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工作技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第三章信号、通信一般要求第58条为保证信号、通信设备的质量,应设电务段、通信段等电务维修机构。
电务段、通信段管辖范围应根据信号、通信设备等条件确定。
第59条电务维修机构应具备设备检修、测试场所,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工装机具以及交通工具、应急通信设备等。
在动车组、机车和轨道车的检修地点应设列控车载设备、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及车载无线通信设备等的检修与测试场所。
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工作应按设备技术状态进行维修,并按周期进行中修和大修。
电务车载设备结合动车组、机车和轨道车各级检修修程,同步进行检修。
第60条对设有加锁加封的信号设备,应加锁加封,必要时可设置计数器,使用人员应负责其完整。
对加封设备启封使用或对设有计数器的设备每计数一次时,使用人员均须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写明启封或计数原因。
加封设备启封使用后,应及时通知信号部门加封。
使用计算机技术控制的信号设备实现加锁加封功能时,应使用密码方式操作。
第61条集中联锁车站和自动闭塞区段应装设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对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故障及超限告警。
第62条信号、通信设备及机房,应采取综合防雷措施,设置机房专用空调。
信号及通信设备,应装有防止强电及雷电危害的浪涌保护器等保安设备,电子设备应符合电磁兼容有关规定。
第63条列控车载设备、机车信号设备、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和车载无线通信设备等的电源,均应取自车上直流控制电源系统,直流输出电压为110 V时,电压波动允许范围为-20%~+5%。
信号第64条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复示、调车信号机等。
第65条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1.高柱进站、高柱通过信号机,不得小于1 000 m;2.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小于800 m;3.调车、矮型进站、矮型出站、矮型进路、矮型通过、复示信号机,引导信号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小于200 m。
第四编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要求第385条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经过拟任职业的任职资格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后方可任职。
在任职期间,应按规定周期参加任职岗位适应性培训和业务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本条规定了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提职、改职前与任职期间的培训、鉴定、考试及资格证书的要求.为了完善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管理的需要,铁道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所列铁道行业工种范围,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和劳动组织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制定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铁路职业技能标准(试行)》(铁劳[1997]68号),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应按照此技能标准要求进行培训、考试及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岗位任职资格.原《铁路职业技能标准》已由铁道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取代,目前已颁布车站值班员等10个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第二批65个工种的标准也即将颁布.建议删掉条文说明中“为了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段落内容。
(劳卫司建议)第386条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前必须经过健康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拟任岗位职务要求的,不得上岗作业。
在任职期间,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条件不符合任职岗位要求的,应调整工作岗位。
本条规定了铁路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前和任职期间健康检查的要求。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为了贯彻《劳动法》,铁路对机车乘务员、调车组人员、列车检车人员、运转车长(简称“三员一长”)的管理十分重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1第一编技术设备2第一章基本要求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2限界、安全保护区3养护维修及检查5救援设备6灾害防护6行车安全监测设备7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8一般要求8铁路线路8线路平面及纵断面9路基9桥隧建(构)筑物10轨道11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13安全线及避难线14防护栅栏14声屏障14第三章信号、通信15一般要求15信号16联锁18闭塞19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19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20CTCS—2级列控系统21信号集中监测系统23驼峰信号23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24通信24承载网24业务网25支撑网26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26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27第五章车站及枢纽29站场设备29客运设备30货运设备31第六章机车车辆32机车设备32机车32车辆设备34车辆35动车组设备36动车组36自轮运转特种设备37第七章供电、给水37牵引供电37电力、给水39第八章房屋建筑41第九章铁路用地41第二编行车组织42第十章基本要求42行车组织原则42行车指挥44车站技术管理47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48第十一章编组列车49一般要求49列车中车辆的编挂50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51列车中机车的编挂51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53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57列车中车辆的连挂65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66第十二章调车工作71一般要求71领导及指挥72计划及准备73调车作业74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76机车车辆的停留77第十三章行车闭塞78一般要求78自动闭塞79自动站间闭塞81半自动闭塞81电话闭塞81电话中断时的行车82第十四章列车运行83一般要求83接车与发车89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92救援列车的开行95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96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101固定行车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103第三编信号显示104第十五章基本要求104第十六章固定信号106色灯信号机106臂板信号机113机车信号机114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117移动信号117响墩及火炬信号118无线调车灯显信号118手信号119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123信号表示器123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127线路安全保护标志131列车标志131第十九章听觉信号133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351。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一总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是根据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结合临策线的具体情况和铺架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的补充细则,是新建临策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第八工程公司加强技术管理,保证运输施工安全的基本细则。
