沉降法采样时,采样布点数既要不少于〔表1〕中的布点数,又应满足〔表2〕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表2 平皿沉降法最少培养皿数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Ø 9cm,以沉降30分钟计〕100级131000级 510000级 3100000级 2300000级 2④不管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密度,都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
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或培养基条做比照试验,每批1个对照皿。
第2次是在检测时,每室或每区1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打开后应又立即封盖。
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⑤采样后的培养基或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一位。
(3)结果判断:我国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以及主要洁净辅助用房等级标准分别见表3表3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静态或空态〕等级手术室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密度外表最大空气洁净度级别名称手术区周边区染菌密度手术区周边区I 2 100级1000级手术室Ø9皿Ø9皿II2 1000级10000级手术室Ø9皿Ø9皿III一般洁净2个/30min 4个/30min 5个/cm2 10000级100000级手术室Ø9皿Ø9皿IV 准洁净5个/30min ·Ø9皿5个/cm2 300000级手术室注:I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按10000级要求表4 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静态或空态〕等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密度外表最大染菌密度空气洁净度级别级〔个/ cm2〕I· Ø9皿 5 局部100级· Ø9皿其他区域1000级II· Ø9皿 5 10000级III4个/30min · Ø9皿 5 100000级IV5个/30min · Ø9皿 5 300000级注:细菌密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采样器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外科手术中的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需要保持空气质量的地方之一,特别是外科手术室。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手术结果。
因此,对于外科手术中的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外科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管理的重要性。
一、空气质量监测方法1. 定期空气质量监测对外科手术室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监测是确保手术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定期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情况。
2. 空气质量抽样检测通过专业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3. 空气流通监测外科手术室的空气流通情况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监测手术室内的空气流通情况,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新鲜,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二、空气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 预防手术感染外科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管理是预防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
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新,减少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2. 保障患者手术安全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3. 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良好的空气质量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保持手术室内空气清新,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外科手术中的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高度重视外科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监测与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环境。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每日晨由专人监测手术室温度、相对湿度及静压差并记录。
二、每日术前(包括接台手术)由专人监测(目测)限制区内(手术间、辅助间、洁净走廊)环境,包括地面、台面和墙壁是否清洁,物品设备是否有序。
三、每周由专人监测手术室空气净化装置的回风口栅栏、滤网的清洁度并记录。
四、每年由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对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五、院感科每季度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六、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应及时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
七、物体表面监测,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及时对手术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八、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九、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使用沉降法进行手术室静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
手术室监测方法及评估(一)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时间空气采样应在室内经空气消毒后,尚未进行各种活动前。
2.采样方法大体有两种:①沉降法:取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盖好立即送检。
平板安放数量视室内面积而定。
面积≤30㎡,安放平板3只。
安放位置:在室内设一条对角线,取两端及中心3个点,两个顶端各距墙1m离地面垂直高度为80~150cm;面积>30㎡,安放平板5只。
安放位置:取东、南、西。
北、中5个点,四角的安放点距墙1m。
空气洁净室按照不同洁净级别放置培养皿:取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在手术室层流罩下离地面不高于0.8m的任何高度处安放培养皿,100级室内应均匀安放14个点,1000级室内至少测5个点,10000及100000级室内至少测3个点,放置时间为30min。
在进行细菌浓度监测时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其中一次用于对检测的培养皿做对比试验,每批一个对照皿,另一次是在检测过程时,每室或每区一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比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立即封盖。
两次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
沉降法不需特殊的采样设备,简便易行,一般医院空气微生物采样常用此方法。
空气采样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有多样,常用的有固体撞击式和离心式空气采样,其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空气采样器对微生物的捕获率高,可捕获到用沉降法不能采集到的小粒子(空气中活微生物一般均依附于尘埃粒子而形成生物活性粒子)。
在洁净空气监测中,由于经过过滤器作用后进入洁净室的尘埃粒子均<100μm。
如无人为污染和洁净装置无故障的情况下,100级洁净室内>5μm微尘埃粒子数应为0,对于这些含微生物的小粒子的捕获,采样器的捕获率要远远高于沉降法。
因此,采样器空气采样在洁净室的空气监察中备受重视。
3.合格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100cfu/㎥;普通手术室≤200 cfu/㎥。
说明:评价标准中除菌落生长单位(cfu)数不得超标外,细菌中也不得检出有致病微生物,如沙门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办法在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很多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可以通过各种环境媒介物侵入病人体内,引起感染。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细菌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
特别是发生感染流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医院日常需开展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内窥镜、透析水及反渗水等。
