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1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习题微生物学习题第壹章绪论壹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二填空题1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具有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有细胞结构的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3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和德国的为代表的科学家,揭漏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且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壹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和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三选择题1当今,壹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1)鼠疫(2)天花(3)艾滋病(4)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仍是三域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1)少数(2)非常少数(3)不太多(4)绝大多数3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1)曲蘖酿酒(2)用鼻苗法种痘(3)烘制面包(4)酿制果酒4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1)巴斯德原则(2)柯赫原则(3)菌种原则(4)免疫原则四问答题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3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4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第壹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壹名词解释原核生物肽聚糖磷壁酸外膜脂多糖周质空间原生质体球状体间体伴胞晶体糖被菌毛性毛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细胞器微体变形细胞周质鞭毛类囊体紫膜乙酸盐呼吸硫磺热泉分子伴侣单细胞藻类假菌丝子实体原质团假原质团变形虫方式运动二天空题1 菌属是具附属物、芽殖的细菌,菌属是具附属物、非芽殖的细菌。
2放线菌是革兰氏染色性的原核微生物,其中属是产生抗生素最多的壹属。
3藻类是含有且能的光合类型生物,藻类细胞中可贮藏碳源物质。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习题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选择题:1. 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2. 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3. 根土比是指:(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4. 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B. 根土比C. 比土根D. 比根土5.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6.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7. 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B. 偏利共栖关系C. 拮抗关系D. 寄生关系8.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9.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10. 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A.互生关系。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B.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C.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A. 显微镜观察B. 分子生物学技术C. 化学分析D. 植物栽培答案:D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分解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寄生者答案:D4.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A. 细菌B. 放线菌C. 酵母菌D. 蓝细菌答案:C5.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环境条件B. 微生物种类C. 微生物数量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6.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物质不是微生物分解的主要物质?A. 纤维素B. 木质素C. 蛋白质D. 塑料答案:D7.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哪种技术常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A. 显微镜计数B. 培养基分离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化学分析答案:C8.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9.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A. 蓝细菌B. 绿藻C. 酵母菌D. 红细菌答案:C10. 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发酵过程产生能量?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醋酸菌D. 蓝细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环境净化D. 生物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2.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的可用性D.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3. 微生物生态学中,以下哪些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酵母菌B. 放线菌C. 原生动物D. 蓝细菌答案:AC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A. 形态学观察B. 生化试验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免疫学方法答案:ABCD5.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作为病原体B. 作为生物指示器C. 作为生物修复剂D. 作为生物肥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习题-问答题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生长和代谢机制,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是一种微生物集合体,由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它们共同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群落在环境和宿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的度量。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评价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微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
5. 什么是微生物群落功能?
微生物群落功能包括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理特性,以及微生物在多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6.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
有益作用如土壤肥力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有害作用如致病、腐化等。
7.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新药开发、农业生产等方面。
微生物生态学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就是微生物生态学习题的问答内容,重要的是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这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1. 试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进行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而一些光合细菌则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 描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用于面包和啤酒的生产,乳酸菌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而醋酸杆菌则用于醋的发酵。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生产酶制剂、食品添加剂和维生素等。
