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文化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汇总●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②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期间的名医扁鹊,采纳“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疗疾病,后代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代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代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公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此后“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向来持续到现在。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朝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 多年。
南北朝期间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准到~ 3.1415927 之间。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记着以盘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系统的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四大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
贾思勰:北魏期间农学家。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徐光启:《农政全书》,在农学遗产方面极负盛名。
宋应星:明朝优秀科学家。
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沈括:北宋科学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年纪称呼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二三岁的小孩垂髫:幼年小孩 ( 又叫“总角” )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加冠:男子二十岁( 又“弱冠”)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 ( 又叫“知天数”、“半百”) 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诗词中的一些基本义象红豆—相思红叶—传情之物沙鸥—飘零伤感竹—时令,不屈的品行月—望月怀人、思乡孤雁—思亲,思乡,孤单梅—凌霜傲雪,品行高洁松—傲霜斗雪,刚毅不屈柳—送别,想念,惜别怀人西风—落寞难过,游子思归孤灯—羁旅悲凉,思乡怀人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鹧鸪—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斜阳—对光阴流逝、世事沧桑的哀叹寒蝉—悲凉:引起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外国文学1.中世纪文学但丁,意大利人,有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1.医祖——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中国传统常识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
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
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
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
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
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中国文化概况1、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最悠久、最多元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文化历史以汉文化为主,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基础,综合各民族文化而形成,形成了深厚的根基。
2、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根基,以“孔家文化”和“法家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忠信、恕治和敬神等伦理道德价值观以及人文思想,形成了传承十分悠久的内容繁杂、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3、中国学术体系,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从古代已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典籍组成,形成了非常全面的学术观念,儒家学说的思想文化也使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思想宗教、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和文化观都受其影响,在古代中国社会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二、中国古代文化构成1、中国古代的书法。
中国书法在古代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最难以超越的,也是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将书法视为一种艺术,以准确地表达诗词、禅学以及其他文学内容为艺术目标。
2、中国古代的唐诗。
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就是唐诗,蕴含着深厚的诗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及感慨,深刻地反映了贵族阶层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同时也体现出古代社会客观现实面、文化底蕴。
3、中国古代的宋词。
宋词是宋代文学,也是中国诗史中最着名的一种,以表达自然园林丰富多彩的风景、社会现实生活等为其主要特点,多载诗情,富有哲理、富有寓意。
宋词和宋诗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三、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中国古代的武术。
中国古代的武术也称“中国功夫”,的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国古老文明和中华民族灵魂的文化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华。
古代的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具有习练穿久远的历史传承。
2、中国古代的乐舞。
中国乐舞可以说是文化技术发展最成熟、资料最复杂的地方,它已经发展出穿越历史变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广泛传播的传统文化。
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
1.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周礼》、《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代表了古代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对物质世界的分类和描述。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滋养,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
在国学文化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建筑学等领域。
3.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体系,包括了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它强调以人的整体状态为治疗目标,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阴阳五行,深受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
4.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万变不离其宗"。
其中包含了对易理的思考和对人事、自然、天地之道的描述。
易经被广泛应用于命理学、决策管理、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5.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习中国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耐心、自律和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人的修养和品味有着重要的作用。
6.古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瑰宝之一,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世代人们。
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人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帮助。
7.风水学: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对于创造和谐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8.武术和太极拳:中国武术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身心健康的效益。
学习武术和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9.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五的文化常识
五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五行、五常、五谷、五味、五毒、五轮、五更等。
五行,也叫五学说,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被广泛用于中医、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五种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是古代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是食物的五种基本味道。
五毒,指的是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五轮,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更,也称五鼓或五夜,是指从黄昏到黎明的时间段,被分为五个更次,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
此外,数字“五”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含义,被认为代表着基本、基础和稳定等意义。
如需更多关于“五”的文化常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学家。
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中医养生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可以分为不同的历程。
早期阶段:远古时代,人们开始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发现了一些植物、动物和矿物对身体有益的功效。
于是,人们开始摄取这些物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这种养生观念主要是基于经验和常识,而缺乏科学依据。
古代阶段:在古代,中医养生逐渐形成,并发展出其独特的理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养生的内容。
古代医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体运行规律,总结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以及脏腑经络等体系。
这些理论为中医养生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中世纪阶段:在中世纪,由于战乱和文化的封闭,中医养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仍然有一些中医医家坚持研究养生问题,并且写下了不少关于养生的著作。
这些著作对后来的中医养生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近现代阶段:近现代以来,中医养生逐渐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例如对中草药的成分和作用进行研究,对针灸和推拿等疗法进行实证研究。
另一方面,中医养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调节情绪等。
当代阶段:在当代,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医养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中医养生的理念逐渐被传承和发展,各地成立了许多中医养生机构和学院,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养生服务。
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也在国际间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使中医养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崇。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远古、古代、中世纪、近现代和当代几个阶段。
从最早的经验总结到现代科学的应用,中医养生不断发展和推进,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五行文化常识五行文化常识五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对自身身体、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理解所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
五行文化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宇宙中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以下将从五行的概念、起源、特点、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五行文化常识。
一、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它们在宇宙中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五行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五行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各个方面。
二、起源关于五行文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最为流传的说法是:“《易经》为八卦之始,八卦分乾坤两仪四象八卦而成。
乾为天之象征;坤为地之象征。
四象分别为:震(雷)为木,坎(水)为水,离(火)为火,巽(风)为金。
而后来人们将这些元素归纳成了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三、特点1. 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是指某个元素可以促进另一个元素的发展和壮大,如水可以滋润木,使其茁壮成长;相克则是指某个元素可以抑制另一个元素的发展和生长,如火可以燃烧木材。
2. 相互转化五行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转化是指某个元素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和过程转化成另一个元素。
例如,金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液态状态的金属银;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
3. 相互平衡五行之间还需要保持一种相互平衡的状态。
如果某个元素过于强盛或过于虚弱,则会影响到其他元素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因此,在运用五行文化时需要注意保持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
四、应用五行文化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方面,如医学、占卜、建筑、风水等。
1. 医学在中医理论中,五行文化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例如,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如果某个脏器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相应元素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中医文化常识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
以下是关于中医文化的一些常识:
1. 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
它是中国
古代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践总结而成。
2. 中医理论基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界的平衡息息相关。
3.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维护身心健康的同时,还重视与社会、家庭和
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4. 中医草药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利用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5. 针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具,调
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中医强调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运
动等方面的生活方式,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7. 中医还包括其他疗法,如推拿按摩、气功、养生等,这些方法通过
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健康。
以上是关于中医文化的一些常识,也是中医在中国人民中深受尊重和
传承的原因。
它不仅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
种独特的医疗方式和健康理念。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2)【五】【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五等爵位】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谷】粟(稷)、豆、黍、麦、稻【五官】耳目口鼻身【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味】酸、辛(辣)、甘(甜)、苦、咸【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行】金、木、水、火、土【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福】《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五色)】青、黄、赤(红)、白、黑【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更与时钟的对应】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五花八门】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五伯】即五霸,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王、楚庄王【五兵】五种兵器,车兵,指戈、殳、戟、酋矛、夷矛步卒兵器,指矛、戟、钺、楯、弓矢,也指矛、戟、弓、剑、戈【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五种伦理关系【五代】指五个朝代,1)黄帝、唐、虞、夏、殷2)唐、虞、夏、商、周指五代十国的五代,前五代为梁、陈、齐、周、隋后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德】人的五种品德1)温、良、恭、俭、让2)孙子解为智、信、仁、勇、严【五帝】指上古五位帝王,1)伏羲、神农、黄帝、尧、舜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