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健康知识讲座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61.02 KB
- 文档页数:7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
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与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一组数字:2008年—2010年:(三年)可疑乳腺癌病人:42人确诊病人:29人其中炎性症状:8人,确诊:5人,非哺乳期乳腺炎:3人肿块最小:1ⅹ1㎝,肿块最大:9ⅹ9㎝副乳癌变:1人术后乳腺囊性增生:2人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一.乳腺增生病的症状乳房疼痛+肿块1.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
情郁左甚,劳累右甚。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2.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
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3.溢液:少数可见。
4.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暗兼有血块。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1.首要身分(1)精神身分情志不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生意竞争研究紧张工作压力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蕴于乳房,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病。
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肝气行于左。
2.诱发身分劳顿:上肢劳力过度。
饮食:恣食生冷、辛辣之品。
衣着:佩戴过紧的胸罩。
其他: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反面谐。
三.乳腺增抱病的搜检(三只手)1.自我检查(第一只手)工夫:(三个一)每月一次。
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
每个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
方法:一看二摸三挤看——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
(1)外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异常突起;-------(2)皮肤:有无橘皮样和酒窝状改变;(3):是否内陷、回缩或抬高。
面临镜子手叉腰,凹凸酒窝及大小。
摸——(1)站立:用一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另一手搜检乳房,手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上,顺次顺时柔柔地触摸及腋下,左右交替搜检。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疾病,尤其在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
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非常重要。
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期间,有42人被诊断为可疑乳腺癌,其中29人确诊,8人出现炎性症状,5人确诊,3人出现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大小从1×1cm到9×9cm不等,还有1人出现副乳癌变,2人术后出现乳腺囊性增生,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7岁,最小的为20岁。
乳腺增生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疼痛和肿块。
乳房疼痛表现为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
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溢液,月经失调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和诱发因素。
情志不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生意竞争、研究紧张、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脾虚血瘀、痰凝乳房,从而形成乳腺增生病。
其他诱发因素包括上肢劳力过度、恣食生冷、辛辣食物、佩戴过紧的胸罩、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等。
自我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病的重要方法。
建议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检查,时间为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或每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
自我检查包括“一看二摸三挤”,即面对镜子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用一只手轻柔地触摸和腋下,以及用手指轻挤观察有无液体自溢出。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
手指轻轻挤压,观察是否有液体排出是一种简单的自我检查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乳房疼痛、肿块或异常分泌物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主要有医生手检、科技检查两种方法。
科技检查包括乳腺B超、钼靶检查和乳腺专用磁共振等。
其中,乳腺专用磁共振更为精准,能发现0.3cm左右的病变,同时能判断良恶性,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乳腺健康知识讲座乳腺甲状腺科程双玉2013.3.8乳腺癌的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20万,死亡50万。
平均每9位美国女性一生中,其中有1人要罹患乳腺癌。
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比农村及内陆地区发病率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十年来,城市和农村分别上升38%及39%,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疾病之一。
常见的诱发原因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
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1.无痛性肿块: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2.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
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一、健康背景: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方式越发西方化、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一跃而位居女性肿瘤的前两位,甚至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则成为了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基于这个现状,我中心妇保人员决定在生殖健康知识宣教的基础上,再对辖区内各社区育龄妇女中,重点开展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二、讲座内容:1、自我检测:你的乳房“增生”了吗?2、乳房的自我保健3、乳腺自查怎么做三、预期目的:让所有育龄妇女拥有健康美丽的乳房;让该阶段妇女能正确认识常见乳腺疾病;并能掌握正确的乳腺自查方法,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从而提高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时间及地点安排:8月16日——荷花社区;9月16日——风井社区五、人员安排:妇保组负责与居委会协调、组织预约人员;健康教育科负责收集、整理、打印讲座资料及发放宣传资料。
横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08-08篇二:2012年乳腺癌健康教育讲座2012年5月健康教育讲座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相当高,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加术后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由于创面大,又伴有形体改变,对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身心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因此,做好乳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本身和术后愈合甚至恢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健康教育的内容1 入院健康指导入院时由于患者对医院环境及角色改变不适应,担心治疗效果和费用等,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要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分管医生、护士的姓名、职称、专业水平及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科内先进设备以及科室特点,让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乳腺健康知识讲座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乳腺健康知识讲座乳腺甲状腺科程双玉2013.3.8乳腺癌的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20万,死亡50万。
平均每9位美国女性一生中,其中有1人要罹患乳腺癌。
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比农村及内陆地区发病率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十年来,城市和农村分别上升38%及39%,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疾病之一。
常见的诱发原因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