3. 阐述抗生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答案:抗生素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它为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4.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答案: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生理生化特性的分类、基于遗传信息的分类等。
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菌的菌落形态、真菌的孢子形态等。
生理生化分类则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
遗传信息分类则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
5. 简述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大气污染控制。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某些真菌则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 描述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等。
例如,固氮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而某些微生物则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包括结核病、霍乱、肺炎等。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与扩展思考题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复习题和扩展思考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肽聚糖,磷壁酸,溶酶菌,抗酸染色,间体,羧酶体,核区,质粒,附器,异形胞。
2.试比较以下各对名词: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胞壁质与拟胞壁质、脂多糖与脂多糖层、原生质体与球形体、鞭毛丝与轴丝、聚?β?羟丁酸颗粒与多聚磷酸颗粒、荚膜与粘液层、芽孢与孢子。
3.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6.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壮生长,单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7.什么是芽孢?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试述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8.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9.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10.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11.支原体有何特点?哪些特点是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引起的?12.螺旋体和螺菌有何不同?13.细菌细胞中的哪些物质有抗原作用?这些物质存在于哪些结构中?14.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5.试就作用靶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等方面比较溶霉菌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复习题与扩展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酵母,假酵母,酵母菌的芽殖,裂殖和芽裂殖。
2.试述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2 反硝化作用:3 氨化作用:4 硫化作用:5 菌根:;6 活性污泥:7 共生:8 微生物生态学:9 土壤微生物区系:10 生物降解:11 BOD5:12 土著性微生物: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18 极端环境微生物:19 微生物生态学:20水体的富营养化:21大肠菌群指数22 大肠菌群值二、是非题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降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11、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2、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
()13、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
()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15、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16、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17、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18、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微生物学课程习题(下)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一.填空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2.质粒根据分子结构可有CCC型、OC型和L型三种构型。
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也不尽相同。
有的拷贝数很少,只有一、二个拷贝,称为严紧型质粒,另一些具有较高的拷贝数,约有10个以上,称为松弛型质粒。
3.检测质粒常用的方法有提取所有胞内DNA后电镜观察、超速离心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4.不同碱基变化对遗传信息的改变可分为缺失、添加、易位和倒位四种类型;常见的表型变化的突变型有营养缺陷型、抗药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形态突变型、抗原突变型和产量突变型等。
5.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6.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自发性、不对应性、稀有性、独立性、可诱变性、稳定性、可逆性。
7.普遍性转导可能出现的三种后果是形成转导子、流产转导和转导失败。
8.紫外线照射能使DNA相邻碱基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导致DNA复制产生错误,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后应在红光或暗处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光复活现象的产生。
9.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类型主要有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多种,真核微生物则有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多种。
10.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主要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11.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干燥、避光、缺氧、缺乏营养物质和低温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12. 能在同一细菌中并存的质粒属于不同的不亲和群,而在同一细菌中不能并存的质粒属于同一不亲和群。
三.名词解释1.微生物遗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繁殖、毒力和对药物的敏感等性状相对稳定,并能代代相传,子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相似性,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遗传可以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能够代代相传,使它的种属得以保存。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革兰氏染色、肽聚糖、磷壁酸、外膜、脂多糖、古生菌、假肽聚糖、L型细菌、球状体、异染颗粒、磁小体、羧酶体、菌胶团、栓菌试验、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孢囊、伴胞晶体、支原体、MLO、LPS、PHB、异形胞、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
2.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异同点。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以及影响染色结果的主要技术要点。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如何区别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5.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机制以及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6.以细菌细胞壁为例,说明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关系。
7.比较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三种特殊细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的异同点。
8.比较G+与G-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并解释可能的机制。
9.比较真细菌和古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分的主要差异。
