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38讲)《举一反三》第38讲 简单推理
- 格式:pdf
- 大小:320.68 KB
- 文档页数:8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专题第38讲最佳安排专题简析:我们每天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时间,但是你知道时间有大学问吗?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地安排时间的方法,就叫做最佳安排。
小朋友在进行最佳安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要做哪几件事:(2)做每件事需要的时间;(3)要弄清所做事的程序,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可以同时做。
在学习、生产和工作中,只有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率。
例题1 明明早晨起来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情: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2分钟,把水灌入水瓶要2分钟,吃早点要8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
应该怎样安排时间最少?最少要几分钟?思路导航:经验表明:能同时做的事尽量要同时去做,这样节省时间。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不能和烧开水同时进行;而吃早点和整理书包可以和烧开水同时进行。
这一过程可用方框图表示:1分钟从图上可以看出,洗水壶要1分钟,接着烧开水要12分钟,在等水开的同时吃早点、整理书包,水开了就灌入水瓶,共需15分钟。
练习一1,红红早晨起来刷牙洗脸要4分钟,读书要8分钟,烧开水要10分钟,冲牛奶1分钟,吃早饭5分钟。
红红应怎样合理安排?起床多少分钟就能上学了?2,玲玲想给客人烧水沏茶。
洗水壶要2分钟,烧开水要12分钟,买茶叶5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冲茶要1分钟。
要让客人尽早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需要多少分钟客人就能喝上茶了?3,小李阿姨要出门,出门之前她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整理房间5分钟,把衣服和水放入洗衣机要1分钟,洗衣服自动洗涤要12分钟,擦鞋要3分钟。
怎样合理安排,小李阿姨在多少分钟后就可以出发了?例题2贴烧饼的时候,第一面需要烘3分钟,第二面需要烘2分钟,而贴烧饼的架子上一次最多只能放2个烧饼。
要贴3个烧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思路导航:先放第一、二两个烧饼贴第一面,过3分钟后,拿下第一个,并把第二个翻过去,并放上第三个烧饼;过2分钟拿下第二个,并放第一个烧饼,过1分钟把第三个烧饼翻过来;再过1分钟取下第一个烧饼,再过1分钟三个烧饼全贴完了,只用了8分钟。
第38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最新模拟精炼1.(2023·河北·校联考三模)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问他的将军们:这场战斗能不能仅限于东欧?回答:可以。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不管我们可能对大不列颠政府有什么想法,我们至少可以信任它会置身于冲突地区之外。
”这说明欧洲一些国家()A.重视战前的思想动员工作B.认为战斗爆发不具有必定性C.具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D.对战斗规模与进程预估不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一战前夕(欧洲)。
由材料信息可知,一战前夕,很多人认为,假如欧洲爆发战斗,会把握在肯定的范围之内,不认为会爆发波及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大战,可见对战斗的规模与进程预估不足,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是对军队和民众进行思想动员,而是对战斗规模的预想和推想,排解A 项;20世纪初,欧洲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很多人都生疏到战斗爆发的可能性很大,材料中的观点就是对战斗爆发后如何进展的设想,排解B项;材料所述主要体现对战斗规模而非战斗时长和结局的看法,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3·山西晋城·统考三模)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6倍,法国增长1.6倍,英国仅增长1.3倍;各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到6%,德国从13%上升到16%;英国殖民地人口有3.9亿,法国为6235万,德国为1307万。
这意味着()A.英法经济渐渐陷入“滞胀”状态B.欧洲局势可能消灭重大危机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宽敞殖民地制约了英国进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870年到1913年(德国、法国、英国)。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次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展消灭严峻不平衡,英、法相对“衰落”,德国快速“崛起”,但殖民地状况却消灭“倒挂”现象,这意味着欧洲列强重新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斗可能消灭,B项正确;“滞胀”是20世纪70年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灭的经济现象,排解A项;当时英国仍旧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为发达的国家,排解C项;宽敞殖民地总体上有利于英国的进展,D项说法错误,排解D项。
目录第一章:算一算第一讲巧填竖式(二)第二讲简便运算(一)第三讲简便运算(二)第四讲简单数的分解用第五讲数的读写单元练习(一)(另附)第二章:实践与应用(一)第一讲应用题(一)第二讲应用题(二)第三讲应用题(三)单元练习(二)(另附)第三章:合理推算第一讲简单推理(一)第二讲简单推理(二)第三讲简单推理(三)第四讲合理安排单元练习(三)(另附)第四章:趣味数学与游戏第一讲巧填数第二讲数学游戏第三讲杂题单元练习(四)(另附)第五章:实践与应用(二)第一讲余数的妙用(二)第二讲年龄问题第三讲间隔趣谈(三)第四讲画画凑凑第五讲排队问题单元练习(五)(另附)第六章:认识时间第一讲时钟问题(一)第二讲时钟问题(二)单元练习(六)(另附)综合练习(一)(另附)综合练习(二)(另附)第一章算一算第一讲巧填竖式(二)【专题导引】“算式谜”是一种常见的猜谜游戏。
通常是给出一个式子,但式子中却含有一些用汉字、字母等表示的特定的数字。
要求我们根据一定的法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到要填的数字。
解答这类题目,要分析算式的特点,运用加、减的运算法则来安排每一个数。
一个算式中填几个数时,要选好先填什么,再填什么,选准“突破口”,其他就好填了。
【典型例题】【例1】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4+79□【试一试】1、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8□+4□02、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3+□90【例2】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6□-9□2【试一试】1、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5□-7□12、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7-□49【例3】在下面竖式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
□□+□□191【试一试】1、在下面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有哪几种填法?□□+□□1492、在下边的算式里,空格里的四个数字总和是()。
第37讲寻找隐藏条件【专题简析】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怎样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了在解答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仔细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才能正确解答,这讲我们再来做这方面的练习。
要想顺利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认真分析,这样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一目了然,从而找准隐藏条件,正确列式解答。