第八工程公司所有负责铺轨、架梁和运输组织工作的人员除认真贯彻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的规定。
参与铺架运输的各个单位、个人均不得违反本细则,不得制定与本细则相抵触的规定。
第一章车站概况和技术设备第1条车站形式临策线铺架阶段新开通车站为无信号装置、无联锁设备的车站。
站间闭塞方式为电话闭塞,凭路票行车。
车站设临时值班室,站场道岔按装简易转辙机。
远方道岔外50m设置站界标,引导进站。
通讯方式为无线电台或移动电话。
第二章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第2条组织指挥系统助理值班员站长车站值班员扳道员第3条调车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下达和有关标记符号的规定1、调车作业计划的内容⑴月、日;⑵顺号;⑶调车组别;⑷作业内容(解体或编组车次)及起止时分;⑸运用股道;⑹摘挂车数;⑺注意事项及特殊限制;⑻车站值班员姓名;⑼利用本务机车调车作业时,调车作业通知单须附车站示意图(标明车站两端方向及开始作业时的停留车位置)。
2、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⑴调车作业计划由车站值班员根据现车分布状况、到达列车编组确报、各装卸地点进度及调车机工作动态等情况进行编制,确定编组列车使用的空重别、去向别、车流数量、作业使用的股道、作业种类和顺序、隔离限制、计算列车重量、计长,以保证及时解编和腾空到发线,按编组计划编车,按运行图正点发车。
⑵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要充分合理地运用车站技术设备和先进工作方法,做到解体照顾编组、解体照顾送车、灵活运用线路,使车站调车作业既能密切配合,又能高效地进行。
⑶车站调车计划编制采取手写方式。
3、调车作业计划的传达车站采用复写的调车作业通知单,必须使用附有车站示意图的调车作业通知单。
第十五章基本要求第408条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的命令,有关行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信号显示方式及使用方法,应按本规程规定执行。
本规程以外的信号显示方式,须经铁路总公司批准,方可采用。
各种信号机和表示器的灯光排列、颜色和外形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及铁路总公司规定的标准。
地区性联系用的手信号,由铁路局批准。
第409条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红色——停车;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
听觉信号: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鸣笛声。
第410条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 000 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 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隧道内只采用夜间或昼夜通用信号。
铁路沿线及站内,禁止设置妨碍确认信号的红、黄、绿色的装饰彩布、标语和灯光。
如已装有妨碍确认信号灯光的设备时,应拆除或采取遮光措施。
在规定的信号显示距离内,不得种植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
对影响信号显示的树木,其处理办法由铁路局规定。
第411条进站、出站、进路、调车、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均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线路所的通过信号机以显示停车信号为定位,其他通过信号机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接近信号机、进站预告信号机、非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的预告信号机及通过臂板,以显示注意信号为定位。
遮断、遮断预告、复示信号机以无显示为定位。
在自动闭塞区段内的车站(线路所),如将进站、正线出站信号机及其直向进路内的进路信号机转为自动动作时,以显示进行信号为定位。
第412条信号机的关闭时机规定如下:1.集中联锁车站的进站、进路、出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当机车或车辆第一轮对越过该信号机后自动关闭。
2.调车信号机在调车车列全部越过调车信号机后自动关闭;当调车信号机外方不设轨道占用检查装置或虽设轨道占用检查装置而占用时,应在调车车列全部出清调车信号机内方第一轨道区段后自动关闭,根据需要也可在调车车列第一轮对进入调车信号机内方第一轨道区段后自动关闭。
第七章车站技术管理西安铁路运输学校课时授课计划授课老师姓名: 徐兴义授课顺序第 7-1 讲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第一节车站技术设备的使用铁路车站每天办理大量的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
根据车站性质和作业要求的不同,车站上设置和配置有各种技术设置。
它们是车站办理技术作业,进行运输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这些技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影响车站运输效能的重要因素。
在既有设备的条件下,正确规定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合理制度技术设备的运用方案,用以指导车站日常工作,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始终是车站工作组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技术站(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很多的各种技术设备;设备运用问题比较复杂。
本章将重点介绍技术站技术设备运用方案的制定原理。
一、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是研究和制定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车站车流汇总表分析车站到发车流数量,以车流汇总,表所列的车流资料的依据。
车流汇总表中:粗线以上部分是车站接入的重空车流,左边各栏为衔接方向接入的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去向的有调和无调中转重空车数,右边是各衔接方向到达本站卸的重车数;粗线下方为本站自装发出的重车数和卸后发出的空车数(分子表示重车,分母表示空车)为了简单起见表中均取整数,空车也未分车种(讲课时参看中专行车老教材)(二)车站到发车流分析1.车站办理车数N办=N接重空+N发重空=(705+65+805)+(770+705+100)=3150(车)式中N办——车站办理车数N接重空-接入或发出空车总数2中转车车数N中重=N无调重+N有调重+(380+460)+(300+285)+1425(车)3中转车车数N中空=N无调车+N有调空=50+15=65(车)4装.卸车数与接,排空车数装车数(U装):50 卸车数(U卸)85 排空车数(N接空)65 排空车数(N排空)1005无调中转车数N无调=N无调重+N无调空=(380+460)+50=890(车)或中N无调-无调中转车数。
铁路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技术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客户满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遵循“人、设、法、教、管”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升铁路技术水平。