各科室采样频次根据细菌室环境卫生监测安排拟定,原则上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安排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1.1 监测方法1.1.1 物理监测法:压力蒸汽灭菌监测(预真空)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0C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 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入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生物监测法: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2 灭菌方式监测频次1.2.1 每锅每次必做:物理监测(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监测);化学监测(随锅放置化学测试包-内放有指示卡(通常为辅料包)或爬行卡(通常器械包)。
1.2.2 每锅每周:生物监测(随锅放置综合挑战包一内有爬行卡和生物试剂(小长试管))。
1.2.3 植入物:每锅每次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及放置5类爬行卡。
1.2.4 预真空(含口腔科小型预真空):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卫生环境符合标准,院感检查标准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点。
一、手术室环境检查1.1 空气质量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
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
1.2 手术室布局检查:检查手术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包括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的位置是否符合操作流程要求,以及手术室内的通道是否畅通,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患者的转移。
1.3 消毒设备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设备是否齐全、正常运行,例如手术器械消毒柜、洗手间的消毒设备等。
确保手术室内的消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手术室操作规范检查2.1 手术室洗手规范检查:检查医护人员的洗手规范是否符合标准,包括洗手程序、洗手时间和洗手液的使用等。
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基本措施,规范的洗手操作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
2.2 手术室无菌操作检查:检查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等。
无菌操作是手术室内防止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
2.3 废物处理规范检查:检查手术室内废物的处理是否符合规范,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和储存等。
正确的废物处理能有效减少感染的传播,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三、手术室设备检查3.1 手术器械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是否完好、无损坏,并且经过正确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确保手术器械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手术过程中引起感染。
3.2 手术灯和监护设备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手术灯和各类监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手术灯的照明强度、监护设备的准确性等。
保证手术室内的设备能够满足手术操作和监测的需求,提高手术安全性。
3.3 床单、手术服等物品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床单、手术服等物品是否清洁、无污染,并且按照规定进行更换和清洗。
手术室环境监测的注意点【关键词】环境监测手术室环境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监测及化学消毒液监测、高压锅监测等。
每月做好监测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是一个重要环节。
1 空气采样监测1.1 普通手术间空气监测要求30m 2 以上的手术间设置5个点,分别为东、西、南、北、中;30m 2 以下的手术间设置3个点,以对角线位置放置。
放置高度为0.8~1.5m,距墙面1m。
监测时注意点:(1)监测是在消毒后使用前、静态环境下完成的,这样取样结果才能与规定值比较,否则将达不到消毒标准。
(2)放置培养皿的部位要铺无菌巾,平皿的盖打开时要扣在平皿的边沿上,操作时双手或手指不可跨越无菌区(平皿),放置时由里到外,收回时则由外到里,注意平皿的底要向下盖在平皿盖上。
(3)注明放置时间5min或15min,以便计算准确的菌落数/m 3 ,因为时间不同,细菌的沉降数量也不同,所以必须注明时间。
1.2 净化层流手术间空气监测要求百级手术间放置培养皿共23个,其中手术区放置9个,有一个对照,均匀摆放;周边区放置14个,一个对照,均匀摆放手术间四边。
万级手术间放置培养皿9个,手术区4个,周边区5个,分别都有一个对照,放置时间30min。
1.2.1 层流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优于普通手术间层流手术间不需要进行空气消毒,是靠空气循环过滤除菌的,所以空气培养时必须层流开放30min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30min后达到空气净化要求,才可以手术。
其他标准与普通手术间相同,但标准不同,百级、千级、万级有不同标准,手术区与周边区也不相同,同时需做回风口的消毒与检测。
1.2.2 层流手术间的温度与湿度要保持一定的标准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36%~40%,湿度太高,细菌易生长,对层流系统不利。
2 工作人员手的采样2.1 采样要求要求五指并拢,用5ml棉拭子盐水试管取样,一只手的五指往返两次涂抹各一次,共30cm 2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因此在检测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
如果是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则应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如果是针对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应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在常规检测时,被采样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时,应取全部表面;大于等于100平方厘米时,应取100平方厘米。
而在暴发流行时,则可以根据需要采样,不受此限制。
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使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在被检物体表面放置规格板后,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吐温-80 1g、蛋白胨10g、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配置而成,pH7.2~7.4,121摄氏度压力蒸汽灭菌20分钟)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将XXX折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XXX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使用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方厘米)的平皿,倒入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然后送检。
4、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例如,在层流洁净手术室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XXX应处于湿润状态。
如果处于饱和状态,应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应在接种前将培养皿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应在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由手术室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负责定期对手术环境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空气净化消毒效果检测:常规记录消毒机开启时间和持续时间,连X手术之间按要求进行卫生清洁处理,并记录消毒时间。
三、每月做消毒后空气采样细菌培养其结果符合手术室卫生学标准,结果记录存档。
四、每季对空气、物体外表和医务人员的手做生物监测一次,结果符合手术室卫生学要求。
五、紫外线及微循环风消毒每日手术前及手术后照射或开机1小时,连X手术必须照射消毒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下一X手术并记录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低于70uw/n)2时必须及时更换。
微循环风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或更换一次。
六、层流洁净手术室: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净化系统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初、中效过滤器每半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每半年检测阻力,假设阻力值到达终阻力90%以上,需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