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1.无痛性肿块: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2.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
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
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4.扩散及发展: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
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
5.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
临床表现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
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
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
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
如: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
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
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
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
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或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
目前有资料证明,乳腺癌仅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约50%在10年内复发。
说明手术并不能完全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对选择适当的病例,术前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控制肿瘤发展,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局部治疗:手术和放疗1手术治疗:乳房切除手术的范围,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性质和扩散的程度。
保乳手术,仿根治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
2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量射线来消灭癌细胞。
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同时希望能减低正常细胞的伤害,需5-6周时间。
全身治疗: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在于应用方便,副作用小,应用得当疗效甚至优于化疗。
适应症:ER+PR+患者绝经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绝经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全身治疗:化学治疗化疗是利用抗癌药物来破坏癌细胞的发生和分裂以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以减低癌症复发的机会。
化疗中的常见反应•疲倦,情绪低落•恶心、呕吐、食欲差•胃肠不适•头发脱落,口腔疼痛和溃疡•停经•骨髓抑制•神经、精神方面的副作用•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附:恶心呕吐的十种自然控制法•在化疗时期前后,多采取清淡的饮食,减少食用脂肪,油炸类的食物•少量多餐,两餐之间多喝果汁和饮料•避免同时受冷和热的食物,否则易刺激呕吐•多增加水分,水果及高纤维食物•试着口含八仙果、蜜饯、甘草、姜片或润喉糖,以减少恶心的出现•多做适当的体力运动,放松心情•运用想象,音乐,松弛情绪•尝试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含酒精的饮料•多接受家属及朋友的关怀乳房的自我检查乳房自检方法很简单,一般可在起床、睡觉、更衣、洗澡时进行。
以下我们推荐三种乳房自检方法:⒈对镜自照法:首先面对镜子,两手叉腰,观察乳房的外形。
然后再将双臂高举过头,仔细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轮廓有无变化;乳房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褶、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观察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抬高、回缩、凹陷,有无异常分泌物自乳头溢出,乳晕颜色是否有改变。
最后,放下两臂,双手叉腰,两肘努力向后,使胸部肌肉绷紧,观察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乳头、乳晕和皮肤有无异常。
⒉平卧触摸法:首先取仰卧位,右臂高举过头,并在右肩下垫一小枕头,使右侧乳房变平。
然后将左手四指并拢,用指端掌面检查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变化。
检查方法有三种:一是顺时针环形检查法,即用四个手指从乳头部位开始环形地从内向外检查。
二是垂直带状检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自上而下检查整个乳房。
三是楔形检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从乳头向外呈放射状检查。
然后用同样方法检查左侧乳房,并比较两侧乳房有何不同。
最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捏乳头,如有透明或血性分泌物应及时报告医生。
⒊淋浴检查法:淋浴时,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房问题。
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动,仔细检查乳房的各个部位及腋窝是否有肿块。
乳房检查应经常进行。
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月经来潮后第9~11天。
因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同时注意胸罩穿戴要得当,过紧、过厚、透气不良,会影响乳房淋巴液的正常循环,不能及时清除有害物质,久而久之,易使乳腺细胞发生病变。
通过自检发现有乳腺增生时也不必紧张,因为乳腺增生并不等于癌前期,但也不可麻痹大意,仍应坚持经常自检。
如果有囊性增生、肿块或者结节,有可能会发展成乳腺癌,因此,尽管发生率不高,也应尽早诊治。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防癌治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饮食多样化,营养丰富,机体就会自然地选择利用,希望患者做到:1饮食要定时,定量,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2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常吃含有抑制致癌作用的食物,如卷心菜、芹菜、蘑菇等。
3坚持低脂肪饮食,常吃些瘦肉、鸡蛋和酸奶。
不吃盐腌、发霉变质和烟熏火烤及烤糊了的食物。
4少吃精米、精面,多吃粗米、玉米面、黄米饭、豆类等五谷粮。
5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种子类食物,如芝麻、南瓜子、西瓜子、花生、葡萄干等,这些食物中富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且富含有纤维素、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建议多吃。
6味觉丧失时,注意色香味俱全,以增加食欲。
7用餐前1小时做些轻度的运动来增加食欲。
8用餐时,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附:美国癌症协会饮食指南注意:这些指南并非只针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
每天吃5次或更多蔬菜和水果。
1每餐包括快餐都要有蔬菜和水果。
2蔬菜和水果种类多一些。
3少吃油炸的薯条、蔬菜等。
4如果你喝果汁或蔬菜汁的话,选择100%的纯汁。
选择未加工的粮食,而不要精制的粮食和糖类。
1选择未加工的粮食做成的米饭、面包、意大利面食和谷类食品。
2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像油酥面饼、甜谷类食品,软饮料和糖类。
少吃红肉,尤其是高脂肪,经过加工的肉。
1用鱼肉、家禽肉和大豆代替牛肉、猪肉和羊肉。
2吃肉的时候,尽量吃小块的瘦肉。
3不要吃油炸或炭烧的肉,而是用水煮等烹饪方式。
选择能够保持健康体重的食物1在外吃饭的时候,选择低脂肪、低热量、低糖份的食物,分量不要太大。
2高热量的食物尽量少吃,“低脂肪”或“无脂肪”并不意味“低热量”(低脂肪的蛋糕,曲齐饼等常常都含高热量)。
3用低热量的蔬菜,水果来替代高热量的食物,像油炸食品、汉堡、冰淇淋等以及别的甜食。
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乳腺癌由于手术中需切除胸大肌及神经,使术后上肢抬起有困难。
同时由于腋下淋巴结的清扫,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肿,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很重要。
锻炼应在术后早期开始,等到手术疤痕形成之后,再锻炼效果较差。
适当的活动能够增加肌张力及预防肌肉萎缩,并协助废物排出,增加血循环。
适当的活动使身体需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呼吸速率和深度增加,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可增加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预防组织坏死和溃疡,以维持健康。
1术后24小时开始活动腕关节。
2术后1天:练习伸指、握拳、屈腕、屈肘活动。
3术后2-3天:练习坐位屈肘、前臂屈伸运动。
4术后3-5天:练习患肢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
5术后5-7天:练习患侧上肢伸直、抬高和内收。
6术后10天至出院:练习肩关节爬墙活动,让患者的手顺着墙往上爬,逐日递增,以后进行吊环锻炼,每日2-4次,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
锻炼的最终目标是患者的手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的耳朵,并能用梳子自己梳头。
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仍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
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
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
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