【例题1】小明每天看8页,看了6天后,还剩24页,这本书小明一共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思路导航:根据小明每天看8页,看了6天,可以知道,已经看了:8×6=48(页),再根据已经看了48页,还剩下24页,又可以知道,这本书一共有48+24=72(页),最后再根据每天看8页,从而求出这本书小明一共要72÷8=9(天)才能看完。
另外题中告诉我们已经看了6天,还剩下24页,那么,还要看几天才看完呢?根据“每天看8页,还剩24页”可以求出还要看24÷8=3(天),从而求出一共需要6+3=9(天)。
解:(8×6+24)÷8 或24÷8+6=(48+24)÷8 =3+6=9(天)=9(天)答:这本书小明一共需要9天才能看完。
练习11.修一条公路,工人叔叔每天修5米,修了8天,还剩60米没修,这条路一共需几天才能修完?2.一堆煤,每次运走3吨,运了8次后还剩42吨,运完这堆煤,一共要多少次?3.灰太狼看《狼族历史》这本书,计划每天看10页,15天看完,他实际每天多看了5页,灰太狼看完这本书实际用了多少天?【例题2】仓库里有一些水泥,第一天用去一半,第二用去剩下的一半,结果还剩18包。
仓库里原来有多少包水泥?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18包第二天用去剩下的一半第一天用去一半?包从线段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最终剩下的18包是第一天用去后剩下的一半,如果第二天没用则应有18×2=36(包),这36包就是总数的一半,仓库里原来有的就是36×2=72(包)。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二)引言概述: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二)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从中发现并推导出一类相似的问题,并能够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基础概念1. 了解何为举一反三2. 掌握举一反三的基本原理3. 理解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4. 学习如何从一个具体的问题中推导出一类相似问题5. 培养学生对举一反三的积极态度二、数学运算1. 在加法和减法题中应用举一反三的方法2. 利用乘法和除法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3. 引导学生在运算中注重思考和探索4. 解决复杂数学运算时的举一反三技巧分享5.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几何问题1. 在图形的识别中运用举一反三的技巧2. 探索与平行线和垂直线相关的举一反三问题3. 利用举一反三解决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问题4. 引导学生从一个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推导出一类相似的图形问题5.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几何图形特征的能力四、数据分析1. 学习如何以举一反三的方式解决数据分析问题2. 解决一类与统计和概率相关的问题3. 引导学生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推导与数据分析相关的问题4. 利用举一反三的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概率问题5. 促进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思维的培养五、综合练习1. 提供多样化的综合练习题,包括数学运算、几何问题和数据分析2.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3. 解析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举一反三的运用4. 强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中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5. 总结综合练习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总结:通过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二)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举一反三的意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举一反三的思维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38讲最大最小问题一、专题简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少”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成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大最小问题”。
解答最大最小问题通常要用下面的方法:1、枚举比较法。
当题中给定的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情形一一举出再比较;2、着眼于极端情形,即充分运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一下子从“极端”情形入手,缩短解题过程。
二、精讲精练例题1把1、2、3、…、16分别填进图中16个三角形里,使每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
问这个和最大值是多少?练习一1、将5、6、7、8、9、10六个数分别填入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的和相等,这个和最大是多少?2、把2——9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个大圆上的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最大。
例题2 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8.5千克、10千克。
把它们分成三堆,要使最重的一堆西瓜尽可能轻些,那么,最重的一堆应是多少千克?练习二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现有9把钥匙和9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最多要试开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钥匙和锁?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其中没有小于17岁的,且四人年龄都不相同。
那么年龄最大的最多是几岁?例题3 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00分,6位同学平均分为91分,且6人分数互不相同,其中得分最少的同学仅得65分,那么排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多少分?(分数取整数)练习三1、一个三位数除以43,商a余数是b(a、b都是整数),求a+b的最大值。
2、如下图,有两条垂直相交的线段AB、CD,交点为E。
已知DE=2CE,BE=3AE。
在AB和CD取3个点画三角形,问:怎样取三个点,画出的三角形面积最大?例题4一个农场里收的庄稼有大豆、谷子、高梁、小米,每一种庄稼需要先收割好、捆好,然后往回运输。
大学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A版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大学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A版的相关内容。
大学奥数举一反三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数学竞赛,适合二年级学生参与。
本文将介绍该版本的奥数举一反三的几个重要方面。
目标该版本的大学奥数举一反三竞赛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内容大学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A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问题的观察与理解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思,并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数学规律。
2. 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大学奥数举一反三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给出合理的推理过程。