10.试解释G+与G-菌对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碱性染料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11.为什么某些细菌的细胞周期中存在二套或多套的核质体?12.简述放线菌形态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3.有一不产孢的放线菌菌株,如何证明该菌株是放线菌而非细菌?14.放线菌的孢子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细菌的细胞有何不同?有哪些生态学意义?15.菌毛和性纤毛有何不同,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16.简述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
鞭毛的分布有几种类型,分别各指一种细菌为代表来加以说明。
17.糖被的成分有几种代表类型?简述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
18.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抑制G+细菌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但抗G-的却较少存在,这是为什么?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假菌、“9+2”型鞭毛结构、微体、膜边体、几丁质酶体、氢化酶体、芽体、单细胞蛋白、2μm质粒、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假菌丝、子囊、子囊孢子、菌丝体、假根、匍匐菌丝、吸器、菌核、子座、子实体、担子、担孢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子囊果、闭囊壳、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锁状联合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有何不同,为什么?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液体培养特征主要有哪些不同?4.真菌主要的有性孢子有哪些?简述其发生过程及生态意义。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3.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A.互生关系。
习题集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2.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4.什么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什么?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微生物应用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6.试述微生物学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及主要标志、重要人物。
7.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8.你认为微生物学将会在哪些方面对生命科学进一步作出贡献?第一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2.试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3.试述革兰氏染色机理及其重要意义。
4.肽聚糖的化学结构是怎样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结构有何不同?5.试就作用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比较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6.什么是伴孢晶体?它在何种细菌中产生?有何实践意义?7.什么叫放线菌?什么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它们之间有何关系?8.什么是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9.解释:菌落、菌苔、肽聚糖、磷壁酸、溶菌酶、异形细胞。
10.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1.为什么蓝细菌是光合原核微生物?12.比较各类原核微生物的异同。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1.真菌有哪些主要特征?2.试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3.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4.试述霉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5.霉菌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各类孢子是怎样形成的?6.毛霉与根霉、曲霉与青霉有哪些异同点?7.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
8.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9.什么是粘菌?粘菌原生质团阶段有哪几种形态?10.试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病毒1、什么是病毒?病毒与其他微生物有何区别?2、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与结构。
病毒核酸有何特点?病毒蛋白质有何功能?3、病毒有哪几种对称类型?每种对称类型病毒的形态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厦门大学微生物考研真题绪论微生物分类及常见代表微生物?〔98、99〕从微生物代谢特点来解释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原因?〔99〕第一章原核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和酵母菌的生态分布?〔99〕1.细胞壁构造5.磷壁酸〔04〕 3..肽聚糖单体〔06〕外膜〔08〕举例说明肽桥的类型?〔01〕分别写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01〕1.比拟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及结构的异同点.(4分) 〔04〕比拟G+和G-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其可能机制?〔08〕8.试述内毒素生产菌的细胞结构与组成,并简要说明内毒素的免疫特性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8分〕〔07〕8.真细菌肽聚糖与古细菌假肽聚糖的组成与结构有何不同 6分〔06〕1.革兰氏染色关键的步骤是哪一步,为什么? 6分〔06〕抗酸染色〔08〕LPS的毒性成分是〔〕。
类脂A 核心多糖O-侧链脂蛋白〔08〕2.缺壁细胞2.支原体〔3分〕〔03〕 12、L型细菌〔05〕5.在细菌中,专性能量寄生的为: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MLO〔06〕2、何谓缺壁细菌?说明4种缺壁细菌形成原因及特点。
〔5分〕〔07〕3.特殊细胞构造和细胞内含物荚膜的化学成分、功能?〔98〕菌胶团〔2001〕1.龋齿的形成与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
〔02〕内生孢子〔98〕 2、芽孢子〔05〕 1.芽孢囊〔06〕半孢晶体〔08〕1.试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分析芽孢的抗热机制。
〔5分〕〔03〕菌毛形态和种类?〔01〕9、细菌的菌毛的主要功能是:A、运动 B、传递遗传物质C、附着 D、致病性〔05〕1.证明某一细菌是否存在鞭毛有那些实验方法?〔7分〕〔03〕聚 beta 羟丁酸颗粒储存的营养要素是?用途及优点?〔01〕4.放线菌放线菌革兰氏染色结果?〔99〕工业发酵产抗生素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产生新的菌丝体有性孢子无性孢子菌丝体断裂有性结合〔2000〕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01〕在显微镜下,链霉菌的气生菌丝与基内菌丝相比,颜色〔〕、直径〔〕。
《微生物学》习题库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B 细胞有明显的核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可进行光合作用2. 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B 火腿C 酸乳酪D 黄瓜3.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 Watson4.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5.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6. 微生物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7. 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8. 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A 目名和科名B科名和属名 C 属名和种的形容词 D 属名和多样化的词9. 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一起皆属于()。
A原生生物 B 盐生植物 C 绿藻门 D 原核生物界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一、填空题1.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主要差别是________。
2.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3. 肽聚糖物质存在于________。
4. 主动转运过程中,分子运动与浓度梯度的关系是________。
5. 原核生物细胞的核糖体存在于________。
6. 线粒体被发现存在与________ 中。
7.细菌的芽孢用于抗性,真菌的孢子用于 ________。
8.在孢子囊中形成的无性孢子称为________。