第三条铁路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划、技术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培养等内容。
第四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铁路行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与其他管理工作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第六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铁路的技术竞争力。
第七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注重科技成果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推动铁路技术的转化和升级。
第二章技术规划与管理第八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规划体系,明确技术发展目标和路线。
第九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第十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明确技术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及程序。
第十一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制度,完善技术资料管理和技术评估体系。
第十二条铁路技术管理应当注重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创新,在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论证、委托研发等方式进行。
第三章技术设备管理第十三条铁路技术设备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换代的责任及程序。
第十四条铁路技术设备管理应当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第十五条铁路技术设备管理应当加强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提高维修水平和效率。
第十六条铁路技术设备管理应当注重设备的保护和管理,杜绝浪费和滥用。
第四章技术人员培养第十七条铁路技术人员培养应当根据铁路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第十八条铁路技术人员培养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铁路技术人员培养应当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方案1. 车站基本功能与组织结构铁路车站的基本功能包括乘降、调度、货物装卸、客运服务等。
为了保障车站正常运营,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包括车站长办公座、乘务员组、调度组、安全组和服务组等。
各组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紧密的工作团队,以保证车站正常运转。
2. 运输组织与调度铁路车站的运输组织与调度是车站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运输组织与调度可以提高列车的开行效率和运输能力。
为此,可以采用信息化调度系统,对列车进行精细化管理,根据列车运行情况自动调整运输计划,提高运输效率。
3. 安全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是铁路运输的首要任务。
车站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车站安全检查、道岔、信号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安全意识培训等。
此外,车站还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4. 客运服务与设施管理客运服务是车站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车站可以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提供问询、咨询等服务。
此外,车站还应该加强车站设施设备的管理,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缮,以保证车站设施的完好。
5. 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运营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运营是铁路车站运营的趋势。
车站可以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
同时,车站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客流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控,以提高客运服务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铁路车站运营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做好运输组织与调度、安全保障、客运服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可以提高车站的运营效率,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一般要求第30条为了保证线路、桥隧、路基等设备质量,应设工务段等工务维修机构。
工务段管辖正线长度,应根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确定。
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正线管辖长度。
铁路局根据需要和条件,设供铁路专用的采石场和林场。
第31条工务维修机构应有机具检修、配件修理、辅助加工等设施,动力、机修、起重、试验等设备,以及轨道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根据养护维修需要还应有大型养路机械、工务专用机械设备、移动检测设备,以及检修、焊轨基地等。
铁路线路第32条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安全线是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从一进路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占用的进路而发生冲突的一种安全隔开设备。
避难线是在长大下坡道上能使失控列车安全进入的线路。
第33条Ⅰ、Ⅱ级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及最大限制坡度规定见第2表和第3表。
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大于1‰;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站、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且不应连续设置,并保证列车的起动。
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内的最小曲线半径,且不得小于第4表中规定的数值。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35条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应保持原有标准状态。
区间线路变动时,须经铁路局批准,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不得大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大限制坡度。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有变动时,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凡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立即检查,并形成完整的竣工资料,移交负责维修和使用的单位。
在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必须满足限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