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奥数举一反三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并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4.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大学奥数举一反三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分析问题,共享思路,并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结论大学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A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观察和理解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门竞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参与。
小学一年级金牌奥数举一反三培训资料第一讲找规律填数【研究目标】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要在一列数后面再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列数中已出现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找准了规律,就能按规律下去填数了。
按规律填数不是很容易就能填对的,要运用数的顺序和加、减、乘、除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根据同组数列的顺序和前后、上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出数与数之间的排列规律。
例题1:按规律填数(1)2、3、5、8、13、()、()(2)2、3、5、8、12、()、()例题2:找出下面数的规律,按规律在()里填数。
(1)1、2、4、8、()、()(2)30、8、25、9、20、10、()、()(3)1、2、3、5、8、()、()例题3: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填数。
(1)1 7 4 6 (2)7 1 2 52 6 5 5 4 6 9 88 1 () 2 15 13 ()21例题4: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4 6 9 135 9 15 23例题5:找规律,在空白()里填数7 6 () 7||||4 3 4 ()/\ /\ /\ /\5 2 4 1 4 46 8课堂练习:练习一:(1)5、10、20、()、()、160(2)1、4、5、9、()、()、()(3)47、29、18、11、()、()、()、()(4)99、()、()、()、15、8、7、1练习二:1.找规律填数(1)1、50、2、45、3、40、()、()、()(2)13、7、11、6、9、5、()、()2.找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4、7、11、()、()(2)40、16、20、8、10、4、()、()练习三:找规律填数1. 4 1 3 65 7 1 1() 2 8 22.练习四:1.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2.在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数8 12 1613 2318 24 30练习五:1.找规律,在下图“?”处填上合适的数2. 找规律,在下图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课外练习:练习一:(1)3、9、12、()、()、()(2)2、()、8、()、32、()、128练习二:找出规律填数(1)15、5、12、5、9、5、()、()(2)5、9、10、8、15、7、()、()练习三:找规律填数1 2 4 82 4 84 8 16 32练习四:在空格中填上恰当的数3 12 64 16 85 206 12练习五:找规律填空。
(2)在互斥投资方案决策时,如果各方案的原始投资额现值不相等,有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评价不同项目时要注意,内含报酬率高的项目净现值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样。
【例题·多选题】某项目需要在第一年年初投资76万元,寿命期为6年,每年年末产生现金净流量20万元。
已知(P/A,14%,6)=3.8887,(P/A,15%,6)=3.7845。
若公司根据内含报酬率法认定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则该项目的必要投资报酬率不可能为()。
(2018年第Ⅰ套)A.16%B.13%C.14%D.15%【答案】AD【解析】根据题目可知:20×(P/A,内含报酬率,6)-76=0,(P/A,内含报酬率,6)=3.8,所以内含报酬率在14%~15%之间。
又因为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所以内含报酬率大于必要报酬率,所以必要报酬率不能大于等于15%,即选项A、D正确。
【例题·单选题】某投资项目各年现金净流量按13%折现时,净现值大于零;按15%折现时,净现值小于零。
则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一定是()。
(2017年第Ⅱ套)A.大于14%B.小于14%C.小于13%D.小于15%【答案】D【解析】内含报酬率是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根据题目条件说明内含报酬率在13%~15%之间。
所以选项D 正确。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因素,不会对投资项目内含报酬率指标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原始投资额B.资本成本C.项目计算期D.现金净流量【答案】B【解析】内含报酬率是指对投资方案未来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恰好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相等,从而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因此,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并不受资本成本的影响,所以,选项B正确。
【例题·判断题】如果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且建设期为零,运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则计算内含报酬率所使用的年金现值系数等于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期数。
()【答案】√【解析】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且建设期为零,第1至第n期每期期末现金净流量为普通年金的形式,则计算内含报酬率所使用的年金现值系数等于该项目静态回收期期数。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1第2讲找规律(二)3第3讲简单推理5第4讲应用题(一)6第5讲算式谜(一)7第6讲算式谜(二)9第7讲最优化问题10第8讲巧妙求和(一)11第9讲变化规律(一)13第10讲变化规律14第11讲错中求解15第12讲简单列举17第13讲和倍问题18第14讲植树问题19第15讲图形问题21第16讲巧妙求和22第17讲数数图形24第18讲数数图形25第19讲应用题27第20讲速算与巧算29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30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32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34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35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36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38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39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41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43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45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46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48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51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53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54第三十六周二进制56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58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59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60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62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 ),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