9.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微生物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科学。
A. 自然界B. 实验室C. 工业生产D. 人类社会答案:A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
A. 分解者B. 消费者C. 捕食者D. 光合作用者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B.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 微生物的地理分布答案:C4.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的生物量通常不包括()。
A. 细菌B. 真菌C. 原生动物D. 植物答案:D5.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环境净化D. 制造塑料答案:D6.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中,不包括()。
A. 显微镜观察B. 分子生物学技术C. 培养技术D. 化学分析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内容?()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均匀度D. 物种之间的竞争答案:D8.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不包括()。
A. 自养B. 异养C. 光能合成D. 化学合成答案:D9.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
A. 促进物质循环B.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C. 影响土壤肥力D. 制造电子设备答案:D10.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不涉及的领域是()。
A. 农业B. 环境科学C. 医学D. 机械工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显微镜观察B. 分子生物学技术C. 培养技术D. 统计分析答案:ABCD1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
A. 促进物质循环B.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C. 影响土壤肥力D. 制造电子设备答案:ABC13.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包括()。
A. 细菌B. 真菌C. 原生动物D. 植物答案:ABC14.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答案一.选择题:81234.B81235.D81236.C81237.B81238.A81239.B81240.B81241.C81242.C81243.B81244.B81245.A81246.A81247.A81248.C81249.C81250.D81251.C81252.B81253.B81254.B81255.A81256.D81257.D81258.D81259.B81260.C81261.A81262.D81263.C81264.B81265.B81266.A81267.D81268.B81269.D81270.C81271.C81272.A81273.D81274.B81275.B81276.A81277.D81278.D81279.A81280.A81281.B81282.C81283.A二.判断题:81284.错。
81285.错。
81286.错。
81287.对。
81288.错。
81289.对。
81290.错。
81291.错。
81292.错。
81293.对。
81294.错。
81295.错。
81296.错。
81297.对。
81298.错。
81299.错。
81300.错。
81301.错。
81302.对。
81303.错。
81304.对。
81305.错。
81306.对。
81307.错。
81308.错。
81309.错。
81310.错。
81311.错。
81312.错。
81313.对。
81314.错。
81315.错。
81316.错。
81317.对。
81318.错。
81319.错。
81320.错。
81321.错。
81322.错。
81323.错。
81324.错。
81325.错。
81326.对。
81327.对。
81328.对。
81329.错。
81330.对。
81331.错。
81332.错。
81333.错。
81334.对。
三.填空题:81335.互惠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捕食关系81336.根瘤,菌根81337.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81338.70-90,0.0181339.5-30,有机质,偏碱性81340.真菌,细菌,病毒,真菌81341.不是,没有81342.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藻类,原生动物81343.真菌,中性偏碱81344.耕作,减少81345.好氧性微生物,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厌氧性微生物81346.有机质含量,水分,pH,温度81347.高选择性81348.高,高,高,高81349.碳,能,氮81350.特异性拮抗,非特异性拮抗81351.乳酸,人工接种81352.少,菌丝体,土粒间隙81353.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81354.病原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某种有限的同一营养81355.转化有机物为速效养分如氨化作用,转化无效矿物元素为有效元素,产生生长剌激物促进生长;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害菌81356.硅藻,绿藻,裸藻81357.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腐霉属81358.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81359.营养,空间81360.多,好气性,并不81361.营养,生长剌激物质,生长环境81362.光能自养,碳水化合物,碳,能81363.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半知菌81364.沿岸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沿途工业废水,沿途生活污水81365.共生,附生,寄生,根瘤,叶面乳酸菌,真菌病害81366.化能有机,化能无机,光能有机,光能无机,化能有机81367.自生固氮,肥力81368.腐败有机残体,动物和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弧菌、螺菌81369.含有机质不丰富的清水中,化能,光能,不大(或较少)81370.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和某些霉菌81371.专性共生,兼性共生,寄生81372.高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低温81373.互利,偏利,互害,偏害,互不影响81374.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81375.数量大,个体小,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别大,代谢强。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填空题:1.从__热泉__,__高强度太阳辐射土壤及岩石表面__,__堆肥__,__煤堆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__极地__,__深海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冷微生物;从__酸矿水__,__酸热泉__、__碳酸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酸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石灰水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碱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盐场__和__盐矿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__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矿化)__、__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磷的有效化)__、__溶解性无机磷变有机磷(磷的同化)__。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__中立生活__,__偏利作用__,__协同作用__,__互惠共生__,__寄生__、__捕食__、__偏害作用__和__竞争__。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__ DNA多聚酶__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__ PCR __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微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__固氮__,__氨化作用__,__硝化作用__,__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__,和____。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群:__耐热菌__,__兼性嗜热菌__,__专性嗜热菌__,__极端嗜热菌__和__超嗜热菌__。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映包括__氧化反应__,__还原反应__,__水解反应__和__聚合反应__。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__微生物学方法__和__环境学方法__。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__一级处理__,__二级处理__和__三级处理__。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__无机汞(Hg”)的甲基化__,__无机汞(Hg”)还原成Hg __和__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裂解并还原成Hg’__。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4) )。
(1)克雷伯氏菌 (2)肠杆菌 (3)埃希氏菌 (4)芽胞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2) )。
(1)纤维素 (2)木质素 (3)半纤维素 (4)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1) )(1)氨 (2)氧 (3)N2 (4)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酵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2) )(1)氨 (2)氧 (3)N2 (4)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1)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3)恒浊分批培养 (4)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2) )(1)假单胞菌 (2)根瘤菌 (3)蓝细菌 (4)自生固氮菌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1) )(1)高温高湿 (2)高温 (3)高湿 (4)低温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3) )。
(1)嗜热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压微生物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1) )(1)古生菌 (2)真细菌 (3)真菌 (4)霉菌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
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1) )(1)s循环 (2)N循环 (3)磷循环 (4)硅循环是非题: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酸性条件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肉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降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问答题:1.具有甲基化无机汞能力的匙形棱菌的维生素B12的缺陷型菌株不能进行汞的甲基化,而且对无机汞比亲株(野生型)要敏感得多,这说明什么?2.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请指出这样说的理由?3.简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简述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
5.在含有难降解污染物污水的生物处理中,向污水处理系统加一定量高效降解菌的生物强化(过去称为投菌法)可以提高处理效果,请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角度作出理论解释。
6.某一化学农药厂合成一种化学农药,请你提一种实验方法来评价这种农药的生物降解性。
7.污水处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过程,试从微生物的基质利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与微生物的工业发酵进行对比。
8.请对细菌遗传转化的概念作出解释,并说明如何利用人工转化技术获得高降解、高竞争力的降解菌。
9.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发展和应用。
10.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解答:1.一方面说明维生素B12在汞的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12(钴胺素)和甲基形成一种甲基钴胺素复合物,而Hg2’可以夺取甲基钴胺素中的甲基形成甲基汞。
另一方面说明甲基汞对梭菌的毒性比无机汞要低,所以不能形成甲基汞的缺陷型菌株对无机汞更加敏感。
2.大部分草食动物都缺乏分解绿色植物的纤维素酶,而草食动物对植物食料的利用依靠的是生长在它们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为动物吸收利用,草食动物(如牛)的瘤胃共生就是微生物帮助草食动物利用绿色植物的明显例证。
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在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主要作为分解者。
其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如下:①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分解存在于生物圈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②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
③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具有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能力,成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④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微生物的活动为后来的生物进化打下基础。
4.强化措施主要包括:①接种外源微生物,通过接种外源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改变降解微生物结构、数量,提高降解能力。
②添加微生物营养盐,为降解微生物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提高微生物活性。
③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充足的氧和硝酸盐等作为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电子受体。
④提供共代谢底物,为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降解提供代谢底物,促进降解。
⑤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提高污染物的溶解度,促进生物降解。
⑥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一般加入各种氧化剂推动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5.向处理系统投加高效降解菌从而提高了高效降解菌在整个降解菌群中的比例,改变了整个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结构决定功能,随之整个群落的降解功能也就得到提高。
6.化学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农药的生物降解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
因此生物降解可以在土壤——植物组成的微宇宙中进行。
把农药按标准使用量溶解后洒入宇宙,即时测定土壤中的农药的含量,以后按一定时间间隔取样分析测定土壤中农药的浓度,这样即可测出农药在自然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速率,从而知道这种农药的生物降解性。
7.污水处理和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样的,工业发酵的基质是人工配制的易于为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而污水处理中的营养物则是污水中各种有机物,有的易于利用,而有的是难降解的。
从培养方式来说,工业发酵一般是不连续的批式培养,而污水处理是连续进行的。
就培养目的而言,工业发酵的目的是收获有用的代谢产物,产物可以存在于发酵液或菌体中,而污水处理的目的一般是使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降低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其目的主要在净化方面。
8.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获得高效高竞争能力的降解菌的方法可以先筛选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要使这些菌株具有竞争力,主要的办法是使它们获得系统中的土生菌的竞争能力。
因此,一般的方法是把处理系统的优势土生菌的DNA提取出来,而后处理高效降解菌达到感受态吸收土生菌的DNA,这样就可获得高效高竞争能力的降解菌。
9.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给环境保护带来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①构建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环境污染物。
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跟踪监测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③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监测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
④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特别是DNA、RNA)的作用。
⑤选育转基因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减缓环境污染。
10.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的方法是回流二次沉淀池沉降的污泥。
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是调控培养器中流人、流出液的流速,使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基本恒定。
其不同点在于前者靠回流维持污泥浓度恒定,后者则靠调控流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